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難怪媽媽經常買菌菇,吃了竟然有這種好處!
什麼是食用菌 食用菌是指子實體碩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稱為蘑菇。中國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種,其中多屬擔子菌亞門。 常見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銀耳、猴頭、竹蓀、鬆口蘑(松茸)、口蘑、紅菇、靈芝、蟲草、松露、白靈菇和牛肝菌等;少數屬於子囊菌亞門,其中有:羊肚菌、馬鞍菌、塊菌等。上述真菌分別生長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生態環境中。
-
江蘇:連雲港如意情食用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日產70萬瓶珍稀菌菇項目...
9月29日,連雲港如意情食用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日產70萬瓶珍稀菌菇項目奠基儀式在連雲港東海縣舉行。 據了解,如意情一期日產40萬瓶珍稀菌菇項目已於今年8月1日初步竣工投產,現已可日產菌菇160噸,可安置就業700人。
-
野生食用菌松乳菇首次實現人工栽培,吃貨們衝呀
掌上春城訊近期,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於富強博士及其團隊在國內首次實現了野生食用菌松乳菇的人工培育(栽培)。松乳菇組隸屬於乳菇屬紅菇科,包括了大部分可食用或藥用且美味的乳菇,這其中以松乳菇最為著名,與塊菌(松露)、松茸、美味牛肝菌、羊肚菌、雞油菌等名貴野生食用菌比肩,在北半球各國被廣泛採食。在我國各地,乳菇常被稱為谷熟菌、銅綠菌(雲南),紫花菌、樅樹菌(貴州),寒菌、樅菌(湖南),雁來蕈、重陽菌(江蘇),松樹蘑、嘎吱蘑(安徽),松傘(山東)等,深受各地市民的喜愛。
-
我的脫貧故事|唐洪強:小小菌菇實現「致富夢」
經過反覆尋思,幾經周折,最終為他聯繫到了一家食用菌種植的師傅教授食用菌種植技術,後聯繫到了湄潭縣名菇食用菌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常正豔。2018年8月,唐洪強正式拜師學習食用菌種植技術。種蘑菇需要特別精心,溼度、溫度都要掌握好。「菌包如何堆放?相隔距離是多少?大棚內的室溫如何掌握?
-
紫雲:利用香菇菌渣培育大球蓋菇示範成功
在紫雲自治縣科技服務中心與貴州優纖貝公司的積極配合下,青島農業大學承擔的青島市科技局對口支援《安順大棚栽培食用菌標準化生產技術示範與應用》項目,在紫雲縣「利用香菇菌渣培育大球蓋菇技術」示範成功,為紫雲縣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助推紫雲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
「財富故事」安龍篤山:能人帶動「菌菇」香
近年來,安龍縣篤山鎮充分發揮地理優勢,通過「能人+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以食用菌為主導的特色產業發展迅速,形成了菌棒生產、種植、菌菇冷藏、銷售為一體的良性循環,撐起了菇農的錢袋子。 安龍縣篤山鎮雲上村菇農 蘇正念:有他帶著我們解決了很多的困難,就是金錢
-
陝西扶風縣:基地舞龍頭 菌菇助脫貧
貧困群眾在食用菌產業扶貧基地採摘香菇。張喜愛說,「過去,家裡窮,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如今,家門口建起了食用菌扶貧基地,我在這裡上班,每月有1800元的工資,還能照顧家,很方便。」這是扶風縣發展食用菌產業、帶動貧困戶穩定脫貧的一個亮點。脫貧攻堅戰打響後,扶風縣把發展食用菌產業作為助推脫貧攻堅、拓展致富增收渠道的重要舉措,動員吸引法門鎮南佐村致富能人趙勝利回鄉創業。
-
小菌菇敲開致富門——貢嘎山下松茸村的大產業
小菌菇敲開致富門——貢嘎山下松茸村的大產業 四川日報 2021-01-11 09:32
-
白玉菇是珍貴的食用菌類,人工栽培白玉菇時,需要注意的4件事!
白玉菇是珍貴的食用菌類,人工栽培白玉菇時,需要注意的4件事!白玉菇跟其他的食用菌類相比是一種比較珍貴的食用菌,它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含量非常高,經常食用的話對人體有非常好的療效,今天小編就帶了白玉菇的種植方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
-
分享一道菌菇湯的做法,食材大眾,做法也簡單,好喝解暑還不油膩
木耳營養價值非常高,常吃些對身體有好處。三種菌菇,同做一碗鮮湯,是秋後一道解暑佳品。菌菇湯3、西紅柿在頂端劃十字口,放入大碗,由頂端倒入開水,水量沒過西紅柿為宜,稍微浸泡,取出晾涼,由劃開部位撕去外皮,水開後倒入三種菌菇。
-
【中國科學報】我國科研人員首次人工培育成功食用菌松乳菇
松乳菇菌根形態特徵(解剖鏡下觀察)。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圖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博士於富強及其團隊開展的乳菇人工培育(栽培)研究取得系列進展,並在貴陽種植園內出菇。這是我國首次有充分證據顯示松乳菇實現人工培育,也是3年幼齡林下松乳菇、紅汁乳菇栽培出菇的首次報導。
-
這種菌菇原產於日本,頭頂附著粘液極似珍珠,殊不知它是養顏美食
現如今出現在人們餐桌上的菌菇確實不少,種類繁多風味不一,在我們的印象中一般的比較正常並且可以食用的菌菇都沒有自帶粘液的,而帶有粘液的菌菇大多都是外形妖豔的毒蘑菇,但是今天要說的這個菌菇卻並非如此,它雖頭頂附著粘液,但卻是個受歡迎的食用菌!
