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要給大家講的是橫空出世,以極大差距穩坐票房冠軍的日本動畫,《角落小夥伴:魔法繪本裡的新朋友》。
我們必須承認,在看這部電影之前,對於《角落小夥伴》並不熟悉,還會想去看這部電影的人,也純粹是因為看到它以極為亮眼的數字打敗眾多強片,出於好奇才去看的。
但是不管是在電影院前看到了久違的人潮,還是實際觀影之後的感受,都覺得心裡暖暖的,讓我們不禁覺得這場暖心治療來的真是時候。
《角落小夥伴》又名《角落生物》是日本San-X所推出的一群角色,因為被設定為喜歡躲在角落而得名。
每個角色也都圓滾滾的,十分可愛,在看了電影及研究了其他相關作品之後,我們發現角落小夥伴之所以大受歡迎,絕對不只是外形,更多的是因為害羞內向的個性,各自「邊緣化」的理由,以及獨樹一格的「邊緣人生觀」。
再加上幾位小夥伴的同病相憐,使得他們特別惹人憐愛,對於已經成年的大人來說,應該是要試著去理解,孩子因為尚未成熟,對於自己情緒的認知也還沒那麼全面,在接受外界來的刺激時會特別的敏感,因此很多的時候我們認為沒什麼的事,對孩子來說這非常重要。
所以即使角落小夥伴們各自邊緣的原因,乍聽之下很幼稚,但看在孩子的眼中卻能夠感同身受,甚至將自己投射在某個角色身上。
電影版的《角落小夥伴》並沒有太多的聲光效果,取而代之的是有如繪本一樣的溫馨風格,有著低彩度的顏色,柔軟的線條以及簡而易懂的故事,配上適當的笑點。
最後呢更以出乎意料的手法收尾,讓整部電影在娛樂中帶有教育意義,是非常適合闔家觀賞的作品。
雖然電影本身就只有一個小時,但是對於比較坐不住的孩子來說,反而比較好,也讓陪伴著的家長們不至於太過煎熬。
故事敘述小夥伴們來到了最喜歡的咖啡廳,卻在地下室中發現了一本世界童話故事,並且突然將他們全部吸了進去。
小夥伴們四散在各個不同的童話世界裡,也邂逅了許多的新的朋友,其中包括了找不到自己歸屬的小灰雞。
而劇情就環繞在了,小夥伴們如何在每個童話故事中找到出路重逢,並且協助迷路的小灰雞回家。
《角落小夥伴》裡的角色眾多,而這次電影版呢也是精銳盡出,現在就先讓我們認識一下這些可愛的小夥伴吧。
白熊因為害怕冬天的寒冷,只帶著最重要的裹布,就從北方逃跑而來,他也很怕生害羞,因此喜歡包著裹布,躲在角落裡,他還有一雙靈巧的手,可以在各種不同的場景裡面使用裹布。
白熊的真實身份,其實是北極熊,在真實世界裡,因為氣候變遷,人為汙染以及獵殺等因素,導致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數量銳減,甚至有可能會在本世紀末全面滅絕。
我們覺得白熊會出現在角落小夥伴中,也是在提醒孩子們要愛護環境,才能夠保護這些稀有動物免於邊緣化,最終消失在地球上。
企鵝的名字裡有個問號,是因為他不確定自己到底是不是棄兒,在他的印象裡,以前頭上好像有個盤子,後來被河水衝走時,盤子就不見了,因此他總是忙著尋找自己,也才會對電影版中同樣迷失了的小灰雞趕到同病相憐和出手相助。
企鵝的真實身份其實是河童,一種流傳在日本傳說中的神秘生物,我們很喜歡的一部動畫《河童之下》裡就有描述,河童因為人類不斷擴張而瀕臨滅絕,殘存的河童也因為與眾不同而遭到人類覬覦。
企鵝在角落小夥伴裡的定位,除了他「傳奇且稀有」的真實身份之外,他本身對於自我的迷惘與探索,對孩子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醒。
炸豬排和炸蝦尾的身世還是挺可憐的,一個是一整塊豬排裡最邊邊的部分,因為全身99%是脂肪,只有1%是肉,客人嫌他太油膩,不吃,而被剩了下來。
另一個則是美味炸蝦的尾巴,也同樣成為了剩菜,每當想起這段往事,他們就會心情低落,也因此最大的夢想就是被吃掉,甚至在電影裡還是嚇壞了人們想吃他們的大野狼。
炸豬排和炸蝦尾可能是整個角落小夥伴系列裡面最悲情的角色了,當我們在電影院中看到他的角色介紹時,立馬就想到我們每次吃炸豬排,的確都會把最邊邊的那一塊都是肥肉的部分剩下。
但是我們很喜歡作品裡,將它設定為不會因此喪志,反而會不斷找機會利用調味,讓自己看起來更可口,而增大自己被吃掉的概率,事實上也的確有不介意肥肉,反而覺得美味的人。
像我每次吃炸蝦的時候,只要不是太大快,我是會連蝦尾一起吃掉,而且覺得脆脆的很好吃呢。
所以如果你因為某些原因被人討厭,請不要輕易的放棄希望,一定會遇見懂得欣賞你的人。
