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賢:帶領中國火箭推進劑從無到有

2020-12-08 央視網

李俊賢:帶領中國火箭推進劑從無到有

央視網消息:從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傳出的東方紅樂曲響徹寰宇,到神舟系列飛船把中國人的足跡帶上太空,再到探月工程的「嫦娥之旅」,李俊賢和他的同事們研製的推進劑,提供巨大能量,讓一個個飛天夢成為現實。

李俊賢是我國火箭推進劑創始人之一、聚氨酯工業奠基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

胸懷「科技報國」情懷

1928年李俊賢出生在四川省眉山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裡,靠著宗祠的接濟艱難求學。貧困的生活、艱難的求學經歷、母親的言傳身教對李俊賢的成長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使他從小就萌發「幹事業」的想法。

1950年,李俊賢從國立中央技藝專科學校畢業,即赴東北化工局工作。1960年初,組織上抽調32歲的李俊賢到北京化工研究院,加入高能推進劑研製隊伍,自此,他與我國火箭推進劑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資料不足、經驗缺乏的情況下,李俊賢和團隊反覆試驗摸索,最終成功研製出特殊燃料偏二甲肼,並遠赴青海籌建黎明化工廠,建造中國第一套製備偏二甲肼裝置。

化工廠建在一個山溝裡,條件極為艱苦,吃的是鹽水煮蠶豆、青稞粉,住著幹打壘,睡著大通鋪。李俊賢帶領團隊以「誓將衛星送上天」的豪邁氣概克服重重困難,用一年半時間,完成了裝置的安裝、試車、完善和投產工作,保證了我國國防和航天部門的急需。

「那個時候,一般見面不談困難,談什麼呢?大家就是說完成沒有完成啊,主要就是想怎麼樣把國家急需的東西搞出來,都希望越快越好,為國家爭口氣。」李俊賢回憶道。

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用的就是李俊賢團隊研製的偏二甲肼。後來,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及多種型號飛彈發射和「神舟」系列飛船升空,使用的也是偏二甲肼。

向「世界一流「 出發

李俊賢在青海一待就是16年。其間,在他的帶領下還成功研製出性能指標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魚雷推進劑——796燃料。

當時,為趕工期,有人提出先用國內已生產的硝酸異丙酯來研製新一代魚雷,但李俊賢深知796燃料在航程、航速上要比硝酸異丙酯快一倍以上,一旦將硝酸異丙酯用於魚雷,就意味著中國魚雷要遠比世界先進魚雷落後一代。

「要搞就搞世界一流的,還是要生產796燃料,延誤工期我負責!」李俊賢在一次專門會議上大膽拍板。

「796燃料是一種硝酸酯的化合物,危險係數很高。當時我們院沒有防爆實驗室,但是李院士帶頭做實驗。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如果國家需要,我們就做』。」 創新離不開擔當,在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教授級高工薛金強看來,李俊賢就是這樣一個勇創新,敢擔當的人。

796燃料項目1978年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勵。這一成果,為國家避免了過渡性型號魚雷的研製,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把我國先進魚雷研製的時間表提前了3年。

 「培養更多人才「更值當

李俊賢和夫人丁大雲1959年結婚,已共同走過近60年,生活十分簡樸。書櫃、鐵架子床、縫紉機,都是從青海帶來的,是跟隨老兩口幾十年的老物件。

按規定,李俊賢外出,單位可以派車接送,可他為了節儉,只要時間允許,總是乘公共汽車。辦公室為他訂閱的報紙,他下班帶回家看後,上班時依然帶回辦公室,以便單位集體回收。

就是這樣兩位節儉的老人,卻在培養人才和公益上不吝千金。

今年七一前不久,李俊賢和夫人以兩名普通共產黨員的身份,向所在工作單位捐出省吃儉用積攢的300萬元,用於設立博士創新基金和困難幫扶基金。

「很多人問捐這麼多錢心不心疼?真的不會啊!留下的錢,自己夠花就可以了。錢能夠用來培養更多的人才、幫助更多的困難職工,這更值當。」李俊賢說,「我最關心的是人才,我希望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把我們的事業再往前推一步。」

