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工程院院士,享有專車卻棄之不用,年過九旬堅持步行上班
倘若你走在洛陽的大街上,看到一位年過九旬的老人,你可能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與國寶級科學家擦肩而過。那位老人可不一般,是一位多重榮譽加持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享有專車卻棄之不用,每天仍堅持步行上班,你可能會覺得很好奇,但這是一個非常真實的案例。他就是我國化工合成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俊賢。
李俊賢生於1928年4月,四川眉縣人。李老出生之際,四川尚且處於軍閥混戰中。眾所周知,民國時期的四川軍閥,無論是戰爭烈度還是軍閥數量,位列全國之首。軍閥混戰帶來的是民不聊生,然各路軍閥頭子全然不顧民生疾苦。李老自幼喪父,家境極為貧寒,在兵荒馬亂的時代裡,想要上學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幸有周邊鄉鄰資助,李老的求學之路才沒有中斷。
1947年,李老考入四川樂山國立中央技藝專科學校化學工程學習,投入到了化工研究領域。李老畢業之後,原本想要前往成都求職,適逢東北化工部入川招才納士。於是,李老離開南國故鄉奔向北國極寒之地。李老抵達東北之後,耳朵差一點被凍掉。可想而知,東北的環境有多麼的惡劣。李老在東北化工局工作多年後,於1959年前往蘇聯中央化學委員會有機化學研究所從事實業工作。回國之後,李老到黎明化工廠擔任總工程師。當時的黎明化工廠在青海,條件也是非常的艱苦。
1984年,黎明化工廠由青海遷往洛陽。由此,李老與千年古都結下了不解之緣。李老長期從事推進劑及聚氨酯研究,對我國火箭技術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解決了火箭的動力問題。在李老的努力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完成了一系列的發射任務。1995年,李老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儘管李老是國家的功臣,可他在日常生活中卻是非常的低調。
李老九十歲之際,無意間的一個舉動成為了「網紅」。李老將畢生積蓄300萬如數捐出,設立了創新基金和困難幫扶基金,以此來扶持我國的科學事業。李老此舉大有古君子之風,時人贊曰:「國家騰飛的『推進劑』」「國家精神的造就者」。李老在支持科學事業上「一擲千金」,反觀日常生活中卻是節儉到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地步。李老的家就如同一個「舊家具博物館」:睡了三十多年的床,那是當年從青海帶到洛陽的;裝辦公樓出入卡的袋子,竟然是錫箔藥品袋……諸如此類,李老將勤儉節約上升到了一種境界。
你無法可想像,李老九十多歲還要步行上班。或許,你行走在千年古都的某條街道上,就能看到一位意氣風發步伐堅定的老人,那可能就是李老。鮮為人知的是,按照李老的待遇,原本是可以享有專車待遇的。可是,李老還是選擇了放棄這種待遇。這就是老一輩科學家的奉獻精神,用「假公不濟私,極心無二慮」來形容李老實在是再合適不過。
(本文由神都網原創,謝絕轉載。圖源網絡,如有侵權,敬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