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會滅絕 正如我們都會死亡一樣

2020-12-05 一方之見

如果地球是有生命的,人類在地球眼中,也許正如我們眼中的老鼠一樣,可謂厭惡至極。

按照我們現在的發展節奏,地球已經經不起人類太多的折騰了。

我們人類所謂的發展,其實都是為了滿足我們的貪慾和惰性。

如果我們出行都是步行,就不需要汽車,造成尾氣的汙染。

如果我們通訊依然使用信件,就不用到處建信號塔,使用手機,到處都是電磁波汙染。

或者說,如果沒有現代工商業,地球也許會安寧得多。

沒有這些現代產品,我們也不是不能生活,只是活得沒有現在舒適而已。

不要把人類的生產發展看得多麼的高大上,說到底,只是為了滿足我們人類的一己之私而已。對其他物種,對地球而言,受到的只是越來越多的傷害。

如果人類不改變社會結構,不改變資本生產所形成的依賴性和慣性,也許不會很久,或者地球毀滅,或者人類滅絕。但我想,更大的可能是人類先滅絕。

這在一些人看來,覺得是不可能的,人類這麼高級的生物,怎麼會這麼快就滅絕,他們甚至認為人類永遠不會滅絕,人類承受的是神的旨意於世間,所以神是不會讓人類滅絕的。

如果人真的是承受神的旨意立於世間,我們做了什麼利於世間的事情,何德何能承受這種旨意。

宇宙的存在也許缺少不了觀察者,有人認為人類就是這個觀察者,因為人類是唯一有意識來探索認識宇宙的生物。但我看這只是我們坐井觀天,就算有觀察者,那也不會是我們,也許在真正的觀察者眼中,我們只是一群低級地充滿貪慾的類似於老鼠的存在。

人類將來會滅絕不是什麼不可接受的事情,正如你不得不接受終有一天所要面對的死亡。

我們可以做的,也許只能是放緩腳步,減少對科技的依賴,將整個人類的生活變得更簡單一些,將科技更多地應用於對宇宙的探索、而不是滿足我們的私慾。這樣我們才能做合格的觀察者。

