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左右,伴隨著嫦娥五號「01」號指揮員、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測試站副站長、東南大學校友胡旭東響亮的倒計時聲,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騰空而起。
「我特別興奮,特別開心。可能還有一種特別的情愫在裡面,因為我們當初建設文昌發射場的時候,就是瞄準要發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研製的目的就是為了探月三期。」胡旭東說。
義無反顧選擇航天
時任東南大學動力工程系黨總支副書記的朱小良教授回憶,當年西昌發射中心來東南大學招聘時,胡旭東第一個報名。
朱小良介紹,2003年東南大學動力工程系一共有200多名畢業生,當年僅沿海發達地區政府部門、世界500強企業等在東大動力工程系的招聘計劃就達2000人以上。然而,胡旭東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西昌。
胡旭東1980年出生於安徽舒城。在母親汪群眼裡,胡旭東是個讓人省心的兒子——從小到大品學兼優、懂事聽話,從沒讓父母煩過神。1999年,胡旭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東南大學動力工程系。
2003年本科畢業前夕,胡旭東給家裡打了個電話,大意是可能要去西昌工作。
這個決定著實在家裡掀起了不小的波瀾。汪群不是很理解:「這個孩子為什麼要去離家千裡的西部呢?」
父親胡永文先下定決心:「讓孩子去吧!你不記得兒子從小到大最喜歡火箭嗎?你不記得他每次看到火箭發射的鏡頭就目不轉睛地盯著嗎?他那是心心念念惦記著火箭呢!」
幾個月後,胡永文兩口子送胡旭東去西昌報到。一到發射基地,看到平整寬闊的馬路、高大挺拔的楊樹、鱗次櫛比的營房,再看看一群一群高大帥氣的小夥子,汪群釋然了。她想:「人家孩子能吃苦,我兒子也行。把兒子上交給國家總是沒錯的!」
在工作中迅速成長
在西昌,胡旭東成長得很快。在成績的背後,他付出了難以想像的努力。胡旭東是業內聞名的業務尖子和「排雷」標兵,他曾排除「YF-75發動機AT41-0減壓器故障」等重大故障。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同事尹相原用「氣定神閒、鎮定自若」8個字描述發射場上的胡旭東。尹相原剛工作時就見識到胡旭東的厲害。有一次發射前4分鐘,時任動力系統指揮員的胡旭東發現一處故障,他果斷地向下級下達命令,向上級申請暫停。尹相原說:「整個過程處理得滴水不漏,讓人不得不佩服!」
胡旭東對待工作,從來都是高標準、嚴要求,年輕人甚至有點怵他。胡旭東說:「指揮員必須了解每一個測試狀態。」剛到文昌的時候,胡旭東啃了很多晦澀的教材,把跟「長五」有關的每個原理、每個系統、每個崗位都完全弄懂吃透。
同事李帆清楚地記得,在「長五」合練結束後,需要把燃料取出,因為這個工作非常重要,胡旭東在操作間工作了三天三夜。
當時大部分工作人員沒有執行過發射任務。為了培養人才,胡旭東帶著同事們到北京、上海等地學習,為文昌發射場培養了大批系統指揮員、崗位技術骨幹和操作能手。他們還編寫了近100萬字的動力系統教材、操作規程、預案、試題庫,攻克了新一代兩型火箭的軟實力建設難題。
抬頭望天低頭追夢
有時候,妻子狄藤藤會在假期帶著女兒去文昌看望胡旭東。儘管母女三人住的地方離發射場只有20分鐘車程,但是胡旭東卻沒法經常跟她們見面。
狄藤藤是胡旭東的大學同學。對她而言,十幾年來,很多心情難以言說,很多團圓化作泡影,很多等待格外漫長……
狄藤藤懷揣著對愛人和航天事業的敬意,一直追隨著愛人的腳步,默默地奉獻著。胡旭東本科畢業去西昌,狄藤藤研究生一畢業就追隨胡旭東去了西昌。在西昌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她又義無反顧地留在成都。這一留,就是14年。
實際上,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團聚。2012年雅西高速通車,眼看著他們就可以實現周末「開車團聚」的夢想,但2012年,一紙調令又把胡旭東調到幾千裡之外的海南文昌。
有一次深夜,胡旭東去看望妻女。當時,狄藤藤和女兒們都睡著了。他忍不住吻了一下不滿周歲的小女兒洋洋,洋洋驚醒了,哭了起來。狄藤藤趕緊起身哄女兒,胡旭東百感交集,他認真地對妻子說:「藤藤,家裡需要我,發射場更需要我,請你理解……」
狄藤藤聽罷,默默點頭。
胡旭東常說:「航天人的夢想很近,抬頭就能看到;航天人的夢想也很遠,需要長久跋涉才能實現。」17年來,胡旭東就是這樣抬頭望天、低頭追夢,一步一個腳印追尋著心中的夢想!
本報海南文昌11月24日電
《中國教育報》2020年11月25日第3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