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對人類和牲畜都非常有益

2020-09-10 DrMercola

苜蓿 (Medicago sativa) 被人們譽為「牧草女王」。它主要生長在美國西北部的一些州,如愛達荷州、俄勒岡州、懷俄明州、華盛頓州,以及內華達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部分地區。從歷史上看,苜蓿最初由阿拉伯騎兵發現,他們注意到,自己的戰馬吃了苜蓿之後,就會變得精力充沛、表現出色。人類食用苜蓿也可以獲得類似的好處,這使得它在世界各地聲名遠播。

苜蓿長什麼樣?成熟後,它開出來的花會有單面的花簇,每一簇有 10 到 20 個紫色的花瓣,花瓣狀如豆莢。苜蓿可以長到一米(3.2 英尺)高,它們的根系可延伸到地下 15 米(49.2 英尺),因此,苜蓿具有出色的耐寒特性。它的葉片散落在莖部,由三片小葉組成,看起來像三葉草。

苜蓿植株的大部分都可以食用,比如葉子和嫩枝。苜蓿芽可加入至各種菜餚中作為裝飾,或者用來代替沙拉中的綠葉蔬菜。

苜蓿的農業用途

苜蓿在農業領域是一種眾所周知的乾草,作為馬、奶牛和雞等牲畜的糧草。為了將苜蓿製作成乾草,人們讓這種植物生長到花期早期,然後收割。之後,再將其曬乾和加工,然後餵食動物。苜蓿對於美國經濟也非常重要,因為它被出口到其他國家,作為牲畜飼料。

苜蓿很受農民歡迎,因為苜蓿的功效與作用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從而幫助減少氮肥的使用。在輪種作物時,苜蓿留在土壤中的氮會被新的作物吸收,從而幫助提高收成的質量。它還可以幫助農民節約成本,因為他們不再需要購買化肥。

苜蓿被歸類為昆蟲植物,或者說可以吸引益蟲的植物。很多寄生昆蟲以農作物為食,這可能會降低收成的質量和數量。將苜蓿種植在容易長蟲的作物旁,苜蓿吸引的益蟲便可以這些寄生昆蟲為食。這種方法也可以避免使用殺蟲劑。

苜蓿芽的 5 大健康功效

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苜蓿芽的營養價值。雖然它身形小巧,但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苜蓿的功效與作用有助於提供以下健康益處:

  • 改善消化健康 — 一杯苜蓿芽含有 0.6 克膳食纖維,而膳食纖維又可以幫助促進腸道運動。此外,膳食纖維還能幫助您降低出現多種消化系統紊亂的風險,如胃食管反流病、便秘、痔瘡和十二指腸潰瘍。
  • 降低炎症 — 研究表明,苜蓿芽含有較高水平的維生素 C,有助於減少全身上下的系統性炎症,預防慢性疾病和氧化應激。
  • 對抗自由基 — 一些動物研究已經發現,苜蓿具有抗氧化特性,能夠帶來不同的影響。例如,研究人員指出,苜蓿有助於減少活性氧 (ROS) 的形成,而另一項研究指出,苜蓿有助於抑制脂多糖誘導的炎症。
  • 管理糖尿病 — 《巴基斯坦製藥科學雜誌》(Pakist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發表的一項小鼠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苜蓿芽具有抗高血脂和抗高血糖的特性。
  • 降低膽固醇水平 — 《臨床研究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苜蓿可幫助降低猴子的高膽固醇血症(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升高),而不會改變高密度脂蛋白 (HDL) 膽固醇的水平。

如何種植苜蓿芽

種植苜蓿芽並非難事,因為您只需要等到苜蓿種子發芽即可。自製種植芽菜的另一大優勢,是您可以避免購買商業種植的芽菜帶來的疾病和殺蟲劑。首先,您只需要三樣物品:苜蓿種子、播種盤和有機盆栽土壤。這些物品備齊之後,您就可以參考下面的步驟,動手操作:

  1. 將種子浸泡在裝滿水的碗中。這將開啟種子的發芽過程。
  2. 將土壤均勻地加入播種盤中,確保其厚度達到 1 英寸,然後用噴壺稍稍澆溼。在土壤頂部輕輕按壓,這樣就能讓種子留在表面。
  3. 將種子均勻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後用另一個託盤蓋住,以保留其中的水分。
  4. 在接下來的幾天要繼續保持土壤溼潤,防止種子幹透。
  5. 大約四天之後,苜蓿種子就會開始發芽,此時應將其放置於可以間接接觸陽光的地方,以便讓它們變成綠色。
  6. 將露出土壤表面的苜蓿芽剪下。用冷水輕輕清洗,去除任何汙垢。

