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織染一片藍天

2021-01-09 騰訊網

央廣網北京10月9日消息(記者周堯 張兆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他們是村裡土生土長的娃娃,血管裡流淌著父輩們執著堅韌的血液。他們又是新一代蓬勃向上的青年,性格裡浸染著青春奮鬥的底色。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他們敢闖敢拼,與父輩們一起,共同守護這片生養他們的熱土。正是因為他們的堅守與拼搏,才讓我們的鄉村更有活力、更有希望。

鄉親眼中的他(她)

村民1:我印象中的楊成蘭是很喜歡開玩笑,很活潑的。

村民2:比很多男孩子都能幹,我們村裡沒幾個,獨一無二隻有她一個。

村民3:心好,有禮貌。

楊成蘭:我今年34歲,但心理年齡20歲,我是倚山人手造生活工作室的創始人,我的愛好是唱歌,比如去山上挖染料來染布的時候都喜歡唱歌。

車子在山谷中一路穿行,越過山脊後,能夠看到路邊不顯眼的岔路口,豎立著最具侗族特色的木樓,像一座小寶塔似的。順著僅能通過一輛車的土路沿坡而下,就到了楊成蘭的家——貴州黔東南栽麻鎮豐登村。楊成蘭說:「其實我們村就這個寨子和一進來那個寨子,以前那邊有不少山坡……」

眼前這個指甲被染成藍靛色的瘦小姑娘,留著烏黑的長髮,一個麻花辮子低低地垂在背上,穿著藍白相間的侗族傳統服飾,渾身上下散發著板藍根葉子的清香味。

三月種棉,八月摘花。摘下棉花後,還要用傳統的木製紡紗機,將棉花紡成紗線,再用織布機把紗線織成土布。選棉、軋花、搓棉;絞紗、排紗、撿紗;染布、捶布、蒸布,每一道都遵循著侗族人傳承千年的古法織布步驟。

「這些薯莨其實都是野生的,我們都去山上採,採完之後,我們拿來洗,再拿來進行染布,拿來煮。」作為這個偏遠村莊走出來的第一位大學生,楊成蘭帶著全村人的希望,是去大城市裡闖蕩過的。當年她在溫州幹早教培訓,月收入過萬,平穩又安逸。日子本可以一直這麼過下去。直到2016年年初,春節回家,村子裡熟悉的寧靜忽然讓她覺得有些不對勁。她說:「發現過完年,村裡面就死氣沉沉的,非常悽涼,就是那種安靜到讓人心慌的那種感覺。」

在豐登村,侗族人口佔96%以上。幾乎家家戶戶的婦女都會織染,但是沒人想過要把這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技術變現,村子裡的姐妹們只能和男人一樣外出打工,在建築工地上賺錢養家。一個字,苦。楊成蘭說:「我們婦女出去的時候,基本上該搬磚的搬磚,該建築的建築,該捆鋼筋的捆鋼筋,但是她們有手藝活沒地方發揮,她們原本有的東西反而被抹去了,有兩個婦女由於勞累過度,腦出血去世了,我覺得非常不好。」

這個春節後,楊成蘭就沒有再離開家鄉,她決定辭掉大城市的工作,用古老的侗族藍靛印染技藝,為貧困的家鄉染出一片藍天。這個決定,讓看著她長大的村裡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就連丈夫吳方俊要轉過這個彎都不容易。吳方俊說:「她肯定說她很喜歡,第二,我們民族的東西我們不去做的話,小孩子都不會做了,整天給我做思想工作。」

只有四萬元啟動資金,楊成蘭的倚山人手造工作室就這麼開張了,只是這個工作室不在窗明几淨的寫字樓,不在原汁原味的侗族木屋,卻在又髒又小的廢棄豬圈裡起步。為了帶動村民一起致富,她開始挨家挨戶地找「織娘」。這土布也能賣出好價錢?最初誰也不相信。她說:「也有願意做的,但是基本上可能70歲左右的人,半信半疑地不會相信你,我織出來給誰,你不給錢怎麼辦?我就只能先給錢,織成啥樣我都要。」

誰要願意做「織娘」,楊成蘭就給錢,但實際上銷路還都沒有眉目。人手欠缺、技術難學、資金緊張、市場遇冷,半年後,莫說賺錢,自己的溫飽都成了大問題。但即便是吃野菜,這事她也硬是要幹下去。她說:「真的到沒有飯吃的地步了,我就去弄點野菜,反正餓不死,我就可以做這件事情。」

年輕人光靠韌勁也不行,還要有腦子。楊成蘭的第一筆訂單來自她的大學老師,這讓她忽然意識到侗布在村寨裡並不稀罕,只有走出黔東南,侗布的光彩才能夠充分釋放。於是她想到了做網店。

楊成蘭和愛人把純手工製作的侗布和成品拍照上網。果然,訂單紛至沓來,其中不乏來自日本、韓國的海外訂購。

楊成蘭:剛開始國外訂單是最主要的訂單。

記者:整個淘寶網店的收入大概有多少?

