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人這次底氣十足!

2021-01-17 崑崙策網

(點擊上方【崑崙策網】可關注)


「我們2003年給中央寫的報告中規劃:在2020年前完成『繞、落、回』三步走。我們進度沒拖,經費沒有超,指標沒有降 。各國的航天任務中拖進度、超經費的比比皆是。我們這三步按計劃做到了,而且還超額完成了。」從2020年11月24日凌晨4點30分起飛,到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返回器成功著陸,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了地球外天體採樣、地球外天體起飛、帶著所採樣品安全返回地球等 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首次 。23天的飛行時間裡,「人民科學家」、來自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嫦娥五號探測器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院士和眾多航天人經歷了一個個不眠之夜。


為祖國爭取一個

創造「人類首次」的機會


20年前,中國啟動探月工程的論證,當時55歲的葉培建開始從事探月事業。2004年初,我國探月工程批准立項,正式進入實施階段,分為「繞、落、回」三個階段。葉培建擔任 嫦娥一號衛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 。在探月工程中,單號星是主星,雙號星是備份星。嫦娥一號的任務圓滿成功後,有人出於「節約」,不主張繼續發射嫦娥二號。但葉培建在討論會上據理力爭: 「中國探月要走下去,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產品)已經做好了,再花點錢獲得更多的科學成果、更多的工程經驗,有什麼不好?」
主持會議的負責同志聽後當即決定: 「今天不討論嫦娥二號打不打的問題,只討論怎麼打好的問題。」2010年國慶節,嫦娥二號發射成功,中國不僅在探月成果上更進一步,還為後續二期落月任務奠定了基礎。三年之後的2013年12月,嫦娥三號探測器順利完成落月任務,其備份星嫦娥四號沒有再陷入是否發射的爭議,但對其執行怎樣的任務卻存在分歧。有人認為,嫦娥四號無需冒險,落在月球正面更有把握,而葉培建則主張,嫦娥四號要邁出人類尚未邁出的那一步。「我覺得嫦娥三號已經落到正面了,月球背面沒人去過,所以我就堅持要落到背面去 。」葉培建再次據理力爭:「 那天就要寫決議了,我說如果你們落正面,我不籤字 。領導也很開明,說我們再研究研究,經過研究就決定落在背面。」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代表人類太空飛行器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對我們的發展道路、技術路線,要敢於說真話。」 葉培建說,嫦娥四號任務成功後,某強國的航天機構負責人表示: 「從此以後我們不能說中國人只會跟著幹了,他們也幹了我們沒幹過的事情。」

