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人類滅絕,塑料會證明我們來過

2020-11-28 澎湃新聞

脫口秀大師George Carlin有一段流傳甚廣的關於人類和地球的表演,大意是地球並不需要人類自以為是的保護,等人類滅絕了,地球自然會自我恢復。就算塑料難以降解,那也無所謂。

「地球可以把塑料合併一體,一顆嶄新的星球誕生了!」

而科學家們的研究已證實,George的話不僅僅是段子,而且在現實中正在發生——塑料已經在地層中沉積,成為獨特的地層組分,和地質學上關鍵的指示物。通過地層中塑料的種類,乃至塑料上的文字等等,可以判斷地層形成的時間。

位於赫特福德郡布羅克斯本雪松公園一個都鐸王朝風格的溝渠,上層土層中的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塑膠袋。(courtesy of MOLA攝於2010年)。這些塑料已經在這裡存在了三十年,保存得非常好。

碳酸鹽膠結砂巖中的塑料碎片。位於西班牙巴斯克地區的 Gorrondatxe-Azkorri海灘(攝影:H. Astibia)

這個結論來自於萊斯特大學地質系的古生物學家Jan Zalasiewicz及其團隊 。他們認為地球表面正在因為持久性人造塑料的大量生產而出現顯著變化,我們也因此進入了「塑料時代」。

塑料已經滲透到了現代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它們便宜、輕便、防水,能經受得起諸多強酸鹼的考驗,經久耐用,令人類社會無法抗拒。

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觀察了一下自己的辦公桌,看到的含塑料組分製品就包括電腦、iPad、文具收納盒、剪刀的把手、長尾夾的盒子、印臺、訂書機、插線板、零食包裝和數個由塑料製成的小擺件,還有我戴的眼鏡,乃至我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化纖製成。無論你現在是在哪裡看到這篇文章,我相信你環顧四周,定能找到幾樣由塑料製成的產品,至少你此刻手裡拿的手機就有多個組件是塑料製成的。

如果徹底告別塑料,也就徹底告別了現代生活——畢竟就連起碼的電力也需要電線來輸送,而電線必定需要絕緣塑料的包裹。

基於現代生活對塑料無所不在無時無刻的需求,塑料的產量巨大,並與日俱增。1950年塑料產量200萬噸,現在年產量已經增長到了3億噸。截至2015年,估計累積生產的塑料總量約為50億噸。 平均到每個人身上,塑料年產量有40公斤,也就是說,塑料的總量與所有人類的生物量相當。

全球塑料年產量 來源:Statista, PlasticsEurope

這麼多的塑料,都去了哪裡?

有很少一部分塑料得以被回收進行了循環再利用,全球的塑料回收率整體上估計僅有5%左右。目前回收塑料的比例不同渠道的數據不太一致,統計口徑可能也有出入。在歐洲回收的比例大概在15%~25% ,而在美國這個比例據估低於5% 。在中國,因為有龐大的拾荒大軍,回收的比例大概有40%。

還有一部分被填埋或者焚燒。焚燒塑料會產生致癌物質二噁英,目前即便是最先進的垃圾焚燒廠,也只能儘可能將產生的含有二噁英的飛灰收集起來固化後進行填埋,以避免二噁英對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危害。而那些被填埋的,經年曆久之後就會變成地層的一部分。

而還有約一半的塑料,既沒有被回收,也沒有被焚燒、填埋,而是留在了自然界中。除了前文提到的進入地層的那部分成為人類活動標記物的之外,很大部分都經過大氣和水的循環進入了水體,而大海往往是這些塑料的最終歸宿。過半的海洋垃圾都是由塑料構成,而據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塑料(包括泡沫塑料,塑料瓶和塑膠袋)是中國最常見的海洋漂浮垃圾,塑料類垃圾佔所有海灘垃圾的比例高達68% 。

在2010年,高達480萬噸-1270萬噸塑料垃圾流入了海洋 ,相當於每分鐘都有一卡車裝載量的塑料垃圾被倒入海洋。在中國,僅長江每年就向東海傾倒約33萬噸塑料垃圾,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塑料垃圾河流汙染源之一 。