相關焦點

  • 李俊賢院士:做國家騰飛的「推進器」
    ,你有沒有想過,其中用於火箭發射的推進劑,是由哪一位科學家帶頭研製出?這位功勳卓著而不事張揚的科學家,就是被尊為中國火箭推進劑創始人之一、中國聚氨酯材料奠基人之一的黎明化工研究院原院長兼總工程師,我國著名的化工合成專家,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俊賢。
  • 他是中國火箭推進劑創始人之一 捐300萬設幫扶金
    這位耄耋老人名叫李俊賢,我國火箭推進劑的創始人之一、我國聚氨酯工業的奠基人之一,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著什麼是忠於信念、無私擔當。  誓將衛星送上天  從東方紅一號到神舟系列飛船,都使用了他主持研製的液體推進劑  「5、4、3、2、1,點火!」
  • 中國長徵火箭50年前如何敲開太空之門
    在火箭最為核心的整流罩及整流罩分離技術方面,他帶領時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負責人謝光選修改了原來的方案,重新確定了「兩個半罩先縱向解鎖,然後水平方向快速平拋」的新方案,通過多次地面試驗,使火箭整流罩以8m/s的速度,平穩而迅速地分離開。
  • 科學家打造出基於鹽的推進劑:或能推動雙模火箭發展
    據外媒報導,來自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研究人員眼下正在研究基於鹽打造的推進劑,這種推進劑將可能為同時用作內燃機引擎和離子引擎的雙模火箭提供動力
  • 火箭的燃料是啥?它是怎麼給火箭提供動力的?
    液體推進劑又可細分為單組元推進劑和雙組元推進劑。單組元推進劑是指含有一種組分,通過催化劑進行分解或燃燒來產生推力,常用的有過氧化氫、無水肼等。 雙組元推進劑含有兩種組分——燃料和氧化劑,它們通過化學反應產生能量來驅動火箭飛行,目前常用的燃料有偏二甲肼、無水肼、液氫等,常用的氧化劑有四氧化二氮、發煙硝酸、液氧等。
  • 【科普】火箭的原理
    簡單的火箭甚至早在牛頓提出這一公式前幾百年就在中國發明出來,並得到了應用,這既包括軍用的火藥箭,也包括節日慶典的煙花。火箭是靠火箭發動機向前推進的。火箭發動機點火以後,推進劑(液體的或固體的燃料加氧化劑)在發動機燃燒室裡燃燒,產生大量高壓氣體;高壓氣體從發動機噴管高速噴出,對火箭產生反作用力,使火箭沿氣體噴射的反方向前進。
  • 中國火箭燃料製造基地:與劇毒和危險相伴(圖)
    淡藍色的液氧、無色透明的液氮……眼前的一切看起來很美,殊不知火箭推進劑是劇毒品     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驅車向北一路疾馳,不到半個小時就來到了位於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特燃站——我國最大的火箭「血液」供應中心。寒冷荒涼的戈壁大漠上,特燃站顯得孤零零的。
  •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加注低溫推進劑,計劃24日凌晨發射!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020年11月23日18時30分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開始加注液氧液氫低溫推進劑 原標題: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加注低溫推進劑,計劃24日凌晨發射 @航天迷,「嫦娥」要去月亮上「挖土」,咋看飛天最美膩?! 24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嫦娥五號探測器將開啟飛天之旅。
  • 天兵科技研發新一代液體火箭推進系統,成為商用航天企業佼佼者
    作為中國航天領域首家開展新一代常溫無毒HCP火箭發動機、HCP運載火箭研製的民營企業,天兵科技目前已經完成了HCP液體火箭發動機原理樣機點火試驗、天火一號液體火箭發動機全系統熱試車、脈衝熱試車、天火二號液體火箭發動機全系統熱試車、天火三號液體發動機點火裝置熱試車、天龍一號液體運載火箭總體方案論證和單機選型,在未來將有能力為衛星用戶提供快速、低價、可靠的發射服務,並為中國航天提供突破性增量。
  • 僅消耗原計劃0.3%推進劑:解密嫦娥五號軌道器再「加班」背後故事
    僅消耗原計劃0.3%推進劑:解密嫦娥五號軌道器再「加班」背後故事 中新社北京1月13日電 題:僅消耗原計劃0.3%推進劑:解密嫦娥五號軌道器再「加班」背後故事 作者 高詩淇 郭超凱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任務軌道器與返回器在距離地球
  • 中國2款新一代火箭有望2年內首飛 性能國際先進
    不過,美俄兩國作為航天強國,航天發射總次數仍要遠遠超過中國。運載火箭技術是尖端技術,現在世界上擁有衛星發射能力的主要有美國、俄羅斯、歐洲、中國、日本、印度等少數國家和地區。火箭的技術水平也不斷提升,最近100次火箭發射的成功率一躍達到98%。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雷凡培介紹說,兩個100次發射的背後,其實是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的不斷提升。比如,在國家一系列重大工程的牽引下,運載火箭的生產能力建設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由1998年的年產8發火箭,提升到目前的21至22發火箭,實現了組批投產。
