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核酸|oxford nanopore|technologies公司|基因|sanger|dna

2021-01-15 騰訊網

我們常說的基因一般是指DNA,因此基因測序也被稱為DNA測序,通俗講,就是獲得我們的目標DNA片段中的鹼基(ATGC)排列順序。今天我們就聊聊關於測序的那些事。

世界上第一臺測序儀是1977年Walter Gilbert和Frederick Sanger發明的,測序原理方法就是我們常說的Sanger測序法。同年,Sanger應用該測序儀測定了第一個基因組序列,噬菌體X174,長5375個鹼基。標誌著第一代測序技術的誕生。

第一代測序技術時至今日依然被廣泛使用,並作為測序技術的「金標準」,其最重要的優勢在於讀長相對較長,可達1000bp,且準確性極高高達99.999%。但其劣勢也十分明顯,那就是通量低,一次只能測一條DNA序列,根本無法滿足現在科學發展。

2005年,二代測序技術孕育而生,其打破了一代測序的一次測定一條序列的限制,其能在同一時間對幾十萬至上百萬條核酸序列進行測定,大大提高了測序通量,因此也被稱為新一代測序技術。提起二代測序不得不說下二代測序中的曾經的三巨頭(羅氏454,Illumina Solexa,ABI SOLiD)以及國內的後來者華大基因。

2005年,454公司(後被羅氏收購)推出第一個基於焦磷酸測序原理的高通量基因組測序系統——Genome Sequencer 20 System,標誌著二代測序技術由此誕生。但隨著其他二代測序技術的出現,454技術雖然在讀長(最長可以到1000bp)與準確度上有較好的表現,卻因為其成本高昂,市場接受度不高,導致羅氏公司在後期逐步關閉了454生命科學測序業務。

454的測序原理是邊合成邊測序中的單鹼基添加(SNA)法,其對參與測序的鹼基進行標記,每次反應都只允許進入一種鹼基,當有一個鹼基連入DNA鏈,就會產生一個生物螢光信號,通過相機就能捕獲到信號。這樣要是單鹼基重複就會繼續讀取。

2006年,Solexa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NGS系統——Genome Analyzer,簡稱GA。2007年,Illumina公司以6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了Solexa,並將其商品化。其核心原理是基於邊合成邊測序,其中包含了DNA簇(DNA cluster)、橋式PCR(Bridge PCR)和可逆阻斷(Reversible terminator)等核心技術,具有高通量、低錯誤率、低成本、應用範圍廣等優點。

在二代測序技術出現之前,ABI公司一直處於測序行業的壟斷地位,2005年454公司的推出了FLX焦磷酸測序平臺後,ABI公司迅速做出反應,收購了Agencourt Personal Genomics,並在於2007年推出了SOLiD 新一代測序平臺。基於連接的測序原理,簡單來說,就是通過螢光標記的8鹼基單鏈DNA探針與模板配對連接,發出不同的螢光信號,從而讀取目標序列的鹼基排列順序,因此方法會使用探針進行2次測序,故為其在以上幾種測序手段中,準確性是最高的。但後續SOLiD系統通量難以提升,且讀長短、成本高,也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2013年3月18日,華大基因宣布對Complete Genomics進行全額收購。2015年,在第十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CG-10)上,華大基因正式發布了自主研發的新型桌面化測序系統BGISEQ-500。歷時2年,華大自主開發了DNA納米球技術(DNB),組合探針錨定連接(cPAL)等一系列核心測序技術,其測序原理利用四種不同顏色標記的探針去讀取接頭附近的鹼基,探針能夠與DNA片段結合,T4 DNA連接酶連接探針和anchor,使探針穩定結合,從該探針攜帶的螢光基團的顏色來判斷該位置是何種鹼基。當一輪反應結束後,去除anchor-prob產物,重複上一輪步驟測序下一個鹼基。

時至今日,二代測序方法已不僅僅是上面所寫的這些,還有Qiagen公司的GeneReader、Life Technologies 公司的Ion Proton(如今被Thermo Fisher收購)等。而且第三代測序單分子實時測序也已應用到我們的科學研究中,其中主要代表是Pacific BioScience和Oxford Nanopore。與前兩代測序技術相比,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無需PCR,是對單個核酸鏈直接進行測序,並且理論上可以測定無限長度的核酸序列