全球塑料包裝材料去向

最近大熱的紀錄片《藍色星球II》的第4集中,也特別提到了塑料汙染對海洋生物造成的威脅。

藍色星球II第4集視頻截圖

圖中這隻玳瑁龜被困在塑膠袋中。它的運氣很好,攝影師Rafa Herrero Massieuz將它解救了出來玳瑁龜解放出來。還有一次,在英屬哥倫比亞以外海域,製作團隊幫助解救了一頭拖著長達幾乎一公裡的漁網繩的坐頭鯨。他們用了九個小時的時間把所有的繩子都清理乾淨,坐頭鯨才能暢快地遊泳。 製片人David Attenborough在採訪中也呼籲減少塑料的使用來保護海洋。

據國家地理的報導,267種海洋生物受到塑料垃圾的影響。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估計,每年有數十萬海洋生物因海洋塑料而死。而深受其害的還有海鳥,約44%的海鳥誤食塑料,因為他們僅靠視覺來判斷是否食物,這導致很多鳥類窒息死亡。

無法戒除塑料,我們還能怎麼辦?

儘管塑料帶來非常嚴重的問題,如前文所說,現代生活已經無法離開塑料。

個人也並不寄希望於可以發明一種新的材料徹底替代塑料。這不僅僅是因為塑料的成本之低、適用範圍之廣、性能之優越都難以被超越,還因為新的材料的誕生,也常常伴隨著新的問題。

而比較現實的解決之道,除了儘可能在前端減少使用,例如減少過度包裝、少使用塑膠袋、減少過度消費和浪費等等之外,就是儘可能地回收再利用。

事實上,絕大部分的民用塑料都是可回收的。僅在廢舊物資交易網站ZZ91再生網上列出的塑料種類就有26種。

只要能夠很好地進行分類回收,並能折抵物流成本的情況下,基本上我們生活中使用到的所有塑料都可以回收再利用。

而大部分正規塑料產品上都有一個回收標誌,幫助用戶將塑料更好的分類。

塑料分類回收標誌

但是實際情況下,塑料產品是否能得到回收並不僅僅跟塑料的品種有關係。

可回收再生的PP外賣餐盒為何得不到回收

今年外賣垃圾的話題在網絡上討論熱烈,其中外賣餐盒絕大部分都是pp材質的,在塑料分類標誌系統裡是第5類。從技術上來說,完全可以回收。然而現實情況下,外賣餐盒卻存在非常大難度,因為單個重量很輕清理卻又很麻煩。

單個外賣餐盒的重量非常輕,100個800ml的透明餐盒的重量還不到2.5公斤。

按目前透明PP廢料的回收價格,這2.5公斤pp廢料最多能賣到15元人民幣。

然而餐盒被使用後,往往沾著難以清除的食物殘渣和油脂,這讓收集和清理都變得很複雜。如果你因為懶得洗碗而點了外賣,大概可以認同清理100個餐盒非常耗功夫。

再加上物流的成本,就讓收集清理外賣餐盒是一件成本遠超收益的事情。

最容易回收的PET飲料瓶

而目前的回收體系中,相對回收得最好的塑料製品大概就是PET飲料瓶。因為量比較大、且容易清理得多,是目前普通居民能接觸到的回收渠道最多的一種塑料製品。

飲料瓶被回收後,可以被再生成新的PET塑料顆粒。

同級再生,即再生成同等食品級的PET顆粒,生產成新的飲料瓶

降級再生,再生成較低登記的PET顆粒,大多用來生產化纖製成服裝

同級再生更能夠有效阻止更多的塑料垃圾的產生。如果所有的飲料瓶都能得到回收,並同級再生成新的飲料瓶,那麼一方面不會產生新的塑料瓶垃圾,另一方面也不需要消耗更多的石油。

CLOSED LOOP RECYCLING - EXAMPLE PRODUCT,http://www.technologystudent.com/prddes1/closeloop2.html

但要實現這一點,前提是這些飲料瓶能夠得到安全回收,並且進入到能夠實現「瓶到瓶」再生的企業。而如果僅僅依賴於無序的廢品回收體系,大部分瓶子被居民扔到垃圾桶,再由拾荒者收集後賣給廢品站。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大部分瓶子已經被其他垃圾汙染,增加清理難度;另一方面廢品站完全由價格引導,會出售個出價較高的再生工廠,可能會被降級回收,甚至是被非法作坊採用高汙染的方式回收。

因此飲料瓶若想得到更好的回收再利用需要政府和企業都承擔起更多責任。

據綠色和平今年發布的報告《瓶裝世界》和《可口可樂的快樂與失敗》中,提到每分鐘全球就有一百萬個塑料瓶被出售。2014年全球有5300億個PET塑料瓶被生產,預估這個數字還會以每年4.7%的速度增長著,其中近半在使用一次後就被丟棄 ,並大量流入海洋。

