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胡旭東:山海情長傾力推進安龍縣人民醫院信息化改革

2020-11-21 安龍縣融媒體中心


胡旭東,是慈谿市對口幫扶安龍縣的一名醫務工作者,她跨越山海,不遠千裡從慈谿到安龍,一待便是兩年,兩年間,她有過因為生活上的差異而不習慣,也有過工作上遇到困難的苦惱,但她始終保持著一顆不變的初心,那就是幫助安龍縣人民醫院建立起信息化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讓數據多跑腿、讓百姓少走路」。

護理部主任孔德芳:我們院內有42項指標,所以說這些指標如果能夠納入信息系統的話,我們在收集的時候,可能就是會很省力,這些數據收集會更真實、更有效。

胡旭東:下一步我覺得我們跟護理部討論一下,怎麼把這些有效數據能夠體現出來,包括我們程序的改進也好,醫囑的改善也好。

在安龍縣人民醫院會議室,慈谿市幫扶醫生胡旭東正同安龍縣人民醫院各科室負責同志就信息化建設相關內容進行商量,大家紛紛提出科室所需,胡旭東都一一進行解答,很快,大家就對下步工作的開展達成了共識。

安龍縣人民醫院院長助理 胡旭東

當時我來這裡,來講信息化這塊事情,曾經也有人跟我說過一句話,他說信息化是做什麼東西的,因為它是看不見摸不著,而且是一個大的投入的東西。

正如胡旭東所說,2018年12月,當胡旭東滿懷信心踏上了從慈谿市前往安龍縣人民醫院的幫扶之路,她原以為自己所帶來的信息化專業知識正是幫助安龍縣人民醫院優化診療流程、節約就診時間急需的支撐,工作開展應該順暢無阻,但實際情況卻和她的預想有些出入,長期形成的觀念讓醫院很多醫務人對信息化建設抱有質疑態度。

安龍縣人民醫院信息科負責人 陸忠煒

確實那時候剛剛推行這個門診一卡通無紙化的時候,還有我們院內的一些固有的流程,那時候推行得很艱難,很困難,我們也時常看到胡院長有時候遇到一些阻力的時候,也很沮喪。

為了打破安龍縣人民醫院醫務人員固有的思想觀念,胡旭東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同時採用信息化和傳統紙質化兩種診療模式,用實際效果讓大家親身感受到信息化帶來的便利。

安龍縣人民醫院院長助理 胡旭東

為了說服他們我的計算機的數據跟你手上的一模一樣,我們同步走,計算機也跑,你手上紙質也在走,走了一個多月,才讓他們覺得這個紙張可以放掉了,才最後放掉下來了。

通過實際對比和多次深入各個科室進行現場溝通、指導交流,信息化建設終於得到了醫院上下的一致認同。然而,此時,在胡旭東面前又出現了一大難題,那就是如何將信息化建設同相關醫保政策有效結合的問題。

安龍縣人民醫院院長 謝勇

因為要改變過去我們醫保病人就診的一些問題,比如說要本人籤字,在處方上簽字、摁手印的環節,所以我們也多次到縣醫保局進行溝通,進行匯報,如何能夠在脫貧攻堅過程中讓病人便捷就診這個環節打通,也得到了縣醫保局的肯定,他們也及時向州醫保局進行匯報,這個差不多兩三個月吧,這個事情也得了州裡面的肯定,在內部外部環境的共同努力下,一卡通順利實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2019年3月,一卡通在安龍縣人民醫院正式推行,掛號、就診、繳費、買藥等系列程序均可實現一卡解決,診療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患者 陸永佳

在這個急診科開藥嘛,開藥、交費,大概就是五分鐘,全部流程就結束了。

安龍縣人民醫院急診內科主任 黃芝芹

我覺得這個也是一卡通的另一個作用吧!因為有這個卡了以後,他從第一次啟動,就是相當於啟動到現在,他每一次的就診、病例、醫囑、住院記錄,我們都可以在這裡查到,肯定是大大節約了很多時間。

此外,胡旭東還不斷強化遠程醫療系統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共享,提高安龍縣人民醫院診療水平。

安龍縣人民醫院院長助理 胡旭東

我們把影像上雲以後,我們在慈谿那邊的放射科的醫生通過雲影像也可以給這裡的人直接下診斷,有些疑難病人,難以確定的病人,我們那邊直接就可以把他的診斷下下來。

一轉眼,胡旭東已經在安龍幫扶了快兩個年頭,明年3月她也將掛職期滿,在這最後有限的幾個月裡,胡旭東還有著更多的事要做……

安龍縣人民醫院院長助理 胡旭東

因為信息化的建設需要一個延續性,最後我們接下去想做的就是,一個是提升病人的就醫體驗,包括我們以後的排隊叫號系統,包括手機端、包括以後開通醫保的診間結算這些東西。第二就是做好我們醫院內部管理的一個質量管控跟提升,包括我們以後的手麻系統、PDA上線這些等等的系統,把醫院整體的服務能力提升上來。