作為國家重大航天工程領軍人物,葉培建在質量上對團隊要求極為嚴格 。「航天領域有一句話叫 100-1等於0 。我產品做得再好,其中一個小部分沒有做好,就可能導致失敗。所以我要求我們每一個設計師做每一件事情,都要 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你不這麼看待,輕描淡寫、掉以輕心,就很可能失敗。所以說 責任大於天 。」嫦娥五號任務從發射升空,到抵達月球採集月球物質,再由月面點火起飛,從月球軌道返回地球,很多關鍵節點都在夜間發生。75歲的葉培建擔任飛控專家組組長,也在崗位上堅守。但如果發生問題,不管是白天黑夜,專家組要在極短的時間裡頭幫助拿主意、想辦法。「這次沒有需要我們處理的問題」 ,葉培建欣慰地說,嫦娥五號是迄今為止我國最複雜的太空飛行器,但從發射到返回沒有發生過一個問題,非常圓滿。飛控專家組雖然「沒事幹」,但也起到支撐作用。「年青人說只要看到我坐在那個地方,看到我笑眯眯地喝咖啡,他們心裡就放心了 。」2017年1月,為表彰葉培建在空間科學技術領域的卓越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編號「456677」的小行星命名為 「葉培建星」 。2019年9月17日,葉培建獲授 「人民科學家」 國家榮譽稱號。「我們2003年給中央寫的報告中規劃:在2020年前完成『繞、落、回』三步走。我們進度沒拖,經費沒有超,指標沒有降 。各國的航天任務中拖進度、超經費的比比皆是。我們這三步按計劃做到了,而且還超額完成了。」為什麼中國探月工程能在那麼難的情況下、在有限的時間、用有限的錢完成既定的任務?葉培建說, 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精神十分關鍵。他認為,在航天「三大精神」中,「 最根本就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 。」如果工程沒有按預定計劃執行,就沒有兌現對祖國的莊嚴承諾。航天人「喜歡為國家做事情,做得越多越好。」1945年,葉培建出生在江蘇泰興的軍人家庭。父親早年投身革命,參加過抗日救國運動、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父親親歷了美國飛機的囂張和瘋狂 。高中畢業後,葉培建本想學習外交,但父親的一句「你學工科,學航空」為葉培建指明了職業方向。大學畢業後,葉培建被分配到航天部衛星總裝廠任技術員,從此與中國航天事業結緣。1978年恢復高考後,葉培建順利考取了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和五院502所兩個研究生,後來又通過了出國資格外語考試,赴瑞士留學7年。獲得科學博士學位後,他就和妻子一同回到中國。瑞士風光秀麗、氣候宜人,很多人都問葉培建,「那邊條件那麼好,你們倆怎麼回來了?怎麼進行思想鬥爭的?」但在葉培建心裡,回國不需要思想鬥爭。葉培建留學的生活費是每月600法郎 ,這在當時的瑞士是一個很小的數字,連瑞士難民的救濟金都已達到每月800法郎 。「可我算了一下,600法郎在當時也相當於國內40名工人『不吃不喝』才能供我,我就知道自己肩上擔子有多重。」在瑞士留學期間,葉培建曾到日內瓦世界智慧財產權總部參觀。當時,在一樓大廳,各個國家都展出一樣代表自己國家智慧財產權的東西。美國展出的是 「一片月亮(a piece of the moon)」 ,中國展出的是一個景泰藍花瓶。從瑞士學成歸國後,葉培建進入五院,主要負責衛星測試地面設備研發和航天信息化工程。1996年,葉培建開始擔任資源二號衛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從事探月任務後,葉培建有一次赴瑞士參會,故地重遊,來到日內瓦世界智慧財產權總部。「美國人還在那兒展出『那片月亮』,我就把照片拍下來,回來發給我們每一個主任設計師。我說我們中國也要拿回月亮來,就靠你們了。月壤能不能拿回來是代表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我們現在做到了! 」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崑崙策網」!


(來源:「觀察網」微信公號,原載央視網;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註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後左下角「閱讀原文」


     【崑崙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於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崑崙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推薦友情關注:


共享【崑崙策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共享【新文化研究員】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中方回應背後,中國航天人的底氣
    另一方面,中國航天事業從1956年起步,到發射「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僅用了14年,成為第一個能夠觸碰外太空的發展中國家,對此,美方也挺意外的,但畢竟有能力的國家少,也就不在意。之後的50多年裡,中國航天事業隨著國力的增強,開始嶄露頭角,隨著2008年神舟七號發射成功,在航天領域,中國的話語權也多了起來,這就讓有些人看不順眼了。
  • 中國空間站拒絕美國加入,這次說什麼也不行!我們就是這麼有底氣
    中國空間站目標是在低地軌道建設一個常駐在60-80噸級的大型空間站。可以說是即將震驚世界的偉大工程。當年我們申請加入國際空間站,美國把我們拒之門外了。自此,中國科學家奮發圖強,走上了自主研發的道路,現在終於取得了成功。
  • 這次,完美日記的聯名對象——中國航天
    從古至今,宇宙的美妙與神秘不斷引人探索。 古時候,我們從詩詞歌賦神話著作中抒發對宇宙、對月球的想像和嚮往;如今,勇於創新的中國航天不斷在浩瀚的宇宙銀河星系裡探索和前進。 2020年為中國航天大年。 在今年「雙節」同慶之際,逸仙電商旗下品牌完美日記攜手中國航天,結合航天時尚美學,打造了一款集科技、思想、國潮等元素為一身的產品——第二代「動物眼影」玉兔盤
  • 原來蔡英文底氣十足,又是因為美國?
    在典禮現場,蔡英文底氣十足的說出了建造潛艦臺的三個意義,其中就包括向外界證明,臺灣具有所謂「守護主權」的意志。但是有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臺灣地區建造潛艦,背後很可能是美國主導。 兩岸戰力失衡,美方協助造艦兩岸關係越發緊張,不對稱的軍事實力將會是臺灣地區最擔心的事情,目前臺灣地區已有的潛艦隻有4艘,分別是「茄比級」潛艦、「劍龍級」潛艦。
  • 如果美國切斷GPS信號,中國是否會重蹈96年覆轍?俄:底氣十足
    圖為北鬥衛星近日,美國以進行演習為由,切斷了全世界範圍內除該國以外的全部GPS信號,那麼如果美國切斷GPS信號,中國是否會重蹈對此有俄羅斯網友表示:中國自主研發的北鬥系統給世界各國做了榜樣,從此中國終於不怕美國切斷GPS信號,也就意味著GPS在全球的壟斷地位已被徹底打破,因此在面對美國切斷GPS信號的情況時,中國會更加底氣十足。
  • 公司年會上臺講話,記住這四個字,讓你底氣十足!
    公司年會上臺講話,記住這四個字,讓你底氣十足!感謝大家閱讀本期演說乾貨系列,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話說四海,不知不覺年會馬上就要到了,各大公司或者團隊,年會肯定少不了的!眾所周知,領導能力和口才能力相信大多數人都是不匹配的,畢竟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年底了很多的公司團隊肯定少不了年會總結。今天在這裡呢,特地為大家分享四個字,讓你在年會上講話遊刃有餘,讓你的心裡特別有底氣!
  • 中國載人空間站建設拉開序幕,印度人卻看不起,哪裡來的底氣?
    要說最近最振奮人心的消息,就是5月5日,在長徵五號B火箭的託舉下,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這一次新飛船新火箭的成功升空,標誌著中國將在太空安個家,並且還為他通上了往返的公交車。但是這次長五B火箭成功創紀錄地首飛,卻被印度人看不起,並且聲稱印度遙遙領先,哪裡來的底氣?
  • 與中國航天「零距離」——走進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
    ,科技感十足的展覽,讓人與中國航天「零距離」接觸。18日,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上,參觀者在飛船返回艙展示區觀看、拍攝。記者 王毅 攝科普,了解中國航天成就走進展館大門,迎面的是成就展區,大屏幕上播放著中國航天載入歷史的光榮瞬間,展廳正中間擺放著「東方紅一號」衛星1∶1模型。50年前,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開啟了中國航天事業的偉大徵程。
  • 底氣十足!
    #張藝興努力把熱愛做到極致#若是放在當初,就會有許多人說自己偶像有多麼全能因為張藝興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他有這個底氣,所以全能藝人在他身上就沒有被嘲過。張藝興這次參加GQ的盛典,在採訪時被問到,如何理解偶像,張藝興的回覆很符合他的性格。張藝興說:努力把熱愛做到極致就是一位好偶像。張藝興的金句又出現,不過他的金句很像他的風格,既然都熱愛了,為什麼不做到更好呢?果然是張藝興的性格。你喜歡這個少說話多做事的張藝興嗎?
  • 與中國航天「零距離」——走進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福州站)
    臺海網9月19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神舟飛船返回艙、降落傘、艙外航天服等航天珍貴實物,嫦娥四號任務著陸器、長徵運載火箭等太空飛行器模型公開亮相;依託VR、AR、3D等先進技術的互動展示展品,特色鮮明的航天文創產品……18日,「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福州站)活動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