如何存放苜蓿芽

一旦苜蓿種子發芽長成幼苗,存放的方法就非常簡單—您只需要用到冰箱。如果空間允許,您可以直接把種植苜蓿芽的容器放進冰箱,在這裡,它們可以保鮮四至五天。在此期間,您應該定期檢查其是否任何變色的跡象。變色的苜蓿芽應立即挑出來,防止其進一步擴散。

苜蓿芽菜譜:小茴香生菜卷

生菜卷備受人們喜愛,因為它們製作簡單,並且可以呈現出無窮無盡的味道。您可以挑選您喜歡的任何食材,將其加入生菜卷。下面這個菜譜將向您展示如何使用各種健康的食材搭配苜蓿芽,來製作一道營養豐富的菜餚,供您在忙碌一天之後盡情享用。

小茴香生菜卷

材料

  • 1 顆有機散葉萵苣(牛油生菜或紅葉生菜)
  • 1 個牛油果,去皮,切成條狀
  • 2 根蔥,切碎
  • 1 個紅燈籠椒,切碎
  • 苜蓿芽

淋醬

  • 3 湯匙新鮮檸檬汁
  • 1 茶匙蜂蜜
  • 1 茶匙小茴香粉
  • 1/2 茶匙辣椒粉
  • 鹽,調味用
  • 1/4 杯橄欖油

製作過程

  1. 將生菜心切掉,取下葉片。
  2. 在葉子上灑一些蔥花和幾片紅辣椒。
  3. 加入一些苜蓿芽,小心地將生菜葉捲起,並用牙籤固定。
  4. 用剩下的生菜卷材料繼續製作。
  5. 如需製作淋醬,將檸檬汁、蜂蜜、小茴香粉、辣椒粉和鹽拌到一起。加入橄欖油。
  6. 生菜卷裝盤,旁邊配上調味料。

本菜譜可製作四到五人份。

(選自《適合您的營養健康食譜》(Healthy Recipes for Your Nutritional Type))

小心苜蓿芽中的凝集素

研究顯示,苜蓿含有凝集素,這種植物蛋白能夠與糖結合,附著在您體內的細胞膜上。食用凝集素會對您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因為它們具有促炎性、免疫毒性、神經毒性和細胞毒性。此外,正在發芽的苜蓿中的凝集素活性還可能進一步增強。

考慮到這一信息,您能夠採取的最佳方式,是適量食用苜蓿芽,以便減少凝集素造成的健康危害。換句話說,嚴格控制食用量有助於確保苜蓿帶來的益處,多過於它的壞處。而在其他時間,食用其他豆類、種子和穀物可能更好,因為其中的凝集素含量會在發芽之後失去活性。

