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食用菌中的「外生菌根真菌」

2020-11-26 騰訊網

食用菌產業是我國農業中的一個重要產業,是種植業中僅次於糧、棉、油、果、菜的第六大類產品,其中平菇、香菇、金針菇、草菇等品種產量為世界之首。除人工栽培食用菌外,我國還大力發展了以松茸、牛肝菌等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產業。隨著對野生食用菌的研究,人們發現有大量的菌根食用菌因其自身生長發育的特點,難於進行人工栽培。據報導我國境內有約900餘種食用菌,其中約2/3為菌根食用菌,如松茸,牛肝菌,乳菇,紅菇等,有著重要的經濟價值,在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中佔據重要地位。

1. 松茸

松茸,又叫做松蘑,鬆口蘑,被譽為「四大菌王」之首,在日本有著「神菌」美稱。早在宋代,唐慎微著《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就有了記載,因其生於松林下,菌蕾如鹿茸,故名曰松茸。具有香味獨特、濃鬱,口感似鮑魚,鮮嫩爽滑等特點,是一道世界性著名食用菌,也是我國二級瀕危保護物種。松茸是松、櫟等樹木的外生菌根真菌,主要生長在松林、櫟樹闊葉林、松闊葉混交林等地。作為一種典型的外生菌根真菌,松茸尚無法進行人工栽培,同時,由於其生長環境受到破壞,所以產量相對較低,價格持續走高。新鮮松茸的菌蓋最開始是長成半球形狀,等到成熟之後,菌蓋逐漸打開成傘,菌蓋呈褐色,菌柄白色,上有淺褐色或者是慄褐色纖維狀絨毛鱗片,菌肉白嫩肥厚,質地細密,有濃鬱的香氣。除了具有鮮美的味道外,松茸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松茸具有抑制、殺傷癌細胞,增強機體免疫力,鎮咳、祛痰、平喘,抗過敏,抗氧化等療效,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食藥兼用菌。

2. 牛肝菌

牛肝菌

一類子實體顏色像牛肝顏色的肉質真菌,是牛肝菌科等真菌的統稱,其中除少數品種有毒或味苦而不能食用外,大部分品種均可食用。牛肝菌主要生長在針、闊葉林和混交林中,在我國常與殼鬥科和松科植物的根形成菌根。牛肝菌菌體較大,菌蓋光滑,呈扁半球形,子實層常為管孔狀,菌肉鮮嫩肥厚,菌柄粗壯。除鮮菇可以用於燒菜之外,也可以進行切片乾燥,然後加工成各種小包裝,用來配製湯料。由於牛肝菌味道極其鮮美,深受老百姓喜愛,同時由於其不能夠進行人工栽培,價格常年居高不下。有研究顯示,牛肝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胺基酸及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因而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另外,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多種牛肝菌還具有提高人機體免疫功能,能夠降低機體耗氧量,增加血紅蛋白載氧能力,降血脂,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也逐漸成為藥用研究中的科研新星。也正因為其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功能,很多科研工作者正在對其人工栽培技術開展刻苦攻關,以期能夠實現牛肝菌的人工栽培。

3. 乳菇

乳菇

乳菇屬真菌因劃傷後分泌乳汁而聞名。我國已報導了乳菇屬真菌140餘種,廣泛分布於全國32個省,其中約有40餘種可以食用,絕大數是外生菌根真菌,其中松乳菇、半血色乳菇、紅汁乳菇等較為著名。不同種類的乳菇雖然子實體顏色大不相同,但均具有子實體脆嫩、損傷後分泌乳汁等典型特徵,且由於其劃傷後所產生的乳汁顏色不同,才使得子實體具有暗黃色、橙色、酒紅色、棕色和靛藍色等不同顏色。乳菇屬真菌可以與松科、殼鬥科、楊柳科和樺木科等植物共生,生長於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及闊葉林中,於南北半球均有分布。大多數可食用的乳菇屬真菌子實體肉質脆嫩,鮮美可口,香味獨特,且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多糖、核酸衍生物、多種維生素、多種萜烯類以及芳香類化合物等成分,還具有提高免疫力、益腸胃、清除自由基等藥用活性,同時具有治療糖尿病、抗腫瘤等多方面的藥用潛力。

