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牲畜和病毒:盤點那些帶來瘟疫的動物,可不只是蝙蝠而已

2020-10-18 浩然文史

近日,鍾南山院士指出,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基本上可以確定是來源於蝙蝠,並且通過另一種動物作為中間宿主傳染給人類的。很多網友對於疾病來源於動物都感覺不太能理解,為什麼動物身上的疾病會傷害人類呢?其實,我們身邊的部分常見疾病,都是從動物身上而來的,而且都是與人類關係密切的動物。

一、畜牧給人類的禮物


在很多人的想像當中,畜牧業造就了牧民,而農業造就了農民,由於農民創造了更強大的定居文明,因此農業是比畜牧業更發達和更進步的生產方式。其實歷史的真相併非如此,人類拋棄了採集狩獵的生活方式之後,首先採用的是農業,隨後才從農業當中分出了畜牧業,隨後才出現了牧民這個群體。畜牧業給農業文明帶來了巨大的推動力,例如,騎兵這種改變了人類戰爭方式的兵種就是畜牧業帶來的禮物之一。

騎馬的牧民

除了影響戰爭之外,人類通過畜牧業馴化的動物還有很多其他的好處。早期的農民普遍食物結構單一,身體素質也比採集狩獵的人群差,被馴化的動物能夠提供更多的蛋白質,豐富人們的食譜。此外,大型馴化動物還能充當牽引和運輸的工具,提高交通運輸和工程建設的效率。牛和馬還能耕田,家養牲畜還能為田地提供肥料,這些都能提高農業產量。總之,畜牧業並不是一個比農業低級的產業,它從農業當中分工而來,並且為農業文明的進一步發展奉獻了很多禮物。

二、疾病——畜牧給人類的另一種「禮物」


說了這麼多畜牧業的好處,現在我們要進入正題了,事實上,家養牲畜不僅帶來很多收益,也給人類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其中最明顯和影響最大的就是疾病。這並不是說採集狩獵群體並不患病,但是採集狩獵群體的人口密度要遠遠低於農民和牧民,並且他們常常更換居住地,感染疾病的概率要遠低於農民和牧民。

採集狩獵部落

農民和牧民之所以會感染更多的疾病,除了人口密度更高,生活地域更固定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們馴養的動物。事實上,病毒是普遍存在於自然界當中的,這些病毒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沒有傷害,但是當病毒的宿主數量足夠多,密度足夠大的時候,病毒傳播和變異的機率也就更大。被集中馴養的雞鴨牛羊就給了病毒這個機會,而在早期的人類歷史上,由於牲畜是十分珍貴的家庭財產,所以很多家庭都是和牲畜生活在一起的,這就增加了這些疾病從牲畜身上傳染到人身上的機率。於是,一些本來只在動物身上傳播的疾病,獲得了在人身上傳播的能力,並且殺傷力也大為增強,令人類聞之色變的各種傳染病就此產生。

家這個字體現了早期的人類與馴養動物居住在一起的生活方式

根據現代疾病學家們的研究,麻疹病毒與牛瘟病毒的關係十分密切,推測可能是牛瘟病毒在接觸人體之後,變異成了能在人群當中傳播的麻疹。此外,肺結核也是從牛傳染給人類的,而天花,眾所周知和牛痘的關係十分密切。流行性感冒和百日咳大體上也可以確定是來自於豬,而瘧疾則是來自於家禽,但是無法確定是雞還是鴨。可以看到,困擾人類的大部分傳染病都是來自牲畜。此外,人類馴養的貓狗,鸚鵡和兔子也帶來過很多傳染病,只是傳染範圍較小,危害也沒有那麼大。至於從老鼠身上傳染的黑死病,其傳染性和危害性那就更是人盡皆知的事實了。

豬:感冒的罪魁禍首

三、致命的接觸


今天的人們如果從來沒有接觸過這些牲畜,那麼當人們得知這些牲畜身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傳染病的時候,一定會將雞鴨牛羊都視為瘟神。問題是,絕大多數的可馴養生物,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就已經被馴化了。當時的人們並沒有任何病理學的知識,更不可能知道給他們帶來巨大災難的疾病是和自己生活最密切的牲畜。西方人將疾病視為上帝的懲罰,而翻開中國的古書,就會發現人們將各種不明原因的死亡都視為因果報應或是鬼神作祟。人類最早的宗教觀念大約就是由此產生的。