PacBio技術平臺利用了一種帶有很多零波納米孔(ZMW)的厚度為100nm的金屬片,每個ZWM孔有且僅能允許一條DNA模板進入。測序時,所需的DNA聚合酶被固定在ZMW孔底,待測序列和不同螢光標記的dNTP進入後,每當一個dNTP被添加到合成鏈上的同時,ZMW孔的螢光信號檢測區就能檢測到該螢光,根據螢光的種類就可以判定dNTP的種類,從而獲得核酸的鹼基序列信息。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公司所開發的納米單分子測序技術最大的亮點在其檢測技術是基於電信號,而不是光信號。他們設計了一種特殊的納米孔,每個納米孔會結合一個核酸外切酶,孔內共價結合有分子接頭。當DNA模板進入孔道時,孔道中的核酸外切酶會緊緊的與DNA分子結合,並順序剪切掉穿過納米孔道的DNA鹼基,每通過一個鹼基,就會產生一個阻斷,每種鹼基的阻斷電流是不一樣的,通過阻斷電流的變化就能檢測出相應鹼基的種類,最終得出DNA分子的序列。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基因晶片也稱dna晶片,是在非專門裝置下,最先進的核酸分析技術
    基因晶片也稱dna晶片,是一種特殊的核酸晶片,是在非專門裝置下,利用最先進的核酸分析技術,對dna序列分析的一種必要的核酸與鹼基的學生測定方法。晶片技術可以對物種起源發育情況進行系統的檢測,不僅能直接檢測到遺傳學特徵,同時還可以反映受檢者的基因突變情況、相關的基因功能是否發生了改變,發育的完整程度以及代謝的變化等等。德國能源、醫藥等公司正在利用晶片技術預測風險發生時間及降低風險發生概率,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全球基因晶片的普及,源於基因測序的發展。
  •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y獨家報導我中心姜濤老師最新科研成果cuteSV
    圖1 ONT公司對cuteSV工作的報導https://nanoporetech.com/about-us/news/blog-cutesv-powerful-tool-uncover-full-spectrum-genomic-structural-variants
  • 華大基因:血流感染核酸檢測試劑盒(聯合探針錨定聚合測序法)完成CE...
    華大基因(300676)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華大因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華大因源)研製的血流感染核酸檢測試劑盒(聯合探針錨定聚合測序法)於近日完成了歐盟CE認證。
  • 華大基因(300676.SZ):血流感染核酸檢測試劑盒(聯合探針錨定聚合...
    格隆匯 11 月 25日丨華大基因(300676,股吧)(300676.SZ)公布,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華大因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華大因源)研製的血流感染核酸檢測試劑盒(聯合探針錨定聚合測序法)於近日完成了歐盟CE認證。
  • 華大基因(300676.SZ):血流感染核酸檢測試劑盒(聯合探針錨定聚合測序法)完成CE認證
    智通財經APP訊,華大基因(300676.SZ)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華大因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華大因源)研製的血流感染核酸檢測試劑盒(聯合探針錨定聚合測序法)於近日完成了歐盟CE認證。公告顯示,本試劑盒用於構建人血漿樣本的DNA測序文庫,與核酸純化試劑、測序反應通用試劑盒(聯合探針錨定聚合測序法)及血流感染病原體核酸檢測軟體聯合使用,用於定性檢測人血漿樣本中病原體的游離脫氧核糖核酸(DNA)。通過對病原體游離DNA的分析,為血流感染提供輔助診斷。血流感染是一種嚴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 DNA探針不易降解(相對RNA而言),一般能有效抑制DNA酶活性
    基因探針根據標記方法不同可粗分為放射性探針和非放射性探針兩大類,根據探針的核酸性質不同又可分為DNA探針,RNA探針,cDNA探針,cRNA探針及寡核苷酸探針等幾類,DNA探針還有單鏈和雙鏈之分。下面分別介紹這幾種探針。
  • 基因晶片技術是用來讀取dna分子的基因,優勢是培養細胞
    基因晶片技術是用來讀取dna分子的基因的,優勢是無需體外體內培養細胞,只需要利用細胞核酸展示培養的酶可以將人體細胞核中基因序列複製到細胞中,與原核細胞核酸片段一一對應。基因晶片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可重複性、高解析度、高重複性、無菌等。比如可以分析人類的癌症基因,能將癌症基因區域的基因突變(如brca1、brca2、kras、s180、s280等)靶向性分析出來。
  • 北京澤平籤約代理IDT(Integrated DNA Technologies)CRISPR系統
