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鑑賞:18年最愛的將軍

2021-01-09 懷古

寧津自抓 小飛彈頭 牙齒隨身牙雖不長 但是牙根非常粗 牙尖掛黑露出霸氣 這條蛐蛐 看似青蟲但是有朋友說是白紫有些卻說是黃蛐蛐,但是我是蟲主所以我號稱它淡青吧呵呵。

10月2號比賽開毛 第一口平口第二口平口對方起跳 75秒無牙獲勝

第二路 當天晚上 現吊場遇到河北白牙青 35點落測 對方蛐蛐力大如牛牙齒寬闊 牙型好幾乎落地 一身青光 蟲主也非常喜歡期盼的一條好蟲,開閘後 衝過來就進口搭橋,比拼力氣焦灼之後,我方淡青先合閘。對方鬆口往後退了一步,繼續迎面蟲來想要殺豬,進淡青口後繼續焦灼比拼力氣,交口瞬間看的出 兩條好蟲相遇確實打鬥氣氛非常緊張,勇猛將軍相遇蛐蛐的全身力氣比拼抖動讓人看的感覺非常精彩,大家互相不佔優勢,只見剎那見淡青夾了一口後退了一個身位,知道自己遇到猛將,開始起叫等口,可是對方白牙青也知道我方並非等閒之輩,起叫等口架起防守態勢,我方淡青見狀搭須居然直接衝進去一個平口噴口把對方噴了出去,起叫,對方確實樣子有點悶,沒有起叫但是下草有牙 對方失一局,15秒開閘 繼續焦灼進口不松,但是白牙青突然沒站穩,淡青頭往左邊一甩頭白牙青被拉到左邊拉了一口,回回來再想鬥好像突然痛出,不敢進口,60秒補草雖有牙但是,開閘後不敢進口 串了弄堂敗北,淡青獲勝,這一仗算是淡青最大一次 戰鬥。

第三路,10月4日下午比賽因體重變36點沒有參加比賽,故而晚上出徵現吊晚上體重到了 31點遇到了對方31點牌價居然比我方淡青稍微還要大一點的長衣,牙齒淡紅牙本超,開閘後詭異的事情出現了淡青鬥口較猛有點像黃蛐蛐的打像衝上去第一口正門彈出,第二口對方沒佔好位側面咬了一口彈開,第三口咬到了對方的大腿,淡青見對方毫無鬥意且姑息不咬了,但是還在襯內,對方長衣見此狀開始張牙對著淡青也是故伎重施,起叫,淡青居然不理不睬,走出了打鬥現場,直接失一局,落閘後雙方下草,淡青蟲型八角都有,對方當時也有蟲型八角,15秒重新開閘突然對方爬鬥格了毫無鬥意,進局60秒完全無牙。蟲主看此狀偷偷竊喜真的自己抓了條好將軍。

第四路,10月10日 晚上出徵現吊場晚上體重到了 29點遇到對方 大紅牙29點,牌價淡青有比較明顯的優勢,牙齒長度相差不多,進口交口 瞬間往左邊一大擺渡 對方回頭即想鬥但卻不敢進口直接一個方向爬走 75秒假牙了。 (聽對方蟲主說它蛐蛐第一路一口獲勝,本來再試一路打算升級)對方鬥完之後有要收購的想法,但作為蟲主的我,我是喜歡蛐蛐而且我們有個很好的團隊而且有個氛圍很好的國蟲網比賽所以沒有考慮把蛐蛐讓出去所以拒絕了)

第五路,10月14日 下午比賽淡青29點 對方字號也是實力相當的字號,但是因為淡青龍行大隨身牙也不顯小了。開閘進口一個擺渡對方回頭繼續進口平口之間,對方退卻了。

第六路,10月23日 因比賽結束 ,家裡所有蛐蛐都不想出徵了,直接想養老送終,同時淡青也老了,但朋友說此蟲放我手裡太浪費了,所以為了證明此蟲霸道是將才之泛,故冒險 26點,重新出徵,此場對局作為蟲主的我,看的真的是心如刀絞。蟲主口才也有限特此也不多做描述了