古人只會將疾病視為神的責罰

因此,一部人類歷史就是一部疾病和傳染病史,病毒給人類帶來的痛苦不絕於史書。《人類簡史》的作者赫拉利因此直言不諱的說農業革命就是一場騙局,人類放棄採集狩獵的結果是無盡的苦難和更低的生活水平。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和病毒進行了數千年激烈鬥爭之後,人類雖然承受了更大的人員傷亡,也獲得了更強的免疫力。對於古人來說,普通的感冒就足以致命,然而今天的人們,只要免疫力比較強,恐怕不會因為感冒就一病不起。

在今天,一般感冒早就不是一種致命的疾病了

然而,由於各個大陸馴養動物的差異,不同的族群對於不同的疾病,承受能力也並不相同。古代歐亞大陸雖然十分廣闊,但彼此之間的相互物質交流並沒有中斷過,而美洲和澳洲大陸就不同了,這兩個大陸的封閉性導致當地居民對舊大陸居民習以為常的常見病都沒有任何抵抗力。西班牙徵服者常常吹噓他們只依靠數百人就擊敗了擁有數百萬人口的印加帝國和阿茲特克帝國,然而,絕大多數本土居民並非是死於殖民者的刀下,而是被疾病給打到的。美洲印第安人的總人口從數千萬銳減到百萬,其中最大的殺手正是疾病。一直到今天,在那些很少與外界接觸的印第安族群當中,感冒仍然是一個殺傷力非常強的疾病。

大部分印第安人都是死於疾病

說了這麼多,讀者們就會發現,人類身上的大部分疾病都是在和自然界,尤其是其他動物的接觸當中產生的。一些惡趣味的讀者也許會問,吃了雞鴨牛羊就得了這些傳染病,那麼有什麼疾病是因為吃人引起的?這個還真的有,在紐幾內亞的食人族群當中就流行過因人肉而產生的庫魯病。可以想像,在人類未來的歷史當中,伴隨著與自然界更廣泛的接觸,新的疾病還會源源不斷地產生,這次的新冠肺炎,只是人類與病毒的漫長戰鬥歷史當中的一個短暫的瞬間而已。

文史君說:


查明新冠肺炎和蝙蝠的關係之後,網絡上對吃野味的批評就從來沒有結束過,網民們有這樣一句戲言:「好吃的老祖宗都給馴化了,還吃什麼野味。」其實,老祖宗不僅幫我們把好吃的、能吃的都馴化好了,還為我們趟了雷,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換來了我們對於各類疾病的認知能力和抵抗能力。

參考文獻:

尤瓦爾·赫拉利:《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

賈雷德·戴蒙德:《槍炮、病菌與鋼鐵》,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6年版

相關焦點

  • 盤點那些給人類帶來可怕病毒的幾種動物
    盤點那些帶給人類可怕病毒的幾種動物原始人類過著狩獵和採集生活,基本沒有所謂的傳染病,一直到人類進入了農耕社會,開始馴養家畜,人和動物接觸越來越多,各種各樣的傳染病接踵而來。那麼,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那些給人類帶來可怕病毒的動物:1:蝙蝠。全世界共有16科185屬962種。
  • 盤點蝙蝠的五個秘密堪稱「天然病毒庫」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2011年定為「國際蝙蝠年」,其目的是增進人們對這種動物的了解,並提高對保護蝙蝠重要性的認識。    文章還盤點了有關蝙蝠的5個秘密。    1.蝙蝠的四肢與人的骨骼特點相似。主要區別在於蝙蝠前肢的骨頭很長,而且前肢生有翼膜。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翼手目的意思就是「手上長有翅膀」。
  • 當野味帶來病毒:如何保護野生動物,以及人類自己?
    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野生動物消費與遊戲《瘟疫公司》。 當野味帶來病毒:如何保護野生動物,以及人類自己?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野生動物消費問題再次成為輿論焦點。17年前,SARS自中國華南地區蔓延至全球27個國家,造成8000餘人感染,死亡率高達10%。
  • 蝙蝠,人類的另一面!
    首先,我們要知道人類和蝙蝠及所有的動物一樣,無論在人類的體內還是體外,都有微生物棲息著,在人身上微生物的數量超過人類細胞,在豬的消化道內,微生物多達500—1000種。 四、我們離蝙蝠有多遠 我們首先知道一點,我們是以蝙蝠為例來說明病毒,並非只指蝙蝠一種動物,只是它太有代表性,太佔主流。 我們將可造成人或動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組體包括雜交體或突變體)稱為病原體。
  • 鼠疫、流感、黑死病,病菌才是地球的主宰,人類只是過客
    ,並不會發病,但是作死的人類通過與蝙蝠或者病毒的中間宿主發生親密接觸就染上這這種病毒,而這種病毒對我們人類卻是致命的,已經蔓延就已經一發不可收拾。 以上列舉的這些只是人類歷史上比較出名的幾次大型瘟疫,而縱觀人類歷史,瘟疫似乎一直伴隨著我們,在過去醫療技術還不甚發達的時候對於這些赫赫有名的病菌,比如鼠疫、天花、霍亂、麻疹,人們心中只有深深的恐懼。 病菌與人類的關係 在《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中,作者將這些致命的病菌稱為牲畜的致命禮物。
  • 猩猩、蝙蝠、老鼠...歷史上那些傳播疫病的動物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對濫食野生動物的突出問題以及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的巨大隱患,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歷史上,由動物傳播給人類的疾病並不罕見,蝙蝠、老鼠、大猩猩等動物攜帶的病毒在歷史上都曾給人類社會製造過大災難。
  • 蝙蝠不是「毒王」:新病毒為什麼總發生在大城市,而很少在農村?
    如果一種病毒,只在某個原始部落中間傳播,那麼,人們的免疫系統是有足夠的時間來應對的,只不過生物通過演化策略來抵抗病毒,是非常緩慢的過程而已。 農業發明之後,人們開始了定居生活,農業社會的人口密度遠遠高於採集狩獵社會的人口密度。農業發明之後,我們還把動物關在了一起,長期與動物生活在一起,與動物生活在一起,就為病毒從動物身上轉移到人類身上提高了條件。
  • 為什麼病毒攜帶者每次都是蝙蝠?這真不是蝙蝠的錯!
    這些令人生畏的病毒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近50年內出現於人類身上的,並且有著共同的攜帶者—蝙蝠。雖然說蝙蝠是病毒的攜帶者,但是需要澄清一下的是這還真不是蝙蝠的錯。我們養的家禽牲畜甚至是我們自己肆意侵入蝙蝠棲息地才很大可能是導致近日疫情爆發和展開的主要原因,熱帶地區更是如此。
  • 果蝠, 吃水果的蝙蝠伊波拉病毒宿主
    我們一般看到的蝙蝠都只有老鼠那麼大,世界上最大的巨型蝙蝠是馬來大狐蝠,它們翼展可以接近2米,比人類還大。巨型蝙蝠的巨大體型使它們的麻煩不斷,人類的非法獵殺讓它們的數量銳減。  馬來大狐蝠  體長為20-25釐米,體重約為600-1100克,翼幅通常為150釐米,還好它們不是吸血蝙蝠,不然可有的受了。有一雙大眼睛,較長的像犬科動物的口鼻部和長而尖的耳朵....【查看詳情】  豬臉大蝙蝠
  • 蝙蝠身上有許多病毒,那為什麼蝙蝠不會感染病毒死亡?答案其實很簡單