  • 外國人:這次中國航天用實力說話
    圖為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回首5月5日「長徵五號」 B型運載火箭的點點滴滴,相信有不少人都覺得壯觀、震撼,而對於剛剛從疫情陰霾中走出來的中國來說,也迫切需要這樣的一針「興奮劑」來鼓舞全國人民的士氣。圖為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成功返回隨後,帶著同胞們的信任,中國航天今天給我們又帶來了另一個喜訊。據最新消息稱,這次由長徵5B型火箭搭載升空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艙,已於今天下午13時49分,順利降落在位於巴丹吉林沙漠戈壁的東風著陸場上,成功完成任務。
  • 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這一任務對於從未探測過火星的中國來說,是一次非常大膽的嘗試。如果成功,這將是人類航天史上首次!而在中國人眼裡,每一個名字都跨越了時空,代表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厚重的凝聚力、豪邁浪漫的情懷。暢想一下,當你抬頭看夜空時,你可能不再感慨「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而是意欲「手摘星辰,起舞逐月華」,這該多麼浪漫!
  • 海上天路:中國航天新突破,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完成海上航天發射任務紀實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宋元剛 安普忠 路俊測試模式轉變到新測控體制運用,敢攀高峰、勇闖新路,讓中國航天不斷刷新中國高度——攀登步伐永不停歇「今年,我們還將執行海上發射任務!」興奮的是,再戰海天,不僅事關中國航天建設一支穩定、高效的海上發射力量,還意味著中國航天在發射方向選擇、發射領域覆蓋和發射效率等多個方面正在取得重大突破。
  • 中國航天大會公布很多航天黑科技,航天實現了質的飛躍
    中國航天大會,第20屆中國航天大會,於7月在福建省舉行,主題是弘揚中國航天精神,仰望星辰星海!遙想我們當初發射的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現在距離發射東方紅已經過了50周年了,整整50周年呀,這是多麼讓人激動,我國的航空實現了質的飛躍!浩瀚的宇宙精神和中國式的航天文化,推動了我們科技的進步!在為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服務時,鄧爺爺曾經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 恆馳的「探月工程」:領跑的核心與底氣
    然而,曾幾何時,因為技術難度太大,中國「探月工程」並不被看好。如今,隨著嫦娥五號成功上天「挖土」,全世界都為之矚目、喝彩,離不開背後的科研團隊夜以繼日的付出,更離不開中國「探月工程」明晰的「三步走」戰略。如果把恆馳的徵程比作一次「探月」,那麼恆馳正在走的路,就是沿著既定的方向、路線,組建最強科研天團,打造最強「孵化基地」,一步一步走向屬於自己的星辰大海。
  • "火星"中國航天人專場 看中國航天人評價電影
    網易娛樂11月27日報導 因為《火星救援》這部影片故事來源於NASA的火星計劃,得到NASA的支持與把關,並涉及航天科技、數學、植物學、動力學、化學、物理、醫學等眾多領域,被譽為「給科學的一封情書」,片中有一句臺詞特別適合形容這部影片目前的票房趨勢,I'm going to science the shit out
  • 中國航天人的飛天夢
    火星探測器的發射窗口每隔26個月才出現一次,錯過這次照面,要再等780天。為了把握這難得的發射機會,各國摩拳擦掌,紛紛推進各自的「探火」計劃。2020年,在飛出地球、去往火星的太空飛行器隊列中,將首次出現五星紅旗的標識,我國地外行星探索任務的空白將就此填補。
  • 公司年會上臺講話,學會這方法讓你底氣十足,更顯專業範!
    公司年會上臺講話,學會這方法讓你底氣十足,更顯專業範!首先提前祝賀大家新年快樂!也感謝大家閱讀本期演說乾貨系列!
  • 中國航天技術還不如當年的蘇聯嗎?
    ,在中國航天史上是空前的。我們在驚嘆嫦娥五號創造這些「第一次」的同時,也應該感嘆它背後體現的中國航天「環環相扣」的長遠規劃。且不論中國早期的探月論證,從2004年中國探月工程正式啟動開始,在長達16年的時間裡,中國無人探月項目「繞落回」三大步一直不受影響地穩定推進。
  • 這次,中國不準備落後美俄了,研發新一代載人火箭並建造月球基地
    在這條路上,中國比美國和俄羅斯發展要晚,但中國航天人魄力十足。近日,中國航天又迎來好消息。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於近日召開,會上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周雁飛表示,目前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滿足不了登月要求。中國正開展載人登月方案深化論證,計劃研發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其各項綜合技術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能夠將載人飛船、月球著陸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