全球最大的六大飲料生產商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三得利、達能、胡椒博士和雀巢。這其中除了可口可樂之外的五個生產商每年總計出售超過200萬噸塑料瓶,加上其他類型的塑料包裝,一共高達360萬噸。但這五家生產商使用再生PET瓶的比率僅有6.6%。

可口可樂以「商業敏感信息」為理由拒絕透露其塑料包裝使用量。 但據綠色和平估算,可口可樂年塑料瓶生產量約為1100億隻。可口可樂曾制定了實現25%的塑料瓶原料來自再生和可再生材料的全球目標,而最終他們只實現了12.4% 。在此之後,可口可樂直接放棄了這一目標 。與此同時,可口可樂的塑料瓶比例還在不斷增加,而可以反覆灌裝的玻璃瓶比例卻在降低。

生產者責任延伸制與押金制度

「生產者延伸責任制」意為生產者應該對產品的全生命周期負責,必須承擔產品使用完畢後的回收、再生和處理的責任,將產品廢棄階段的責任歸於生產者。

在飲料瓶的回收方面,為貫徹「生產者延伸責任制」,世界上目前有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實行押金制度。 飲料標準包裝物押金金額一般定為飲料價格的10%—15%。

以德國為例,從2003年開始,德國開始實行押金制度,1.5升以上的飲料瓶收取0.5歐元(約合人民幣3.9元)的押金,1.5升以下的飲料瓶收取0.25歐元押金。目前德國的飲料瓶回收率高達98.5% 。同樣實行押金制度的以色列,從2003年到2013年,飲料瓶的回收量增長了270% 。

我們的近鄰韓國同樣實行押金制,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超過95%被回收,超過85%會得到再生。

目前中國也開始逐步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今年年初,國務院發布了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推行方案 。但目前方案中在包裝方面僅僅涉及到飲料紙基複合包裝,也就是常說的利樂包裝。對於塑料包裝方面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建立,還需要企業和公眾進一步地推動。