楊成蘭:2018年的時候大概也就100多萬。

記者:線下的收入還有嗎?

楊成蘭:線下大概也可能幾十萬左右。

侗布終於火了。短短三年時間裡,年銷售額超百萬元。2018年實現收支平衡後,楊成蘭又成立了傳統織染合作社,吸引貧困戶入股,幫助村民脫貧增收。現在比起出去打工,村裡的年輕姑娘們更願意往合作社裡跑。有位叫楊秋雲的女孩給記者算了筆帳。楊秋雲說:「在外面打工。我們去的時候一個月才1000多。我現在這裡,做得多的多做得少的少,兩三千。肯定在家裡面好一點,可以帶著小孩又可以自己做事,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楊成蘭說,創業四年,她最大的幸福就是到村民家中收侗布的時候,把錢放在她們手裡,看到阿姨們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侗布走出國門、遠銷海外,同時,也帶動了當地棉花、藍靛草、柿子樹的種植熱情。截至今年5月31日,楊成蘭所在的豐登村已經按流程全部實現脫貧。她說:「基本上我們村的貧困戶我們全包了,他們都會在這邊務工,都能夠達到國家的一些標準的脫貧,現在榕江已經有一個藍靛製作廠了,專門製作泥,因為它不僅僅是作染料用,還可以藥用。」

熱愛的歌還是要唱,傳統侗族織布染布的技藝沒有消失,楊成蘭的夢想也還在繼續。對於未來,她說,她身上流著侗族人的血,也有著現代人的魂。和她一樣的所有織娘都會帶著對織布機的尊重,帶著對染缸的敬畏,繼續讓侗布走出大山,把這份根植於血脈的文化傳承下去。「我個人覺得在經濟上扶貧的同時,比如老百姓思維、思想、教育這些方面也需要『扶貧』。我們往後還需要學習、勤勞,要振興起來,我們的鄉村才會更有活力。」

《寫給20年後的自己》

最難的日子已經過去了,不知道見識過大城市的霓虹燈,你是不是還是更喜歡咱們的小木樓呢?希望你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希望咱們侗族織娘們也在織布機上賺更多的錢,我還希望家家戶戶的娃娃都能上得了學,上得起學。路還長著呢,加油吧蘭蘭。

