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子這樣吃最好吃②:雲南只有兩種菌

2021-01-09 美食家大雄

雨季,雲南菜市場裡最受歡迎的菜就是菌子,也就是被稱之為「界兒」的那種東西。

雲南人不把菌子稱為野生菌,這屬於多此一舉,吃菌,當然是吃野生的。所以菌在雲南只有兩種:菌和人工菌。

他們也不把菌子稱為蘑菇,蘑菇這個叫法,容易引起雲南人對小學課本上關於花花綠綠的毒蘑菇的想像。

把所有被叫做蘑菇的東西都當做人工種植的那一種,統稱為人工菌,也是這個地方的習慣。

不過話又說回來,在沒有新鮮菌子的季節裡,雲南人愛屋及烏,也愛吃人工菌,比如平菇、杏鮑菇、雞腿菇、金針菇、香菇、茶樹菇等,照樣加大蒜,加青椒、幹椒,炒吃,煮吃,聊勝於無,安撫一下不能吃到新鮮菌子的腸胃。

現在既然仍是雨季,那還是接到上一期《菌子這樣吃最好吃①:盤點最常吃的野生「界兒」》,繼續講野生的幾種菌子吃法吧!

奶漿菌

方言裡的菌子名稱,大多是和它的特點有關係的,比如上一期的銅綠菌,就是長有銅綠的「鏽跡」;青頭菌是因為它的菌蓋是青綠色的,等等。

奶漿菌的名字來源於這種菌子只要一經掐斷,斷口處就會流出汁液,像奶漿一樣。但從外貌看一點看不出它這個特性,反而顯得有些乾癟癟的,就像曬到半乾的菌子。

奶漿菌也是炒、煮俱佳,還可以蒸熟醃製,據說味道酸酸辣辣的,很下飯,不過我沒吃過,自己也不敢嘗試醃製。

炒奶漿菌,還是放青椒、大蒜,也可以把青椒換成韭菜。這樣混著炒出來的韭菜,味道可以說是平分了奶漿菌的秋色了。

還有一種吃法是「烘乾」,但不是平常所講的那種意思,它還是需要放油來做,而且是在奶漿菌很多的時候才常這樣做。

具體做法是:把洗乾淨的奶漿菌撕成或切成小絲,放到筲箕裡晾著,新鮮紅辣椒(不是小米辣)洗淨切成細絲(數量可以和菌絲同等),同樣晾著。起油鍋熱油,先放大量蒜片,然後放上辣椒絲,然後放上菌絲,開始耐耐心心的翻炒,慢慢等著菌水出來,再被收幹。在保證不會糊鍋的前提下,將菌絲在鍋裡一直烘到水分去幹,就可以舀起來了,這樣做的好處,不但是又香又好吃,而且便於儲存,可以帶著遠行而不走味。

乾巴菌

乾巴菌也叫繡球菌,說是它的樣子大大的一盤,長得很像繡球花。我倒瞧著它更像松果球。

在把它撕成小朵的時候,則又像極了雲南人愛吃的牛乾巴和火腿絲,味道也像,因此得名。

提起乾巴菌,也是腦仁疼,因為它實在太難洗了!乾巴菌的紋路實在適合於泥沙和松針匯集,不耐耐心心刷個五六七八次,是絕對洗不乾淨的。

它不能整朵洗,必須先掰成小朵清理一遍,然後再撕成更小的絲再洗再淘。沒有見過乾巴菌的人,是很難想像出這清洗難度的。

很多人不愛吃乾巴菌,也就是因為總會吃到泥沙,所謂的怪味。而且它的顏色很像青灰色的一種什麼泥巴,很多人看這造型,就提不起興趣。

乾巴菌與青椒一同炒過以後是非常香的,真真是有肉乾巴的香味和口感,所以也常拿來炒飯吃。

用幹辣椒和多多的油炒出來,炒得乾乾的,就像油淋乾巴,又是一種味道。

乾巴菌還常常拿來和曲靖出產的韭菜花一起醃製,是非常下飯的佐食小菜。

不過別在網上買,網上買到的大多就是一瓶韭菜花而已,偶爾才挑得出兩絲乾巴菌,虧。

掃把菌

這種菌子既像鐵掃帚,也像珊瑚。

做起來非常方便,雖然「鬚鬚」很多,卻很好清洗。

大多是炒著吃,按照「鬚鬚」的長勢撕小,與大蒜、韭菜一起炒熟即可,炒出來像雞絲,口感是脆脆的。

雞油菌

雞油菌長得像一朵一朵黃色的小喇叭花,肉非常厚,現在也有人工種植的了,但沒野生的香一些。

雞油菌洗乾淨以後要多用葷油炒制,很吸油。

同雞肉煲湯、和肉、火腿同炒,也都很好吃。總之無論怎麼做都要放蒜,甭管到底有毒沒毒。

皮挑菌

皮挑,很難解釋,像是形容口感,形容長相。這種菌子幹制的很多,但發不到位,很難嚼,而且不入味。(下圖左邊一包是新鮮皮挑菌)