相關焦點

  • 【家鄉的花草樹木——苜蓿】
    對於苜蓿,我只是聽說過,知道它是一種餵食牲畜的飼料,但至於見沒見過,就不太清楚了,很有可能我見過它卻辨認不出來。野生的苜蓿可以作為新鮮野菜食用,其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胡蘿蔔素、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等,比如苜蓿中所含的大量維生素
  • 苜蓿和三葉草的區別:苜蓿雞蛋的苜蓿,是三葉草嗎一起了解一下
    #苜蓿#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提到苜蓿,首先想到的就是那道菜——苜蓿雞蛋,苜蓿又被人們稱為三葉草,那三葉草就是苜蓿嗎?不是的話,那它們之間又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那就是「三葉草」,三葉草其實指的並不是一種植物,而是擁有三出指狀複葉的草本植物的通稱,比如豆科的車軸草屬、苜蓿屬,酢漿草科的酢漿草屬,它們都是三葉草。苜蓿是苜蓿屬植物的通稱,屬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是三葉草中的一種。所以可以說苜蓿是三葉草,但不能說三葉草就是苜蓿,兩者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
  • 苜蓿和三葉草的區別:苜蓿雞蛋的苜蓿,是三葉草嗎?一起了解一下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提到苜蓿,首先想到的就是那道菜——苜蓿雞蛋,苜蓿又被人們稱為三葉草,那三葉草就是苜蓿嗎?不是的話,那它們之間又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那就是&34;,三葉草其實指的並不是一種植物,而是擁有三出指狀複葉的草本植物的通稱,比如豆科的車軸草屬、苜蓿屬,酢漿草科的酢漿草屬,它們都是三葉草。苜蓿是苜蓿屬植物的通稱,屬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是三葉草中的一種。所以可以說苜蓿是三葉草,但不能說三葉草就是苜蓿,兩者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
  • 認識苜蓿家族的姊妹花:紫花苜蓿、黃花苜蓿、海苜蓿、雜交苜蓿
    分布:世界各地廣泛引種和種植。(引自http://plantsoftheworldonline.org/taxon)廣泛種植的家畜飼料,具有良好的抗旱性,用於醫藥、食品、蜜源、綠肥、工業酶、纖維紙漿和燃料來源等
  • 人類、牲畜和病毒:盤點那些帶來瘟疫的動物,可不只是蝙蝠而已
    此外,大型馴化動物還能充當牽引和運輸的工具,提高交通運輸和工程建設的效率。牛和馬還能耕田,家養牲畜還能為田地提供肥料,這些都能提高農業產量。總之,畜牧業並不是一個比農業低級的產業,它從農業當中分工而來,並且為農業文明的進一步發展奉獻了很多禮物。
  • 人類簡史|當人類淪為被圈養的牲畜,會怎樣?
    01 被統治的人類曾經有一群無憂無慮的孩子,快樂的生活在孤兒院裡。他們相親相愛,還有無微不至照顧他們的「媽媽」。但是「媽媽」不準他們去門的那邊,沒有人知道門以外的世界是怎樣的。機緣巧合,孩子們發現,門外面的世界是由怪物和人類組成的。而孤兒院的孩子們,其實是怪物們的食物。
  • 苜蓿,到底什麼,有什麼作用?
    苜蓿為多年生草本;主根長,多分枝。莖通常直立,近無毛,高30-100釐米 。,因而可作為治療貧血的輔助食品,苜蓿中所含的B族維生素成分,可治療惡性貧血;此外,苜蓿還含具有止血作用的維生素K,民間常用來治療胃病或痔瘡出血,有些驗方用它來治胃或痔、腸出血。
  • 細數那些對人類有益的小動物
    如果沒有青蛙,農作物受害,減少產量,人類生存也會受到影響。除此之外,青蛙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蜜蜂;是最勤勞的小動物.它們採蜜又授粉, 它為農作物、果樹、蔬菜、牧草、油茶作物和中藥植物傳粉,產量可增加幾倍至20倍。
  • 路邊這種「白花苜蓿」,你經常見到,豈不知它也能吃,還能當藥用
    白花苜蓿【帶大家了解一下「紫花苜蓿」。】「紫花苜蓿」才是正宗的豆科苜蓿科的植物,高一般為30-100CM,這種植物分枝多,葉片為倒卵形,3小葉,正反面都有長柔毛,枝端頂生紫色總狀花序。在我國主要作為飼料使用,被稱為「牧草之王」。「紫花苜蓿」含有蛋白質、維生素、可食用纖維等營養元素,不但動物能食用,人也可以食用,是一種常常食用的野菜,涼拌、蒸菜都可以,具體食用方法在這裡就不介紹了。
  • 苜蓿類胡蘿蔔素合成調控機制獲揭示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最新成果發表於《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揭示了飼草作物苜蓿的類胡蘿蔔素生物合成分子調控機制。苜蓿是優良飼草,也是我國栽培面積最大的一種豆科飼料作物,由於其具有蛋白質豐富、適應性強、能改良土壤和經濟價值高等優點而享有「牧草之王」的美譽。類胡蘿蔔素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類天然脂溶性色素,在植物光合作用、激素合成、顏色決定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具有抗氧化、抗腫瘤、增強免疫和保護視覺等多種生物學功能,但目前關於類胡蘿蔔素合成的分子調控機制仍不清楚。