貓非常害羞,個性也很膽小,因此常常搶不到角落的好位置,但他其實非常體貼,很在乎別人的感受,可是,也造成了偶爾會因為太過在意他人,而把自己弄得很累。
貓在《角落小夥伴》裡是個溫暖的存在,總是會主動關心別人,甚至願意讓出角落的位置。
這樣的體貼雖然很好,可是如果遇見的不懂珍惜的人,會將他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反而會讓他心情低落。
我們覺得貓這個角色想要傳達的其實是:雖然替別人著想很好,但不要太過在意而失去了自我。
蜥蜴其實是倖存的恐龍,可是因為害怕被發現身份被抓走,而偽裝成蜥蜴,即便跟角落小夥伴們很要好,但只有同樣偽裝成蝸牛的蛞蝓知道他是一隻恐龍。
蜥蜴在角落小夥伴裡也有著頗為悲慘的身世,他的媽媽其實就是角落湖中的那個傳說中的水怪,但其實他們的真實身份是被人們認為已經絕跡的恐龍。
因為某個原因,蜥蜴被迫跟媽媽分開,還得隱藏自己的身份,不過好在他還是遇見了,同樣身為邊緣人的小夥伴們,讓他不至於太過寂寞。
偽蝸牛的真實身份其實是蛞蝓,可是他很嚮往成為蝸牛,因此總是背著一個殼,幻想自己就是蝸牛,也跟同樣隱藏著真實身份的蜥蜴,是互相知道彼此秘密的好朋友。
跟蜥蜴一樣,偽蝸牛留在角落小夥伴裡,總是為了隱藏自己的身份而煩惱著,但跟蜥蜴不同的是,其他的小夥伴們其實早就知道了他不是蝸牛,也從來不會因為是這樣而嫌棄他。
因為在真正懂你的人的心中,他們喜歡的是你這個人,而不是你外表的樣子。
小灰雞是這一次電影裡的新角色,也是故事的核心人物,在童話世界裡迷了路。跟小夥伴們相遇之後,他們決定要幫小灰機找到自己的家。
在電影這個充滿了全球知名童話故事的世界裡,應該總有一個是屬於小灰雞的家吧,可是夥伴們帶著他一個世界一個世界的探索,卻還是找不到他從哪裡來。
雖然不知道家在哪裡,可是小灰雞早就從這群夥伴們身上得到的溫暖,讓他覺得有朋友真好。
角落小夥伴們被吸進的童話書之後,遇見了一隻迷了路的小灰雞,而一直在尋找自我的企鵝認為,迷路的小灰雞就跟自己一樣,於是便決定要幫他找到歸屬。
而電影的大部分劇情就環繞在,小夥伴們為了要幫小飛機找家以及找到出路,不斷的在不同的故事中穿越,並且扮演著各個故事裡的角色。
前半段的劇情,大多數小夥伴們伴著可愛的童話角色而鬧出了一些笑話,因此氣氛很輕鬆愉快。
可是隨著每個故事的結束,都代表著小灰雞並不屬於這裡,但也只能繼續抱著希望往下走。
好不容易小夥伴們來到了醜小鴨的世界,大家以為:小灰雞原來是只天鵝,那這裡就一定是他的家人。但沒想到事與願違,小飛機依舊不屬於這裡,更加不是一隻天鵝。
最後真相揭曉,原來小灰雞隻是當初某人在故事書的空白尾頁,隨手塗鴉的一個角色,因此小飛機的世界只有一片空白,沒有家也沒有朋友。
小夥伴們十分不舍,紛紛提出讓小飛機跟他們一起離開童話書,到真實世界生活,但無奈童話書裡的角色無法離開,小夥伴們也只好含淚離去。
可是當他們回到真實世界之後,想到了一個辦法,在小灰雞的空白頁上幫他畫了一個美麗的家,還有好多不同顏色的小雞,還在他們頭上別上了象徵「好朋友標記」的小花。
有了這些朋友陪伴,小灰雞露出了微笑,而即使小夥伴們跟小灰雞從此屬於兩個世界,但他們卻是永遠的好夥伴。
電影版的故事雖然簡單,但是卻傳達了一個信息,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都希望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屬,可是很多時候是因為各種原因遭受排擠,或是感到格格不入。
就像角落小夥伴們,每個人都有成為「邊緣人」,躲在角落的原因,更有的像小灰雞一樣,連自己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都感到迷惘。
但是我們都有能力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也總會遇見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理解自己,珍惜自己,也值得自己為他們付出。
而即使有一天朋友們得要分開,可是相遇過程中的感動就會影響我們一輩子,感謝人生中的每個相遇,珍惜每段一起走過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