相關焦點

  • 刻骨銘心的蟋蟀將軍:白牙紫青
    蟋蟀故事:20多年前的濟南好蟲遍布,尤其是濟南西部更是將軍的重要產地。當時我家就住在濟南西部這片蟋蟀王國的領域裡,並且從小就對玩蟲十分熱愛。1985年我小學畢業,由於沒有假期作業,這年的暑假註定是最輕鬆的。每年暑假都是院子裡的小朋友最快樂的時光,因為有蟋蟀玩兒。我今年更是摩拳擦掌,因為與以往幾年不同,我遇到一個強有力的對手——小朱子。
  • 王世襄為鬥敗名家的蟋蟀,他在野外,用一招竟抓住了黑「將軍」
    鬥蛐蛐(蟋蟀)是一門源於唐朝的民間博戲,尤其在清末民初之際,成了北京城盛極一時的娛樂項目。比如,著名的大學者王世襄先生,就是北京城裡數一數二的鬥蛐蛐行家。不過他除了會鬥蛐蛐之外,還有個獨特的絕活,讓他總能在野地裡抓到蛐蛐王,究竟王世襄有什麼絕活,又是怎麼抓住厲害的「黑將軍」蛐蛐的呢?
  • 蟋蟀故事:孫建華先生76路真蟲王
    長久以來,蟋蟀論壇是我眷戀的土地,那麼多的朋友那麼多的歡笑,在我生命中無疑已經難以割捨,那麼今天請允許我回憶我最喜愛的將軍,權做暫別紀念與大家分享。蟋蟀故事: 那是2001年的秋天,我習慣一有空閒就跑跑花鳥市場,大概這個也是每一個蟲痴的愛好把。
  • 蟋蟀:秋聲雅玩鬥蟲飛
    捕捉:捉蟲時間是八月二十八至十月八日,四十天均可捉蟲飼養,尤以九月上半月為最佳捉蟲時間,白露前後出「將軍」。說明此間旺蟲大都成熟。捉技:每晚十一點和零晨五點蟲好捉。須先聽好音,選叫聲洪亮,沉雄,有間歇或嘶啞叫聲為目標,要耐心聽準叫聲點,翻磚撥土動作要輕,最好能在逃跳前將其捉住。
  • 在飼養蟋蟀時你們有沒有發現蟋蟀好鬥,這究竟是為什麼?
    這些現象都表明,雄蟋蟀見面廝咬是天生的爭雌。 人們知道,蟋蟀的眼睛早已退化,對於同類的相遇,根本 不可能用眼睛辨認。那麼,它們依靠什麼識別敵友呢?這是由 於総繂頭上生有一對長約三四釐米、感覺靈敏的觸鬚,隨時隨 地都在向前方和左右掃測,當同類的觸鬚相碰時,只需接觸二 三下,便能判斷出對方是雄是雌,並作出戰鬥或友好的準備。
  • 山東「蟋蟀」經濟:寧陽縣今年最貴蛐蛐賣了11萬
    數十年下來,泗店鎮已形成國內數一數二的蟋蟀交易市場。據當地人稱,參與捕蟲的人家,每年這個把月光靠抓蟲賣蟲就有數萬元的收入,所以外出打工的人,會「季節性遷移」返回家鄉,加入捕蟲大軍。因為鬥蟲的巨大需求,蛐蛐身價連年攀升。今年在寧陽市場上最貴的一隻,據稱被天津商戶買走,價格是11萬元。
  • 史上最全的蟋蟀分類大全,果斷轉載[新手必讀]
    蟋蟀又名蛐蛐、中華鬥蟋,古人稱促織或蛩,它是秋天鳴蟲中較有代表性的一種。此昆蟲的雄蟲善於打鬥,自古以來,我國人民都以觀其打鬥來獲取樂趣,因而又被稱其為「鬥蟋」和「將軍」。它不僅好鬥,也善於跳躍,而且善於鳴叫,故而成為歷代盛行的玩賞昆蟲。此蟲全身呈褐色,有很長的觸角。後足大,善於跳躍。雄蟲體長20~25毫米,有2根尾須,俗稱「二尾子」。雌蟲有4根尾須,兩長兩短,中間還有一個產卵管。
  • 史上最愛哭的硬漢將軍和他的「主公」,《將軍總被欺負哭》熬夜看
    宮女:哎呀呀,簡直沒眼看了,將軍又被陛下欺負哭了,真真是太可憐了。墨橋生為奴隸出身的將軍,少年時身世悽慘,際遇坎坷,幸被所救。忠犬屬性。他少年期不長,在於主公的相處中,一開始是堅貞忠誠,因為主公對他的愛和關心,後來是有旖旎的心思。
  • 蟋蟀的文化
    蟋蟀文化編輯蟋蟀在神話及迷信中起重要作用。人們認為有蟋蟀存在便等於好運和智慧,傷害蟋蟀便帶來不幸。
  • 蟋蟀鑑賞:5路暗黃
    此蟲產地寧陽汶上8月23日收 本人的組級戰將 南京頂級鬥場兩路 進嘴力量大均兩口內解決戰鬥 深色黃蟲配淺色紅牙 將軍一生5路 輕刀快馬從未開過打 本人惜蟲封將得此愛將實屬緣分也
  • 蟋奧名將譜第一順位將軍--李誠儒的蟋奧江湖
    曾因《大腕》裡一句「只買貴的,不買對的」豪邁臺詞持續走紅的著名導演著名演員李誠儒,在今年也是憑藉《演員請就位》中的率真直言的性格與超高的實力霸榜各平臺熱搜榜單,如此低調豪橫的大玩主,其實也是一名蟋蟀頂級愛好者與超級玩家
