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巴菌的科普介紹

2020-12-08 騰訊網

圖:卯曉嵐

乾巴菌,學名乾巴革菌,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非褶菌目、革菌科、革菌屬,與松樹形成外生菌根。乾巴菌是雲南特有的珍稀野生食用菌,被汪曾祺先生譽為人間至味。

乾巴菌形態特徵

乾巴菌子實體較大,高5~14cm,直徑4~14cm,由許多分枝呈扇狀的裂片組成,表面呈灰白色或灰黑色。菌肉灰白色,柔軟,遇KOH溶液呈藍褐色。孢子透明微具淡褐色,多角形且有刺凸,7~12x 6~8μm。

乾巴菌地理特性

乾巴菌主要分布於中國西南地區,分布於雲南滇中和滇南的海拔600~2500m的松林帶,生於雲南松等林地上,並形成外生菌根。

乾巴菌營養特性

乾巴菌雖然外貌樸實,但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富含蛋白質、16種胺基酸、鈣、磷、鉀、鐵等微量元素、維生素及其特有的具有高營養保健價值的革菌酸。

乾巴菌美食

乾巴菌味美可食,具有異香,生嘗微甘,似有海藻氣味,口感極佳,是雲南著名的野生食菌之一。

乾巴菌裡面會夾雜松針和泥沙,因此一定要清洗乾淨,否則吃起來會有泥沙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海外網

