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吃貨來說,夏季是美好的季節,因為這個季節有很多蘑菇可以吃,每年的五月下旬,大雨過後一些野生菌開始從土裡冒出來。上山採摘一些,哪怕只是清湯煮一下都是美味。
山上的野生菌有很多種,能吃的大概有幾百種,一般來說,我們沒必要啥菌子都嘗嘗,只需要認識味道比較好的幾種就夠了。本期文章我們要給大家分享幾種常見且美味的野生菌,不知道大家認識幾種。
六月快到了,野生菌開始「冒」出頭啦,這些美味的菌子你認識幾種
(一)青頭菌
青頭菌是夏季比較常見的野生菌,經常生長在一些松樹林下,在一些山區,5-9月的雨後進松樹林裡溜達一圈,經常能收穫不少的青頭菌。
青頭菌比起松茸來說是比較便宜的野生菌,但是它的味道卻是非常鮮美的,放點蒜瓣和青椒一炒,非常美味,清湯煮味道也很不錯。
(二)奶漿菌
奶漿菌跟青頭菌一樣喜歡生長在松林之中,它的顏色是黃色的,掰開會有牛奶一樣的乳白色液體流出,讓人一看就流口水。不過,俺認為奶漿菌的味道比牛奶好吃太多了,小時候在山上彩到奶漿菌會在山上生火烤了吃,好吃得不得了,雞樅都不換。
奶漿菌雖然名聲不大,但是真的香味濃鬱,炒、烤、煎、炸、煮都可以,只需要鹽巴和大蒜調味就夠了,鮮美至極。大家要是看到一定要採,不要以為它沒有松茸貴就忽略。
(三)老人頭菌
老人頭菌又名仙人頭,生長在海拔一千米的松林或者闊葉林中,它的外形非常肥碩,白白胖胖的,很可愛,而且能長很大,菌傘完全張開的話跟湯碗差不多大。
老人頭菌被稱為「植物鮑魚」,是製作素食鮑魚的最佳材料,不過呢,老人頭菌比較考驗烹飪技術,如果是按照簡單烹飪,沒有青頭菌和奶漿菌好吃,小時候山上是看它樣子好看順帶採回家,跟肉類燉湯更好吃一些。
(四)牛肝菌
牛肝菌有白色、黑色和黃色三種可以食用,俺覺得白色的牛肝菌味道最好,黃色次之,黑色的牛肝菌小時候山上看見都不想採,因為比起青頭菌、奶漿菌來說,它的味道俺不喜歡,還不如茶樹菇好吃。
不過呢,牛肝菌這些年身價倍漲,還成了世界著名食用菌,可能是因為俺平民百姓沒有一流的烹飪方法吧,它真的不如雞樅香。
(五)雞樅
雞樅就不用多說了,中國人都知道它好吃,都知道雲南雞樅油。不過呢,雞樅菌不是雲南獨有,四川、貴州、廣西都有。雞樅的品種也比較多,有7種之多。
雞樅的生長習性也很特別,不光長在針葉林中,一些荒地、人煙稀少的草叢以及莊稼地裡也會有它的身影,而且有時候獨生一個,有時候叢生一片,形態各異,非常好看。
雞樅菌以菌傘未全開的為好,獨生的比一窩叢生的香味更濃厚,黑色的比白色的好吃,每年暑假是雞樅大量上市的季節,大家也可以買回家用菜籽油和花椒、辣椒油炸保存,用來下麵條非常美味。
(六)松菌
松菌就是大名鼎鼎的松茸了,這種菌比較少見,一般四川、西藏、雲南的偏僻老林中會有,價格也很昂貴,味道有多鮮美呢?這個不好說,依照我的口味,我情願去吃上面說到的青頭菌、奶漿菌、雞樅等。
(七)竹笙菌
竹笙菌也叫竹蓀,通常長在竹子根部,雲南鄉下一些竹林裡會有,它的模樣不太討喜,像蛇皮,小時候看見我都會打哆嗦,不敢靠近,長大才知道它原來是能吃的菌,而且價格不菲,瞬間覺得虧大了,現在要找它已經很難找到了。
以上這些野生菌大家都有認識嗎?你最喜歡吃哪一種野生菌?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