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億元!中星18號衛星失聯後,中國衛通獲中國人保賠付

2021-01-08 大洋網

中國衛通發射的中星18號衛星失聯後,約18億元全額賠付款已到帳,並將用於購買理財產品或存款類產品。

1月7日,中國衛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衛通,601698.SH)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收到保險承保商根據協議約定支付的全額賠付款2.5億美元,公司將使用這一賠款進行現金管理。本次現金管理以人民幣進行,最高額度上限不超過中星18號保險賠款金額(折合人民幣約18億元),且該額度在有效期內可以滾動使用。

根據公告,為控制風險,中國衛通擬使用衛星保險賠款購買安全性高、流動性好、有保本約定的理財產品或存款類產品,投資產品的期限不超過12個月。以上投資品種不涉及證券投資,不得用於股票及其衍生產品、證券投資基金和證券投資為目的及無擔保債權為投資標的的銀行理財或信託產品。中星18號衛星項目為民用衛星項目,總投資額為151758.65萬元,根據中星18號衛星採購合同的相關約定,中星18號衛星的所有權及風險自發射時點起轉移至公司。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承保中星18號衛星項目並出具保單,保額可覆蓋項目投資額。

所謂航天保險,指的是保險人對火箭和各種太空飛行器在製造、發射和在軌運行中可能出現的各利風險造成的財產損失和人身傷亡給予保險賠付的一種保險。航天項目的保險根據航天項目進展的時間劃分為:火箭和衛星的製造階段的保險、發射前保險、發射保險和衛星在軌壽命保險。中星18號衛星項目此次涉及的是發射保險理賠。2019年8月19日20時03分,中星18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星箭分離正常,但衛星工作異常。

經過多方全力搶救,中國衛通仍未能與中星18號衛星建立有效連接。中國衛通在2019年11月19日發布的公告中表示,後續與衛星建立連接的可能性很低,即使重新建立連接,衛星也不具備正常通信服務能力。此後,中國衛通與保險承保商籤署《責任解除協議》,並已通過內部決策程序,確認中國衛通可從保險承保商獲得關於中星18號衛星的保險理賠款為2.5億美元,為發射保險保單全部保額,該保額可覆蓋中星18號衛星項目的全部投資額。

2019年12月18日,中國衛通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已收到2.085億美元賠付款,保險承保商將根據協議約定賠付進度予以支付剩餘0.415億美元。公司將開立專項帳戶,對保險賠付款進行專戶存儲管理。並將與保薦機構、銀行籤署三方監管協議,確保保險賠付款用於後續衛星資源建設項目。有投資人曾在上證e互動平臺對中國人保(601319.SH)提問有關中星18號衛星保險相關問題,中國人保回應稱,中星18號衛星是該公司承包的保險標的,公司已妥善安排在保險,對公司的整體經營不會造成影響。

中國衛通在最新公告中指出,公司已明確中星18號衛星保險賠款將用於後續衛星資源建設項目。公司本次使用衛星保險賠款進行現金管理,是在確保後續衛星資源建設正常進行的前提下進行的,亦不會影響保險賠款用於後續衛星資源建設項目和公司主營業務的正常發展;同時能夠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獲得一定的投資收益,進一步提升公司整體業績水平,為公司股東謀求更多的投資回報。