當人類滅絕後,存在於地層中、海洋中的那些塑料,可以證明我們曾經來過。然而比被記住更重要的是,如何讓人類滅絕得晚一些,以及,在滅絕之前活得更好一些。

相關焦點

  • 當人類消失之後,或許只有這些東西能證明我們來過
    ,但至少我們希望讓宇宙當中的可能存在的其他文明之道,人類文明曾經存在過,並且曾經達到過什麼樣的地步。,又有什麼能夠證明我們曾經存在過呢?但即便如此,那時候的人們也一定能夠通過人類的化石發現我們人類曾經創造過的文明。這也算是自然所能夠提供的最為簡單卻持久的保存方式。
  • 人類滅絕後,我們存在的證明會消失?這兩樣物質幾億年也不會消失
    我們人類一直自詡為是地球上最富有智慧的生命體,比起其他動物,我們沒有鋒利的牙齒沒有堅硬的皮膚,所能憑藉的便是高速運轉的大腦,極強的學習能力與使用工具的能力,才能在地球上繁衍生息。說我們強大,我們的精神的確巍峨龐大,說我們弱小,隨便一種自然災害便能輕巧奪去多數人的生命。
  • 即便人類滅絕,老鼠也不會消失,它們為什麼這麼強?
    我們常常認為,由於人類文明具有更加先進的科學技術,所以哪怕有一天世界末日真的來臨了,我們也有希望可以活到最後。但是實際上,根據科學家們的相關研究,老鼠的生存能力更強,雖然它們的體型較小,卻依然能夠抗過風浪,即便人類滅絕後,它們也未必會消失。
  • 人類會滅絕嗎?對於所有存在的威脅,我們都可能避免滅絕!
    2020年6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 /——人類會滅絕嗎?簡而言之,答案是肯定的。化石記錄顯示,所有生物最終都會滅絕。幾乎所有曾經存在過的物種,超過99.9%,都滅絕了。當然也一些留下的後代。但是大多數都滅絕了蛇頸龍、三葉蟲和雷龍滅絕了。其他人類物種也是如此。
  • 如果人類滅絕,誰會成為我們的「繼承者」?有可能是黑猩猩嗎?
    雖然演化沒有目標,也不存在終點,但是假設人類在未來的某時某刻滅絕,那麼我們如今的角色會被誰替代呢?會是近親黑猩猩嗎?即便是跟我們親緣關係略遠的紅毛猩猩,它們同樣也面臨著極危的悲慘現實。所以,如果人類滅絕來臨,這些靈長類「遠房親屬」很可能早於我們就已經滅絕了。
  • 如果人類滅絕,地球會發生什麼?
    是什麼驅使人類走向滅絕?1、一種不同的天際線目前有幾種理論在解釋人類的滅絕,我們不太可能在瞬間消失。然而,想像我們突然從地球上徹底消失--也許是一種未被發現的、人類特有的病毒,魏斯曼說--是探索人類離開地球會發生什麼的最有力的方法。在魏斯曼自己的研究中,這個問題首先把他帶到了城市,由於突然缺乏人類的維護,城市會發生一些最劇烈和直接的變化。
  • 如果人類消失了幾十億年,地球上有哪些東西可以證明人類來過?
    從40億年前早期的簡單生命誕生開始到現在的生命世界,地球上不知誕生過多少種生物,可是這些生物都沒有能夠一直延續下去,而是在各種各樣複雜的生態劇變中滅絕消失了。地球生命史上曾經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一次都幾乎滅絕了80%以上的生物。
  • 在幾十億年之後,人類在地球上消失,有什麼證明人類存在過?
    在幾十億年之後,人類在地球上消失,有什麼證明人類存在過?人類的誕生上地球成為了與眾不同的一顆星球,成為了在宇宙當中目前唯一孕育出文明的星球,經過了幾百萬年的發展,擁有了現代高度發達的科技文明。雖然我們擁有地球上的高級文明,但是從根本上來講是人類也是哺乳動物的一種,不過我們進化出了和其他動物不同的更為發達的大腦更高的智慧,所以我們才有可能成為了地球的主人。對於我們來說,自然界的規律是無法打破的,我們的生命是非常有限的,在地球上已經經歷了5次的生物大滅絕,滅絕的物種數不勝數,每一次的生物大滅絕的到來,幾乎滅絕了地球上80%以上的生物。
  • 塑料會反噬人類嗎?2021年1月1日開始,我國或開啟「限塑令」!
    塑料會反噬人類嗎?2021年1月1日開始,我國或開啟「限塑令」!在日常生活中,塑料成為了人們使用最頻繁的一種材料。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一般都會使用塑膠袋。人們在點外賣的時候,商家為了方便基本上也會用一次性的用餐工具,它們大多也都是用塑料製造而成。
  • 若人類突然消失,幾百億年後,哪些證據能證明人類存在過?
    ,怎麼樣證明人類曾在宇宙中存在過呢?其實以人類現在的發展水平來看,即便是滅絕的再突然,仍然有許多痕跡能夠證明宇宙中曾經有過人類這種生命。比如說最直接證明——化石。除了化石以外,充斥我們生活方方面面的電磁波其實也是很好的證明。從人類第一次使用電磁波至今已經有百餘年的歷史。
  • 人類會滅絕嗎?會是什麼時候?