    科學家從200多種蝙蝠體內,發現超過4100種病毒,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SARS病毒、MERS病毒和此次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科學家解釋,作為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蝙蝠新陳代謝水平非常高,為了適應飛行而在進化中進行了適應性突變,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蝙蝠的天然免疫系統,這讓它們攜帶病毒卻極少出現病症。於是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蝙蝠成了上百種病毒的自然宿主。此外,作為一種能夠飛行的動物,蝙蝠可以四處週遊,本身就具備了快速傳播傳染病的能力。
  • 病毒從何而來?蝙蝠為何不受病毒侵擾?
    而且可能在細胞內形成精子和卵子,如此一來病毒的染色體組就會被遺傳。伴隨其餘的染色體組遺傳給宿主的下一代。換言之,這種病毒的基因組會成為分子化石的一部分。/ 03 /病毒比人類存在更久遠原始病毒變化非常快,以至於在短短幾百年後,沒有多少原始染色體組留下來,但是,病毒的DNA和宿主融為一體,那麼就會隨著宿主進化而進化。
  • 蝙蝠、穿山甲和籠子:野生動物們的報復
    在捕捉、販賣和食用穿山甲過程,一些人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隨後人傳人,造成疫情擴散。——圖自網際網路穿山甲是國家明文規定的二級保護動物。但是,從捕捉、販賣、食用,到將其鱗片作為所謂的特效藥材,這些違法行為,一直屢見不鮮。被認為是此次病毒傳播源頭的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只是冰山一角。
  • 趙序茅:野生動物是人類抵抗病毒的生態長城
    這也算是病毒為人類和平做了一點點貢獻。進入21世紀以來,光冠狀病毒家族,就給人類帶來了三次大型的瘟疫。,已經發現了大概有28個病毒家族,其中有上千個能夠感染人和牲畜的病毒。這是已知的病毒,還有更多未知的。蝙蝠,可謂是自然界當中的一個大毒庫,它的體內可謂是病毒的潘多拉魔盒。很多人會好奇,為什麼蝙蝠身上攜帶這麼多病毒,它自己沒有事情,而我們人類身上感染了這麼一種,我們人類就受不了了呢?這裡面的奧妙就在於,蝙蝠體內的這些病毒,它和蝙蝠長期形成一個適應過程。
  • 禁止或杜絕吃野生動物尤其是對人類生存有害的動物
    蝙蝠本身攜帶一百四五十種病毒,其中有六七十種可以直接傳染給人類。而蝙蝠深深知道這一點,養成了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慣,以最大限度減少與人類的接觸,可憐蝙蝠慈悲心,沒有躲過那些標新立異之人,晝伏夜出逮而食之,即破壞了生態平衡,又給人類帶來無妄之災,是可忍孰不可忍。
  • 科學家警告:85萬種未知病毒可能感染人類。大流行病還將到來?
    即使到了21世紀,人類科技不斷進步,依然拿微生物沒有任何辦法,尤其是病毒,病毒按照核酸成分可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DNA病毒的化學結構穩定,變異性低,通常只感染一種動物。RNA病毒結構不穩定,擁有超強的變異能力,在病毒複製的過程中,有的變異使其消亡,而另一些則進化成高傳染性、高致死率的「恐怖瘟疫」。
  • 蝙蝠:我不是針對誰,我只是雨露均沾罷了。
    於是就流傳起了一些謠言,諸如蝙蝠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是為人類量身定做的殺手云云。但是,其實蝙蝠從來沒有針對過人類,只不過是雨露均沾罷了。科學家們在國內不同地方收集了7種500餘只蝙蝠,並將其腸道和肺臟混合後進行技術研究。最終其得出的數據依舊讓科學家大為吃驚。其攜帶的病毒種類非常之多,按感染宿主區分,這些病毒中有感染哺乳動物的,星狀病毒,線狀病毒等等。
  • 人類文明史一直伴隨著瘟疫史,為何說面對疫情恐懼倒是一件好事?
    因為每個生命都有其意義和價值,豐富多彩的生命才構成了我們的生態鏈、生物圈。缺了任何一環,都是不對的。比如蝙蝠,帶有這麼多病毒,我們為什麼不將蝙蝠盡數除去?國家動物博物館的張勁碩先生的這段話可以用以解釋這個問題。張勁碩先生說:「蝙蝠本身沒有錯,它們沒有惹禍,惹禍上身的是人類自己,請不要妖魔化蝙蝠。
  • 人類和病毒的戰爭
    但奇怪的是,這些病毒在動物的身上的時候並不會讓它們生病,但一旦傳播到人類身上就會引起嚴重致病症狀。比如前些年的SARS病毒,據說最早是從蝙蝠身上傳來的,但罪魁禍首蝙蝠都是好好的。這是為什麼呢?簡單來說,因為這些野生動物對這些病毒的免疫力要比人類強。而仔細分析,這種免疫力的差異,卻是人類幾百萬年進化史的結果。
  • 為什麼這麼多疾病都和蝙蝠有關?
    但此刻,如果說重來一次,有哪些事情是真的可以避免的,我會說:不吃野生動物,儘量不去打擾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銘記人類不過是自然界中一個普通的物種而已。此外,這個時期比疫情傳播得更快的可能是謠言。前段時間甚囂的「冠狀病毒是一種人工合成病毒,更容易感染某些人種」的說法,隨著全球普遍感染而不攻自破。我多次強調,生物學上人類只有一種,並不存在所謂「以膚色來區別人種」的基因武器。
  • 其實病毒並不想殺死人類,只是人類的行為讓它們找錯了"家園"
    SARS還是目前新冠狀病毒,它們都是屬於冠狀病毒,都造成了廣泛的流行以及大量人類的死亡,有研究顯示它們源頭宿主都是來至於野動物(SRAS的源頭宿主為蝙蝠,而新冠病毒亦考慮為野生動物具體仍在研究中),然後它們已經在它們的&34;(野生動物身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