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松樹菌根菌的介紹

2021-02-15 盆景盆栽

關於松樹菌根菌的介紹
許多大型真菌和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關係,我們稱為外生菌根。菌根的形成是自然界很普遍的生態現象。雖然人們發現這種現象已經有百年歷史,但在農林業中應則用是近30年來才迅速發展的。目前國內外十分重視生產菌根的研究。
菌根伍紅corrhiza)是植物根部和真菌形成的共生體。真菌為植物生長提供多種礦質養分,並從植物中獲取自身生長所必需的光合產物,形成一個微生態環境。參與菌根形成的真菌稱為菌根菌,叢枝菌根與農業生產關係最密切、作用最佳的一類菌根。
林木營養根與土壤中的菌根真菌可共生形成外生菌根。外生菌根可以增進林木對土壤中磷元素的吸收,促進林木的生長,因而受到廣泛的重視。馬尾松對外生菌根依賴性很強,菌根多時,苗木生長旺盛,莖杆粗壯,葉色濃綠。菌根很少或沒有時,則生長不良。在馬尾松育苗中,常會出現「紫矮病」。
菌根所表現的共生關係是真菌能增加根對水和無機鹽的吸收和轉化能力,而植物則把其製造的有機物提供給真菌。菌根有外生菌根、內生菌根和內外生菌根。 1、外生菌根:真菌的菌絲大部分生長在幼根的表面,形成菌根鞘,只有少數菌絲侵入表皮和皮層細胞的間隙中,但不侵入細胞的原生質中。具有外生菌根的根,其根毛不發達或沒有根毛,菌絲在根尖外面代替根毛的作用。許多木本植物如松、水杉、山毛櫸有外生菌根。2、內生菌根:真菌的菌絲,通過表皮進入皮層的細胞腔內,菌絲在細胞內盤旋扭結。內生菌根主要有促進根內的物質運輸、加強根的吸收機能,如蘭科、桑屬、銀杏有這種菌根。3、內外生菌根:植物幼根的表面和生活細胞內均有真菌的菌絲存在,如柳屬、蘋果等植物有這種菌根。
大量研究報導證明,外生菌根菌有利於在貧瘠土壤生長出茂盛樹林,在低營養土壤環境中,外生菌根菌的感染力仍然較強,使大部分植物有了共同的開拓者。在獲得大量速生樹的同時,也獲得了價值可以同主產品同樣或更高價值的菌類。例:養護得好的盆栽五針松,生長旺盛時,泥團根系周圍,有一層白色的薄膜狀東西。這種白色薄膜狀是與五針松共生的菌根菌,它具有固定氮的能力,所以,五針松一般不需要施更多的氮肥也能很好生長。菌根菌的有無、多少都標誌著五針松生長狀況的好壞,根系周圍如果沒有菌根菌,它的生長就較差,往往會出現萎黃症狀。為了使五針松生長健壯,在種植或翻盆時,可以在盆土中加入少量的松樹下的土,有利於五針松的生長。
原生人工松根菌接種法: 如果有松樹樁要搶救,找一盆養護多年的老松樁脫盆,盆內及毛細根上有很多松根菌(白色的物質),取下來與少量原土混合,粘吻在需要搶救的松樁毛細根上,重新移植時把多餘的松根菌混合土撒在松根周邊栽培,有成活的案例。(楊船先生提供)注意:松類等菌根植物盆景殺菌劑須謹慎使用.

雲南盆景:微信號——yunnanpenjing.