相關焦點

  • 看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原標題:看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蘇姣(左四)和村裡的夥伴。   過去,許多鄉村年輕人離鄉背井、奔向城市,「空心村」比比皆是。而近幾年,人們欣喜地發現,年輕人又陸續回到了鄉村。   得益於鄉村振興的推進,許多鄉村早已華美變身,成為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美麗家園。   而回到鄉村的年輕人,憑藉知識與技能,也有了更多元的發展,走上了與父輩完全不同的安居樂業之路。
  • 國話原創扶貧話劇《村裡新來的年輕人》用小人物反映大時代
    中新網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 應妮)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演出的扶貧題材原創話劇《村裡新來的年輕人》於18日晚在京首演。該劇以小人物反映大時代,藝術化地呈現了青年扶貧幹部帶領群眾奮鬥拼搏的感人故事。《村裡新來的年輕人》首演劇照 杜洋 攝《村裡新來的年輕人》自10月建組以來,一直在緊張地排練中。期間邀請了多位文化和旅遊部定點扶貧縣掛職幹部、駐村第一書記與劇組主創人員及主演進行線上線下交流座談,請他們分享了許多工作中的親身經歷和內心感悟,並對劇本、表演提出修改建議。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石頭村裡遊人多
    西井峪村四面環山,村裡到處是石頭屋、石頭巷,因此也被稱為「石頭村」。村委會主任周維東回憶說,以前村民們大多以開採石料為生,大山被炸得「遍體鱗傷」,村子總是被煙塵籠罩。由於村集體幾乎沒有收入,直到2014年,村裡的路還是石頭路。  近些年,西井峪村選擇了發展旅遊。但村裡沒有旅遊景區,如何吸引人?靠山吃山!村裡的石屋、石牆、石凳、石巷、石路,都是頗具特色的旅遊資源。
  • 智果村裡「種」文化
    6月的陝南一片綠色。從108國道轉入洋縣謝村鎮智果村的入村路,兩邊連片的稻田立刻映入眼帘。綠油油的稻田向遠處延伸,成環繞之勢將智果村包圍著,一幅「江南水鄉」的景象呈現在大家面前。到達智果村已是6月18日的中午,儘管烈日高照,但依舊擋不住勤勞的智果村人。
  • 睦和村的預備黨員轉正了 成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
    總書記2018年3月10日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重慶市人大代表、涪陵區南沱鎮睦和村黨支部書記劉家奇說到,村黨支部一班人對村裡的發展起到了堡壘作用。劉家奇還專門介紹了支部發展的一名年輕的黨員。新黨員成了村裡致富帶頭人眼下正是春季管理果樹的季節,32歲的汪登榮一早就拿著枝剪去自己的果園裡管理柑橘樹。中午回到家裡,恰好有鄰居李素貞來問她:「汪小妹,你抽空幫我看看我們家的柑橘樹,有些枝條我不曉得該不該剪。」「要得,我午飯吃了就來給你看看。」
  • 藍天救援隊 我們身邊的超級英雄
    德州藍天救援隊隊長、發起者楊岸英是廣川街道辦事處的一名公職人員。2017年,在朋友口中了解到這一組織,他向北京總部發出申請後,於當年3月份正式成立德州藍天救援隊。為了讓求救者更方便地記住求救電話,德州藍天救援隊還開設了與「救救我吧」諧音的公益遇險緊急救援電話:2369958。「關鍵時刻不退縮,隨時能夠衝鋒陷陣。」
  • 高級職稱來了,鄉村教師一片歡騰,縣城教師百感交集,調到村裡?
    據同學說,這幾年在村裡當老師也不錯,因為很多農村孩子的父母都想方設法把孩子送到縣城上學,村裡的孩子比以前少多了,一個班裡不過十幾個孩子,教學任務相對比較輕鬆。距離縣城不過十裡左右,開車十分鐘也用不了,還不像城裡那樣擁堵。再加上「雙定向」晉升高職漲至少600元,鄉鎮補貼和誤餐補助也有600多元,這樣算下來,一個月至少比縣城老師多掙1200多元,感覺還不錯。
  • 全國特教園丁陳豔和她的青年同事們 為殘障學生擎起一片藍天
    在她們的信念裡,特殊教育同樣能擎起一片藍天。1996年畢業於滁州師範學校的陳豔在工作第二年由普通小學調入縣特殊教育學校,一幹就是23年,雖不是特殊教育專業科班出身,但憑著她的信念、勤奮和對殘障學生的一片愛心,無怨無悔的耕耘著特殊教育的田地,她說一生無悔。作為骨幹教師,陳豔在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始終把師德放在首位。
  • 上海兩會聚焦下的合慶鎮勤奮村:村民渴望找回藍天白雲
    他說,目前村裡最乾淨的河只有張家浜了,但是這條河道仍然不盡如人意,河水泛黃,更不見魚蝦等生物。村民懷念藍天白雲,用手捧水就能喝下       說起勤奮村的往昔,村民們無不感嘆。村民黃月琴回憶說,幾十年前的勤奮村沒有那麼多工廠、沒有那麼多卡車,農田一片接著一片,種植著稻子、麥子、油菜、棉花。
