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面對美國威逼利誘,聲稱:從沒想過留在美國

2021-01-08 神都網

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面對美國威逼利誘,聲稱:從沒想過留在美國

「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榮譽稱號,也是多少科學家終身為之奮鬥的目標。但凡是能夠獲得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科學家,都為我國科學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1994年中國首批科工程院院士,基本上都擁有留美背景,但他們為了祖國的發展,堅決要回到祖國。小編就為大家說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為我國的核材料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培養了不少高精尖人才,他就是李恆德。

李恆德生於1921年,河南洛陽人。李恆德的家庭背景,在當時與大部分家庭相比還算可以,屬於貧寒的小職員家庭。儘管物質上比較匱乏,可李恆德在精神上非常富裕,接受了良好的啟蒙教育。從這個角度來說,貧寒的小職員家庭無疑是非常偉大的:怎麼也沒想到會為中國培養出一個工程院院士。李恆德天賦異稟,剛滿五歲的時候就上了小學。然而,當李恆德上到五年級的時候,「九一八事變」爆發了。由此,李恆德的學業與國家命運緊緊相扣。

1938年,李恆德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西北工學院。據悉,西北工學院的陣容極其豪華,由當時的北平大學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北洋工學院和私立焦作工學院組成,匯聚了當時中國最頂尖的學術力量,堪稱翻版「西南聯大」。僅僅焦作工學院,就分離出了中國礦業大學和河南理工大學。李恆德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抱著科學救國的崇高理想,順利的完成了學業。

1946年,李恆德考入美國匹茲堡卡尼基理工學院冶金系。1948年,李恆德學成畢業,獲取碩士學位,後考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李恆德在科研上取得驕人的成績,獲得美國海軍分配的原子能材料研究任務。當時的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國內解放戰爭如火如荼,即將取得全國性勝利。美國原本不允許中國留學生在美求職,可是在麥卡錫主義作祟下,開始想方設法將中國留學生留下。

美國為了阻止中國留學生回國想了各種辦法,一路圍追堵截,錢學森就是最為典型的例子。李恆德面對美國的威逼利誘,根本不為所動,一再聲稱:從沒想過留在美國!1950年冬,美國移民局更是對李恆德進行了慘無人道達8小時的疲勞審訊,李恆德依舊沒有屈服。一直到1951年,美國移民局嚴厲警告李恆德:「也許你能有一千條路可以逃出美國,我勸你一條也不要試。」

儘管美國移民局咄咄逼人,可是李恆德依舊堅持回國。為此,李恆德拿出了河南人的血性: 「即使關進監牢,我也必須同美國鬥一鬥!」經過多年的鬥爭, 李恆德終於在1955年回到了祖國。回國後,李恆德創辦了清華大學核材料專業,為外國培養了大量人才。1994年,李恆德成為中國首批工程院院士。2019年5月,李恆德走完了98年風雨人生。李恆德去世後在八寶山舉辦告別儀式,哀榮極盛。

