走進通信:5G高頻率的「蝴蝶效應」

2020-12-08 TechWeb

「蝴蝶效應」,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任何事物發展均存在定數與變數,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其發展軌跡有規律可循,同時也存在不可測的「變數」,往往還會適得其反,一個微小的變化能影響事物的發展,說明事物的發展具有複雜性。

用蝴蝶效應來比喻5G頻率的變化對整個通信生態造成的影響可能不太準確,但頻率的變化的確對通信生態造成了不小的影響,這也符合蝴蝶效應中的「一個微小的變化能影響事物的發展」,不精確,卻較為符合。

5G相對4G而言,高頻率的使用,是其一大特點,這個特點也影響了通信生態中的其他組成部分,包括基站、終端、MIMO等。我們先來聊一下5G的頻率。

頻率

現在的移動通信技術已經邁入了5G時代,這一切的基礎都源自於一個公式—波長與頻率的公式(此處特指電磁波)

式中c為光速,λ是波長,v是電磁波的頻率。目前三大運營商所持有的4G頻率我們也都知道了,如下圖:

拿中國移動來看的話,從GSM時代的900Mhz開始到現在LTE時代的2.6Ghz,頻率的變化不可謂不大,而頻率變高所帶來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更高的接入用戶數、更快的網絡速度及更低的時延,而這也恰恰的高頻率的特點——頻率越高,帶寬越寬,速度更快,當然這個也不難理解。

舉個例子,1Mhz—2Mhz帶寬只有1M,但是1Ghz—2Ghz,其帶寬就是1000M,我們還是用高速路來打比方吧,帶寬越寬,高速路車行道就越多,四車道變為八車道甚至更多,同一時間內通過的車輛就更多,意味著網速就越快。

去年12月,我國三大移動運營商已經獲得全國範圍5G中低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

其中,中國電信獲得3400MHz-3500MHz共100MHz帶寬的5G試驗頻率資源;中國移動獲得2515MHz-2675MHz、4800MHz-4900MHz頻段的5G試驗頻率資源,其中2515-2575MHz、2635-2675MHz和4800-4900MHz頻段為新增頻段,2575-2635MHz頻段為重耕中國移動現有的TD-LTE(4G)頻段;中國聯通獲得3500MHz-3600MHz共100MHz帶寬的5G試驗頻率資源。

上述頻段中,中頻頻段有3.4-3.6GHz、4.8-5GHz兩個頻段,剩下的就是低頻頻段。

頻率的變化引起的第一個通信生態中的「蝴蝶效應」就是5G的基站了,其附帶的也改變了5G的網絡覆蓋模式。

開頭的公式很明確的指出,波長=光速/頻率,也就是頻率的變高直接導致波長的變短,這就是5G中所說的毫米波。

我們可以拿國際上主要使用28GHz來舉個例子:

Hz是頻率的單位。頻率是指電脈衝,交流電波形,電磁波,聲波和機械的振動周期循環時,1秒鐘重複的次數。1Hz代表每秒鐘周期震動1次,60Hz代表每秒周期震動60次。Hz是個很小的單位,通常在其前面加上K(千),M(百萬),G(十億),T(萬億)等數量級單位。

電磁波的特點是頻率越高(波長越短),就越趨近於直線傳播,這也意味著其衍射能力(指波遇到障礙物時偏離原來直線傳播的物理現象)就越差;5G高頻率的電磁波其傳播途徑的路徑損耗也要遠大於4G,這就意味著要達到相同的信號覆蓋效果,5G基站的部署量要遠多於4G,對運營商而言,又意味著要花錢了。

基於5G的特點,4G時代的宏基站範圍性覆蓋已經變得不好使了,之前4G一個宏基站可以覆蓋100米(僅做參考說明,非實際值),到5G這裡也許只能覆蓋30米,5G更快的速率、更寬的帶寬及更低的時延的「代價」就是運營商需要投入更多的錢來部署更多的基站。

波長越短,天線越短

從大哥大時代的外置式手機天線到現在的內置天線,手機天線的進化史恰恰也反應了移動通信的進化歷程,而這兩者的關係,源於天線與波長的關係。

天線長度與頻率成反比,與波長成正比,頻率越高,波長越短,天線也就可以做得越短。

一段金屬導線中的交變電流能夠向空間發射交替變化的感應電場和感應磁場,這就是無線電信號的發射。相反,空間中交變的電磁場在遇到金屬導線時又可以感應出交變的電流,這對應了無線信號的接收。