  • 同在藍天下,共享一片藍!湖北開展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需求問卷調查
    同在藍天下,共享一片藍。我省有380萬殘疾人,為改善其生活質量,提升其幸福指數,近年來,湖北省殘疾人職業培訓中心不斷了解新趨勢,探索拓展適合殘疾人的技能培訓項目。這些培訓項目形式豐富、高端且多樣化,可有效提升其就業水平。
  • 呂家窪村裡的「小盧」和「大崗」
    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的名字從老人們口中的「小盧」,變成了村裡許多年輕人口中的「盧大崗」——這是廣靈方言裡的一種信任和親密無間:舉辦的呂家窪村「脫貧攻堅精準扶貧政策宣講暨首屆農民文化節」活動(脫貧政策答題環節)(右一:盧建偉)「盧大崗,能幫我娶個好媳婦」——當好「主心骨」已經30多歲的偉偉,是村裡比較活躍的年輕人。不種地,除了打點零工,再沒有更多的收入。
  • ...打好藍天保衛戰】PM10等4項藍天保衛戰控制目標均完成 生態環保...
    濟陽區各成員單位在工作專班領導下,合力攻堅,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記者了解到,在2019年11月份的空氣品質目標考核排行榜中,濟陽區居全市首位。驕人成績的背後是藍天保衛戰各成員單位不懈努力的結果,更含有濟陽生態環境「鐵軍」不分晝夜奮戰的艱辛。對這支生態環境「鐵軍」來說,全年無休成了常態。「稍等,我們馬上去現場查看原因。」
  • 「看看我們的「3689」」①我們走在藍天白雲下
    然而,這兩年,不經意間,人們發現,呼吸暢快了起來,藍天白雲多了起來,遠山的影子也時時在望,戴口罩的少了,夏季戴墨鏡的多了。河北「神清氣爽」的背後,是全省上下的共同付出。當每天清晨,我們可以無所顧忌地推開窗,大口呼吸新鮮的空氣時,我們會感謝現在努力的自己。
  • 汕頭北回歸線上的一片綠洲,有我們嚮往的風景
    南澳島又處在北回歸線上,風景優美,亦稱「北回歸線上的一片綠洲」。下了南澳大橋,開始進入南澳環島公路。這條公路是南澳縣最主要的交通線路,沿海島自然地形環島一周,全長65公裡。近年來,南澳縣委、縣政府因地制宜,充分開發環島海岸帶的旅遊功能,把環島公路沿線開發成為一條環南澳主島的觀景長廊。
  • 3分鐘教你拍攝藍天白雲
    我們去戶外遊玩旅遊的時候,有時候會被頭頂的藍天白雲所吸引。想要拿起手中的相機或者手機將這一幕記錄下來,可是總是事與願違,我們拍攝出來的添加要麼泛白,要麼就是灰濛濛的一片,完全沒有藍天白雲的那種感覺。小編今天所說的就是教大家如何拍攝藍天白雲,希望能夠對大家有點幫助。
  • 「當他成為村裡唯一的活人」 歐洲最窮國家摩爾多瓦十年流失15%人口
    &nbsp&nbsp&nbsp&nbsp不久前,其中兩人死於非命,格裡沙·蒙泰安成了村裡最後的活人。這個留著鬍鬚的矮個兒農民孤零零地住在摩爾多瓦邊陲的閉塞小村。這個夾在烏克蘭和羅馬尼亞之間的東南歐內陸小國,被西方地緣政治學者戲稱為「三明治之國」。
  • 鐘擺定律:我們與年輕人的距離在哪裡
    但我們觀察到的是一海之隔的年輕人截然不同的世界觀。深圳與香港之間只有不到50公裡的距離。這50公裡成為了認知的天然屏障,也成就了兩群不同命運的同齡人。海那邊的年輕人在想盡辦法的整事情。或許他們也是被輪為工具,或許他們可以以不經審視的行為獲得利益和人生接下去的保障。海這邊的年輕人無意識無組織的自然成群。
  • 想要的碧水藍天離我們有多遠?
    近日接群眾舉報,位於開封祥符區仇樓鎮劉樓村西頭路南有一新建沒多長時間的商砼站,在手續不完善的情況下就開始生產,造成環境汙染嚴重,我們前去了解情況。來到群眾舉報的商砼站,我們看到商砼站處處都留下還在修建的痕跡。
  • 藍天的藍色背後的科學原理
    仰望天空可能是人生中最容易做到的事情,每每看到藍天白雲,心情就會瞬間舒暢。然而,從人類真正搞明白藍天的藍色是怎麼形成的才不過100年的時間。要從本質上說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陽光、天空、陽光與空氣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的眼睛對於天空顏色的影響。下面,大家就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
  • 抖音跨過山河大海一片蒼茫回家的路什麼歌 都說歌詞全文
    抖音跨過山河大海一片蒼茫回家的路很長什麼歌? 都說歌詞介紹?  都說,是最近在抖音上很火的一首歌,很多人都喜歡聽。抖音跨過山河大海一片蒼茫回家的路很長什麼歌? 都說歌詞介紹?都說歌詞介紹:  跨過山河大海 一片蒼茫  回家的路很長  我們曾經小心翼翼愛過對方  對自己開槍  曾經愛過你的臉龐受了一身傷  怪我沒確認眼神就自作主張  歲月不堪回首哪有來日方長  初識人間萬般留戀你的模樣  寂寞如此無敵我放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