(本文由神都網原創,謝絕轉載。圖源網絡,如有侵權,敬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最強大腦》鮑橒凌晨4點發稱被威逼利誘,還好他留了一手!
    3月27日,雲之隊隊長鮑橒在凌晨4點半發文稱自己正在經受威逼利誘的考驗,但還好他留了一手:所有威逼利誘的電話錄音,他都已妥善保存,這是要徹底和節目組鬧掰的節奏啊!上期節目是雲之隊的隊內人員選拔賽,由於人數眾多,鮑橒對自己組實行了一個大項目帶五個小項目的比賽形式,要想不給自己壓力,隊員必須爭取在第一個項目「光影迷蹤」上儘可能奪得前三,這樣就不會進入第二輪五進一的殘酷競爭。
  • 五位華人入選美國醫科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發布了2020年新當選的100位院士名單,其中包括10名國際成員(非美籍)。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我國的陳竺院士、高福院士和曹雪濤院士都曾經當選過外籍院士。
  • 美國為何這麼青睞中國的科技人員,7位華人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
    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選舉產生87名新院士和18名國際院士。史丹福大學教授李飛飛等6位華人學者當選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電子公司董事長鄧中翰當選國際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成立於1964年,至今院士總數達到2309人,國際院士達到281人。在今年10月4日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舉行的美國國家工程院年度會議上,新當選院士將正式獲頒證書。範欽強:美國高平科技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1985年,範欽強與合作夥伴一起創辦了高平科技公司。
  • 美國工程院院士李凱:中國863計劃是失敗的
    讚美的話語,中國已經停了太多太多。然而從現實角度考慮,中國需要一些不一樣的聲音。唯有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才能夠做出相應的改變。美國工程院院士李凱就曾表示:中國863計劃是失敗的。中國863計劃指的是1986年3月,中國批准的《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自此,中國的科技發展邁入了新的紀元。
  • 中科院曲久輝院士新晉美國工程院院士
    總部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美國國家工程院於2019年2月7日公布了新晉院士的名單,此次當選者共包括86名院士以及18名外籍院士。
  • 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鄧中翰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集微網消息,當地時間 2020 年 2 月 6 日,美國工程院公布了新增院士名單,其中,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建人、首席科學家鄧中翰當選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著名人工智慧學家、史丹福大學教授李飛飛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
  • 吉林大學校友曲久輝當選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消息來源:校友聯絡和教育基金管理處】美國國家工程院於2月7日公布了新晉院士名單,此次當選者共包括86名院士以及18名外籍院士。吉林大學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曲久輝當選為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 2019美國工程院院士名單出爐!兩位華人學者入選
    美國國家工程院(NAE)公布2019年新當選院士、外籍院士名單,共增選86名新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有兩位華人學者入選:美國西北大學機械工程系終身教授陳衛當選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曲久輝當選外籍院士。
  • 10位華人科學家當選2018年美國工程院院士!
    美國當地時間2月7日,美國國家工程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NAE)公布了最新入選的83名院士和16名外籍院士名單。加上今年新院士後,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總數為:院士2293名,外籍院士262名。
  • 中科院退休研究員,4次落選中國院士,當選美國院士卻留在中國
    華盛頓當地時間2007年5月1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了當年當選的72名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名單。李愛珍教授名列其中,她也成為中國首位獲此殊榮的女科學家。"院士"對於大多數科學家來說意義非凡,不僅僅是一個稱號,更是一種光榮的學術榮譽,是對一位科學家學術成就和無私奉獻的職業認可。
  • 7名華人科學家入選2020年美國工程院院士,中科大2名本科校友入選
    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公布了2020年新一屆的院士名單,此次共增選了87名新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中科大2名本科校友在7名華人科學家中,有2名中科大的本科校友,分別是鄧中翰和張捷,其中鄧中翰為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目前是他是北京中關村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始人,曾研製世界上第一臺CMOS單晶片網絡攝像機和中國監控視音頻編碼(SVAC)。鄧中翰曾在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美國為留下錢學森曾開出如此豐厚條件,都未能得手
    等一眾科學家的幫助,他們是不會研發出原子彈,但是由於二戰的爆發之後,美國就開始向全球,用各種手段不管是威逼利誘,還是其他手段,都為了能夠在全世界範圍內招納人才,為美國自己的科學奠定堅實的基礎,而愛因斯坦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加入美國的。
  • 李飛飛、鄧中翰入選美國工程院院士,多位華人上榜
    機器之心報導機器之心編輯部今日,美國工程院公布了新增院士名單,包括 87 名院士和 18 名外籍院士。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領域專家的最高專業榮譽之一,以表彰入選者「在工程研究、實踐、教育等方面做出的重大貢獻」,「在新興領域技術做出的開拓性工作和傳統工程領域中的重大貢獻」以及「在開發/實施工程教育方面的創新貢獻」。
  • 他41歲成院士,任985大學校長,被「美國方舟子」質疑,該如何解決
    ——屈原《九章》提起曹雪濤,真可謂是年少有為,他41歲成為中國工程院的院士,2018年擔任南開大學校長,同時還是免疫學會秘書長和最牛博導,是無數腫瘤免疫領域研究生心中的偶像。26歲博士畢業的他憑藉個人的努力一直留在第二軍醫大學任教,就職僅僅兩年就被學校破格提升為醫學教授,成為當時學校裡最年輕的教授。在2005年,41歲的他被授予專業技術少將軍銜,同時還當選了中國工程院院士,2017年他來到985院校南開大學,擔任南開大學校長。
  • 恭喜,這11位中國學者當選2020年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
    為表彰優秀學者在醫學與生物工程上取得的卓越成就,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選舉產生了156位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其中包括11位來自中國的學者。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是美國醫學和生物工程技術領域的最高學術榮譽,評選過程極其嚴格。
  • 恭喜,這11位中國學者當選2020年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
    為表彰優秀學者在醫學與生物工程上取得的卓越成就,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選舉產生了156位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其中包括11位來自中國的學者。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是美國醫學和生物工程技術領域的最高學術榮譽,評選過程極其嚴格。
  •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陳世卿來廈談「第三腦」
    【人物名片】陳世卿: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第三腦科學院院長、四川大學錦城學院人工智慧學院院長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陳世卿昨日亮相廈洽會活動——中國國際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大會,這位享譽全球的超級計算機科學家近年專注「第三腦」的研究。第三腦在哪裡?面對記者的提問,陳世卿指了指桌上的手機,說:「你的手機其實就是第三腦的緩存,手機裡藏著你的意念和想法。第三腦就是你的伴兒,它陪著你一輩子,但它不會超越你、取代你。」
  • 施春風等八位華裔科學家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據世界新聞網報導,為期兩天的美國國家工程院第40屆年會,10月3日在華盛頓國家科學院總部揭幕,當日下午進行新屆院士證書頒授儀式,76位新科院士中新添了八張華裔面孔。   這八位華裔院士為陳陽闓、周尚林、莊炳湟、劉錦川、崔琦、吳建福、舒維以及海外院士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施春風。
  • 李飛飛、鄧中翰等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多位畢業於中科大
    美國華盛頓當地時間 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NAE)主席 John L.Anderson親自公布了本年度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入選名單,包括 87名新院士和18名國際院士。 在7 名華人中,其中張捷、鄧中翰兩人曾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 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作為工程師的最高專業榮譽之一,旨在表彰那些對「工程研究、實踐或教育,包括在適當的情況下對工程文獻有重大貢獻」和「開拓新的和正處於發展中的技術領域,在傳統工程領域取得重大進步,或開發/實現工程教育的創新方法」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們。迄今為止,美國院士共有2309人,國際院士共有 281 人。
  • 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芯之父」——鄧中翰院士
    他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校130年來第一位橫跨理、工、商三學科的學者; 研製出第一批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集成電路晶片,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 41歲當選院士,成為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就是「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建人兼首席科學家鄧中翰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