新鮮菌味道也沒有之前講過的那些菌子那樣特別,擬人化就是老實巴交的、中規中矩的。菌傘就是薄薄的一層,菌柄也是細長長趨近於空心的,一般和大蒜、韭菜同炒,非常易得。

雞樅

以前,雲南人的菌子有一種分法,是把所有菌子分為兩類,一是雞樅,一是雜菌。雜菌就包含了除了雞樅之外所有的能吃的菌子,足見雞樅的受重視程度。

愛吃雞樅的人很多,省外的朋友一般能吃到的是油雞縱,不過最好別隨意在網上買,因為到手之後很可能只是一罐香菇或是平菇而已,同樣炸的很乾也很香,很像雞樅,但就是不是雞樅。

從沒吃過雞樅的人是分不出來的,這樣很壞雞樅的招牌。雖然我個人來說,更喜歡雜菌,但是油雞縱拌麵的鮮美,也會讓我產生動搖。

雞樅有很多種,我分不清,我只記得第一次看到雞樅的時候,覺得它長得就像土基房泡水以後,或是稻草泡水以後,長出的那種「糞菌」。

雞樅價格比其他菌子貴。分級、分品的賣,骨朵、半開、全開,各是一種價格。

洗雞樅也是技術活兒,因為雞樅買回來鮮吃的是少數的一頓兩頓,大多是買一大盆回來做雞樅油的,工程量浩大,吭哧吭哧的洗完,炸出雞樅油來,只是不大的一罐而已,非常「舌」(意思是縮)。

而且洗雞樅的手會非常的滑膩,需要在清水盆裡搓很久才能洗去這種滑膩感。

各個地方製作油雞縱的方法不同,有像舌尖上的中國二那樣的,有喜歡炸溼一些、還保留到脆生的口感的,還有的則喜歡炸得乾乾的,說是這樣才香得耐不住。

喜歡吃新鮮雞樅,拿來和青椒大蒜炒,還可以和肉片炒,不能再多加其他東西了,加了就是浪費。

摻上雞樅油拌麵條吃,十分香,雞樅的香氣是真的可以香滿一屋子的,挑出來一筷頭,用微波爐稍微一熱,那香味就傳遍整樓了,但它不屬於難聞的油香,而可以說是一種極美味的植物香氣。

松茸

松茸在十年前遠沒有現在的名聲,香格裡拉之外的雲南人,不太知道拿它怎麼吃。

它確實有一股香味,但在吃慣了各有香味的菌子之後,會覺得它比較淡。

不同於它遠赴異國他鄉後的吃法,諸如碳烤之類,香格裡拉人一般拿酥油煎吃,你也可以用豬油,反正用葷油才好吃。

把松茸切一元硬幣厚度的片,放到熱了一層油的鍋裡煎,油多不怕,油多才香,煎到卷邊,就可以吃了。

煮火腿雞湯也是很香的,在西藏的一個地方吃過,讓我懷戀到如今!總之,這幾種吃法,我覺得都比碳烤好吃......

竹蓀

雲南人吃竹蓀不多,不如以上菌子普遍。

新鮮的不太常見,一般是用幹發的幹蓀來煲老母雞湯吃。

在我極其有限的幾次吃竹蓀經驗裡,都感覺吃到的是一股肥皂味洗衣粉味,不知道是不是哪裡沒有處理好,希望有人可以來解答.......

這些,就是雲南菜市場比較常見的菌子啦。當然各地方喜歡吃的都不太一樣,但做法基本不離炒、煮、炸、幹焙幾樣,配料除了必須的大蒜,就極少其他的。放韭菜炒的只有少數幾樣菌子,其他都是大蒜青椒幹椒為主。

菌子最好不要混著吃,一般是一鍋一種菌,菌子火鍋的吃法一個是太浪費,完全吃不到各自的鮮味,一個就是覺得不太安全。還是那句老話,想吃雲南菌子,還是要吃小炒小煮吃現場的才好!