記者:龍 彪 曾斌(慈谿市融媒體中心)

包裝製作:熊朝鑫

審核校對:張致剛

責編:王先啟

監製:羅翔星


安龍縣融媒體中心

微信公眾號:安龍新聞

投稿郵箱:altvyx@163.com

聯繫電話:0859-5216239

相關焦點

  • 實施五個「順變傾力」 實現五個「全面推進」
    學校順應時勢,積極實施五個「順變傾力」,實現五個「全面推進」:一是高位識變,傾力領會和重構教師教育信息化新理念,全面推進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二是應時謀變,傾力規劃和創建智慧校園新平臺,全面推進師生主動適應信息化變革;三是借勢應變,傾力推廣和打造混合式教學新模式,全面推進教師教育課堂革命;四是創新施變,傾力探索和開闢治理信息化新路徑,全面推進師範院校治理體系建設;五是主動求變,傾力探索和建構服務育人信息化新機制
  • 「我的脫貧故事」再苦不能苦孩子 再窮不能窮教育丨安龍縣灑雨鎮...
    我叫雷忠富,今年52歲,家住安龍縣灑雨鎮下龍村公雞組。說到「貧困」二字,眼前總浮現出過去家貧如洗,村寨髒亂,下雨天道路泥濘……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時,我和妻子有40多歲,身體健康,精力充沛,說自己是貧困戶,心裡還真不是滋味。
  • 「我的脫貧故事」小小食用菌 託起致富夢丨安龍縣龍山鎮下壇村村民...
    我叫王豐傑,是安龍縣龍山鎮下壇村岜秧組的村民,2007年,我選擇一個人外出務工掙錢補貼家用,2009年乾脆把孩子留在家給她外婆帶,妻子和我一起到廣東,那時候一個月工資才幾百塊,掙錢不容易,8年來沒攢得多少,老人年紀也大了。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一同前行丨安龍縣灑雨鎮海星村幫扶幹部...
    海星村位於安龍縣灑雨鎮政府駐地西面,距鎮中心4公裡,是全縣扶貧攻堅特困片區。我叫陳清祿,根據組織安排,我於2018年9月到安龍縣灑雨鎮海星村進行扶貧幫扶工作。陳清祿(右二)與幹部們交流進村後我第一時間來到村委會,詳細了解我的包保戶的基本情況。
  • 安龍縣博愛醫院開展「為愛護航 公益體檢」活動
    日前,安龍縣博愛醫院開展,安龍縣特殊教育學校的94名殘疾學生在家長和老師的陪伴下,在醫院醫護人員引導下,有條不紊的前往各科室進行健康體檢。鍾淑傑今天我們醫院為安龍縣特校的學生們,在這裡進行了免費的體檢。
  • 「教育強國」王炳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就要滿足人民對辦更好教育的新要求新期待。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包括教育、就業、收入、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居住條件、生活環境等,其中,教育是基礎性的。對廣大群眾來說,能夠享有好的教育意味著將會擁有穩定的就業、滿意的收入、可靠的社會保障等。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從人民對教育的期盼和關切出發,大力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多項目標舉措落實落地。
  • 「當我想像未來的醫院時,我想到空中交通管制塔」
    但是那些有遠見的醫院,即使他們的角色發生變化,也仍希望成為整個醫療護理生態系統的核心。「當我想像未來的醫院時,我想到一些人坐在一個滿是屏幕和電話的房間裡。」克利夫蘭診所總裁Toby Cosgrove 說。在這樣的構想下,醫院就如同空中交通管制塔,醫療團隊可以按照與重症監護室( ICU ) 類似的標準對患者進行遠程監護,醫院本身只作為接收急診病例和提供昂貴設備檢測的場所。
  • 海鹽縣人民醫院「牽手」浙大二院 打造全省縣域公立醫院改革的標杆
    原標題:海鹽縣人民醫院「牽手」浙大二院 打造全省縣域公立醫院改革的標杆   昨天,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與海鹽縣人民醫院籤署緊密型合作協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海鹽分院揭牌成立
  • 「扶貧故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而歡欣鼓舞
    編者按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服務青年創業就業 丨 團省委青少年發展...
    我叫餘躍,現任團省委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以下簡稱「青發中心」)主任。一直以來,引導青年樹立創業創新精神,抓牢「服務青年創業就業」生命線就是我的職責使命。牢記這一目標任務,我和青發中心同事積極創新工作方式,大力探索新業務模式,結合全省脫貧攻堅工作,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創新,為全省廣大青年提供了創業思路、資金支持、技能培訓、就業崗位……  德江縣青企協會長、貴州楓核農業公司負責人譚葉楓是一位到貴州創業的重慶青年,對核桃種植研究較為深入。
  • 「Part 5」2020政府工作報告中英文對照注釋版
    「類似表述對比」2019年報告:各級政府要樹牢「四個意識」, At every level of government, we should keep firmly in mind the need to maintain political integrity, think in big-picture
