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近年來,菌根微生物在礦區生態修復中的潛在作用已經被逐漸認識,並成為礦區復墾研究的熱點。但是目前大多數研究集中於實驗室研究或野外較短時間內應用效果,而對野外沉陷礦區內接菌後較長時間生態效應報導較少。基於此,筆者以採煤沉陷地紫花苜蓿為研究對象,研究了採煤沉陷地內接種菌根真菌4年後對紫花苜蓿生長及土壤改良效果的影響,研究可為菌根修復技術在礦區生態修復治理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作者
張延旭1,2,畢銀麗1,2,王瑾1,2
單位
1.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2.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
摘要
採煤沉陷造成地表土壤質量下降,影響礦區植物生長和根際環境,叢枝菌根真菌作為一類有益的共生真菌對植物生長有促進作用。
為評價採煤沉陷區人工接種菌根的生態效應及作用時效,以神東礦區活雞兔礦沉陷區內接種菌根真菌的紫花苜蓿為研究對象,採用田間試驗和室內分析方法,測定接種叢枝菌根真菌處理和未接菌處理植物株高、葉片綠色度(SPAD值)、生物量、菌根侵染率、菌絲密度、根際土壤性狀及其相互關係,研究了較長時間內接種叢枝菌根真菌對紫花苜蓿生長及根際土壤性狀的影響。
結果表明:復墾4年後,與未接菌處理相比,接種菌根處理顯著提高了植物株高、SPAD值、生物量,分別提高了18.2%、8.3%、10.4%。紫花苜蓿可以與叢枝菌根真菌形成良好共生關係,接種菌根真菌4年後接菌處理植物菌根侵染率和菌絲密度顯著高於未接菌處理,菌根侵染率和菌絲密度較未接菌處理分別提高了35%、34.1%。接種菌根改善了根際土壤性狀,有效提高了土壤含水量,較對照分別提高7.5%,同時土壤鹼解氮、速效磷、有機質、磷酸酶活性較對照分別顯著提高了21.4%、20.7%、22.5%、36.9%。相關性分析表明,菌根侵染率與株高、生物量、磷酸酶、速效磷含量呈顯著正相關,菌絲密度與SPAD值、有機質呈顯著正相關,與株高、生物量呈極顯著正相關。復墾4年後,接種菌根真菌可顯著促進紫花苜蓿生長,提高了植株生物量,同時有效改善了根際土壤質量,具有較好的生態效應。
主要附圖
引用格式
張延旭,畢銀麗,王瑾.接種菌根對採煤沉陷區苜蓿生長及土壤改良影響研究[J]. 煤炭科學技術, 2020, 48(4): 142-147.
ZHANG Yanxu, BI Yinli,WANG Jin. Research on effect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on alfalfa growth and soil improvement in mining subsidence area[J].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 48(4): 142-147.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煤炭科學技術,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