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人到底有多喜歡野生菌?記在樂居老家撿菌子的美好時光(圖)

2021-01-09 文化旅遊觀察

昨夜做了一個夢,夢到了少年時的人和事,醒來無比思念故鄉。很多年都逃避向別人說起自己的來處,如今卻無比地思念故鄉。雲南又到了菌子上市的季節,菌子分為夏菌和秋菌,也叫熱菌和冷菌。熱菌比較多,以雞樅,青頭菌等為主。秋菌的代表是黃絲菌和奶漿菌。

我的故鄉在樂居鎮仁河村周家口子,每年回去,只要有菌子,我們都會上山去撿。

昭通比較出名的有大山包和昭通蘋果,我的老家周家口子在去大山包的老路旁邊,村子的背後就是綿延的大山。

早年留美博士吳鏡漪老先生首次把蘋果引入昭通,在灑漁鎮安家落戶。灑漁自從有了蘋果樹以後,灑漁河的北風就把蘋果的香味吹到了樂居和蘇家院,灑漁河大壩子的樂居和蘇家院的地裡和村子周邊,蘋果樹就開始生根發芽、葳蕤繁茂。樂居鎮仁和村20組的柯福金是昭通第一個被冠為蘋果王的人,人稱「柯大蘋果」,這個名字雖然知道將近三十年了,我卻沒見過這個人。

周家口子背後最高的山峰叫大坪地,顧名思義,這座村子附近最高的山峰頂部是一大塊平地,大概可以停下數百輛車,靠近山頂的部分有人家居住。

日落時分,太陽落在大坪地身後,古人詩句中「白日依山盡」的景象便呈現在眼前。

大坪地延伸出去的山上長著各式各樣的菌子。

我們把車停在路邊,便開始爬山撿菌子。

山是陡峭的,樹林也很茂密,這樣的環境生長著純天然的讓雲南人慾罷不能的野生菌子,為之甚至有人付出生命並讓外省人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他們親身品嘗過雲南野生菌。

上面這種看上去挺好看,讓我拍了好多照片的菌子叫做「胭脂菌」,長得好看,名字也美,但是有毒,所以沒有人要,山上到處都是。

這種白色的小菌子不知道叫什麼名字,沒有人要,多半也是有毒。

這種菌子我們叫做「石灰菌」,輕輕一小口,包你命沒有。極毒。

作為一個撿菌子新手,你第一次到山上去,凡是顯眼的地方沒被撿走的基本都是毒菌子,不用懷疑。無毒的早被當地的撿菌子高手撿走了,輪不到你。

還有一種可能,例如上面這種菌,雖然無毒,但是味道極差,所以雖然很顯眼,但是沒人要,剛好當我的攝影模特。

在一隻毛毛蟲的引導下,本次撿菌活動的主角「黃絲菌」出場了。

黃絲為名,可見珍貴。更重要的是這種菌子的肉質是一絲一絲的,極其鮮嫩脆美,是冷菌子中的極品。

躲藏的位置也很隱秘,在松毛和青苔之中,一般人不容易發現。

換個角度,再拍張特寫,下一步就是鄭重地把這朵菌子撿起來了。

天啊,撿起來了,簡直不要太激動。它就這樣靜靜地躺在我的手心。

隨後,更驚喜的事發生了。我媽發現一窩奶漿菌,奶漿菌咬破之後會溢出奶狀的液體。甘美清香可以生食。

山上空氣清新,環境優美。

一朵小花自顧自地開著。

這種樹菌味道不好沒有人要。

家鄉的山上還長有野生木耳,木耳生長的環境是這樣的,我也是第一次見,驚異不已。

用鐮刀小心地將其撬出來,這是撿菌子的標準手法。

秋天菌子不是很多,所以收穫不是很好,但整個過程非常地愉悅。爬山雖然有點累,但是是非常好的運動。現在是夏菌繁盛的時節,困在城市裡沒有辦法上山去撿,只能回憶一下去年撿秋菌的情形。你要不要來雲南玩呀?我帶你去撿菌子。