4. 紅菇

紅菇

目前國際上已報導紅菇屬真菌有300餘種,我國有記載的有90餘種,多產於遼寧、福建、四川、雲南等地。大多數紅菇屬真菌可以食用,少數具有毒性。紅菇屬真菌的子實體一般較大,菌蓋呈扁半球形,菌蓋表面呈深紅色、鮮紅或暗紫紅色等,溼時有黏性,菌肉白嫩肥厚,味道柔和。菌褶為乳白色後為淡赭黃色,菌柄近圓柱形。目前研究顯示,紅菇屬真菌可以與松科、殼鬥科、楊柳科和樺木科等植物共生,生長於常綠闊葉林中,分布較廣。紅菇風味獨特,味道鮮美,不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人體必需的多種胺基酸,同時脂肪含量較低,含有多種維生素以及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另外,紅菇還具有多糖、萜烯類化合物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治療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適、四肢抽搐等方面的藥用潛力,因而具有開發成為保健產品的應用價值。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菌根食用真菌都是外生菌根真菌,它們對人類的貢獻遠遠不止作為食品和藥品,還能夠與高等植物的根部形成外生菌根。這種互惠共生的外生菌根體同時兼具植物根系與真菌的特徵和功能。目前研究顯示,外生菌根真菌的菌絲能夠伸入根部的皮層細胞間形成哈蒂氏網,從而能夠極大的增加植物根系的吸收範圍,提高植物對多種營養元素的吸收水平,另外,外生菌根還能夠通過調節對宿主植物的重要生理過程,參與植物生長發育的調控,對於發展林業育苗、綠化荒地有重要意義。然而,由於包括松茸、牛肝菌等在內的絕大多數外生菌根真菌難以在人工培養基上生長,或者即使是生長了也難以開展親緣性分析並獲得純種,至於子實體的人工栽培更屬世界性難題,但是我們相信,隨著生物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利用,科技工作者必將一一攻克外生菌根真菌的人工栽培難題。

歡迎關注

中國農業技術推廣

我在這裡等你喲!