相關焦點

  • 未來我們人類,會不會像恐龍一樣,大滅絕
    科學家還拿現在我們吃的肉雞舉例,由於我們培養出了只長胸部與腿部的肉雞,分泌系統跟不上,導致它們不到3個月就會死亡。還有科學家認為,恐龍由於過度繁殖,種類繁多。比如體型最大的梁龍、腕龍,重達80多噸,它們不但吃低矮的樹葉,而且還能站立,吃到10幾米高的樹葉,這些樹葉被吃光之後,恐龍也被餓死了。
  • 人類會滅絕嗎?如果人類註定會滅絕,那麼人類努力的意義是什麼?
    人類滅絕是一定會發生的,而我們能做的,是讓那一天晚一些到來。人類會滅絕嗎?其實人類和其他生物一樣,都可能在未來滅絕。這是因為,地球環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從遠古至今,大氣層的成分以及含量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再者,地球溫度也經歷過好幾次大冰期和間冰期的循環,一旦地球突然降溫,人類也會因為無法適應溫度而滅絕。我們要知道,人類雖然是此時地球的霸主,但人類能夠適應的,只是此時的地球環境,一旦地球環境發生較大的變化,人類就有可能滅絕。
  • 何種因素會導致人類滅絕:核戰爭、流行病、人工智慧
    如果某些國家生產高濃縮鈾,並且該國與周邊鄰國政治局勢緊張度升級,那麼我們在這種風險中的脆弱性就會增大,這種脆弱性決定了我們的暴露程度。  所有生存風險都存在不確定性,科學家無法準確估算一場核戰爭會導致多少居民死亡,但估計核戰爭爆發產生的核冬天影響是長期性的。
  • 《死亡擱淺》結局解析 人類依舊會在萬年後滅絕
    《死亡擱淺》是一款由Kojima Productions開發,索尼互動娛樂於2019年11月8日發售的動作‎遊戲。遊戲講述了主人公山姆必須勇敢直面因死亡擱淺而面目全非的世界,團結現存社會,拯救異空間人類的故事。
  • 我們為什麼是最後的人類?比新型病毒厲害的存在,曾導致人種滅絕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超級火山,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一書中認為:人類已經擺脫了生物貧困線、打破了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面對細菌和病毒不再束手無策,簡單來說,就是饑荒、戰爭、瘟疫不再是人類社會的新議題了,人類社會的新議題是:長生不老(用生物科技戰勝死亡)、幸福快樂(改變人類的生化機制)與化身為神(主要體現為人工智慧的發展)。
  • 我們花多少錢能避免人類滅絕?
    「死亡清單」引發一個計算問題:我們應當花多少錢避免人類滅絕消失?考慮到我們大多數人每天都要面對許多令人分心煩惱的事情,因此我們會自然而然地選擇後一種觀點——相信災難性事件發生概率極低,享受著沒有恐懼、沒有經濟負擔的生活。
  • 死亡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所有的生物都會死亡?
    在仙俠劇中,經常會出現壽與天齊的角色,他們動不動就是在天地初開之際誕生,然後不老不死地活到了現在。但如果仙俠劇的編劇稍微有些科學常識,就知道沒有死亡的個體就會導致比死亡更殘忍的事件發生。比如:如果人類不會死亡,那麼當人類的後代越來越多時,此時地球上的能量就無法滿足這些人們的生存。所以人們不僅會出現饑荒,還會出現因搶奪糧食而導致的戰爭、屠殺等。
  • 《哎呀,竟然就這樣滅絕了》:從物種的滅絕中我們能夠學到什麼?
    對於個體來說,死亡是一個沉重的主題,對於一個種群來說,滅絕更是異常的嚴肅,在整個地球的歷史中,是最值得研究和引以為戒的。但是這樣沉重的主題,如何能夠讓孩子們理解呢?日本的動物學家、作家,今泉忠明,就以此為主題,主編了一本為孩子們介紹物種滅絕的書,——《哎呀,竟然就這樣滅絕了》。
  • 人類會滅絕嗎?對於所有存在的威脅,我們都可能避免滅絕!
    2020年6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 /——人類會滅絕嗎?簡而言之,答案是肯定的。化石記錄顯示,所有生物最終都會滅絕。幾乎所有曾經存在過的物種,超過99.9%,都滅絕了。當然也一些留下的後代。但是大多數都滅絕了蛇頸龍、三葉蟲和雷龍滅絕了。其他人類物種也是如此。
  • 死亡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生命最終都會走向死亡?
    ,自然界最偉大以及最成功的之處,就是演化出了死亡,儘管在我們看來,死亡過於殘忍。在仙俠劇中,經常會出現壽與天齊的角色,他們動不動就是在天地初開之際誕生,然後不老不死地活到了現在。但如果仙俠劇的編劇稍微有些科學常識,就知道沒有死亡的個體就會導致比死亡更殘忍的事件發生。比如:如果人類不會死亡,那麼當人類的後代越來越多時,此時地球上的能量就無法滿足這些人們的生存。所以人們不僅會出現饑荒,還會出現因搶奪糧食而導致的戰爭、屠殺等。