相關焦點

  • 7歲上山撿菌、賣菌60多年,我們是雲南吃菌人
    圖片來源壹伴我們那兒,人人都撿過野生菌,甚至連老家罵人的土話都是:「你怕是菌子吃多了!」幾乎每個雲南人都有鑑別毒菌的能力。我身邊很少有人真的因為吃菌死亡,但出現幻覺、看見「小人人」的情況還是有的。那裡的野草比孩子都高,大家忙著趕路,有時遇到腳邊的菌也不敢隨意撿,怕追不上「高手」而迷路,也怕躬身時遇到蛇。但就這樣隨便跟著跑,往往也能撿回一背簍——「高手」出沒的地方菌子也多,小跟班也能沾不少光。為什麼這麼熱衷撿菌?我也說不清所以然,菌是雲南人生活的一部分。
  • 昆明周邊撿菌地兒
    炎夏的雲南最吸引人的兩樣東西無疑是:沁人心脾的涼爽氣候,醉人味蕾的野生菌盛宴。每年有人中毒,但每年也都趨之若鶩,但凡坐在一張桌子上一起吃過菌的人都算得上是過命的交情。坊間戲稱,在雲南吃野生菌要做到「三熟原則」:第一,要吃品類和樣貌熟悉的菌子。第二,要吃烹調熟透的菌子。第三,要熟悉去醫院的路。雲南人對野生菌的情感複雜且微妙,生命誠可貴,菌子味更香,當下就是那個雲南人在中毒邊緣瘋狂試探的季節。
  • 菌子這樣吃最好吃②:雲南只有兩種菌
    雨季,雲南菜市場裡最受歡迎的菜就是菌子,也就是被稱之為「界兒」的那種東西。雲南人不把菌子稱為野生菌,這屬於多此一舉,吃菌,當然是吃野生的。所以菌在雲南只有兩種:菌和人工菌。他們也不把菌子稱為蘑菇,蘑菇這個叫法,容易引起雲南人對小學課本上關於花花綠綠的毒蘑菇的想像。
  • 雲南近九成野生菌死亡病例因誤食這兩種菌:亞稀褶紅菇和鵝膏菌
    進入雨季後雲南人迎來了一年一度吃野生菌的"生死存亡"時刻野生菌吃錯比吃錯藥還惱火會要命7月2日,記者從雲南省疾控中心了解到,根據近年來的監測數據,有近90%的野生菌死亡病例是由於誤食亞稀褶紅菇和劇毒鵝膏菌造成的,它們不愧為夏季雲南老百姓的兩大「致命殺手」。近期我省部分地區已發生食用野生菌中毒導致死亡的事件,發生中毒的野生菌主要為亞稀褶紅菇。
  • 80天中毒273起,雲南人吃菌有多野?
    雲南位居於中國西南之陲,地形多屬山地高原,氣候則乾濕季節分明,因此每年五至十月適逢雨季十分適合菌類生長,八月則尤為最佳。對雲南省外的人來說,可能會很迷惑於雲南人對野生菌的執著,甚至無法理解。這其中的緣由極可能是還未體驗到野生菌對於人類味蕾的極致的刺激與挑逗。
  • 靠山吃山,雲南人把吃菌子發揮到了極致,但這種你真的認識嗎?
    切成片的殼殼菌殼殼菌,也叫羊眼睛,地滾子,一種雲南可食用野生菌,也是我媽最喜歡吃的菌子,會從每年的6-10月野生菌上市吃到下市,大部分時候我們都是去市場買回家做了吃,有空時,我們自己也特別願意上山去找。
  • 不容錯過的雲南菌子季:來昆明逛最野的市場,吃最鮮的菌子!
    從5月開始一直到10月底,便是雲南「野生菌」的狂歡季,大約250種野生菌,足足佔了全球食用菌的一半以上,各種神仙做法令人慾罷不能,哪怕冒著「見小人」的風險也要大快朵頤一番。其實在雲南人的眼裡,只有野生的才能被稱為「菌子」。那些被人工養殖的,只能叫蘑菇。
  • 雲南可以吃的菌子有900種,有毒的200種!吃菌不規範,親人淚兩行
    菌子千萬種,無毒第一種。吃菌不規範,親人淚兩行。雲南可以吃的菌子有900種,有毒的有200種,加起來就是1100種……政府專門給雲南人——野生菌食物鏈頂端人類專屬的簡訊提示!這是為什麼?原來雲南人野生菌中毒很普遍,大家還在微博上討論。
  • 拿生命吃菌子,大雲南又又又又上熱搜了
    野生菌大多數帶有微毒性,吃了不致命,但沒煮熟的話吃了就會中毒。可偏偏吃貨們就愛吃,尤其是見手青。每年這個時候,一定都會有吃到沒熟見手青的人「騎著龍」去醫院了。如今雲南野生菌約有數百種,佔了全世界食用菌的一半還多。野生菌為什麼好吃?因為它是活生生的鮮味大禮包。
  • 這種雲南野生菌為什麼能讓人產生看到「小人、小精靈」的幻覺?
    其實在雲南,每年都會發生大量吃野生菌中毒的事件,因為這裡是中國著名的「菌窩子」,多種多樣的森林類型、土壤種類,以及得天獨厚的立體氣候條件,孕育了豐富的野生食用菌資源。因此,雲南人自古就有吃野生菌的習俗,一到夏天必然會出現在餐桌上,這是一種深入靈魂的熱愛。
  • 野生菌子居然能賣到五六十元一斤,農村大媽們都半夜起來去山裡撿