1

相關焦點

  • 「真菌王國科普系列之三」「小」菌根的「大」作用
    那麼,自然界中的真菌是如何與植物共同生活的呢?與植物共同生活的真菌多數存在於土壤中,而這些真菌與植物共生的結構稱之為菌根(mycorrhiza)。菌根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共生現象,是由土壤中的菌根真菌與高等植物根系建立的相互有利的一種共生體。
  • 說說菌根!
    世界上許多名貴的食用菌都是來自森林,科研工作者發現此類真菌需要和松科、殼鬥科樹木的樹根共生形成「外生菌根」才能正常生長、完成生活史!如:塊菌(松露)、美味牛肝菌、紅汁乳菇。雞油菌、青頭菌、松乳菇、等都屬於」菌根性食用菌「的範疇。
  • 菌根及菌根真菌介紹
    菌根(Mycorrhiza)是土壤中的菌根真菌與高等植物根系形成的一種共生體,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共生現象之一。
  • 蘭科植物菌根真菌的分離及形態學鑑定
    目前,許多蘭科植物已成為珍稀瀕危植物。因此,蘭科植物的大規模擴繁已成為蘭花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途徑。在自然條件下,蘭科植物大都與真菌共生。組培技術的應用實現了蘭科植物的工業化育苗,但是,蘭科植物組培苗移栽後成活率低,生長緩慢,開花延遲。這已成為目前國內外蘭花產業發展的重要制約瓶頸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蘭花組培苗不易形成菌根,蘭花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不能得到充分的供應。
  • 食用菌與植物和動物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兩者之間有哪些不同?
    樹木上的蜜環菌許多食用菌能與高等植物形成共生菌根,這類食用菌屬於菌根類真菌,簡稱菌根菌。菌根菌能分泌植物激素,活化土壤養分,促進植物對土壤養分的吸收。某些樹種在沒有相應的菌根菌的土壤中,種子萌發率低,出苗困難,生長不良;當用相應的菌根菌處理之後,則能極大地提高造林效果。另一方面,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養分,又是菌根菌的主要營養來源。因此,菌根菌與植物是一種互惠互利的共生關係。共生菌根又分為外生菌根和內生菌根2種,外生菌根在北溫帶的樹木中相當普遍。
  • New Phytol陳少良:鹽脅迫下哈蒂氏網在外生菌根對植物硝酸鹽吸收
    基本信息主題:鹽脅迫下哈蒂氏網在外生菌根對植物硝酸鹽吸收改善中的作用期刊:New phytologist影響因子:8.512研究使用平臺:NMT植物-微生物互作創新科研平臺標題:Amelioration of nitrate uptake under salt stress by ectomycorrhiza with
  • 野生食用菌松乳菇首次在中國人工培育成功
    松乳菇組屬乳菇屬紅菇科,包括大部分可食用或藥用且美味的乳菇,這其中以松乳菇最為著名,與松露、松茸、牛肝菌、羊肚菌、雞油菌等名貴野生食用菌比肩,在北半球各國被廣泛採食。  於富強介紹,松乳菇組是典型的外生菌根型食用菌,與松樹具有專性共生關係。菌根合成是實現人工培育的關鍵環節。2015年始,研究團隊系統進行乳菇菌種收集、培養基優化、菌根合成和共生機制等方面研究。
  • 中科院上海植生所研究揭示:脂肪酸才是植物傳給菌根真菌主要碳源
    中科院上海植生所研究揭示:脂肪酸才是植物傳給菌根真菌主要碳源 2017-06-08 22:27:00來源:央廣網
  • Nature:菌根真菌是土壤碳存儲的關鍵
    不同生態系統在居主導地位的、與植物相關的菌根真菌(與幾乎所有陸地植物相關的根共生體)的類型上有所不同。「外生菌根和杜鵑花類菌根」(EEM)真菌產生降解氮的酶,而「叢枝菌根」則不,於是便有了這樣的預測:EEM生態系統中的植物將會與分解者競爭土壤氮,因此增加土壤碳存儲。
  • 【中國科學報】我國科研人員首次人工培育成功食用菌松乳菇
    松乳菇菌根形態特徵(解剖鏡下觀察)。  松乳菇組屬乳菇屬紅菇科,是典型的外生菌根型食用菌,與松樹具有專性共生關係,菌根合成是實現人工培育的關鍵環節。研究人員表示,自2015年開始,菌根合成使用了6種松樹與4種乳菇,其中14個組合形成菌根,10個為首次報導,8個組合表現優異,在人工栽培上潛力較大。此外,他們還開展了外源競爭性雜菌、食菌昆蟲控制、基因組與轉錄組等相關研究。
  • 【中國科學報】我國科研人員首次人工培育成功食用菌松乳菇---中國...
    松乳菇菌根形態特徵(解剖鏡下觀察)。  松乳菇組屬乳菇屬紅菇科,是典型的外生菌根型食用菌,與松樹具有專性共生關係,菌根合成是實現人工培育的關鍵環節。研究人員表示,自2015年開始,菌根合成使用了6種松樹與4種乳菇,其中14個組合形成菌根,10個為首次報導,8個組合表現優異,在人工栽培上潛力較大。此外,他們還開展了外源競爭性雜菌、食菌昆蟲控制、基因組與轉錄組等相關研究。