  • 紐西蘭超500000生物海邊死亡,人類擔心的或在發生……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大草原上,在食物鏈最底層的草開始減少,斑馬數量也會因為食物的減少而減少,而獅子因為獵物的數量不夠而陷入饑荒,整個大草原的生物種群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因此,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即將來臨的觀點開始出現。沈樹忠認為「如果人類繼續破壞地球環境,一旦超越整個生態系統崩潰的臨界值,地球生態系統在相對比較短的時間內崩潰並造成大量物種滅絕並不是不可能。」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均遠也表示「我們現在的確處在一個新的大滅絕事件之中。
  • 人類是否會經歷"大滅絕" 地球會否成為"陪葬品"?
    在1997年到1998年,世界溫度曾創造歷史最高, 全球15%的珊瑚礁死亡。在過去幾個月裡,大堡礁也發生了類似的死亡浪潮,而這絕不會是最後一次。所以不管我們研究什麼地方,事情看起來都不那麼好。像所有的滅絕事件一樣,到目前為止,第六次大滅絕事件是分階段進行的,跨越了幾千年,從我們的祖先離開非洲就已經開始。埋藏在地球歷史深處的其他大規模滅絕事件也同樣發生在數萬年甚至數十萬年的時間裡。對於未來的地質學家來說,幾千年前的巨大滅絕浪潮始於「第一人」到達新大陸和偏遠的群島,這些與現代化釋放的破壞潮息息相關。
  • 是什麼導致人類未來可能走向滅絕?
    正如所有存在風險的情況一樣,對於一場核風暴可能消滅多少地球人口,目前還沒有可靠的估計。但據預計,核戰爭之後的低溫和糧食生產受限時期是由煙霧瀰漫的核煙霧阻擋陽光照射地球造成的。從我見過的大多數造型來看,這絕對是可怕的。它可能導致大量人類死亡,但是還沒有達到滅絕的地步。
  • 如果人類滅絕,誰會成為我們的「繼承者」?有可能是黑猩猩嗎?
    雖然演化沒有目標,也不存在終點,但是假設人類在未來的某時某刻滅絕,那麼我們如今的角色會被誰替代呢?會是近親黑猩猩嗎?;又比如,此前在非洲爆發的伊波拉,對人和其他靈長類動物都會造成嚴重威脅,而它也加速了黑猩猩和大猩猩的滅絕。
  • 只有人類會導致物種滅絕嗎?並非如此,這些物種自身容易滅絕
    對於生物個體來說,死亡是一件可怕的事,但是對於生物種群來說,個體的死亡是正常現象。如果說有什麼現象對於生物種群來說是可怕的,那應該就是滅絕了。一旦物種滅絕之後,就永遠沒有在地球舞臺上亮相的機會了。雖然地球生物史只有幾億年,但是在這段期間內地球上就已經發生過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幾乎每次事件都會導致地球上80%的物種消失。滅絕事件過去一段時間後又會有一批新物種出現,地球所有的物種似乎都在經歷著這樣一個輪迴,以至於有說法認為人類未來或許會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很多人會認為這種說法危言聳聽,但細細思考也並無道理。
  • 我們花多少錢能避免人類滅絕?這是一個天文數字
    ,抹殺地球所有生命形式……  這份噩夢般的「死亡清單」引發一個計算問題:我們應當花多少錢避免人類滅絕消失?  考慮到我們大多數人每天都要面對許多令人分心煩惱的事情,因此我們會自然而然地選擇後一種觀點——相信災難性事件發生概率極低,享受著沒有恐懼、沒有經濟負擔的生活。
  • 死亡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所有的生物都會死去?
    死亡其實是生命的另一種開始,自然界最偉大以及最成功的之處,就是演化出了死亡,儘管在我們看來,死亡過於殘忍。 為什麼不能永生? 在仙俠劇中,經常會出現壽與天齊的角色,他們動不動就是在天地初開之際誕生,然後不老不死地活到了現在。
  • 如果人類放任新冠病毒不管會導致人類被滅絕嗎
    其實和其它動物一樣靠自身的免疫系統。其實每天都有數以億計的病毒落到每一平方米的土地上。這聽著似乎是一件令人恐懼到頭皮發麻的事,然而生物的進化歷程本身就是不斷適應環境的過程:既然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所有物種的生存環境中都充滿了細菌、病毒,那麼各種不同的物種自然也會在進化過程中逐漸適應這種環境。
  • 人類會不會因為新冠滅絕和全球氣候惡化滅絕。
    同樣的環境保護組織「世界觀察機構」也於1989年下結論說「到1999年,真正決定人類命運的時刻將要到來,隨著世界進入21世紀,國際社會要麼一起團結起來共同扭轉危機,要麼陷入環境惡化和社會解體的惡性循環」現在地球上大約有4000萬的動植物物種。而在地球誕生生命開始已經產生了50億到400億的物種。也就是說產生的物種,只有1%存活下去了下來,而99.9%的物種都滅絕了。
  • 我們花多少錢能避免人類滅絕?這是一個天文數字!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人類滅絕的方式有許多種:臭氧層可能瓦解,導致地球表面暴露在危險等級的紫外線輻射之下;超級火山可能在全球範圍爆發,剝奪糧食作物生長必需的陽光;無政府主義者可能製造出一種致命、高度傳染性的超級病毒;某顆毀滅行星等級的小行星可能碰撞地球,抹殺地球所有生命形式……這份噩夢般的「死亡清單」引發一個計算問題:我們應當花多少錢避免人類滅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