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火箭推進劑創始人之一 捐300萬設幫扶金

2020-12-06 新華網客戶端

  李俊賢 做國家騰飛的助推劑

  今年6月,一位有62年黨齡的90歲老人感動了中國——他以普通共產黨員的名義將自己畢生的大部分積蓄捐給所在單位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設立創新基金、幫扶基金,以培養青年人才,幫扶困難同事。

  這位耄耋老人名叫李俊賢,我國火箭推進劑的創始人之一、我國聚氨酯工業的奠基人之一,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著什麼是忠於信念、無私擔當。

  誓將衛星送上天

  從東方紅一號到神舟系列飛船,都使用了他主持研製的液體推進劑

  「5、4、3、2、1,點火!」瞬間,火箭噴出巨大火焰,發出撼天動地的吼聲,消失在人們的視線……

  巨大的火焰來自推進劑,正如汽油對於汽車,推進劑也是火箭的動力源。

  1958年,我國提出「兩彈一星」及其推進劑研製任務。年輕的李俊賢被抽調至北京化工研究院第五研究所,加入高能推進劑研製隊伍。他的目標,是實現我國在偏二甲肼這一液體推進劑主要高能燃料的突破。

  「當時,氯胺法制偏二甲肼有氣相法和液相法之爭。我們接到的任務是集中力量開發氣相氯胺法。」李俊賢說。然而在實際研製中,李俊賢和他的組員們發現,液相法更能在短期內提供大規模生產所需技術數據。

  因此,他們決定在完成氣相法任務的同時,進行液相法的研究。就這樣,李俊賢和他的組員們日夜不停地幹起來。經過近半年的埋頭苦幹,在液相法研究上,他們經合成擴大試驗取得的數據表明工業生產完全可行,這意味著他們的研究取得了成功!1964年,液相氯胺法制偏二甲肼成果被評為中國工業交通戰線十大成果之一。

  1966年,李俊賢再接重擔,到青海大通縣一個山溝裡籌建黎明化工廠,擔任副廠長兼總工程師,建設中國第一套氯胺法制偏二甲肼裝置。住茅草屋,睡土炕大通鋪,吃鹽水煮蠶豆、青稞粉,忍受著高原反應,1968年2月,由他主持研製的用於人造衛星發射的高性能化學推進劑——偏二甲肼終於誕生並投產。

  1970年4月24日,偏二甲肼助力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順利升空,直至今日,它仍是我國重要的推進劑品種,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神舟系列飛船升空,均使用了偏二甲肼。

  這也是李俊賢最為驕傲的科研成果。1978年,液相氯胺法制偏二甲肼成果獲全國科學大會獎,李俊賢本人獲「在科學技術工作中做出重大貢獻的先進工作者」稱號;1982年,我國還向法國宇航公司出口300噸偏二甲肼,成為當時我國外交、外貿戰線上的一件大事;1989年,氯胺法制高純偏二甲肼的合成工藝獲國家發明三等獎。

  創新永無止境

  796燃料、一甲肼、聚氨酯材料……他的研究從未停止

  研製偏二甲肼後,又一項重大任務落到了李俊賢的身上——研製性能指標趕超發達國家魚雷推進劑的任務(後被簡稱796燃料)。李俊賢調任黎明化工研究所(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前身)技術負責人。

  由於擔心李俊賢所在的單位兩三年內難以提供大批量796燃料,延誤新型熱動力魚雷的交貨期,使用部門提出先用國內已生產的硝酸異丙酯來研製新一代熱動力魚雷,等796燃料工業化研究成功後,再用796燃料研製新的熱動力魚雷。

  然而,「796燃料在航程、航速上要比硝酸異丙酯快一倍以上,一旦硝酸異丙酯用於魚雷,那就意味著中國魚雷要比世界先進魚雷落後一代。」李俊賢說,「我當時就在會上提出,要搞就要搞世界一流的!要相信科學,更要相信我們所的實力!」據當時的參會者回憶,李俊賢還在會上當眾表示,延誤工期由他負責,並主動承諾按預定時間提供所需批量大於噸級的796燃料,保證及時滿足魚雷研製需要。

  1977年6月30日,李俊賢和他的同事們生產出了合格產品,經過4個月連續運轉考核,各項工藝參數均達到設計要求,提前向使用部門供應了所需的批量產品。李俊賢的諾言變成了現實!