恩,下一期講一下雲南人吃菌子的一些小「迷信」,好玩又有些道理的,感興趣的請繼續追蹤!

p個s:第一期《菌子這樣吃最好吃①:盤點最常吃的野生「界兒」》可在我號搜關鍵詞查看~

(圖片整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拿生命吃菌子,大雲南又又又又上熱搜了
    瞧瞧雲南人民的吃菌「事故」。雲南地區盛產菌子,拿命來吃菌是雲南人的特點。而且,他們覺得菌子的「毒性越大」越好吃。02 普通人vs雲南人的菌子其實說到雲南人愛吃菌子……城城覺得除了雲南之外的地方,也都吃菌子啊!比如,平菇、金針菇、香菇、茶樹菇……為啥就沒覺得特別好吃?
  • 不容錯過的雲南菌子季:來昆明逛最野的市場,吃最鮮的菌子!
    從5月開始一直到10月底,便是雲南「野生菌」的狂歡季,大約250種野生菌,足足佔了全球食用菌的一半以上,各種神仙做法令人慾罷不能,哪怕冒著「見小人」的風險也要大快朵頤一番。其實在雲南人的眼裡,只有野生的才能被稱為「菌子」。那些被人工養殖的,只能叫蘑菇。
  • 像雲南人一樣吃菌子,野生菌才是信仰!
    在雲南人眼裡,世界上只有兩種蘑菇,一種叫野生菌,一種不是菌。如果你請一個雲南人吃金針菇炒香菇,他大概會和你絕交。畢竟,野生菌才是信仰。吃野生菌,不僅可能會中毒,還有重金屬超標等風險,那為什麼雲南人還對野生菌如此執著?因為人工菌能培育的品種太少了。
  • 雲南可以吃的菌子有900種,有毒的200種!吃菌不規範,親人淚兩行
    菌子千萬種,無毒第一種。吃菌不規範,親人淚兩行。雲南可以吃的菌子有900種,有毒的有200種,加起來就是1100種……政府專門給雲南人——野生菌食物鏈頂端人類專屬的簡訊提示!這是為什麼?原來雲南人野生菌中毒很普遍,大家還在微博上討論。
  • 雲南近90%野生菌死亡病例,都是因為這兩種菌!
    很多外省小夥伴 不了解雲南菌子 總覺得菌子是一種奇幻食物 吃了以後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但有些「全村吃飯」菌 (「全村吃飯」梗:意為事發後,全村人都去你家吃飯
  • 靠山吃山,雲南人把吃菌子發揮到了極致,但這種你真的認識嗎?
    切成片的殼殼菌殼殼菌,也叫羊眼睛,地滾子,一種雲南可食用野生菌,也是我媽最喜歡吃的菌子,會從每年的6-10月野生菌上市吃到下市,大部分時候我們都是去市場買回家做了吃,有空時,我們自己也特別願意上山去找。
  • 雲南近九成野生菌死亡病例因誤食這兩種菌:亞稀褶紅菇和鵝膏菌
    進入雨季後雲南人迎來了一年一度吃野生菌的"生死存亡"時刻野生菌吃錯比吃錯藥還惱火會要命菌子採回來後,堂哥郭昌熙和一位朋友把菌子炒了,兩個人就著酒吃了菌,到了第二天,兩人開始拉肚子,到了華寧縣人民醫院檢查後,確定兩人屬於菌子中毒,治療一天後,兩人被轉送到雲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治療。
  • 雲南女子吃菌子中毒,竟然看到小精靈。野生菌到底怎麼吃才正確?
    現在又到了雲南野生菌的生長時節了,每年都會聽到很多吃菌子中毒的消息,但是在雲南這都不算啥新聞了,因為雲南的特色就是各種菌子!炒菌子、煮菌子、菌子米線、菌子燉雞、菌子燉火腿、菌子炒臘肉、菌子炒飯、菌子火鍋。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吃菌中毒的體驗吧,接下來給大家帶來吃菌子中毒的搞笑經歷。(以下來自網友的分享.)
  • 主產雲南深山的乾巴菌,一天採不到幾斤,價格上千,比肉好吃
    雲南是全世界食用野生菌最為豐富的地方,約250種,佔了全世界食用菌的一半還多。在雲南人的美食世界觀裡,野生的才是菌子,其他諸如香菇、平菇、雞腿菇等統統稱為人工菌,每年6月7月是野生菌大量上市的季節,也是雲南人傾巢出動上山採摘野生菌的時間。
  • 又到撿菌子季節,這些美味營養的野生菌,你吃過嗎?
    一場場大雨過後潮溼陰暗的山林裡在雨水的滋養下菌子紛紛從土裡冒出頭來這就是雲南人夏天必不可少的美味雨季吃菌是雲南人約定成俗的一件事情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美味又常見的野生菌一,乾巴菌>乾巴菌生長於海拔600~2500米之間的雲南松、思茅松、華山松、馬尾松林以及松、櫟相混的樹林中。