在電臺進行發射和接收時都希望導線中的交變電流能夠有效的轉換成為空間中的電磁波,或空間中的電磁波能夠最有效的轉換成導線中的交變電流。這就對用於發射和接收的導線有獲取最佳轉換效率的要求,滿足這樣要求的用與發射和接收無線電磁波信號的導線稱為天線

理論和實踐證明,當天線的長度為無線電信號波長的1/4時,天線的發射和接收轉換效率最高。因此,天線的長度將根據所發射和接收信號的頻率即波長來決定。只要知道對應發射和接收的中心頻率就可以用下面的公式算出對應的無線電信號的波長,再將算出的波長除以4就是對應的最佳天線長度。

天線的變短,這就意味著終端製造商可以在小小的機身內在多做幾根天線,從而加強信號,這就是現在終端廠商都喜歡提的MIMO

有關MIMO,IT之家筆者在之前的《頻段和信號那些事:淺談LTE的MIMO多天線技術》做過詳細介紹,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在此,我們來說一下5G的MIMO技術。

Massive MIMO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是指在發射端和接收端分別使用多個發射天線和接收天線,它與傳統的信號處理方式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同時從時間和空間兩個方面研究信號的處理問題,從而能夠在不增加帶寬與發射功率的前提下,提高系統的數據速率、減少誤比特率、改善無線信號的傳送質量。

Massive MIMO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MIMO的進化版,LTE時代的MIMO多為2通道、4通道及8通道,而Massive MIMO的通道數則可達到64/128/256,幾乎是指數增長了。

LTE時代的MIMO模式,在做信號覆蓋時實際上只做到了水平覆蓋,而Massive MIMO在其信號水平維度空間基礎上引入垂直維度的空域進行利用,信號的輻射狀是個電磁波束。所以Massive MIMO也稱為3D-MIMO。

現有資料顯示,Massive MIMO的優勢具體有以下幾點:

高復用增益和分集增益:大規模MIMO系統的空間解析度與現有MIMO系統相比顯著提高,它能深度挖掘空間維度資源,使得基站覆蓋範圍內的多個用戶在同一時頻資源上利用大規模MIMO提供的空間自由度與基站同時進行通信,提升頻譜資源在多個用戶之間的復用能力,從而在不需要增加基站密度和帶寬的條件下大幅度提高頻譜效率。

高能量效率:大規模MIMO系統可形成更窄的波束,集中輻射於更小的空間區域內,從而使基站與UE之間的射頻傳輸鏈路上的能量效率更高,減少基站發射功率損耗,是構建未來高能效綠色寬帶無線通信系統的重要技術。

高空間解析度:大規模MIMO系統具有更好的魯棒性能。由於天線數目遠大於UE數目,系統具有很高的空間自由度,系統具有很強的抗幹擾能力。當基站天線數目趨於無窮時,加性高斯白噪聲和瑞利衰落等負面影響全都可以忽略不計。

儘管Massive MIMO的優勢很明顯,但現階段該技術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比如:如何安排天線?如何建模3D頻道?如何將其應用於FDD操作?如何從大陣列生成寬光束?如何校準天線系統?如何處理調度和預編碼的複雜性等。

事實上,Massive MIMO對於5G的意義,也可以看成是對頻率資源的妥協。

我們知道如果運營商使用低頻頻段或者中頻頻段,那就可以實現天線的全向收發,至少也可以在一個很寬的扇面上收發。中低頻段也就是現在LTE所使用的頻段,但是根據工信部給三大運營商分配的5G試驗頻段來看,很明顯,中低頻的的資源是不夠用的高頻的劣勢在於路徑損耗大,再加上國家對發射功率是有規定的,這樣一來,就只能在天線上下功夫了。因為毫米波的出現,天線的尺寸進一步縮小,既然不能增加功率,那就增加天線數量吧,這就是多天線陣列。

根據3GPPR1-136362的說法,在高頻場景下,5G信號穿過建築物的穿透損耗也會大大增加。這些因素都會增加信號覆蓋的難度。特別是對於室內覆蓋來說,用室外宏站覆蓋室內用戶變得越來越不可行。

但是使用Massive MIMO(即多天線陣列),可生成高增益、可調節的賦形波束,從而明顯改善信號覆蓋,由於其波束非常窄,也可以大大減少對周邊的幹擾。

不過多天線陣列也是把雙刃劍。多天線陣列的大部分發射能量聚集在一個非常窄的區域。這意味著,使用的天線越多,波束寬度越窄。

多天線陣列的優點是,不同的波束之間,不同的用戶之間的幹擾比較少,因為不同的波束都有各自的聚焦區域,這些區域都非常小,彼此之間不大有交集。

多天線陣列的缺點則在於系統必須用非常複雜的算法來找到用戶的準確位置,否則就不能精準地將波束對準這個用。因此,波束管理和波束控制(波束賦形)對Massive MIMO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總結:

實際上5G是很複雜的,單一頻率變化引起的「蝴蝶效應」已經多到「罄竹難書」,比如多天線是如何保證信號不被幹擾、波束賦形的作用等,如果有興趣的話我們可以下篇文章中一起探討一下。

5G作為新技術,其前景無疑的光明的,正如「蝴蝶效應」說的那樣,5G的出現,帶動了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比如車聯網、人工智慧、智慧城市等待。

既然如此,那就讓5G的蝴蝶翅膀可勁撲稜吧,這個效果,我們能承受得住。

相關焦點

  • 走進通信:5G 高頻率的 「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任何事物發展均存在定數與變數,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其發展軌跡有規律可循,同時也存在不可測的「變數」,往往還會適得其反,一個微小的變化能影響事物的發展,說明事物的發展具有複雜性。
  • 一文讀懂:5G高頻率的「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任何事物發展均存在定數與變數,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其發展軌跡有規律可循,同時也存在不可測的「變數」,往往還會適得其反,一個微小的變化能影響事物的發展,說明事物的發展具有複雜性。
  • 什麼是蝴蝶效應,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
    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
  • 「蝴蝶效應」與「混沌」現象
    前言:中醫探討量子針灸是騙子,中醫講天人合一、講感應是玄學,為什麼講蝴蝶效應、講混沌學就是科學?膝蓋跪久了的人永遠站不起來。「蝴蝶效應」,是混沌學理論當中的一個概念。 指在一個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哪怕微小的變化都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
  • 真正的「蝴蝶效應」和真的好看的《蝴蝶效應》
    後來洛倫茲正式發表演說,用蝴蝶煽動翅膀可以引起颶風的描述,說明一個微小的初始條件變化可能導致一連串逐漸放大的結果。一再表示複雜系統演化中對初始條件的極端敏感,一再表示複雜系統演化中對初始條件的極端敏感,這就是蝴蝶效應。
  • 什麼叫做蝴蝶效應?股市中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蝴蝶效應?蝴蝶效應(Butterfly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那麼股市中效應是什麼意思?股市中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個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
  • 「蝴蝶效應」是什麼?
    生活中我們總聽到「蝴蝶效應」這個詞,那「蝴蝶效應」是什麼呢?蝴蝶效應指在長時間和大範圍內,微小的空氣系統變化可能導致連鎖反應,並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產生極大變化。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著名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提出了蝴蝶效應這個概念,他通過電腦進行「天氣預報」的模擬,發現如果將輸入的數據進行微調,得出的計算結果差別會非常大。這個概念被形象的表述為: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發生的原因可能是一個月前一隻蝴蝶在巴西輕輕拍打翅膀。「蝴蝶效應」這個名稱也就此誕生。
  • 蝴蝶效應真實存在嗎?量子蝴蝶效應更令人困惑
    北京時間8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2004年好萊塢電影《蝴蝶效應》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電影,人類認為蝴蝶效應具有神奇的效果,小規模的事件可以產生巨大、不可預見的後果,甚至導致戰爭、核災難等……事實上,蝴蝶效應僅是一個氣象術語,源於半個世紀前,它實際是什麼對於多數人是很難理解的,我們來看看物理學家、大氣科學家和心理學家,他們如何分析蝴蝶效應的真實作用及意義。
  • 解讀「蝴蝶效應」
    相信提起「蝴蝶效應」每個人都不會那麼陌生,多多少少有些認知。但你明白其中真正的含義嗎?下面我為大家解讀一下。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 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蝴蝶由於你的一個噴嚏,使氣流發生強運動,通過氣流之間力的作用,最終使美國的一朵雲達到了降水的條件,由於你的一個噴嚏,使美國降了一場雨!而沒有你的噴嚏,那個雲的運動也是一定的,降水就不可能了。下雨所謂蝴蝶效應,其實也是這個道理,蝴蝶在太平洋那邊扇了下翅膀,另一邊可能因此颳起颱風。颱風1颱風2蝴蝶效應電影《蝴蝶效應》是一部由埃裡克·布雷斯、J·麥凱伊·格魯伯執導,艾什頓·庫徹、艾米·斯馬特、約翰·派屈克·阿梅多利、傑斯·詹姆斯等主演的科幻驚悚電影,於2004年1月23日在美國正式上映。