  「創新是科研工作者的靈魂。」李俊賢不斷強調。繼偏二甲肼、796燃料後,李俊賢領導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又先後完成了主要用於衛星和飛船增速入軌的一甲肼,用於神舟系列飛船升空使用的高氯酸銨固體氧化劑等一系列高難度科研項目。

  2010年,「嫦娥二號」衛星圓滿完成奔月任務,其中發動機點火調姿發揮了關鍵作用,而為該發動機提供動力源的,仍然是李俊賢及其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的同事們。

  如今,90歲高齡的李俊賢一如既往地堅持工作。他的同事介紹,前些年,每年除了春節休息3天外,其餘時間他都會來單位,一天至少工作8個小時。有人給他算了一筆帳,他這些年加班的時間幾乎相當於一個人正常工作20年。1995年,李俊賢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除了醉心科研,李俊賢還具有對科研前景超強的敏銳洞察力,能夠迅速轉換思路,聚焦國家急需發展的產業。上世紀80年代初,「萬能塑料」聚氨酯在國外已經廣泛應用於汽車、建築、家電、家具等行業,但國內卻要依靠進口。李俊賢立即組織投入研究,希望未來關鍵技術不受制於人。他將研究重點目標牢牢鎖定在研發國內大量急需且尚無自主智慧財產權產品的膠粘劑和聚氨酯兩個項目上。後來,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大力發展聚氨酯,組建國家聚氨酯反應注射成型工程技術中心,開發出了幾十種技術,為我國聚氨酯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李院士的格局是非常大的,他給你講問題的時候,都是講我們要解決國家層面的問題,不能受制於人。他的研發項目常鎖定在國家急需的、不能被別人制約的領域。」國家聚氨酯反應注射成型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營運長於文杰說。

  老驥伏櫪志不休

  身體力行傳幫帶、清風正氣樹楷模,這是他一貫的風格

  李俊賢一生榮譽無數,怎麼做到的?

  「搞科研就是要實事求是,來不得半點馬虎,最怕的就是『差不多』。而成功往往從發現問題而來,只有扭住問題不放,才能找出辦法。」李俊賢說。許多與李俊賢共過事的人都說,李老對工作非常認真,一絲不苟。對設計、技術、計算和實驗報告、設計圖紙等,件件都要仔細推敲,善於發現別人難以發現的問題,而一旦發現問題,就要找出深層次原因,並立即修正工藝方案。

  自己這麼做,對學生也是這樣要求。李俊賢83歲時帶的一名研究生,在一篇論文裡隨便引用了一些沒仔細看過的文獻。誰知李俊賢審定後對他說:「這幾篇文獻好像有些問題啊,你引用的觀點好像和原文不太一樣。」這名研究生後來才知道,李俊賢為了幫他審查論文,將他引用的所有參考文獻原文都找了出來仔細看了一遍。

  做事認真,對於榮譽,李俊賢反而看得淡。在聚氨酯研究中,李俊賢處於領導、指導地位,一些關鍵問題都是由他親自解決,但在成果申報署名上,他總是把自己的名字去掉。「工作是大家一起做的,功勞是大家的。」李俊賢說。

  儘管是大科學家,可李俊賢生活儉樸,居室被大家笑稱為「舊家具博物館」。李俊賢和老伴丁大雲就住在單位家屬院一套普通的房子裡,有些書櫃陪著他倆從青海一直到洛陽,床、縫紉機也是,「都還用著呢,捨不得丟掉。」丁大雲說。

  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黨委宣傳部原部長薛志強說,李俊賢家裡有輛1953年生產的自行車,騎了60多年,被博物館收藏了。近幾年,為了工作、生活方便,院裡要給李俊賢配專車,李俊賢拒絕了,他說:「工作需要用車,會向組織申請,生活中哪能用公車辦事?坐公交就很好。」

  自己生活如此樸素,李俊賢對別人卻大方極了。今年6月8日,李俊賢、丁大雲夫婦捐贈300萬元設立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創新和幫扶基金。其實,在今年初,李俊賢就向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黨委寫信,提出捐贈500萬元支持博士科研創新、幫扶公司離退休困難職工。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綜合考慮他的生活和健康需要,接受其300萬元捐贈。目前,300萬元善款已打入專用帳戶,有一名離退休困難職工已經領取了救助金。

  「很多人問我們,把這麼多錢捐出去心不心疼?真的不會,留下的錢,自己夠花就可以了,能培養更多的人才,幫助更多的困難職工,這是我們更大的福氣。」李俊賢說。

  當採訪最後問起李俊賢怎麼看待自己一生時,李俊賢只說了兩句話,「我為國家做了一點點事。我是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相關焦點