相關焦點

  • 你家松樹盆景長不好,可能是確實這種菌根
    參與菌根形成的真菌稱為菌根菌,叢枝菌根與農業生產關係最密切、作用最佳的一類菌根。林木營養根與土壤中的菌根真菌可共生形成外生菌根。外生菌根可以增進林木對土壤中磷元素的吸收,促進林木的生長,因而受到廣泛的重視。松樹可以生長在各種不同的土壤上。因針葉灰分含量低,能忍耐貧瘠土壤,但以種在疏鬆肥沃土壤上的生產力高。溼潤地區的松樹大多適宜酸性土壤。
  • 菌根及菌根真菌介紹
    之後,一些研究者在松樹等植物的根部也發現了類似的現象,並且發現根部長有真菌的植物長勢較好。1885年,菌根學的奠基人德國科學家Frank發現一些真菌菌絲可與樹木根系共生結合,其將此類共生體命名為「菌根」。Boyer和Pau研究發現菌根真菌與寄主建立一種互惠的共生關係,有助於寄主吸收水分和養分。之後,菌根共生體在松樹、懸鈴木、杜鵑花科及蘭科植物等多種植物上被發現。
  • 乾巴菌的科普介紹
    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非褶菌目、革菌科、革菌屬,與松樹形成外生菌根。乾巴菌是雲南特有的珍稀野生食用菌,被汪曾祺先生譽為人間至味。 乾巴菌形態特徵 乾巴菌子實體較大,高5~14cm,直徑4~14cm,由許多分枝呈扇狀的裂片組成,表面呈灰白色或灰黑色。菌肉灰白色,柔軟,遇KOH溶液呈藍褐色。孢子透明微具淡褐色,多角形且有刺凸,7~12x 6~8μm。
  • 你知道菌根菌嗎?
    菌根菌是植物根系和土壤的某些真菌之間的共生體。
  • 茶園土壤微生物之VA菌根菌
    自從A.C.Tunstall等於本世紀初相繼發現了茶樹根系中菌根的存在後,泡囊叢枝狀菌根(VA菌根)的研究已成為茶園土壤微生物研究中非常活躍的一個領域。 關於vA菌根在茶樹上的存在部位和種類以及增強茶樹吸磷能力方面的作用和途徑已有比較詳盡的綜述。
  • 說說菌根!
    「菌根性食用菌」栽培是世界林業產業發展的新方向:紐西蘭、澳大利亞、法國、義大利等國均將菌根性食用菌產業當作替代傳統的新型生物產業。1885年,德國植物生理學家和森林學家Frank在研究塊菌和宿主植物根系的關係時,發現一些真菌菌絲與樹木根系共生結合,他把觀察到的真菌與樹木根系共生體命名為「菌根」。菌根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共生現象,它是由土壤中的菌根真菌與高等植物根系形成的一種共生體。
  • 什麼是藍莓菌根?種植前景如何?
    Harley等依據形成共生體系的真菌、宿主植物種類及共生體系的特點,將菌根分為7種類型,即叢枝菌根、外生菌根、內外生菌根、歐石楠類菌根、蘭科菌根、漿果鵑類菌根和水晶蘭類菌根,其中歐石楠類菌根又稱為杜鵑花類菌根。杜鵑花類菌根是內生菌根中的一個特殊類型,在杜鵑花科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 松樹會在斷根處長新根嗎?松樹盆景需要怎麼養護?
    要想松樹斷根處短期內生出新根?首先斷根處的傷口要平整、光滑,這樣斷根處傷口能很快癒合,同時生出新根。所以斷根時,要用利器,否則傷口很難癒合,也生不了新根!松樹是一種典型的耐旱不耐勞的植物,我們就算長時間不給它澆水,它也能活得很好。千萬不能積水,否則松樹容易死掉。
  • 湖北的春蘭和蕙蘭較奇特,長在松樹和慄樹林中,原來是有原因的
    松樹皮、慄樹皮對於種蘭花並沒有明顯的好壞之分,都是種植蘭花的好材料,但在抗腐能力和菌群喜好上慄樹皮要強,市場上很大一部分的商品化蘭花植料都會添加這兩種樹皮在裡面,一方面的原因是野生的蘭花適合在有這兩種樹木生長的地方生長,另一方面是松樹皮、板慄樹皮疏鬆透氣,富含腐殖質和其他適合蘭花菌根菌的生長營養元素
  • 珍稀食用菌中的「外生菌根真菌」
    松茸 松茸,又叫做松蘑,鬆口蘑,被譽為「四大菌王」之首,在日本有著「神菌」美稱。早在宋代,唐慎微著《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就有了記載,因其生於松林下,菌蕾如鹿茸,故名曰松茸。具有香味獨特、濃鬱,口感似鮑魚,鮮嫩爽滑等特點,是一道世界性著名食用菌,也是我國二級瀕危保護物種。
  • 大連近郊山林出現松樹枯黃現象「謎底」揭開