  • 5G通信模式未來的發展趨勢:向著更為深入多元化方向發展
    隨著通信需求量的增加,傳統的CDMA移動數據傳輸已經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而需求促使更為高效的通信運營模式的出現,5g網絡的研發與調試的速度相比於前幾代通信模式更為快速。世界移動大會-上海近日在滬成功舉辦,展會中展示了許多關於5g網絡的新型研究成果,通過這些研究得以窺見5g通信模式未來的發展趨勢。   5g網絡,性能的指數提升   不同於傳統的移動通信服務模式,5g網絡相比於4g網絡,極大的擴展了傳輸的帶寬與能夠負載的信息量級,直觀的表現就是對於行動網路傳輸視頻流的性能提升,減少卡頓,提升畫面質感,單位時間傳輸的有效信息量更多。
  • 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
    2、蝴蝶效應的理論由來美國氣象學家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隻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當然,「蝴蝶效應」主要還是關於混沌學的一個比喻。也是蝴蝶效應的真實反應。不起眼的一個小動作卻能引起一連串的巨大反應。3、蝴蝶效應的影響今天的企業,其命運同樣受「蝴蝶效應」的影響。消費者越來越相信感覺,所以品牌消費、購物環境、服務態度……這些無形的價值都會成為他們選擇的因素。
  • 《蝴蝶效應》,這部電影告訴你生活背後的蝴蝶效應
    這是電影《蝴蝶效應》要告訴我們的事情。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應理論。這一理論有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於1963年提出。這一效應是說,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
  • 何為蝴蝶效應?
    它是指對初始條件敏感性的一種依賴現象:輸入端微小的差別會迅速放大到輸出端...蝴蝶效應在經濟生活中比比皆是:中國宣布發射飛彈,港臺100億美元流向美國. 「蝴蝶效應」也可稱「撞球效應」,它是「混沌性系統」對初值極為敏感的形象化術語,也是非線性系統在一定條件(可稱為「臨界性條件」或「閾值條件」)出現混沌現象的直接原因.
  • 「蝴蝶效應」是如何被誤解的?
    這句話很形象,以至於現在很多人一想到蝴蝶效應就能想出很多典故,比如有人認為砸中牛頓的那個蘋果就是扇動近代科學起步的蝴蝶,有人認為一顆鐵釘的缺失導致了英格蘭國王理查三世的戰敗。中國古代很多諺語也被披上「蝴蝶效應」的外衣,比如:防微杜漸、風起於青萍之末。另外,再說一個暴露大家年齡的短片:《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憑名字就很容易看出蝴蝶效應的印記。
  • 「蝴蝶劇場」的「蝴蝶」效應
    「蝴蝶劇場」的「蝴蝶」效應(深觀察)天乃蝶之家,地乃蝶之靈,雲乃蝶之裳,花乃蝶之魂,但為君之故,翩翩舞到今……2021年元旦小長假,在越聲清韻中,杭州西湖邊的「蝴蝶劇場」連續上演了三晚新版越劇《梁祝
  • 蝴蝶效應:蝴蝶翅膀扇起的颶風
    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一隻蝴蝶不經心地拍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後引起美國德克拉斯州一場災難性的颶風。其原因在於: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於是引起一連串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科學家把這種現象戲稱作「蝴蝶效應」,意思即一件表面上看來無關係、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帶來巨大的變化。「蝴蝶效應」的概念,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1963年提出的。
  • 崩壞學園2蝴蝶效應怎麼樣 蝴蝶效應搭配屬性介紹
    《崩壞學園2》蝴蝶效應怎麼樣?這是4月5日實裝的六星武器之一,傷害敲過可以追加連續傷害,傷害效果非常好,可以用來快速清屏,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崩壞學園2蝴蝶效應的效果屬性搭配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 蝴蝶效應真實存在嗎?
    2004年好萊塢電影《蝴蝶效應》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電影,人類認為蝴蝶效應具有神奇的效果,小規模的事件可以產生巨大、不可預見的後果,甚至導致戰爭、核災難等……事實上,蝴蝶效應僅是一個氣象術語,源於半個世紀前,它實際是什麼對於多數人是很難理解的,我們來看看物理學家、大氣科學家和心理學家,他們如何分析蝴蝶效應的真實作用及意義
  • 不可思議的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指的是在一個動態系統中,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