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報】我國科研人員首次人工培育成功食用菌松乳菇---中國...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圖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博士於富強及其團隊開展的乳菇人工培育(栽培)研究取得系列進展,並在貴陽種植園內出菇。這是我國首次有充分證據顯示松乳菇實現人工培育,也是3年幼齡林下松乳菇、紅汁乳菇栽培出菇的首次報導。
-
「中國科學報」我國科研人員首次人工培育成功食用菌松乳菇
松乳菇菌根形態特徵(解剖鏡下觀察)。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圖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博士於富強及其團隊開展的乳菇人工培育(栽培)研究取得系列進展,並在貴陽種植園內出菇。這是我國首次有充分證據顯示松乳菇實現人工培育,也是3年幼齡林下松乳菇、紅汁乳菇栽培出菇的首次報導。松乳菇組屬乳菇屬紅菇科,是典型的外生菌根型食用菌,與松樹具有專性共生關係,菌根合成是實現人工培育的關鍵環節。研究人員表示,自2015年開始,菌根合成使用了6種松樹與4種乳菇,其中14個組合形成菌根,10個為首次報導,8個組合表現優異,在人工栽培上潛力較大。
-
野生食用菌松乳菇首次在中國人工培育成功
中新社昆明11月20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20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於富強博士及其團隊開展的松乳菇人工培育研究取得系列進展,並於近日在貴陽種植園內出菇。這是中國首次有充分證據顯示的松乳菇人工培育成功。
-
野生食用菌松乳菇首次實現人工栽培,吃貨們衝呀
掌上春城訊近期,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於富強博士及其團隊在國內首次實現了野生食用菌松乳菇的人工培育(栽培)。松乳菇組隸屬於乳菇屬紅菇科,包括了大部分可食用或藥用且美味的乳菇,這其中以松乳菇最為著名,與塊菌(松露)、松茸、美味牛肝菌、羊肚菌、雞油菌等名貴野生食用菌比肩,在北半球各國被廣泛採食。在我國各地,乳菇常被稱為谷熟菌、銅綠菌(雲南),紫花菌、樅樹菌(貴州),寒菌、樅菌(湖南),雁來蕈、重陽菌(江蘇),松樹蘑、嘎吱蘑(安徽),松傘(山東)等,深受各地市民的喜愛。
-
人工繁育松乳菇首獲成功 結合造林助增收
菌根型食用菌的人工繁育,一直是學界和產業界的難題。記者從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了解到,近日該所研究團隊開展的野生乳菇人工培育研究取得系列進展,也是3年幼齡林下松乳菇、紅汁乳菇培育出菇的首次報導。
-
谷熟菌首次實現人工栽培,吃貨們衝呀~
10月20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於富強博士及其團隊在國內首次實現了野生食用菌松乳菇的人工培育(栽培)。松乳菇組隸屬於乳菇屬紅菇科,包括了大部分可食用或藥用且美味的乳菇,這其中以松乳菇最為著名,與塊菌(松露)、松茸、美味牛肝菌、羊肚菌、雞油菌等名貴野生食用菌比肩,在北半球各國被廣泛採食。在我國各地,乳菇常被稱為谷熟菌、銅綠菌(雲南),紫花菌、樅樹菌(貴州),寒菌、樅菌(湖南),雁來蕈、重陽菌(江蘇),松樹蘑、嘎吱蘑(安徽),松傘(山東)等,深受各地市民的喜愛。
-
銅綠菌首次實現人工栽培,吃貨們衝呀
10月20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於富強博士及其團隊在國內首次實現了野生食用菌松乳菇的人工培育(栽培)。松乳菇組隸屬於乳菇屬紅菇科,包括了大部分可食用或藥用且美味的乳菇,這其中以松乳菇最為著名,與塊菌(松露)、松茸、美味牛肝菌、羊肚菌、雞油菌等名貴野生食用菌比肩,在北半球各國被廣泛採食。在我國各地,乳菇常被稱為谷熟菌、銅綠菌(雲南),紫花菌、樅樹菌(貴州),寒菌、樅菌(湖南),雁來蕈、重陽菌(江蘇),松樹蘑、嘎吱蘑(安徽),松傘(山東)等,深受各地市民的喜愛。
-
首屆中國松乳菇節在貴州舉行
來自雲貴川湘等食用菌科研機構和企業百餘家以主題為「紫氣東來、花好月圓、菌苑共贏」開展了松乳菇、野生菌與健康專題學術研討、菌產品展銷、文化交流,現場還頒發了食用菌企業突出貢獻獎,推出優秀食用菌企業。與會代表共同認識到對原產地進行保護,設置松乳菇原產地保育重要性,一致呼籲通過普及松乳菇科學知識及地方立法等措施保護我國珍稀鬆乳菇野生資源,並提出了《中國松乳菇保護與發展(貴州)倡議書》。
-
珍稀食用菌中的「外生菌根真菌」
食用菌產業是我國農業中的一個重要產業,是種植業中僅次於糧、棉、油、果、菜的第六大類產品,其中平菇、香菇、金針菇、草菇等品種產量為世界之首。除人工栽培食用菌外,我國還大力發展了以松茸、牛肝菌等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產業。隨著對野生食用菌的研究,人們發現有大量的菌根食用菌因其自身生長發育的特點,難於進行人工栽培。
-
美味寒菌實現半人工栽培
長沙的寒菌,湘潭的雁鵝菌,懷化的樅菌,還有益陽的重陽菌,郴州的銅鑼菌……各地稱謂雖不同,指的都是同一美味山珍,國際通用學名為紅汁乳菇。4月14日從省林科院獲悉,經過該院專家的技術攻關,紅汁乳菇在我省已實現半人工栽培。 長沙市嶽麓區的含浦茶場內,專門栽種了20畝馬尾松,朵朵蘑菇正破土而出。
-
「廚房裡的黑鑽石」在我國實現人工栽培