    農村裡的人都會根據季節冷暖,知道什麼已經長了,然後去山裡尋找,採摘回家吃,甚至拿去賣。像這種野生的小竹筍,可謂是最健康最綠色的食品了,存天然,不施肥,不打農藥,而且富含高纖維,吃了很好。用來炒臘肉最香不過了,還可以用來煎雞蛋,也可以單獨用一點辣椒炒一下,都很下飯,有的人還會曬乾醃著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種竹筍容易找到,而且特別多,長得快,隨便去山裡轉一圈就能扯很大一袋子回家。
  • 「野生菌王國」涼山木裡:「小菌子」成「大產業」
    其豐富的森林資源,得天獨厚的立體氣候,孕育了種類繁多的野生菌資源。在全縣62萬公頃的天然林森林中,幾乎都有經濟價值較高的松茸、羊肚菌、馬鹿菌等野生菌的分布。目前境內已知野生食用菌種類有150多種,資源年蘊藏儲量2000多噸。因特殊的緯度、氣候、土壤條件造就了名符其實的「野生菌王國」。
  • 雲南近90%野生菌死亡病例,都是因為這兩種菌!
    很多外省小夥伴 不了解雲南菌子 總覺得菌子是一種奇幻食物 吃了以後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但有些「全村吃飯」菌 (「全村吃飯」梗:意為事發後,全村人都去你家吃飯
  • 像雲南人一樣吃菌子,野生菌才是信仰!
    在雲南人眼裡,世界上只有兩種蘑菇,一種叫野生菌,一種不是菌。如果你請一個雲南人吃金針菇炒香菇,他大概會和你絕交。畢竟,野生菌才是信仰。吃野生菌,不僅可能會中毒,還有重金屬超標等風險,那為什麼雲南人還對野生菌如此執著?因為人工菌能培育的品種太少了。
  • 菜市場中的昆明風隙:山野精靈野生菌
    往時間深處看過去:1455年即明景泰六年《雲南圖經志書》,記載的野生菌,僅有雞樅一種,歷經明正德、萬曆、天啟和清康熙、雍正、道光——六部雲南省志的逐步添加,400多年時間,到1894年即清光緒二十年《雲南通志》,野生菌的記載才達到30種。可見農耕時代對野生菌的認知,是非常緩慢或者說是相當小心翼翼的。以雞樅為例,最早被省志記錄並延續下來,安全美味分布廣泛,顯然是主要原因。
  • 9年近萬人中毒入院,雲南吃蘑菇有多野?
    據說每到6、7、8月雨季,上面這樣的簡訊,每天一條,但云南人的朋友圈儘是「撿菌的」、「賣菌的」、「吃菌的」,和「分享吃菌中毒體驗的」。江湖盛傳,每個雲南人都有一個吃菌中毒的朋友,甚至有人為了慶祝菌子中毒出院,又去吃了頓菌子。為何雲南人如此執著於拿命吃菌子?是菌子的誘惑,還是饞蟲的攛掇?下面就請跟著四象一起,走進「雲南人的菌子王國」。
  • 僅雲南深山就有11種,號稱「四大菌王」,小心別被「鬧」著了
    眼下正是食用野生菌的季節,大量野生菌上市,使得各位食家大快朵頤。而作為食用野生菌的大省,幾乎沒有人能比雲南人更為開心的了!雲南因為高海拔低緯度的原因,是全世界野生菌子最多的地方,可謂是上帝最偏心的表現!
  • 它是生長在3500米的「菌中之王」,《本草綱目》中有記載抗癌神器
    曾經有云南朋友問我最喜歡吃哪種菌類,到了季節給我快遞一點。我想了半天說了個「雞腿菇」,他笑了半天。因為外地人平常吃得津津有味的所謂「平菇」「草菇」「鳳尾菇」等等各種「菇」,雲南人壓根不屑去區分它們,而是簡單粗暴統稱為「人工菌」,在他們的菌類體系中屬於末尾……這期我們聊聊菌類大世界,並重點點名了解下菌中明星——松茸。雲南到底有多少種菌?
  • 又到撿菌子季節,這些美味營養的野生菌,你吃過嗎?
    一場場大雨過後潮溼陰暗的山林裡在雨水的滋養下菌子紛紛從土裡冒出頭來這就是雲南人夏天必不可少的美味雨季吃菌是雲南人約定成俗的一件事情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美味又常見的野生菌一,乾巴菌>乾巴菌生長於海拔600~2500米之間的雲南松、思茅松、華山松、馬尾松林以及松、櫟相混的樹林中。
  • 雲南女子吃菌子中毒,竟然看到小精靈。野生菌到底怎麼吃才正確?
    現在又到了雲南野生菌的生長時節了,每年都會聽到很多吃菌子中毒的消息,但是在雲南這都不算啥新聞了,因為雲南的特色就是各種菌子!炒菌子、煮菌子、菌子米線、菌子燉雞、菌子燉火腿、菌子炒臘肉、菌子炒飯、菌子火鍋。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吃菌中毒的體驗吧,接下來給大家帶來吃菌子中毒的搞笑經歷。(以下來自網友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