  • 「我的扶貧/脫貧故事」貴陽城投集團劉新華:牽線搭橋 籌來鄉村幫扶...
    我叫劉新華,駐村之前,我在貴陽城投集團屬下子公司資產經營公司資產經營管理部擔任經理職務。從 2018 年起,我被市委組織部先後派駐到開陽縣南龍鄉中橋村擔任駐村幹部、開陽縣宅吉鄉官莊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近 3 年的駐村生活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官莊村。當時的官莊村屬於國家級貧困村,全村共 18 個村民組,總人口 3532 人,其中貧困戶 59 戶 208 人。
  • 「我的脫貧故事」從「不肯脫貧」到「我要脫貧」|劍河縣南加鎮雷打...
    「龍隊長,你怎麼把我搞成脫貧了,我不肯脫貧!」當時我非常生氣對村脫貧攻堅隊長龍顧文兇狠道。  我叫龍家良,黔東南劍河縣南加鎮方家村一組村民,家庭人口5人,家庭勞動力4人,2014年因學被評為貧困戶。2019年把我戶列入擬脫貧對象,當時我不肯脫貧。幫扶幹部龍顧文入我龍家良戶核實脫貧標準「不是我把你家搞成脫貧的,是你家確實達到脫貧條件了,通過小組提名評議你家符合2019年脫貧條件,才把你家列入擬脫貧戶的」當時龍隊長給我解釋道。
  • 「我的扶貧故事」人民公僕為人民|織金縣官寨鄉鳳崗村第一書記高華
    我叫高華,是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官寨鄉鳳崗村駐村幹部。我喜歡做好事、實事。在工作中,我堅持「人民公僕為人民」的宗旨。在扶貧工作上,我事無巨細,親力親為,踐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2015年,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衝鋒號在全國上下吹響,我主動向組織請纓,要求到脫貧攻堅第一線。
  • 「我的扶貧故事」披星戴月,扶貧路上的那些事|長順縣四寨村脫貧...
    我叫陳昌榮,是四寨村會副主任,也是一名四寨村攻堅隊隊員。幾年過去了,現在作為一名攻堅隊隊員,沉澱下來回憶自己的脫貧攻堅路程,內心很充實,也很自豪,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了農村工作,更與村民們結下了濃厚的情誼,今天我把我在脫貧工作中的一些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 「家裡需要我,發射場更需要我」——記嫦娥五號「01」號指揮員胡旭東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左右,伴隨著嫦娥五號「01」號指揮員、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測試站副站長、東南大學校友胡旭東響亮的倒計時聲,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騰空而起。「我特別興奮,特別開心。
  • 走出信息化推進的困惑?
    2008年11月期間,作為賽迪網《中國計算機用戶》讀者俱樂部老會員,我參加了《信息化工作推進的困惑》案例分析與討論。有什麼方案能幫助計算機中心專心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在程序開發、系統支持、數據分析和處理的同時,配合企業高層推進管理改進?黃偉非常迷茫。通過大家有益的探索,我想:以下幾點值得思考。
  • 李少平:全面推進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
    (五)通過深度融合信息化技術,不斷增強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的系統集成。各地法院高度重視法院信息化建設,大力推進信息科技在司法為民、公正司法以及審判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應用,有效破解工作難題,促進審判能力現代化。一是推進「網際網路+司法」建設,優化司法服務方式,完善司法便民利民舉措。
  • 「我的脫貧故事」做一隻領頭「羊」 帶著大家一起脫貧丨務川自治縣...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也是一名退伍軍人。我必須要有擔當,要爭做脫貧致富領頭『羊』,才不辜負黨和人民對我的培養。」我叫彭精明,家住務川自治縣都濡街道鹿坪村巖腳組。2014年,在村民代表大會的評議下,我被納入貧困戶,但一年以後我就摘掉了這個稱呼,我要領好這個頭,做好一個共產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不僅自己要脫貧,還要讓周圍的村民都脫貧,我心裡才踏實。我是1974年入伍,在雲南當了3年義務兵,1977年4月退伍回家。回到巖腳組當了幾年生產隊的小組長後,被群眾推選為鹿坪村黨支部副書記,一幹就是5年。
  • 「我的幫扶故事」心誠身沉,雖苦猶甜
    1月4日起,湖南日報·華聲在線開闢「我的幫扶故事」專欄,講述一批「幫扶人」的感人故事,敬請關注。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王晗1月2日,東方剛露出一絲魚肚白,瀏陽市扶貧事務中心主任羅永志就驅車近40公裡趕往沙市鎮,與消費扶貧智能櫃廠家負責人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