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又一次新的突破!「天問一號」出發,為人類開發火星提供線索

2020-07-24 中國網觀點中國

張田勘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中國又一次新的突破!「天問一號」出發,為人類開發火星提供線索

7月23日中午12時40分許,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包括著陸平臺、環繞器和火星車),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這是中國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欲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

即便地球距火星億萬裡,多年來人類也一直都在苦苦地追尋著火星。火星是太陽系8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列為第4顆。在太陽系8大行星之中,火星也是除了金星以外,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但最遠時約為4億千米,最近時也有將近1億千米。

為何地球人要如此執著地探索火星?除了距離地球較近,最重要的原因是,火星與地球的環境相似,有水有土壤,因此可能存在生命,並且在這個星球上還有很多地球所沒有原材料。簡言之,火星與地球太相似,都有季節和晝夜,如火星上的晝夜時長為24小時37分22秒,與地球的晝夜24小時最接近,所以被稱為「第二地球」,認識火星將有助於認識地球,也可能為人類找到一個備份的棲息綠洲。

中國又一次新的突破!「天問一號」出發,為人類開發火星提供線索

從人類於1600年代開始使用望遠鏡對火星進行觀測算起,地球人探索火星已經有400多年。但是,如果以人類把物體送上火星探索火星算起,人類探索火星則有約50年。1971年11月27日,蘇聯火星2號(Mars 2)登陸器在火星著陸,但墜毀;1971年12月2日,蘇聯火星3號(Mars 3)登陸器成功在火星軟著陸,成為第一個抵達火星的探測器,並在火星表面發出14.5秒信號。1976年9月3日,美國維京1號登陸器在火星表面軟著陸,第一個向地球發回火星照片。

現在,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向火星邁進意味著,多年來中國探索火星和航天技術有了長足的發展,已經成為研究太空和火星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力量。

探索火星的目標有很多,但終極目標是,為地球人所利用,並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科學的視野和深遂的眼光,讓世界各國獲得前進的正確方向。

中國又一次新的突破!「天問一號」出發,為人類開發火星提供線索

顯然,這些目標包括幾個階段性任務。最長遠的目標是人類在遙遠的未來可以移民火星,中級目標是,可以從火星獲得地球上所缺少的資源和材料;最近的任務是,藉助對火星的認知更深刻地認識人類居住的地球。但是,探索火星的遠中近幾個目標又是交織在一起。

讓人類移民火星是最為遙遠的目標,如果要給個時間,則是以1000年為單位。要讓火星適宜於人類居住,首先要有空氣,同時,需要有水並且能生產糧食。目前,即便與其他星球相比火星有更適合人類移民的居住條件,但現階段還是不宜人類生存。

探索火星的中期目標是,獲取火星上所獨有而地球上所缺乏的資源和材料,如稀有金屬。根據美國和日本研究人員近期發表在《地球物理快報》上的一篇文章稱,當原始行星形成足夠的材料時,鐵和鎳等金屬開始分離並下沉形成核心。這能解釋為何地球的核心主要是由鐵組成。研究人員預測,與鐵結合的元素也應該存在於火星的核中,包括黃金、鉑和銥等。

不過,如果不能解決運送效率問題,火星探索的這項任務會非常困難。即便火星遍地是黃金、鉑和銥,運回地球所付出的代價也比它們的價值大得多。1961年-1972年,美國實施阿波羅計劃,從月球運回382公斤巖石樣品。這些石頭的成本,相當於同等重量鑽石的30多倍。從火星運回物質和材料會更昂貴,除非未來能改進太空飛行器的速度和裝載空間。

中國又一次新的突破!「天問一號」出發,為人類開發火星提供線索

探索火星最近任務最為現實。中國的「天問一號」就是如此,將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3個目標,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探測器將於2021年2月11日-24日環繞火星運行,並於2021年4月23日降落一臺火星車到火星表面,進行90天的探索工作。除了要進行探測作業,還會將它在億萬千米之外的所見所聞傳回地球,幫助人們認識火星、了解火星。

環繞器和火星車都配備了探地雷達,可「看透」幾千米深的地層。火星車上的雷達雖然看不到這麼深,但解析度卻能達到釐米級,或許能幫助人們了解火星地表以下的水冰分布。環繞器和火星車還搭載了礦物光譜儀、高能粒子分析儀、雷射擊穿光譜儀等多種儀器,能幫助遠在地球的科學家探測火星的磁場,研究火星巖石、土壤和大氣的成分。

迄今,人類對地球的表面、深部、大氣、生物圈等展開了大量的研究,但還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參照系。除了大氣、溫度、水和晝夜轉換,火星上也有高山、峽谷、火山、冰川、寒旱區等,如果對火星上的這些環境進行研究,就是讓地球與火星互為參照物,找到兩者的異同,既可為人類未來在地球的發展獲得明確的方向,也可為開發火星提供線索。(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焦點