相關焦點

  • 二者都是菌中珍品,知其特點好分辨
    今天為大家簡單介紹兩種真菌中的珍品,小夥伴們要注意文中的關鍵詞,仔細看清,未來哪天看到它們,不要認錯哦。 菌中珍品乾巴菌 雲南乾巴菌又名乾巴菌、乾巴革菌、牛牙齒菌、蓮座革菌、蓮花菌、馬牙菌。乾巴菌子實體叢生,蓮座狀。
  • 菌子這樣吃最好吃②:雲南只有兩種菌
    雲南人不把菌子稱為野生菌,這屬於多此一舉,吃菌,當然是吃野生的。所以菌在雲南只有兩種:菌和人工菌。他們也不把菌子稱為蘑菇,蘑菇這個叫法,容易引起雲南人對小學課本上關於花花綠綠的毒蘑菇的想像。把所有被叫做蘑菇的東西都當做人工種植的那一種,統稱為人工菌,也是這個地方的習慣。
  • 昆明周邊撿菌地兒
    雲南人對野生菌的情感複雜且微妙,生命誠可貴,菌子味更香,當下就是那個雲南人在中毒邊緣瘋狂試探的季節。除了去市場上購買野生菌回家烹調外,我們也熱衷於上山親自採摘,辛苦一天的勞動所得換一頓野生菌火鍋簡直把爬山踏青的等級提升了一個level。本期為大家推薦一些昆明周邊撿菌的好去處,恰逢其時,周末上山走走,拾得一筐菌子在下山後大快朵頤,也是一樁美事。
  • 雲南這種珍貴的野生菌,在自己門口有,採回來煮成鮮美的黑色菌湯
    而對於住在山腳下的人來說,出門也可以採摘到野生菌。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像這個雲南小夥剛走出家門口,就看到路邊長出野生菌了,真是一到雨季,雲南遍地就是野生菌了。
  • 能食用野生菌大全,這35種野生菌你認識多少?
    分為粗褶奶漿菌和細褶奶漿菌兩種。這也是比較安全的一種菌子,可生吃。食用方法很多,可煮、燒、炒、油炸等,還可淹成酸菜吃。味道鮮甜可口,香味濃鬱,醇香滿口,別具風味。8、青頭菌因顏色青綠而得名,多帶花點,很漂亮,味道平淡嫩滑,營養豐富。食用方法很多,可煮、燒、炒、油炸等。
  • 菜市場中的昆明風隙:山野精靈野生菌
    去年一篇蹭熱點文章,把雲南吃野生菌的起因,歸結為明清時期大量開採銅礦,過度砍伐林木燒炭煉銅,引起水土流失,最終導致糧食不足,只好以菌充飢。想像力豐富,常識漏洞一把:野生菌低熱量高水分高風味物質,下飯可以充飢不行,雲南諺云:連吃三頓菌,走路打晃晃。
  • 雲南野生蘑菇王 雲南十大知名野生菌大盤點
    雲南食用野生菌,生於山林、長於山林,是天然綠色食品,它富含多種維生素、優質蛋白及其它有益於人體的成分,營養豐富,風味獨特,有的食用菌還有治療癌症和多種疾病的藥理作用。下面為10大最知名的雲南食用野生菌大盤點。
  • 特色菌藻類美食,讓你不再為吃什麼而上愁
    菌藻類食物比穀物和蔬菜含有更多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菌藻類食品除了提供豐富的營養外,它還具有明顯的保健作用。富含微量元素,食用菌藻類食物時也應注意食物衛生。今天,我給大家整理推薦一下菌藻類食材能製作的美食,喜歡的可以關注、收藏和轉發!【菜品】炒素什錦【特徵】口味清香微辣。
  • 松杉靈芝的科普介紹
    松杉靈芝的拉丁名為Ganoderma tsugaeMurrill,其別名為松杉芝、松杉樹花、松杉樹芝、鐵杉靈芝等,其種屬為真菌門、擔子菌亞門、層菌綱、非褶菌目、靈芝科、靈芝屬等,它的分布生於松樹幹基部以及樹根上
  • 它是生長在3500米的「菌中之王」,《本草綱目》中有記載抗癌神器
    雲南到底有多少種菌?在雲南人的美食世界觀裡,野生的才是菌子,那些可以被人工養殖的菌類,在當地人眼裡,根本都不能算菌子。而且菌子與菌子之間還有一套完整的「尊卑體系」。以下是處在菌子世界的頂端的四位:雞樅:生長在酸性土壤上的松樹林中,長腿銀傘帽,滋味清甜口感脆嫩。乾巴菌:生長在腐朽的松木上,帶著松樹特有的清香,束狀的菌肉很有嚼勁。
  • 野生菌真的會中毒嗎?喜歡吃野生菌的朋友快來圍觀外國媳婦的科普
    之前呢,跟大家說過一些關於我對於野生菌的了解,當然我也不是專業的,我老公才是專業的,因為他從小在大山裡長大,每個雨季他們都會去大山上採蘑菇。也許大家也有很多人是見過毒蘑菇的,但是呢,你們不知道它叫什麼名字是吧?那我就把我老公分享給我的知識一一奉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拿走不謝!
  • 楊向紅:千奇百怪玉龍雪山野生菌,您認識幾種?!
    前幾天,我寫的《花兒一樣的麗江雪山野生菌,猜猜它是誰?》的帖子,經幾個網絡媒體先後刊登。得到了諸多網友的青睞和關注,不斷有人以微信或電話方式聯繫,讓我寫一個可食用菌的帖子,然後按圖索驥好去雪山採菌子回來吃,也有網友直接要求以後採菌帶上他,要跟我一起去採些菌回來跟家人一起分享山珍美食呢!
  • 不過這種菌正大量上市,吃貨們抓緊!
    夏天,夏天,夏天,悄悄過去……進入秋天以後天氣漸涼雨水漸少,野生菌也進入了落潮期。熱愛野生菌的雲南人,在季節末的小尾巴上,還可以抓緊機會吃些什麼菌兒呢?上午11點,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裡買菌的市民不算多,在市場裡逛一圈,各個攤位上最多的就是雞樅和乾巴菌。市場方工作人員說,現在野生菌已經進入了落潮期。
  • 吃菌不規範,親人淚兩行
    吃菌不規範,親人淚兩行。雲南可以吃的菌子有900種,有毒的有200種,加起來就是1100種……政府專門給雲南人——野生菌食物鏈頂端人類專屬的簡訊提示!這是為什麼?原來雲南人野生菌中毒很普遍,大家還在微博上討論。吃菌子中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榆耳的科普介紹 - 科教文化 - 海外網
    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非褶菌目、付革菌科、膠韌革菌屬。榆耳形態特徵新鮮的野生榆耳子實體平伏呈球形,展開後呈腎形或耳形。無柄,直徑2-15(20)cm,厚可達0.3-2cm。邊緣內卷;上表面呈肉粉色,且密生汙白色至杏黃色絨毛,厚約1mm,菌蓋邊緣絨毛略短而稀疏,色較淺。
  • 關於松樹菌根菌的介紹
  • 金福菇的科普介紹 - 科教文化 - 海外網
    金福菇學名大白口蘑,又名洛巴伊口蘑、洛巴口蘑、巨大口蘑,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白蘑科、口蘑屬。金福菇子實體與蘑菇的形態相似,是珍稀的高溫型食用菌新品種,被稱為「菌中新秀」。金福菇耐貯性好,在10℃條件下,保鮮期可達1個月,不變色,不變味。金福菇子實體中等至大型,白色。菌蓋直徑8~23cm,半球形或扁半球形至平展,白色、汙白至淺奶油色,成熟後色變暗,後期表面偶有小凸起,邊緣波狀或捲曲。菌肉白色,緻密,具澱粉味。菌褶汙白色,直生至彎生,稍密,由窄變寬。
  • 僅雲南深山就有11種,號稱「四大菌王」,小心別被「鬧」著了
    眼下正是食用野生菌的季節,大量野生菌上市,使得各位食家大快朵頤。而作為食用野生菌的大省,幾乎沒有人能比雲南人更為開心的了!雲南因為高海拔低緯度的原因,是全世界野生菌子最多的地方,可謂是上帝最偏心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