  • 野生食用菌松乳菇首次實現人工栽培,吃貨們衝呀
    掌上春城訊近期,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於富強博士及其團隊在國內首次實現了野生食用菌松乳菇的人工培育(栽培)。松乳菇組隸屬於乳菇屬紅菇科,包括了大部分可食用或藥用且美味的乳菇,這其中以松乳菇最為著名,與塊菌(松露)、松茸、美味牛肝菌、羊肚菌、雞油菌等名貴野生食用菌比肩,在北半球各國被廣泛採食。在我國各地,乳菇常被稱為谷熟菌、銅綠菌(雲南),紫花菌、樅樹菌(貴州),寒菌、樅菌(湖南),雁來蕈、重陽菌(江蘇),松樹蘑、嘎吱蘑(安徽),松傘(山東)等,深受各地市民的喜愛。
  • 正達農業「叢枝菌根真菌項目」重磅上市!
    叢枝菌根真菌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微生物之一,對於解決上述問題,有著巨大的市場前景。因此,正達農業集團與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副院長石兆勇教授達成「叢枝菌根真菌戰略合作項目」,共同開啟千億級市場藍海,並邀約了核心合作夥伴共同見證項目啟動,會上石兆勇教授也向在場嘉賓詳細介紹了叢枝菌根真菌的作用和其商品化應用,以及針對叢枝菌根真菌20餘年的研究成果。
  • 叢枝菌根真菌研究取得進展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林先貴研究員課題組在叢枝菌根真菌的最新研究中發現,磷肥的施用有利於我國北方潮土地力的提升。
  • 「中國科學報」我國科研人員首次人工培育成功食用菌松乳菇
    松乳菇菌根形態特徵(解剖鏡下觀察)。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圖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博士於富強及其團隊開展的乳菇人工培育(栽培)研究取得系列進展,並在貴陽種植園內出菇。松乳菇組屬乳菇屬紅菇科,是典型的外生菌根型食用菌,與松樹具有專性共生關係,菌根合成是實現人工培育的關鍵環節。研究人員表示,自2015年開始,菌根合成使用了6種松樹與4種乳菇,其中14個組合形成菌根,10個為首次報導,8個組合表現優異,在人工栽培上潛力較大。此外,他們還開展了外源競爭性雜菌、食菌昆蟲控制、基因組與轉錄組等相關研究。
  • 關於松樹菌根菌的介紹
    真菌為植物生長提供多種礦質養分,並從植物中獲取自身生長所必需的光合產物,形成一個微生態環境。參與菌根形成的真菌稱為菌根菌,叢枝菌根與農業生產關係最密切、作用最佳的一類菌根。 林木營養根與土壤中的菌根真菌可共生形成外生菌根。
  • 「菌根性食用菌」產業的優勢——與種植玉米比較
    菌根性食用菌產業的優勢 1、只需種植一次(種植期間投入種苗、種植成本),不需要像種植玉米每年都需要投入;2、長期收穫(最快的3年後產出子實體,以後每年都有產出);3、每畝平均收益遠高於玉米,舉例紅汁乳菇:在儘量壓縮產量及價格的前提下,30年收益每畝可達125048元(不包括木材收益);4、收穫期間勞動力成本投入少:只需要撿菌的勞動力
  • 真菌的狀況和研究,看完漲知識了
    這表明在自然生態系統中,真菌、植物、動物以及環境能夠和諧共存。在自然分解過程中,許多細菌和真菌能夠將有毒的化學物質分解成簡單、有益的成分,我們稱之為「生物補救法」。這一生物補救法被用於清理洩漏的油汙。一些真菌依賴碳水化合物生存,並將它們分解成為簡單且安全的物質。雖然參與生物補救的多為小型真菌,也有大型真菌具備此功能。
  • 什麼是藍莓菌根?種植前景如何?
    一、什麼是菌根 植物與真菌的共生現象普遍存在於自然界中,真菌從植物根部獲得生長所需的生長物質,同時真菌從土壤中吸收礦物質供給植物生長。菌根是土壤中的菌根真菌與植物的根系形成的具有特定形態結構和功能的共生聯合體。菌根具有擴大宿主植物的吸收營養面積、增加宿主植物對營養成分的吸收、提高宿主植物抗逆性等功能,在森林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 這些名貴的真菌「小蘑菇」你吃過多少種?最後一種你肯定吃過!
    松茸,學名鬆口蘑,別名松蕈、合菌、臺菌,隸屬擔子菌亞門、口蘑科,是松櫟等樹木外生的菌根真菌,具有獨特的濃鬱香味,是世界上珍稀名貴的天然藥用菌,我國二級瀕危保護物種。松茸是一種純天然的珍稀名貴食用菌類,被譽為「菌中之王」。 四川、西藏、雲南、青藏高原一帶是我國松茸的主要產地,產量四川為首、品質西藏為佳、名氣香格裡拉最大。在舌尖上的中國裡面有詳細的介紹,主要出口到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