  • 火箭設計師滬上「授課」 帶領航天粉玩轉「水火箭」
    玩轉「水火箭」 範晴雲 攝中新網上海4月24日電 (鄭瑩瑩)第三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上海航天長徵二號丁火箭的設計師們,在上海帶領中學生們玩轉「水火箭」。現場,「水火箭」射程10米到30米,升空一刻,學生們尖叫連連。作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兩大運載火箭總體研製基地之一,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自1969年開始運載火箭研製,共執行發射121次,其中執行商業發射共計30次,成功將69顆商業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多次承擔國際整星、搭載發射、科學試驗衛星、國內商業衛星公司、國內高校發射任務。
  • 人類火箭發展簡史
    而中國作為火箭的故鄉,早在《三國志》中明帝紀裴松之注引的《魏略》裡就有對火箭的描述,不過那時期的火箭指的還是用箭頭綁縛可燃之物的「引火之箭」而已,遠不是我們現在廣義上認知的「火箭」,中國真正的火箭起源,是在依附於火藥的誕生與使用之後。
  • 太空中沒有空氣,為什麼火箭還能噴火?
    發射飛船或衛星的任何一種火箭,都攜帶了大量的高能化學推進劑,火箭一旦點火起飛,推進劑就被送入火箭發動機的燃燒室內,並在燃燒室內迅速燃燒,產生大量高溫高壓燃氣,高壓燃氣在火箭尾部的噴管處急劇膨脹,並從尾部噴管高速噴出,從而對燃燒室(也就是對火箭)產生反作用力,即對火箭產生推力,使火箭沿高壓燃氣噴射的反方向飛行。
  • 在壓力下,無毒的鹽基推進劑表現良好
    的推進劑,稱為FAM-110A,是兩種市售的鹽的混合物。「與肼(當今最常用的單推進劑)不同,我們的混合物是無毒的。它的密度更高,因此可以使用較小的罐進行存儲。並且由於它可以用於組合式化學電推進器中,因此所需管道的數量少於有兩個單獨的推進器系統,並帶有自己的推進劑。」正在與AE教職人員Joshua Rovey合作的研究生Nicolas Rasmont說。
  • 中國研製出首款牛級「電火箭」,衛星機動能力獲得突破
    霍爾推力器與傳統的化學火箭相比在能源消息量方面差距很大,同樣的宇航任務,使用霍爾推器器需要消耗的推進劑只有化學火箭的1/10。第二個優勢是可以通過太陽能帆板獲得取之不盡的能源,目前各國發展的「電火箭」主要還是利用太陽能,也可以叫「太陽能電火箭」。
  • 試車500秒,中國可回收火箭發動機二次啟動成功,核心技術已突破
    什麼是二次啟動目前包括中國、美國、俄羅斯、歐盟在內的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在研發可重複使用的火箭,以降低發射成本。目前公認的火箭回收方式有三種:「降落傘+氣囊」、滑翔降落、利用發動機反推垂直回收。,推進劑會出現固、液、氣三相同時出現的情況。
  • 長徵三號乙火箭搭載著印尼衛星發射失敗,這對中國航天有何影響?
    結果火箭並沒有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宣告失敗。那麼,此次發射失利會對中國航天帶來什麼影響呢?長徵三號乙是一款三級液體捆綁火箭,助推器、一二級火箭推進劑均採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三級火箭推進劑採用液氫和液氧。長三乙承擔著我國高軌道衛星、一箭多星的主要發射任務,其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為5.1噸至5.5噸。
  •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創多項中國紀錄:總推力1060噸 新技術比近乎100%
    (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環球時報11月4日報導)中國新型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徵五號11月3日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開始它的首次太空之旅。作為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五號到底創造了哪些中國紀錄呢?■中國「最高最壯」火箭一飛沖天長徵五號是中國最高、體積最大的火箭。到底有多高呢?
  • 揭秘:中國運載火箭為什麼以「長徵」命名
    我國火箭設計之初,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第一總體設計部總體設計室的同志們,有感於毛主席著名的《七律·長徵》中表現出來的紅軍為實現革命目標,藐視一切困難、不懼任何艱難險阻的頑強鬥志和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提出建議並經上級領導批准,將火箭命名為「長徵」,寓意我國火箭事業一定會像紅軍長徵一樣,克服任何艱難險阻,到達勝利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