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或以超流體狀態存在

2021-01-15 科學探索
科學家通過對宇宙研究發現,我們的宇宙可能是以一種超流體的狀態存在著,這意味著我們很可能生活在「水下」。這項新研究顯示時空的性質可能如同流體的質態,可以認為是一種超流體,但可以為光子提供一個新的介質,就像聲音在空氣中傳播一樣。




  科學家通過對宇宙研究發現,我們的宇宙可能是以一種超流體的狀態存在著,這意味著我們很可能生活在「水下」。這項新研究顯示時空的性質可能如同流體的質態,可以認為是一種超流體,但可以為光子提供一個新的介質,就像聲音在空氣中傳播一樣。


  有研究人員認為如果這種可「承載」光子運動的介質存在,那麼其粘度應該為零,這將為我們開啟一個新的理論,通過量子引力論來解釋這奇怪的現象。


  空間到底是什麼,為什麼空間是「空」的,但空間卻承載了光子、電磁波等一切物質的移動,這個問題一直沒有確切的答案。對此,科學家認為時空本身可能是一種超流體,這個解釋可以用來解讀一些物質的運動情況,如果該理論是正確的,那麼我們可能會重新審視物理學的標準模型。慕尼黑大學的科學家認為時空被認為是超流體的理論為超流體真空論,其發展建立在此前科學家對時空的研究基礎上,如果要證明超流體理論是正確的,那麼就要首先解決粘度的問題。

  研究時空的問題需要涉及到量子理論,即從普朗克尺度上看時空,為了做到這一點,科學家開始將引力理論和量子理論結合起來,形成量子引力論。科學家一直在思考為什麼光子、電磁波能穿過時空,時空可能也是某種未知的介質,就像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一樣,這種介質是否存在一直是個迷。


  當前宇宙存在四種基本力,即電磁力、弱相互作用力、強相互作用力和引力,除了引力外,其他的力可以用量子力學來進行解釋,研究人員認為量子引力論的形成可以解釋宇宙目前的超流態,如果宇宙是超流態的模型,那麼我們就需要考慮宇宙的粘度和耗散效應,其需要滿足光子和其他粒子在該介質中的運行,其粘度可能要接近於零。