    近來,一些市民向媒體反映,我市城市及近郊山林出現了松樹大面積枯黃的現象。一些市民認為這是「松材線蟲」病害蔓延造成。日前,經過林業專家現場檢驗後一致認為,我市松樹枯黃是因連續三年降水偏少而導致的「生理乾旱」。  據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苑增武介紹,目前我市松樹枯黃與松材線蟲無直接關係。
  • 人類的朋友——松樹
    松樹可以說是人類的「忠實」朋友了!對人類的生存環境及日常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幫助。松樹是世界性的樹種,它生長快,分布廣,從赤道到北極圈,從海平面到海拔4000米高的山地,幾乎所有國家都有松樹生長。松松樹適應環境的能力極強,幾乎強於世界上所有森林樹種。
  • Nature綜述:菌根共生的獨特性和共性
    150多年來,對菌根的研究提高了人們對其生物學、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影響的認識。本文系統綜述了基於基因組學、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的相關研究進展,介紹了菌根真菌的起源及其與陸生植物共生關係的進化歷史。由於菌根具有多種表型,且其表型主要取決於共生植物的分類、生理和細胞相互作用,我們還探討了菌根類型之間的異同。
  • 張延旭等:接種菌根對採煤沉陷區苜蓿生長及土壤改良影響研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年來,菌根微生物在礦區生態修復中的潛在作用已經被逐漸認識,並成為礦區復墾研究的熱點。但是目前大多數研究集中於實驗室研究或野外較短時間內應用效果,而對野外沉陷礦區內接菌後較長時間生態效應報導較少。
  • 研究揭示叢枝菌根共生與根瘤共生的協同進化機制
    陸生植物根系與微生物建立多種多樣的共生關係,例如,超過80%的陸生植物可以與叢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形成共生關係,其中豆科植物還可以與根瘤菌形成共生固氮關係。AM共生與根瘤共生可通過提高植物對磷和氮的獲取能力,從而協同促進植物生長。AM真菌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態系統碳循環的關鍵環節。
  • 「真菌王國科普系列之三」「小」菌根的「大」作用
    歐石楠類菌根(Orchid mycorrhiza)其中外生菌根和叢枝菌根是重要的菌根種類。Van Der Heijden et al. (2015)外生菌根菌(Ectomycorrhiza fungi,EMF),菌絲在根的表面形成菌絲網(稱為哈氏網,Hatig’s net),同時在根表蔓延形成菌絲套,幫助植物吸收營養元素、水分和碳水化合物,同時有助於植物抵抗病原菌的侵染。
  • 怎樣提高松樹盆景成活率?
    松樹萌芽力低,根系不發達,想提高上盆栽植成活率可從以下幾點著手:1.栽植時間。松樹盆景以3-4月松脂萌動前栽培為好。2.挖掘。移栽時要多帶宿土,土球要儘量大而完整,多留細根,剪去爛根、傷根、過長主根。如果鬚根多,傷根少可直接上盆,盆土選用松林裡的菌根土混入30%左右的沙土配製而成的疏鬆、透氣、瀝水的微酸性沙壤土。栽植前盆底填入碎瓦片和粗沙再鋪盆土,以利排水透氣。松樹根系淺,栽植不要過深。栽後澆一次透水,放在蔭晾處緩苗10天左右,再逐漸加大光照,直至正常養護。4.養護。平時選擇光照充足、通風良好、空氣溼潤處養護,不要經常移動或改變朝向。
  • 蘭科植物菌根真菌的分離及形態學鑑定
    這已成為目前國內外蘭花產業發展的重要制約瓶頸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蘭花組培苗不易形成菌根,蘭花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不能得到充分的供應。因此,分離和篩選能促進蘭科植物生長的適宜的共生真菌,對組培苗進行高效菌根真菌的人工接種,實現菌根化,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實驗器材】1.實驗材料野生蘭花菌根。2.培養基PDA培養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