  • 僅雲南深山就有11種,號稱「四大菌王」,小心別被「鬧」著了
    眼下正是食用野生菌的季節,大量野生菌上市,使得各位食家大快朵頤。而作為食用野生菌的大省,幾乎沒有人能比雲南人更為開心的了!雲南因為高海拔低緯度的原因,是全世界野生菌子最多的地方,可謂是上帝最偏心的表現!
  • 7歲上山撿菌、賣菌60多年,我們是雲南吃菌人
    採的不是菌,是運氣。蘑菇不算菌、是普通蔬菜,只有那些集合天地靈氣的野生菌,才是真正的山珍。圖片來源壹伴我們那兒,人人都撿過野生菌,甚至連老家罵人的土話都是:「你怕是菌子吃多了!」幾乎每個雲南人都有鑑別毒菌的能力。我身邊很少有人真的因為吃菌死亡,但出現幻覺、看見「小人人」的情況還是有的。
  • 中國到底哪裡的蘑菇最好吃?
    原創 風物菌 地道風物▲ 雲南酸辣菌砂鍋。來一塊?圖/圖蟲·創意-風物菌語-哪裡的「風物菌」最好吃?俗話說,吃4條腿兒的,不如吃2條腿兒的;吃2條腿兒的,不如吃1條腿兒的。
  • 80天中毒273起,雲南人吃菌有多野?
    菌類中毒甚至逐漸成為雲南人一種獨有的詼諧式的自我調侃。畢竟作為一個吃菌群眾,都或多或少的經歷過吃菌中毒的高光時刻,誰這輩子沒見過幾個跳舞的彩色小人,瞧不起誰呢。吃菌中毒後呈現在每個人幻覺中的異世界也是精彩紛呈,見到會跳舞的七彩小人都是最常規的。
  • 雲南人到底有多喜歡野生菌?記在樂居老家撿菌子的美好時光(圖)
    雲南又到了菌子上市的季節,菌子分為夏菌和秋菌,也叫熱菌和冷菌。熱菌比較多,以雞樅,青頭菌等為主。秋菌的代表是黃絲菌和奶漿菌。我的故鄉在樂居鎮仁河村周家口子,每年回去,只要有菌子,我們都會上山去撿。昭通比較出名的有大山包和昭通蘋果,我的老家周家口子在去大山包的老路旁邊,村子的背後就是綿延的大山。早年留美博士吳鏡漪老先生首次把蘋果引入昭通,在灑漁鎮安家落戶。
  • 雲南的「四大名菌」,營養價值高,堪稱「菌中之王」,回味無窮!
    雲南的「四大名菌」,營養價值高,堪稱「菌中之王」,回味無窮!雲南的氣候說不上有明顯的四季之分,卻有著涇渭分明的旱季、雨季之別。每年的春夏之際,歷時數月的雨季開始來臨,吃鮮菌的時候也就到了。雲南可以吃的菌子有900種,據統計,全世界的蘑菇種類,雲南就有一半以上。
  • 此物只長在白蟻巢穴附近,被稱「菌中之冠」,480元一公斤
    每年的7月份,是雲南人最快樂的時光,雲南人的快樂之一便是吃菌子。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得雲南這個地方的野生菌種類異常豐富,可以說雲南的野生菌種類是全國沒有的,每年這個時候不少村民上山採挖野生菌出售或者食用。
  • 菜市場中的昆明風隙:山野精靈野生菌
    《昆明的雨》中,汪曾祺寫了「西南聯大食堂菜」牛肝菌、「菌中之王」雞樅、「人間至味」乾巴菌、「中看不中吃」的雞油菌。寫的品種並不多,只有4種。結合上下文判斷,其中的牛肝菌,很可能是黑牛肝,這種牛肝菌,目前也在最便宜野生菌之列。
  • 吃菌要小心!雲南衛健委發布預防野生菌中毒預警公告(附毒蘑菇圖片)
    那麼加工食用野生菌具體應該注意哪些問題?來聽聽雲南省疾控中心專家的建議吧。1.頭上戴帽(菌蓋)、腰間系裙(菌環)、腳上穿鞋(菌託)的菌子多有毒,儘量不吃!2.不易識別的菌子不要吃!亞稀褶紅菇,俗稱「火炭菌",是我省中毒最嚴重的毒菌品種,歷年來已造成多人中毒、多人死亡事件,而外形極為相似的密褶紅菇、稀褶紅菇卻是食用菌,一般人很難區分,需要專業人員結合顯微鏡及分子生物學鑑定手段才能進行準確鑑別,建議這類菌子最好不要食用。
  • 六月快到了,野生菌開始「冒」出頭啦,這些美味的菌子你認識幾種
    對於吃貨來說,夏季是美好的季節,因為這個季節有很多蘑菇可以吃,每年的五月下旬,大雨過後一些野生菌開始從土裡冒出來。上山採摘一些,哪怕只是清湯煮一下都是美味。山上的野生菌有很多種,能吃的大概有幾百種,一般來說,我們沒必要啥菌子都嘗嘗,只需要認識味道比較好的幾種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