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近期該所於富強團隊開展的塊菌(松露)研究及人工栽培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塊菌是一類著名的菌根型野生食用菌,以法國黑孢塊菌和義大利白塊菌最為出名,在歐洲被為「廚房裡的黑鑽石」。
-
紫雲:利用香菇菌渣培育大球蓋菇示範成功
在紫雲自治縣科技服務中心與貴州優纖貝公司的積極配合下,青島農業大學承擔的青島市科技局對口支援《安順大棚栽培食用菌標準化生產技術示範與應用》項目,在紫雲縣「利用香菇菌渣培育大球蓋菇技術」示範成功,為紫雲縣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助推紫雲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
十大名貴菌類都是哪些 最名貴十大食用菌介紹
3、松乳菌這是一種非常美味的食用菌,菌蓋的寬度在4-10釐米之間,一般呈扁半球形,中央可以看到和人類相似的臍肚。4、大紅菇菌蓋是半球形,直徑為4-14釐米,一般是大紅色或者呈胭脂紅色。大紅菇是藥食兩用的菌類,尚不能人工栽培,所以非常稀有珍貴。5、雞油菌雞油菌呈雞蛋黃色,形狀似喇叭,高度在3-9釐米之間。雞油菌味道鮮美,具有抗癌的功效。
-
白玉菇是珍貴的食用菌類,人工栽培白玉菇時,需要注意的4件事!
白玉菇是珍貴的食用菌類,人工栽培白玉菇時,需要注意的4件事!白玉菇跟其他的食用菌類相比是一種比較珍貴的食用菌,它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含量非常高,經常食用的話對人體有非常好的療效,今天小編就帶了白玉菇的種植方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
-
菌菇不是穿腸而過的「旅行者」 食用菌菇有好處
原標題:菌菇不是穿腸而過的「旅行者」 食用菌菇有好處 某明星發布了一條具有調侃性質的微博:「很多人都喜歡吃金針菇,但是這種食物在肚子裡無論如何消化,第二天排洩出來的都是一模一樣的。」其實,不只是金針菇,其他蘑菇幾乎也是怎麼吃下去就怎麼排出來。因此有人說吃蘑菇沒啥用,事實真是如此嗎?
-
【中國科學報】我國科學家首次在自然界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
【中國科學報】我國科學家首次在自然界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 2020-05-15 中國科學報 廖洋 王敏 在「科學」號科考船2016年深海熱液航次中,利用「發現」號深海ROV機器人上搭載的我國自主研發的深海雷射拉曼光譜原位探測系統(RiP),研究人員在1400米深海熱液區發現了有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噴發的熱液噴口。
-
我國首次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成功
我國首次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取得成功。12月28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公布了這一消息。 兩周前,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醫院區,由肺移植、胸外三科主任趙高峰,產科副主任醫師楊蕾和體外支持中心ECMO團隊負責人李軍共同主持的我國首次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實驗取得成功,意味著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體外支持中心將體外生命支持技術開創性地應用於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實驗取得成功。
-
食用菌生長的過程是什麼?它的生活方式有哪些類型?
一、食用菌生長的過程食用菌屬真菌類,它的生長過程要經過三個階段,即孢子、菌絲體和子實體。孢子是食用菌的繁殖器官,實際上是一個單核細胞,是從子實體的菌褶中產生出來的。單核菌絲的結合有兩種方式,有些食用菌是「同宗結合」,而有些食用菌則是「異宗結合」。像蘑茹和草菇等是同宗結合的,就是它們的孢子只有一個類型,在生理上沒有區別,任何兩個孢子生出來的單核菌絲,在生長的過程中,兩根菌絲相遇,在接觸的部分,便互相溝通,兩個單核進入到同一根菌絲中,兩根菌絲也融合成一根雙核菌絲。像銀耳和大肥茹等則是異宗結合的。
-
食用菌與植物和動物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兩者之間有哪些不同?
一、食用菌與植物食用菌與植物的關係緊密而複雜,一方面某些兼性寄生的食用菌會對寄主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另一方面某些食用菌與高等植物形成菌根,互惠互利,彼此受益。植物又是食用菌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死亡的植物殘體為食用菌生長發育提供了營養物質來源,大量的綠色植物也為食用菌生長發育創造了適宜的生態環境。
-
「嶺南毒蘑王」教你識毒菇
2009年,李泰輝和他的學生鄧旺秋等人發布了我國第一個毒蘑菇鑑定國家標準——致命鵝膏的物種鑑定。如今,鄧旺秋也已成長為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俗稱的「致命白毒傘」就是「致命鵝膏」;而「白毒傘」則是幾種白色毒蘑菇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