  • 李俊賢:帶領中國火箭推進劑從無到有
    李俊賢:帶領中國火箭推進劑從無到有 央視網消息:從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傳出的東方紅樂曲響徹寰宇,到神舟系列飛船把中國人的足跡帶上太空,再到探月工程的「嫦娥之旅」,李俊賢和他的同事們研製的推進劑,提供巨大能量,讓一個個飛天夢成為現實。
  • 堅守27年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化驗技師:決不讓不合格推進劑注入火箭
    韋樹峰是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的一名推進劑化驗技師,他20歲來到這裡,已經在崗位上工作了27個年頭。發射前,他和同事們對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推進劑進行最後一次檢測。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化驗技師 韋樹峰:火箭推進劑是火箭發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它的純度直接影響著火箭發射成敗。我們是火箭推進劑檢測的最後一道關口,我們的原則是,絕對不讓一滴有質量問題的推進劑加注到火箭上。
  • 他是工程院院士,享有專車卻棄之不用,年過九旬堅持步行上班
    他是工程院院士,享有專車卻棄之不用,年過九旬堅持步行上班 倘若你走在洛陽的大街上,看到一位年過九旬的老人,你可能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與國寶級科學家擦肩而過。
  • 火箭發動機推進劑噴注與燃燒不穩定性(中)
    本篇為「火箭發動機推進劑噴注與燃燒不穩定性」系列第二篇首篇為「」歡迎評論和轉發,創作不易,轉載請註明出處。1958年普惠在與NASA籤訂開發氫氧火箭發動機合同後不久,就設計出了簡單的雙流體直流同軸噴注器。什麼是雙流體同軸噴注器呢?兩個同圓心(同軸)的圓管,內管噴射推進劑A,外部環縫管道噴射經過經過再生冷卻後氣化的推進劑B。
  • 淺析液體火箭發動機推進劑噴注霧化與燃燒不穩定性(上)
    、推進劑輸送系統,噴注系統和推力室。>2火箭發動機工作過程中,推進劑並非從各自管路內噴出直接混合。 火箭每秒要消耗數百公斤推進劑,要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使推進劑充分燃燒,就需要增加推進劑接觸面積,因而霧化就成為唯一出路而為發動機霧化推進劑的就是噴注盤上的噴嘴。
  • 天兵科技研發新一代液體火箭推進系統,成為商用航天企業佼佼者
    作為中國航天領域首家開展新一代常溫無毒HCP火箭發動機、HCP運載火箭研製的民營企業,天兵科技目前已經完成了HCP液體火箭發動機原理樣機點火試驗、天火一號液體火箭發動機全系統熱試車、脈衝熱試車、天火二號液體火箭發動機全系統熱試車、天火三號液體發動機點火裝置熱試車、天龍一號液體運載火箭總體方案論證和單機選型,在未來將有能力為衛星用戶提供快速、低價、可靠的發射服務,並為中國航天提供突破性增量。
  • 沉痛悼念「中國航天之父」、我校創始人之一、近代力學系首任系...
    沉痛悼念「中國航天之父」、我校創始人之一、近代力學系首任系主任錢學森先生  10月31日早晨,中國航天之父、國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錢學森先生在北京逝世
  • 彈道飛彈與運載火箭的過冷推進劑技術
    眾所周知,法拉第是人類的電化學的創始人,他對帶電導體的研究為電磁場的理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外,陽極陰極、電離電解等學術概念也和他有著直接的關係。法拉第發明的本生燈為全世界的化學實驗室帶來了便捷可靠的熱源。 在化學領域,法拉第深刻研究了液化技術,從而為現代工業提供了一項有力的支撐技術。
  • 浙江省毛源昌助學基金會成立 籌資3800萬幫扶寒門學子
    浙江在線12月18日訊(浙江在線 記者/劉永拓 實習生/屈霞) 籌資3800萬設助學基金會,每年捐助超400名寒門學子,幫助上千名貧困學生改善視力……今天,浙江省毛源昌助學基金會正式成立。據悉,這是浙江省第一個以企業發起並命名的幫扶困難學生就學的公益組織。
  • 衛星推進劑加注團隊:篤定堅守26載 我的崗位請放心
    我們都知道火箭升空時會加注燃料,獲取動力,事實上,衛星自己也需要動力來源,也需要燃料。大屏幕上的這雙手,屬於一位老師傅白崑順,他從事了一輩子的衛星推進劑加注工作。這個工作有多危險呢?白師傅手上的指紋都被腐蝕沒了。
  • 中國離子電火箭正式應用太空飛行器
    據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510所)介紹,該系統由4臺LIPS-200推力器、2套電源處理單元(PPU)、1套推進劑貯供單元(XFS)組成。該所歷時5年研製攻關,完成了飛行產品的研製交付。4月12日19時04分,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實踐十三號衛星。
