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陵不從萬乘遊,歸臥空山釣碧流。自是客星辭帝座,元非太白醉揚州。
——酬崔侍御(一本此下有成甫二字)李白
古代人們望著天空的星辰時,腦海中有著無限的沉思,這種沉思中帶著對於瑰麗星河的嚮往,很多的文人墨客都曾經著筆墨描寫星辰,或者將借星辰表達自己的情感。還有一些人完全被滿天星辰吸引,他們從漫天的星辰中看到自己的命運,看到一個不相干的人的命運,甚至於一個國家的命運,有很多的人成為觀星師,或者說擅長觀星的術士,歷史上的諸葛亮、司馬懿都是箇中好手,甚至於諸葛亮在觀星中窺探自己的命運,想要以此續命。但是天外到底是什麼,沒有人能說上來。
中國古代《詩經》中有很多的關於星辰的命名,諸如:織女星、牛郎星等等,還來對於星辰的命名甚至規定的一套命名體系。到了現代,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人類終於能夠穿越湛藍的天穹,看看天外的世界。在我們對於天外的探索中,有很多的手段,太空梭、衛星、太空站、射電望遠鏡等手段。在航天方面我國的航天技術也是世界領先水準,但是即使再高的技術也沒有辦法保證每一次的航天探測都可以成功,我國就曾經經過的這樣的問題。太空搶救任務失敗,中星18號衛星在太空失去聯繫,造成15個億的經費損失。
人類第一次踏上太空探索之旅,是1957年的蘇聯,發射人類史上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從此之後,世界各個國家都開始了太空的探索,蘇聯衛星的成功發射為後來的很多國家在航天當面的研究提供的了非常寶貴的經驗,這是足以載入人類史冊的。我國在衛星發麵的研究上屬於比較晚的,當時以蘇聯、美國為首的兩個超級大國,已經在衛星當面的研究居於前列,但是我國奮勇前進,在國內的許多科學家的幫助下,成功研製出了&34;衛星,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五個自主研製並且開發衛星的國家。對於我國衛星技術的發展來說,這是一次裡程碑式的勝利。正是基於此,我國的衛星技術越來越發達。
但是科學研究就是在黑夜裡摸著石頭過河,有平坦、有阻礙、有失敗,自然不可能一帆風順,失敗後的經驗教訓要比成功後的喜悅更加的重要,因為失敗告訴你問題,讓你得以改進更上一個新臺階,對於科學技術的研究更是如此。
在2019年7月,當時的中星18號還是一個剛剛誕生的&34;,所有負責這顆衛星的工作人員,都滿心歡喜,並對這顆衛星寄予厚望。經過各方面的測試,以及對衛星進行整形緊縮場實驗的順利完成,這顆衛星終於合格的被送上火箭,即將開啟它的太空之旅。一個月後,中星18號衛星向著浩瀚無垠的星辰大海而去。然而讓科學家們始料不及的是,就在衛星被送到太空之後,中星18號衛星和地面失去了聯繫。
我國的科學工作者對於衛星的檢查一直以來都是相當嚴格的,只有該衛星的各項數據沒有 任何的問題之後,才會選擇發射。科學家一時間無法接受,緊忙召開緊急會議,研討到底出了怎樣的問題,並且立刻進行了一系列的緊急救援措施。但是最終的情況不盡如人意,經過三個月的搶救之後,中星18號依然保持著失聯狀態,最終經過科學家們和技術工作者的多番排查之後,最終確定了問題所在,是因為衛星漏電導致了事故的發生。最後這項衛星發射任務不得已宣告失敗。
最後大家對於這次衛星失聯造成的影響做了基本的評估後,共計15億元的損失。除了錢財的損失外,最重要的是付出的心血就這樣消失在茫茫的星河星河之中這才是最讓工作人員心痛的,但是他們痛定思痛,將這次的問題記在心頭,為了下一次衛星成功順利的發射做準備。
誰都有成功的時候,誰都失敗的時候,我們應當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把每一次的挫折和失敗銘記,這樣就能夠迎來更加輝煌的成功 。這些科技工作者們將自己的心血奉獻給了我們祖國的復興,他們是我們每一個人心中的驕傲,我們的盛世就是他們加固著地基,讓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讓我們的技術不再掣肘他國。
參考文獻
《酬崔侍御(一本此下有成甫二字)》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