  • 「中華蟋蟀第一縣」為啥是山東省寧津縣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寧津挖掘蟋蟀文化,出版了蟋蟀志,發展為蟋蟀罐生產基地縣,建起蟋蟀文化博物館,連年舉辦蟋蟀文化節、博覽會,遂有了「中華蟋蟀第一縣」之稱。好水土養出好「秋蟲」  蟋蟀主題的盛會,自然要在秋天舉辦。
  • 蟋蟀鑑賞:6上峰紫殼白牙
    9月29日徵戰南京首屆「金陵杯」蟋蟀協會字號賽,以650毫克對戰670毫克(上下10毫克為正碼)寧津紫大頭,輕嘴重夾,一口制勝;10月2日第2輪「金陵杯」字號賽上,以660毫克拋打680毫克寧津名將黃大頭,兩蟲相遇,紫殼白牙搶口快,連發幾個重口,對方措手不及落荒而走。紫殼白牙成為「字號賽」上明星;接下來轉戰南京市級協會超級聯賽,又走3路,一生6路,真將蟲也!
  • 蟋蟀的好壞與土壤有很大關係
    肥沃的黑沙土、黃粘土、褐土、黑土出蟲較好,黃土、沙土次之,紅土和鹽鹼地最差。總的來說土壤中可吸收的鈣、磷、氮、的含量要高,其他如鐵、鋅等必需元素也要適量,因此富含落葉等腐殖質的中性或微鹼性肥沃土壤往往出蟲較好。
  • 上海蟋蟀玩家豪擲億元北上收蟲 稱能修身養性
    >  晚報記者 張鈺芸 報導  立秋到,蟋蟀叫,白露三朝出「將軍」。  每年月份牌翻到立秋,就是深入田頭收蟋蟀的時候。 「招兵買馬」到了白露,玩家們就要定定心,靜養手中的蟋蟀,期待出一個「大將軍」。從8月開始一直到10月,上海各大花鳥市場裡皆是蟲鳴,來自山東、河南、河北的「北方蟲」早在一二十年前就取代了七寶鎮上的「南方蟲」,每年都從上海玩家手中捲走上億元的「蟲資」。  如今,當年弄堂男孩子人人都熱衷的鬥蟋蟀,成了上海老爺叔的樂子。
  • 蛐蛐、蟋蟀、蟈蟈有什麼不同?在古代為何喜歡鬥蟋蟀?
    蛐蛐(即蟋蟀)黑色,頂部有長鬚,尾部有針。蟋蟀俗名蛐蛐、夜鳴蟲(因為它在夜晚鳴叫)、將軍蟲、秋蟲、鬥雞、促織、趨織、地喇叭、灶雞子、孫旺,土蜇,"和尚"則是對蟋蟀生出雙翅前的叫法。據研究,蟋蟀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還是在古代和現代玩鬥的對象。蟈蟈全體綠色。觸角鞭狀,長於體軀。複眼卵圓形。前翅近膜質,較弱,前緣向下傾斜,靜止時左翅覆於右翅之上方。
  • 南京舉行鬥蟋蟀大賽 200多隻蟋蟀角逐蟲王(圖)
    不過現在由於城市發展,汙染比以前嚴重了,南京本地很難找到很好的青頭蟋蟀了。南京代表隊中有位蟋蟀界的泰鬥人物,今年69歲的他,玩蟋蟀超過50年。「現在是我和我兒子一起玩蟋蟀了」,這位名叫王政欽的老先生告訴記者,蟋蟀壽命不長,一般在百天左右,每年秋天白露以前就要把蟋蟀捉回家養起來。「蟋蟀本身的素質很重要,後期的養也很重要。」王老先生今年和兒子一起養了大約80隻蟋蟀。
  •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起身尋到外面,果然在一堆瓦礫叢中捉到一隻,但見它油頭、長鬚、短翅、軟腹、健腿,一身精短打扮,宛然夜行客、飛行俠,在牆角、瓦礫、巖石間出沒,或者在草叢、荊棘中跳躍——儼然早些年香港影視劇中古惑仔的形象,可謂帥呆了、酷斃了。整個漫長的夏天,你是找不到蟋蟀的身影的,它不知到哪兒流浪了,似乎銷聲匿跡很久很久,等到回歸故鄉時暑氣已消,秋風漸緊,夜涼如水。
  • 萬元一蟲的蟋蟀江湖!寧津一隻好蟋蟀頂30畝地年收成
    在德州寧津當地有個這樣的說法:抓兩個月的蟋蟀可以讓千家萬戶致富,個頭大、戰鬥力強的蟋蟀更是可能賣出上千甚至上萬元。每年處暑之後,上千外地客商齊聚蟋蟀產地寧津,在蟋蟀的江湖裡你來我往,你爭我鬥。如今,寧津市場已經接近尾聲。據說,今年最貴的一隻蟋蟀賣出萬元高價。
  • 蟋蟀鑑賞:棚頂黑頂黃麻頭
    2014年秋,在我的身邊有一群蟲友,他們基本很少下產地去收蟲。在蟲季的那些日子,他們穿梭在上海各大市場、旅館和養戶家,也有多年的產地為他們直送上來。就因如此,他們每年蟲兒來源都相當廣,相當雜,如果不是練就一副火眼金睛,成績肯定會不盡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