    作為地球的一個物種,人類會滅絕嗎?最簡單的答案是:會。化石記錄顯示,所有生物最終都會滅絕。幾乎所有曾經存在過的物種,超過99.9%,都滅絕了。一些物種留下了後代,但大多數物種——如蛇頸龍、三葉蟲、雷龍等——則徹底消失。其他人類物種也是如此。
  • 若人類突然滅絕,幾十億年後,哪些證據能證明我們存在?
    那麼為什麼科學家們會如此篤定史前文明不科學、不存在呢?其實判斷方法很簡單。以人類為例,若地球上的人類突然全部滅絕,那麼至少有三樣種痕跡能保存幾十億年之久。這也就意味著,倘若地球繼人類之後又出現了新的智慧生物,那麼他們憑藉三種痕跡,一定能夠知道地球上曾經存在過人類這種智慧生命。
  • 第一個因人類而滅絕的物種
    Hume說:「它根本就不是什麼又大又肥又臃腫,只會在地上跑的傻鳥。渡渡鳥非常適應模里西斯的環境。」而人類無止境的開發才是渡渡鳥滅絕的真兇。 我們錯的不止這一點,因為渡渡鳥其實不是人類導致滅絕的第一種生物——絕對不是。其實早在人類見到渡渡鳥的數千年前,我們就已經在大肆摧毀著全球的動物群。Hume說:「在渡渡鳥滅絕的之前和之後,必定有著很多的滅絕事件。」
  • 人類會滅絕嗎?如果人類註定會滅絕,那麼人類努力的意義是什麼?
    人類滅絕是一定會發生的,而我們能做的,是讓那一天晚一些到來。人類會滅絕嗎?其實人類和其他生物一樣,都可能在未來滅絕。這是因為,地球環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從遠古至今,大氣層的成分以及含量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再者,地球溫度也經歷過好幾次大冰期和間冰期的循環,一旦地球突然降溫,人類也會因為無法適應溫度而滅絕。我們要知道,人類雖然是此時地球的霸主,但人類能夠適應的,只是此時的地球環境,一旦地球環境發生較大的變化,人類就有可能滅絕。
  • 人類會滅絕 正如我們都會死亡一樣
    如果地球是有生命的,人類在地球眼中,也許正如我們眼中的老鼠一樣,可謂厭惡至極。按照我們現在的發展節奏,地球已經經不起人類太多的折騰了。我們人類所謂的發展,其實都是為了滿足我們的貪慾和惰性。如果我們出行都是步行,就不需要汽車,造成尾氣的汙染。如果我們通訊依然使用信件,就不用到處建信號塔,使用手機,到處都是電磁波汙染。或者說,如果沒有現代工商業,地球也許會安寧得多。沒有這些現代產品,我們也不是不能生活,只是活得沒有現在舒適而已。
  • 如果人類滅絕之後,地球是否會誕生另一種文明,再次統治地球?
    文/濤聲依舊如果人類滅絕之後,地球是否會誕生另一種文明,再次統治地球?地球的誕生歷史距今已經差不多有46億年了,然而人類才存在了200多萬年而已,和地球的年紀相比是微不足道的,那麼在地球這麼長的時間裡是否誕生過人類文明之外的地球文明呢?儘管很多人提出了可能性,但是都是沒有確鑿的證據,我們最多只能證明恐龍是曾經地球的霸主這種事實,然而恐龍卻不是智慧文明,它們只是單純的野獸而已。
  • 人類什麼時候會最終滅絕?
    仔細想一下,與地球所在的有著130億年歷史的銀河系相比,人類走過的旅程實在短暫,微不足道——人類的安全其實還沒來得及經歷任何一次來自宇宙的挑戰。恐龍的滅絕已經證明,宇宙某處的一顆小流星就能把地球折騰的夠嗆。那些規模巨大的高能「宇宙事件」,比如伽馬射線風暴、黑洞吞噬、星系碰撞和宇宙大爆炸,分分鐘就可以摧毀地球。在宇宙巨人面前,人類卑微得像螻蟻一樣,可以被輕易地消滅。
  • 人類什麼時候會最終滅絕?
    恐龍的滅絕已經證明,宇宙某處的一顆小流星就能把地球折騰的夠嗆。那些規模巨大的高能「宇宙事件」,比如伽馬射線風暴、黑洞吞噬、星系碰撞和宇宙大爆炸,分分鐘就可以摧毀地球。在宇宙巨人面前,人類卑微得像螻蟻一樣,可以被輕易地消滅。當然,目前看來,最有可能致使人類滅絕的「導火索」來自地球內部,或者說來自人類自身。地球遭遇「宇宙事件」的概率其實遠低於人類爆發核戰爭、生物化學武器戰爭的概率。
  • 人類離開1億年,如果有新的文明出現,他們能發現我們存在過嗎?
    自人類誕生於地球後,地球又被認為是文明星球了。毫無疑問,地球在宇宙中是特別的,但這份特別是人類賦予地球的。本質上而言,地球和火星金星等星球都並無特別之處,如果未來生態萬物滅絕了,人類也消失滅絕在了地球上。地球跟金星火星就更接近了。只是那時人類不在地球上了,人類已經不能評價地球了。
  • 人類也曾瀕臨滅絕?我們驚人相似的基因說:是的
    人類會滅絕嗎?對於這個話題,很多人似乎並未打從心底裡正視。但從演化史來看,我們能有如今的地位摻雜著太多偶然性,而讓人類瀕臨滅絕的危機也時常發生。生物學家古爾德就曾說:假如歷史重演,人類出現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只要提到人種,我們總能首先想起以膚色劃分的黃種人、白種人和黑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