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豐傑,是安龍縣龍山鎮下壇村岜秧組的村民,2007年,我選擇一個人外出務工掙錢補貼家用,2009年乾脆把孩子留在家給她外婆帶,妻子和我一起到廣東,那時候一個月工資才幾百塊,掙錢不容易,8年來沒攢得多少,老人年紀也大了。2015年,我和妻子帶著三個孩子回到老家,可也只能做泥水工,掙些生活費,保障基本生活。
近年來,家鄉發展產業,我可以就近就地就業,還能當老闆,實現顧家、掙錢、學技術三不誤。
王豐傑在採收香菇
政府修建了食用菌種植大棚,完善了水電管網、生產便道等基礎設施,還給食用菌種植戶每戶補貼20000元。我只負責管理、採摘和售賣。我家有8個棚,近6畝,共有30000多個菌棒,菌棒是統一採購的,3.5元/個,購買菌種一共花費的10餘萬元,在第一期和第二期香菇售賣結束後就可以賺回來了。因為我們的一級菇特別多,採摘10筐香菇的話,一級菇有9筐多,三級菇只佔半筐,一級菇價格在3.6元/斤,貴的時候可以賣到4.5元/斤,三級菇賣1.8元/斤。
最近,我已經在食用菌大棚裡連續忙了8天,第二期香菇採摘即將結束,目前已經賣得66000多元了,有時候得通宵採摘,多的話一天可以採摘1000多斤,忙不過來就請村裡的人來幫忙,付給他們80元/天,第二期採摘大概用了80多個工。
王豐傑在展示採收的香菇
菌種可以使用一年,管理得好的話,這一年可以採摘6期,第2、3、4、5期出菇率高,產量多,品質好。
現在食用菌發展很好,我很看好,也很有信心能把食用菌種好。一是因為我們可以藉助獨特的地理優勢和氣候差異,因地制宜,因人因戶施策,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二是像食用菌這種「短、平、快」高效特色產業產量高、品質好,同等有效面積能產生更多的效益,銷路也暢通。
另外,我們這個村的冷庫馬上建好了,我們只用付點電費,冷庫建起來,好處多,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香菇的質量,減輕了我們的工作量。
王豐傑在傾倒採收的香菇
小小食用菌,致富大良方。種植食用菌讓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效益,我很感謝國家給予這樣的發展平臺,讓我們過上好日子。現在,我想好好賺錢,讓四個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爭取考大學,懂更多知識,將來不用再像我們一樣磨手皮、幹苦力。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朝富 整理
編輯 徐濤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