  • 出發,火星!「天問一號」任務立項往事
    人類認識宇宙,認識生命的邊界也在不斷擴展。如今,中國也出發了。「中國也渴望加入到探測隊伍中來。探測和研究火星,最終目的是為地球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服務。」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說。中國深空探測的起點在「嫦娥一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後,中國也在謀劃深空探測後續發展,火星很快進入視野。
  • 中國探火出發!長五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本次任務成功後,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首次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探測的國家,也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實現火星車安全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國家。「天問一號任務是我國建設航天強國進程中的重大標誌性工程,是中國航天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工程。」
  • 「天問一號」:向著火星,出發!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中國首次火星之旅
    」線上啟動儀式上,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天問一號」,代表中國向火星「發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2000多年前,屈原曾發出嗟嘆。而今,「天問一號」將勇敢作答。2020年4月24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天問一號」。
  • 天問一號啟程火星!新的時代我們將如何定義中國速度?
    7月22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和火星車正式發布,其搭載了6種科學探測設備,將開展火星地表成分、物質類型分布以及氣象環境等探測工作。這一中國航天史上的重要事件迅速引發全民討論,網友對火星及中國探火工程的關注急速升溫。
  • 「天問一號」啟程火星,它真的是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嗎?並非如此
    2020年7月,可以說是全球航天愛好者的福音——每26個月才出現一次的火星探測窗口期如期到來,阿聯、中國、美國紛紛摩拳擦掌,準備進行火星探測器的發射。7 月 20 日,阿聯先行一步,藉助日本H2A運載火箭,從日本鹿兒島將阿拉伯世界的首個火星探測器送上太空。
  • 中國探火,出發!長五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人類探測火星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2020年之前共實施了44次火星探測任務,只有 8次成功著陸,比率僅為18%。
  •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飛行裡程又有新的突破
    小編今近日關注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發布的消息,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3億公裡,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時間距離現在已經過去快5個月,中途也完成了多次軌道修正等操作。根據航天局計劃任務,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預計在明年5月會著陸火星#,在10月份的時候,經過「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地面控制任務團隊精確操作控制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共搭載了8臺25N發動機同時點火工作,順利完成了探測器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
  • 天問一號出發火星!全球第47個火星探測器來了,一圖讀懂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一顆具有大氣與氣候的類地行星,來自中國的客人——「天問一號」探測器正來看你了!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自主探測之旅開啟,「天問一號」將帶著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向深空出發,奔赴火星。這也是中國航天第369次發射。其實,人類對火星的探測,早已付諸實踐。
  • 天問一號出發火星!全球第47個火星探測器來了,一圖讀懂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一顆具有大氣與氣候的類地行星,來自中國的客人——「天問一號」探測器正來看你了!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自主探測之旅開啟,「天問一號」將帶著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向深空出發,奔赴火星。這也是中國航天第369次發射。
  • 發射前往火星,天問一號八大闖關之旅正式開啟!
    地球和火星對比(圖改自:NASA)為徵服這個熒熒如火的星球,中國航天人進行了數年的努力。如今,天問一號的闖關之旅才剛剛開始。近幾年世界各國火星探測任務的主力火箭(圖片來源:作者提供)第二關,&34;託起天問一號飛向火星的夢想已經實現!
  • 發射前往火星,天問一號八大闖關之旅正式開啟
    兩千年後,中國航天人要用實際行動給出解答:行星探測計劃「天問」啟動,而執行第一站任務的就是去往火星的天問一號。火星是地球的鄰居,二者同為巖質行星,演化與構造類似。火星上有水、稀薄空氣、與地球類似的元素、小分子有機物和太陽系最壯觀的山川峽谷等,是地球演化歷史和未來的重要參照,更是人類夢想成為「跨行星生存物種」的完美下一站。
  • 熱點|前NASA科學家解析中國「天問一號」及人類登陸火星之旅
    2019年初,「胖五」進展順利,1月11日,中國在堅實的火星火箭基礎上,正式向世界宣布,「火星,我來了!」中國決定於2020年火星發射窗口開放時期中的7月23日 (下表為火星「衝」的日期和此時地-火距離),用「胖五」載著「天問一號」,首途火星。
  • 中國歷史性一天!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領先美國
    中國2020年火星探測計劃預定著陸區 圖源:格致論道此外,天問一號將使用我國獨立的深空網,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深空站、佳木斯深空站將為其提供全程測控支持。相比探月任務,對火星探測器最遠將近4億公裡的探測距離,以及近7個月的地火轉移時間,對測控通信系統而言將是前所未有的考驗。
  • 中國歷史性一天: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領先美國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深空站、佳木斯深空站將為其提供全程測控支持。火星車上搭載了6種有效載荷,包括地形相機、多光譜相機、次表層探測雷達、表面成分探測儀、表面磁場探測儀、氣象測量儀,為完成探測任務提供保證。
  • 天問一號 火星見
    天問一號,等你抵達!成功十年磨一劍 起步雖晚起點高本報訊(記者 雷嘉)昨天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天問一號」這一趟火星之旅是為了什麼?這是中國深空探測的新起點
    「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天問一號」首開中國火星探測一次性完成「繞、著、巡」三大任務有多難?現代天文學崛起後,人類一直行進在通往火星的道路上。從1964年「水手4號」火星探測器發射,1965年回傳第一張火星表面照片開始,50多年時間裡,人類已先後開展了約50次火星探測。但與其他國家的火星探測不同,「天問一號」將三步並作一步走,計劃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繞、著、巡」(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而這在國際上尚屬首次。此前美國海盜1號、海盜2號火星探測器,也僅僅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了環繞、著陸兩種探測目標。
  • 「天問一號」這一趟火星之旅是為了什麼?這是中國深空探測的新起點
    「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天問一號」首開中國火星探測一次性完成「繞、著、巡」三大任務有多難?現代天文學崛起後,人類一直行進在通往火星的道路上。從1964年「水手4號」火星探測器發射,1965年回傳第一張火星表面照片開始,50多年時間裡,人類已先後開展了約50次火星探測。
  • 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 綜述: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新華社記者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這引起海外科學界及媒體廣泛關注與熱議,一大焦點是此次探索火星任務計劃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
  • 帶你秒懂「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中國由此邁出了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天問一號」的組成執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環繞器、著陸巡視器兩部分組成,總質量約5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