  • 一頭東北虎突現俄羅斯村莊,不傷害牲畜,似乎在故意接近人類
    這大抵就是俄羅斯遠東濱海邊疆區Gornovodnoye村村民遇到的事情,幾周前村民發現村莊附近和高速公路旁出現了一隻老虎,整個村莊都陷入了恐慌和不安之中。好在後來發現這頭老虎似乎比較友好,並沒有牲畜和寵物受到傷害,但恐懼的氣氛仍在蔓延,村民們向該地區的狩獵監視部門報告了老虎出沒的消息。
  • 張延旭等:接種菌根對採煤沉陷區苜蓿生長及土壤改良影響研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年來,菌根微生物在礦區生態修復中的潛在作用已經被逐漸認識,並成為礦區復墾研究的熱點。但是目前大多數研究集中於實驗室研究或野外較短時間內應用效果,而對野外沉陷礦區內接菌後較長時間生態效應報導較少。
  • 新研究稱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半來自牲畜
    這項研究將加劇人類是否應該少吃動物製品以幫助改善環境的爭論。  據英國《獨立報》報導,在這份由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發表的論文中, 兩位世界銀行的環境顧問聲稱,肉食生產形成的排放佔全球排放總量的51%,而不是聯合國估計的18%。  他們表示,聯合國的數據從甲烷、土地使用和呼吸作用這3個重要方面嚴重低估了數百億頭牛、羊、豬、家禽以及其它動物排放的溫室氣體的影響。
  • 為什麼吃蟲子有利於人類健康和地球的未來?
    必須減少穀物、魚粉和油籽等傳統飼料成分的生產,並尋找替代品,以便更有效地利用資源。每年飼養的數十億動物作為食物,給土地和水資源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並導致氣候變化和其他負面環境影響。畜牧生產給全球土地和水資源的使用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目前,用於牲畜飼料的大部分蛋白質來自於有時是不可持續的和對環境有害的來源。
  • 恐怖蚊群隨颶風蘿拉而至,咬死400牲畜,人類可以團滅它嗎?
    颶風過後,約400頭牛、馬、鹿等牲畜被隨颶風而至的密集蚊群而叮咬至死。而同樣因颶風導致牲畜死於蚊子並不是個別事件,2002年颶風麗麗和2005年的颶風麗塔過後,佛羅裡達和德克薩斯州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自然界有集群行為,而人類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中,也會產生集群行為,這些群體行為有可能自發和無組織、無結構的,有的可能是不受通常的行為規範所指導的、同時也是難以預測的群體行為方式,最常見的集群行為就是「不看交通信號過馬路」現象,狂熱的「粉絲」行為也是。那麼,人類有應對蚊群的方法嗎?
  • 研究發現消化有問題的牛及其他牲畜會加劇地球氣候變暖
    這是因為有蠕蟲和其他寄生蟲的牛和其他牲畜比健康的動物會產生更多的超級強效溫室氣體甲烷。甲烷在讓地球變暖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28到36倍。這是一個很大的差異,尤其是考慮到馴養牲畜已經在多大程度上造成了氣候變化。牲畜佔了地球上所有哺乳動物生物量的60%,畜牧業對人類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負有超過14%的責任。相比之下,航空業只佔了全球排放量的2%左右。而更令人擔憂的是,在氣候變化、寄生蟲病和更高的甲烷排放之間可能存在一個危險的反饋循環:感染寄生蟲和細菌的動物在它們的一生中釋放出更多的甲烷,這加速了氣候變化。
  • 瀋陽郝官屯牲畜交易市場開市
    (採訪對象供圖)  新華網瀋陽10月29日電(記者於也童)28日正式投入使用的瀋陽郝官屯牲畜交易市場一大早便已人潮湧動瀋陽郝官屯牲畜交易市場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左右,可容納牛、馬等大牲畜10000頭(匹),羊10000隻左右。市場不僅服務本地養殖戶,更可輻射東北三省、內蒙古、山東等地。  瀋陽市康平縣作為遼、吉、內蒙古咽喉地帶的陸上「旱碼頭」,畜牧產業歷史積澱濃厚,在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導下,瀋陽郝官屯牲畜交易市場將成為遼北地區重要的活畜交易、販運集散地。
  • ...孔照勝團隊揭示苜蓿感知環境氮素濃度變化調控共生結瘤固氮的機制
    但是自從1916年Fred和Graul發現氮素對根瘤共生固氮具有調節作用以來,目前人們仍然不清楚豆科植物如何感知環境中氮素濃度變化、進而精準調控結瘤固氮的分子細胞機制。苜蓿和苜蓿根瘤2020年6月8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孔照勝團隊在Nature Plants 發表了題為Transfer Cells mediate Nitrate Uptake to Control Root Nodule Symbiosis的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