    2020年11月3日,IDT中國公司正式落地之際,北京澤平科技同時成為IDT(Integrated DNA Technologies)中國地區一級代理商,開啟全國範圍內IDT定製核酸(如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DNA/RNA寡核苷酸合成)等系列產品的推廣和銷售活動。
  • 恆溫核酸擴增反應引物探針設計問題合集
    (由英國公司開發)。以此為基礎的核酸擴增產品,能夠在15分鐘內進行常溫下的單分子核酸檢測。該技術對硬體設備的要求很低,特別適合用於體外診斷、獸醫、食品安全、生物安全、農業等領域。片段進行特異性的擴增,在最適溫度35-40℃時,擴增反應時間僅需15分鐘,以此達到核酸快速檢測的目的。
  • 腫瘤基因突變檢測不需要測定核酸濃度,直接PCR!
    比利時Biocartis公司的Idylla System(中文商標「弈景」)使用石蠟包埋組織樣本(FFPET)檢測腫瘤基因突變,可以直接上樣FFPET,儀器全自動運行。期間提純好核酸後,不需要額外測定核酸濃度,直接擴增檢測。這麼神奇,腫瘤基因突變檢測不需要測定核酸濃度,直接PCR。這時,我們不得不介紹一下功能強大的PlexPCR技術。
  • 第三節 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核酸探針
    第三節 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核酸探針   最常用的同位素是α-32PdNTP,3HdNTP,及35SdNTP,多用缺品平移法、末端標記法,隨機引物延伸法和反轉錄標記法。在以mRNA製備cDNA時,同時摻入標記的脫氧核苷酸,制出cD-NA標記探針。
  • 球形核酸探針讓腫瘤細胞「發光」
    由於腫瘤細胞不受控制生長和永生化需要高活性端粒酶的催化,研究人員就以金納米顆粒為載體,設計出表面負載大量特異性雙鏈DNA的球形核酸探針。在端粒酶的催化下,該探針能夠釋放螢光染料進入細胞質中,使腫瘤細胞發出紅色螢光,從而達到腫瘤細胞的可視化檢測。通過螢光信號的變化,實現了十幾種代表性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的精確區分、腫瘤細胞惡性程度的鑑別,以及小鼠腫瘤的活體成像、裸眼可視化和組織切片鑑定等。
  • DNA探針的標記基本原理及解決方案
    【基本原理】   核酸(DNA或RNA)分子探針是指能與互補核酸序列退火雜交,並可被特殊的方法探知的已知序列核酸片段。根據核酸探針標記物的性質及探針的檢測方法不同,核酸探針可分為:放射性標記探針和非放射性標記探針。DNA 探針標記的方法主要有:缺口平移法、隨機引物法、末端標記法和化學標記法等。
  • Advanced Materials :基於DNA納米技術的三維DNA納米結構探針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所物理生物學實驗室和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合作發展了一種基於DNA納米技術的三維DNA納米結構探針,並在此基礎上構建了一類新型的生物傳感平臺,實現了對基因和蛋白質高性能檢測。
  • 核酸值得注意的是在遺傳中,嚴格忠於原來的形式一代接著一代?
    核酸在遺傳上真正值得注意的不是那些讓人驚奇的相當少見的異常,而在於遺傳都是嚴格地忠於原來的形式一代接著一代,1000年又1000年基因不斷一模一樣的複製著自己製造著完全同樣的。只是偶爾才會發生意外差錯,他們很少能做到在一個巨大的蛋白質分子裡弄進去一個不該弄進去的胺基酸。
  • 華大基因CEO尹燁:核酸檢測的原理是什麼?
    隨著新冠肺炎的爆發,「核酸檢測」這種醫學檢測手法也進入了大眾的視野。那麼,核酸檢測的原理是什麼?為什麼核酸檢測會有一定機率出錯?面對新發感染性疾病,人類還有更先進的病原體檢測手法嗎?華大基因CEO、《生命密碼2》作者尹燁就在他的新書中為我們講述了病原檢測的過去與未來。
  • RNA探針復活古DNA
    但更普遍的情況是,科學家所發現的古人類遺骸埋藏於土壤之中,這些土壤的溫暖程度足以滋生無數細菌,而這些細菌會將古人類的DNA清除,使研究者的分析工作異常艱難。幸運的是,在近日召開的美國人類遺傳學協會年會上,科學家提出一種新方法,這種方法專門用於對古人類DNA樣本進行「淨化」。
  • 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到底是什麼?
    不過測序成本高且效率低,RNA 測序不是這次的核酸檢測,它是核酸檢測得以開展的前提。核酸檢測,使用實時聚合酶鏈式反應,就是 RT-PCR 技術,它不能測出病毒的每個字母,但是可以判斷它是否存在。要完成核酸檢測,主要需要三方密切配合,醫護採樣,試劑盒研發和實驗室檢測。首先醫生採集病人的樣本,這是一個採集鼻咽拭子示範,距離較近,可能會引起感染。
  • 華大基因:血流感染核酸檢測試劑盒於近日完成歐盟CE認證
    來源:澎湃新聞華大基因11月25日晚間,國內基因測序龍頭企業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大基因」,300676)公告披露,其控股子公司深圳華大因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大因源」)研製的血流感染核酸檢測試劑盒(聯合探針錨定聚合測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