-
【中國科學報】我國科研人員首次人工培育成功食用菌松乳菇---中國...
松乳菇菌根形態特徵(解剖鏡下觀察)。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圖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博士於富強及其團隊開展的乳菇人工培育(栽培)研究取得系列進展,並在貴陽種植園內出菇。這是我國首次有充分證據顯示松乳菇實現人工培育,也是3年幼齡林下松乳菇、紅汁乳菇栽培出菇的首次報導。
-
大菇小菇
野生蕈菇,千奇百怪。古代美食達人,常入深山老林,探尋珍饈。可食用的野蕈,味道至鮮,被古人譽為食之極品。當然,需有識別毒蕈的本領,否則會有危險。 隨著科技發展,野生食用菌菇不僅實現了人工馴化栽培,還實現了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大家可能不知道,上海郊區有很多大型食用菌工廠。上海的菌菇產業,在國內早已獨領風騷。
-
「中國科學報」我國科研人員首次人工培育成功食用菌松乳菇
松乳菇菌根形態特徵(解剖鏡下觀察)。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圖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博士於富強及其團隊開展的乳菇人工培育(栽培)研究取得系列進展,並在貴陽種植園內出菇。這是我國首次有充分證據顯示松乳菇實現人工培育,也是3年幼齡林下松乳菇、紅汁乳菇栽培出菇的首次報導。松乳菇組屬乳菇屬紅菇科,是典型的外生菌根型食用菌,與松樹具有專性共生關係,菌根合成是實現人工培育的關鍵環節。研究人員表示,自2015年開始,菌根合成使用了6種松樹與4種乳菇,其中14個組合形成菌根,10個為首次報導,8個組合表現優異,在人工栽培上潛力較大。
-
疫情之下,客人無法來採摘,金山這片獼猴桃園裡的菌菇賣進了盒馬
一個行距6米,一個行距4米,樹下有大量空間,獼猴桃園的生態環境也不錯,這麼多空間就這樣閒置著,豈不是浪費?一個念頭從朱彬彬的腦海裡閃過:冬天和初春是獼猴桃種植的非生產期,但卻是目前上海林業部門在生態林下試點的羊肚菌和大球蓋菇的適宜生長時間,何不把這兩種食用菌種到獼猴桃樹下,讓它們形成互補呢?於是,朱彬彬聯繫上合作社老總趙新亮。
-
「我的脫貧故事」小小食用菌 託起致富夢丨安龍縣龍山鎮下壇村村民...
王豐傑在採收香菇政府修建了食用菌種植大棚,完善了水電管網、生產便道等基礎設施,還給食用菌種植戶每戶補貼20000元。我只負責管理、採摘和售賣。我家有8個棚,近6畝,共有30000多個菌棒,菌棒是統一採購的,3.5元/個,購買菌種一共花費的10餘萬元,在第一期和第二期香菇售賣結束後就可以賺回來了。因為我們的一級菇特別多,採摘10筐香菇的話,一級菇有9筐多,三級菇只佔半筐,一級菇價格在3.6元/斤,貴的時候可以賣到4.5元/斤,三級菇賣1.8元/斤。
-
北京通州:創意菌菇住進「魔幻太空艙」 室外寒風凜冽 艙內溫暖溼潤
1月8日,北京依舊持續超低溫,對於住在「魔幻太空艙」裡的菌菇來說卻感覺不到絲毫寒意。記者前往位於通州區漷縣鎮大香儀村的幾個溫室大棚,小白平、黃金針菇等十幾個菌菇正在悄然生長,經過簡單的技術處理後,這些品種的菌菇將住進「魔幻太空艙」,然後從大棚移居室內,甚至還走進北京多所學校課堂,用於農業知識科普。零下十幾度的天氣,通州漷縣鎮大香儀村一個300餘畝種植基地裡,幾棟溫室大棚裡種著西紅柿、草莓、各種葉菜,但這裡主要盛產的還是食用菌。
-
安順經開區大球蓋菇菌棒生產開足馬力
在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貴州聚福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加緊生產。拌料、裝袋、殺菌、接種,大球蓋菇生產的各個環節有條不紊。 聚福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王勝祥介紹:「大球蓋菇分為兩個點,第一個點紫雲2000畝的林地,第二個點在么鋪四旗村1000畝的土地,我們從3月5日復工生產到現在,已經生產50%,預計一個星期以後基本上完成。」由於大球蓋菇的接種環境要求較高,公司特別製作了消毒接種箱,工人在密閉的箱子裡進行接種。
-
林下菌菇小知識
Murrill) 又名酒紅色球蓋菇、皺環球蓋菇,屬於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球蓋菇科球蓋菇屬。大球蓋菇子實體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多糖等營養成分,且抗逆性強,易栽培,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向發展中國家推薦栽培的食用菌之一。 林下大球蓋菇菌種下田時間為10月中下旬,在林間用稻殼、木屑作培養料,起壟,將菌種在壟上撒播後覆蓋稻草,期間保持一定的含水量。經過一個冬季的發菌後,第二年3月中下旬,氣溫接近20℃時,開始出現小菇蕾,之後快速達到豐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