  • 火箭發動機推進劑計算軟體cpropep漢化1.1發布
    NASA的guipep軟體廣泛用於火箭發動機的設計中,是發動機熱力學計算的基本工具。通過計算理想氣體與純凝聚態的複雜的化學平衡,以表徵火箭發動機性能。本軟體可替代propep,並提升了靈活度。原軟體由S. Gordon與B.J.
  • ...推進劑,四氧化二氮 ——快科技(驅動之家旗下媒體)--科技改變未來
    昨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相關人員表示,此次發射疏散預案非常詳盡,火箭殘骸落到什麼地方,理論數據和實際數據基本相差不大。此外,中科院院士餘夢倫介紹,中國正在研究探索「可回收」的火箭。1 殘骸物或是火箭助推器昨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火箭彈道設計專家、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研究員餘夢倫介紹,「從照片中看,殘骸物是火箭的箭體,按照落地的位置判斷,火箭助推器的可能性比較大一點」。他表示,「長徵三號乙」火箭為帶助推器的三級火箭,火箭的一、二級和助推器的推進劑是有毒的,第三級火箭推進器為液氫液氧,無毒。
  • 航天知識丨火箭的起源
    追根溯源,中國是最早發明火箭的國家。「火箭」一詞在三國時代(公元220~280年)就出現了,不過那時的火箭只是在箭杆前端綁有易燃物,點燃後由弩弓射出。真正靠火藥噴氣推進而非弩弓射出的火箭的外形被記載於明代茅元儀編著的《武備志》中。這種原始火箭雖然沒有現代火箭那樣複雜,但已經具有了戰鬥部(箭頭)、推進系統(火藥筒)、穩定系統(尾部羽毛)和箭體結構(箭杆),完全可以認為是現代火箭的雛形。
  • 三級固體燃料推進是關鍵,推進劑領先美洲導一代
    文/白夜眾所周知,在去年我國建國70周年的閱兵儀式上,除過展現我國三軍風採之外,很多未曾謀面的武器裝備也是首次亮相,其中最引人注目之一的就是壓軸出場的洲際戰略核飛彈東風-41了。有人要問了,作為繼東風5B和東風31之後的中國「第三代」東風-41洲際飛彈到底強在哪呢?東風-41洲際飛彈的威懾力不僅僅是核彈頭打擊那麼簡單,其能快速發射和超遠距離範圍的打擊能力才是它成為「大殺器」的原因,另一方面,洲際飛彈的速度和突防能力可以說是最強的,所以一旦發射打擊目標,很難出現失誤情況。事實上,東風-41的三級固體燃料推進才是實現隨時迅速超遠對敵打擊的關鍵。
  • 美新型離子火箭推進器連續運轉5年半 刷新世界紀錄
    這臺推進器一直滿負荷運轉,壽命和性能已經超出了所有預想中的科學任務的要求。」這種高效發動機是進行深空探索任務的完美之選。它是一種太陽能電動推進器,利用太空飛行器的太陽能電池板產生的電量加速氙推進劑,速度可達到每小時9萬英裡(約合每小時14萬公裡)。這種推進方式的效能遠遠超過傳統的化學燃料火箭發動機。
  • 核動力推進火箭或成為未來火箭演化的「下一站」
    在這種情況下,「快」成為人類對火箭的終極追求之一,如科幻小說中出現的曲率驅動飛船,它是一種飛行條件,要求太空飛行器必須達到光速,或甚至超過光速的幾倍的特殊狀態,這對太空飛行器有著不可替代的顯著影響。不管是電推,化學還是核動力,都是科學家們正在嘗試的途徑,而核動力推動火箭能帶來的優勢也是毋庸置疑的。
  • 剛剛,首枚中國民營商業火箭升空,他成了中國版埃隆·馬斯克
    SpaceX、亞馬遜創始人JeffBezos的藍色起源、微軟聯合創始人PaulAllen和維珍集團創始人RichardBranson都在嘗試降低火箭的發射成本。NadirBagaveyev創辦的BagaveyevCorporation在2015年已經發射了用3D列印技術製造的火箭引擎。
  • RD-270火箭發動機,推進劑為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比衝高得驚人
    大家都知道是臭名昭著的蘇聯登月火箭N15962461632764736、以及它的發動機群。但在N15962461632764736正式定型前,也考慮過像美國「土星5號」那樣使用大推力發動機的方案,RD-270就是這種情況下的產物。
  • 人類火箭發展簡史
    所以要想讓火箭獲得飛出大氣層甚至進入宇宙深處的理想速度「V」,有兩種方法;1 採用高能量推進劑,即高比衝推進劑,同時提升發動機的性能。2 減輕火箭的結構質量,儘可能提高火箭的幹質比。:「要使火箭達到宇宙航行所需要的速度,必須採用液氫和液氧為主的液體火箭推進劑」不得不說戈達德是幸運的,在那個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用火箭登陸月球」是瘋狂幻想的年代,他對火箭的研究得到了美國研究機構組織史密森學會與伍斯特理工學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