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產業是我國農業中的一個重要產業,是種植業中僅次於糧、棉、油、果、菜的第六大類產品,其中平菇、香菇、金針菇、草菇等品種產量為世界之首。除人工栽培食用菌外,我國還大力發展了以松茸、牛肝菌等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產業。隨著對野生食用菌的研究,人們發現有大量的菌根食用菌因其自身生長發育的特點,難於進行人工栽培。據報導我國境內有約900餘種食用菌,其中約2/3為菌根食用菌,如松茸,牛肝菌,乳菇,紅菇等,有著重要的經濟價值,在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中佔據重要地位。
1. 松茸
松茸,又叫做松蘑,鬆口蘑,被譽為「四大菌王」之首,在日本有著「神菌」美稱。早在宋代,唐慎微著《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就有了記載,因其生於松林下,菌蕾如鹿茸,故名曰松茸。具有香味獨特、濃鬱,口感似鮑魚,鮮嫩爽滑等特點,是一道世界性著名食用菌,也是我國二級瀕危保護物種。松茸是松、櫟等樹木的外生菌根真菌,主要生長在松林、櫟樹闊葉林、松闊葉混交林等地。作為一種典型的外生菌根真菌,松茸尚無法進行人工栽培,同時,由於其生長環境受到破壞,所以產量相對較低,價格持續走高。新鮮松茸的菌蓋最開始是長成半球形狀,等到成熟之後,菌蓋逐漸打開成傘,菌蓋呈褐色,菌柄白色,上有淺褐色或者是慄褐色纖維狀絨毛鱗片,菌肉白嫩肥厚,質地細密,有濃鬱的香氣。除了具有鮮美的味道外,松茸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松茸具有抑制、殺傷癌細胞,增強機體免疫力,鎮咳、祛痰、平喘,抗過敏,抗氧化等療效,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食藥兼用菌。
2. 牛肝菌
牛肝菌
一類子實體顏色像牛肝顏色的肉質真菌,是牛肝菌科等真菌的統稱,其中除少數品種有毒或味苦而不能食用外,大部分品種均可食用。牛肝菌主要生長在針、闊葉林和混交林中,在我國常與殼鬥科和松科植物的根形成菌根。牛肝菌菌體較大,菌蓋光滑,呈扁半球形,子實層常為管孔狀,菌肉鮮嫩肥厚,菌柄粗壯。除鮮菇可以用於燒菜之外,也可以進行切片乾燥,然後加工成各種小包裝,用來配製湯料。由於牛肝菌味道極其鮮美,深受老百姓喜愛,同時由於其不能夠進行人工栽培,價格常年居高不下。有研究顯示,牛肝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胺基酸及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因而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另外,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多種牛肝菌還具有提高人機體免疫功能,能夠降低機體耗氧量,增加血紅蛋白載氧能力,降血脂,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也逐漸成為藥用研究中的科研新星。也正因為其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功能,很多科研工作者正在對其人工栽培技術開展刻苦攻關,以期能夠實現牛肝菌的人工栽培。
3. 乳菇
乳菇
乳菇屬真菌因劃傷後分泌乳汁而聞名。我國已報導了乳菇屬真菌140餘種,廣泛分布於全國32個省,其中約有40餘種可以食用,絕大數是外生菌根真菌,其中松乳菇、半血色乳菇、紅汁乳菇等較為著名。不同種類的乳菇雖然子實體顏色大不相同,但均具有子實體脆嫩、損傷後分泌乳汁等典型特徵,且由於其劃傷後所產生的乳汁顏色不同,才使得子實體具有暗黃色、橙色、酒紅色、棕色和靛藍色等不同顏色。乳菇屬真菌可以與松科、殼鬥科、楊柳科和樺木科等植物共生,生長於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及闊葉林中,於南北半球均有分布。大多數可食用的乳菇屬真菌子實體肉質脆嫩,鮮美可口,香味獨特,且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多糖、核酸衍生物、多種維生素、多種萜烯類以及芳香類化合物等成分,還具有提高免疫力、益腸胃、清除自由基等藥用活性,同時具有治療糖尿病、抗腫瘤等多方面的藥用潛力。
4. 紅菇
紅菇
目前國際上已報導紅菇屬真菌有300餘種,我國有記載的有90餘種,多產於遼寧、福建、四川、雲南等地。大多數紅菇屬真菌可以食用,少數具有毒性。紅菇屬真菌的子實體一般較大,菌蓋呈扁半球形,菌蓋表面呈深紅色、鮮紅或暗紫紅色等,溼時有黏性,菌肉白嫩肥厚,味道柔和。菌褶為乳白色後為淡赭黃色,菌柄近圓柱形。目前研究顯示,紅菇屬真菌可以與松科、殼鬥科、楊柳科和樺木科等植物共生,生長於常綠闊葉林中,分布較廣。紅菇風味獨特,味道鮮美,不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人體必需的多種胺基酸,同時脂肪含量較低,含有多種維生素以及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另外,紅菇還具有多糖、萜烯類化合物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治療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適、四肢抽搐等方面的藥用潛力,因而具有開發成為保健產品的應用價值。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菌根食用真菌都是外生菌根真菌,它們對人類的貢獻遠遠不止作為食品和藥品,還能夠與高等植物的根部形成外生菌根。這種互惠共生的外生菌根體同時兼具植物根系與真菌的特徵和功能。目前研究顯示,外生菌根真菌的菌絲能夠伸入根部的皮層細胞間形成哈蒂氏網,從而能夠極大的增加植物根系的吸收範圍,提高植物對多種營養元素的吸收水平,另外,外生菌根還能夠通過調節對宿主植物的重要生理過程,參與植物生長發育的調控,對於發展林業育苗、綠化荒地有重要意義。然而,由於包括松茸、牛肝菌等在內的絕大多數外生菌根真菌難以在人工培養基上生長,或者即使是生長了也難以開展親緣性分析並獲得純種,至於子實體的人工栽培更屬世界性難題,但是我們相信,隨著生物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利用,科技工作者必將一一攻克外生菌根真菌的人工栽培難題。
歡迎關注
中國農業技術推廣
我在這裡等你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