來源:UFO迷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超流體內部沒有限速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的物理學家發現,在氦-3超流體內部移動物體沒有限速。
  • 閥門學習筆記:01 流體力學之流體狀態及形成
    01流體狀態實際流動的液體由於液體中粘滯性的存在使其具有兩種流動形態。即層流和紊流。在層流中液體質點作有條不紊的運動,平行彼此不相混摻,沿著與管軸平行的方向作平滑直線運動。流體的流速在管中心處最大,其近壁處最小。管內流體的平均流速與最大流速之比等於0.5。
  • 為什麼氦-3超流體中沒有速度限制?
    為什麼氦-3超流體中沒有速度限制?蘭卡斯特科學家之前的實驗發現,這並不是一個嚴格的規則,物體可以以更大的速度運動,而不會破壞脆弱的超流體狀態。現在,蘭卡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找到了超流體宇宙中沒有速度限制的原因:粘在超流體表面的外來粒子。這一發現可能會指導量子技術,甚至是量子計算領域的應用,多個研究小組的目標已經是利用這些不尋常的粒子。
  • 宇宙中存在超「光速」現象嗎?
    宇宙中確實存在超光速現象,關鍵在於大家對超光速現象的理解。●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弄明白光速的概念。顧名思義,光速就是光的傳播速度。值得注意的是,光的傳播雖然不需要介質,但光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並不同。
  • 為什麼在超流體世界中沒有速度限制?
    在冰冷稠密的氦-3超流體介質中,科學家近日有了意外發現。穿過該介質的異物可以超越臨界速度限制,而不會破壞脆弱的超流體本身。  由於這與我們對超流體的理解互相矛盾,這帶來了一個難題。但是現在,通過重新創建和研究這一現象,物理學家已經弄清楚其中緣由。
  • 為什麼在超流體世界中沒有速度限制?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冰冷稠密的氦-3超流體介質中,科學家近日有了意外發現。穿過該介質的異物可以超越臨界速度限制,而不會破壞脆弱的超流體本身。由於這與我們對超流體的理解互相矛盾,這帶來了一個難題。但是現在,通過重新創建和研究這一現象,物理學家已經弄清楚其中緣由。
  • 海洋所在熱液系統觀測到自然狀態下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的噴發
    Science Bulletin 作為封面文章發表了題為Discovery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in a hydrothermal system 的文章,報導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閻軍和孫衛東課題組合作首次在熱液系統觀測到自然狀態下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的噴發
  • 「玻爾茲曼方程」精確描述宇宙原初狀態
    肯特州立大學的物理學家發布了有關宇宙大爆炸和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模型的精確解決方案,物理學與數學問題的答案有所不同,數學通常給出了精確的解,而物理學的精確解或者罕見、或者需要藉助數學模型的幫助。斯特裡克蘭和四位科學同事在《物理學評論通訊》雜誌發表了精確方法的研究成果,精確的數學模型被應用到極寬的物理學文本系列,它將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以數學模型來描述星繫結構、超新星暴和高能粒子碰撞,而高能粒子物理學已在位於瑞士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室得到深入研究,實驗科學家在碰撞實驗中創造了短期存在的極高溫態—夸克和膠子等離子體,物理學家將它稱之為QGP
  • 物理學家宣稱製造出具有負質量的流體
    但是科學家一直在爭論具有負質量的物體是否可以在不打破物理定理(比如能量或動量守恆)的情況下存在。這聽起來似乎完全不可能,但並不意味著它就是不可能的。幾年前,宇宙學家就提供了宇宙中可以存在負質量的證據,並且不違反廣義相對論【1】。不僅如此,有許多物理學家都把負質量和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聯繫在一起,比如暗能量、黑洞和中子星。
  • 重要發現:為什麼在超流體世界裡沒有速度限制?
    有關超流體的研究被稱為量子流體力學。當量子液體溫度低於某臨界轉變溫度會變為超流體。比如氦的同位素,氦-3,一種稀有的氦原子,其中缺少一個中子,在極低的溫度下變為超流體,從而實現非凡的性能,例如不存在摩擦。由於不存在摩擦力,科學家推斷,在超流體世界裡沒有速度限制。
  • 重要發現:為什麼在超流體世界裡沒有速度限制?
    有關超流體的研究被稱為量子流體力學。當量子液體溫度低於某臨界轉變溫度會變為超流體。比如氦的同位素,氦-3,一種稀有的氦原子,其中缺少一個中子,在極低的溫度下變為超流體,從而實現非凡的性能,例如不存在摩擦。由於不存在摩擦力,科學家推斷,在超流體世界裡沒有速度限制。
  • 「負質量」流體宇宙?新理論能解釋宇宙中95%的缺失?
    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們或許已經解決了現代物理學中最大的問題之一,他們發表了一篇新論文,將暗物質和暗能量統一為一種現象:一種具有「負質量」的流體。如果你推一個負質量,它會向你加速。這個驚人的新理論也可能證明愛因斯坦100年前的預言是正確的。
  • 星系、星系團、超星系團、可觀測宇宙
    2、質量必須足夠大,來克服固體引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也就是說要近似於球形)。3、必須清除軌道附近區域,公轉軌道範圍內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體(要有獨立的公轉軌道)。行星有時會包含衛星,形成行星結構,比如我們的地月結構。
  • 科學家在爆炸恆星中發現超流體的存在證據
    研究人員稱,目前觀測到溫度驟然下降是證實仙后座A中子星內核存在奇特狀態物質的有力證據。俄羅斯聖彼德堡市約飛(Ioffe)物理實驗室的彼特-施特尼(Peter Shternin)是該研究小組負責人之一,他在一份聲明中稱,通過錢德拉望遠鏡可觀測到仙后座A中子星的溫度驟降,這是首次證實中子星內核存在奇特狀態物質的有力證據。事實上,其內核是由超流體和超導體物質構成的。
  • 10種物質狀態,你就只知道固態,液態和氣體?
    雖然沒人聽說過這種物質狀態,但是你可能每天都在使用超臨界流體的副產品。首先,超流體內部沒有粘度。超流體放在試管上會沿著試管的側壁開始緩慢上升,這看似違反重力和表面張力法則。因為它可以通過任何微觀孔,所以液態氦很容易洩露。超流體同時存在著奇特的熱力學性質,具有零熱力學熵值,可以無限導熱,這意味著兩個超流體之間沒有熱差。如果將熱傳遞給超流體,超流體將迅速以熱波的形式進行傳遞,這是在正常的液體狀態下無法看到的。
  • 最新研究發現:超流體世界中沒有速度限制,可啟發製造超導體
    北京時間 9 月 28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冰冷稠密的氦 - 3 超流體介質中,科學家近日有了意外發現。穿過該介質的異物可以超越臨界速度限制,而不會破壞脆弱的超流體本身。由於這與我們對超流體的理解互相矛盾,這帶來了一個難題。
  • 超臨界流體萃取系統什麼狀態表示正常運行
    超臨界流體萃取系統什麼狀態表示正常運行 ,「12vugqc」超臨界流體萃取系統,節能高效,型號齊全,可非標定製,7*24小時售後服務。無錫冠亞從事超臨界流體萃取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企業。
  • 宇宙是否存在盡頭?專家通過嚴密計算,終於發現宇宙3種狀態!
    導語:宇宙的盡頭到底是啥?通過嚴密計算,科學家發現宇宙三種狀態!宇宙是浩瀚而神秘的。相信大家抬頭仰望星空的時候,腦海當中會浮現出很多的疑問。比如宇宙是否有邊界,又或者宇宙是否有盡頭?宇宙存在的時間不是無限的,至於具體的數據,目前還沒有人能測算出來,畢竟人類可觀測宇宙的範圍是有限的。段時間內,人們沒有辦法逾越這個極限。除非人們的科技水平再提高一個大的層次,才有可能做到。在地球上,無論朝著哪個方向看,人類最多能看到四百六十五億光年外的行星。這不是宇宙的邊界,而是我們能觀測到的邊界。在我們不能觀測到的範圍內,又是否存在盡頭呢?
  • 科學家首次測量到超子的整體極化效應
    最近,由包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者在內的中國科學家參加的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STAR國際合作組,在重離子碰撞中首次觀測到了夸克膠子等離子體(QGP)的「整體極化」(global polarization),發現碰撞產生的Lambda超子相對於碰撞反應平面存在明顯的自旋極化
  • 宇宙演變之謎被破解?奇特超流體可以解釋宇宙的存在
    那時不存在我們所理解的粒子,更不用說是任何恆星,以及現今太空中的真空。整個太空充滿著均勻、無形、壓縮物質。物質雲團開始形成,並坍縮成恆星,逐漸組成星系,我們所知道的一切宇宙物質逐漸出現。那麼,到底是什麼使宇宙脫離了它的無定形狀態呢?科學家仍不確定,但是研究人員現已找到一種新方法,可以在實驗室裡模擬可能導致早期宇宙嚴重失衡的缺陷。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1月16日出版的《自然通訊》上,科學家展示了他們可以使用超冷氦氣模擬宇宙最初的時刻,具體而言,就是重新創造宇宙大爆炸之後存在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