相關焦點

  • 中星18號衛星工作異常,火箭殘骸從天而降,砸毀房屋砸死兩頭牛
    據俄羅斯塔斯社8月21日報導,8月19日晚間,我方在西昌發射基地成功將中星18號衛星發射升空,此次使用的載體為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然而儘管衛星與火箭正常分離,後續衛星在工作時狀態出現異常,目前相關方正在對故障展開全方位排查。
  • 搶救任務最終失敗,中星18號衛星在太空失聯,損失高達15個億
    ,一點小失誤都會造成大麻煩,例如曾經有一場3個多月的搶救任務最終以失敗告終了,中星18號衛星在太空失聯,損失高達15個億!所以當衛星發射時都發生了什麼?竟然造成了如此嚴重的損失。中星18號自2019年7月開始進行檢測,順利完成了整星緊縮場的實驗,這次實驗的成功為中星18號的出廠奠定了重要基礎,也在同年8月19日20時03分成功發射升空。
  • 中星18衛星搶救失敗,15.1億人民幣打水漂?這次由外國人買單
    三個月前代表我國現階段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最高技術水準的中星18通信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整個發射階段金牌火箭長三乙發揮正常,順利將中星18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然而在星箭成功分離後衛星遭遇太陽能翻板無法展開故障。
  • 搶救任務最終失敗,中星18號衛星在太空失聯,損失高達15個億!
    一、「中星18號」發射失敗失敗總是不經意間出現,一點小失誤都會造成大麻煩,例如曾經有一場3個多月的搶救任務最終以失敗告終了,中星18號衛星在太空失聯,損失高達15個億!所以當衛星發射時都發生了什麼?中星18號自2019年7月開始進行檢測,順利完成了整星緊縮場的實驗,這次實驗的成功為中星18號的出廠奠定了重要基礎,也在同年8月19日20時03分成功發射升空。可是出人意料的是這顆,2019年八月份發射的衛星「中星18號」在太空中失聯,但是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中,進展的都很順利,到底是哪個環節出錯了,竟然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地面失去了聯繫。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9年8月19西昌發射中星18號衛星工作異常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9年8月19日晚20時0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18號衛星發射升空,星箭分離正常。但衛星工作異常,正在開展故障排查。中星18號衛星是一顆高通量衛星,具有30個Ku頻段、9個Ka頻段、2個KaBSS頻段,定點於東經115.5°E(與中星6B衛星同一軌道),未來,中星18號衛星將與同屬中國衛通運營的中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中星16號一起,實現Ka頻段全國覆蓋,有效推動中國國內基於衛星通信的網際網路應用,為全國廣大地區提供寬帶網絡接入能力。
  • 搶救失敗,中星18號衛星在太空失去聯繫,造成15個億的經費損失
    中國古代《詩經》中有很多的關於星辰的命名,諸如:織女星、牛郎星等等,還來對於星辰的命名甚至規定的一套命名體系。到了現代,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人類終於能夠穿越湛藍的天穹,看看天外的世界。在我們對於天外的探索中,有很多的手段,太空梭、衛星、太空站、射電望遠鏡等手段。
  • 中國衛通8K+衛星保障「兩會」安播
    保障安播中國衛通8K+衛星保障「兩會」安播2020.05.22中國衛通北京地球站業務運行中心日前,全國兩會拉開帷幕。為全面做好全國兩會期間廣電安播重保工作,中國衛通提前周密部署,協調安排中星6A、中星6B、中星9號等衛星資源,全力支撐兩會廣播電視衛星信號傳輸,確保全國兩會安全播出。同時,中國衛通提供中星6C衛星資源,支撐新華社對全國兩會進行了開創性的「5G+8K+衛星」實況直播。
  • 中星18號衛星在太空失聯,造成高達15個億的損失
    越來越多的衛星、飛船飛向天空,也為全人類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但所有事並不會那麼的一帆風水,對於航空領域的探索也是如此。外太空的搶救任務失敗!中星18號衛星在太空失聯,造成高達15個億的損失,而這些挫折也是幫助人們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 我國中星10號衛星成功發射
    中廣網北京6月21日消息(記者李文蕊)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今天凌晨零點十三分,長徵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將中星10號衛星送入太空。中星10號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採用我國自主研發的東方紅四號衛星平臺研製,是中星5B的接替星,專門設計為大功率、高可靠性的商用通信衛星。中國衛星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卓超:中星10號能夠滿足我們國家和亞太地區的廣播電視、數據的傳輸、數字的寬帶多媒體的業務應用需求。  與中星5B相比,中星10號將提供更加穩定、高效的衛星信號,它也是中國衛通運營管理的第10顆衛星。
  • 衛星網際網路時代來了,市佔率80%的中國衛通:抓住...
    目前運營管理著15顆優質的在軌民商用通信廣播衛星,覆蓋中國全境、澳大利亞、東南亞、南亞、中東以及歐洲、非洲等地區,已為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提供衛星通信服務。  受疫情衝擊,中國衛通上半年業績有所下滑。但隨著經營形勢好轉,公司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49億元,同比增長4.68%;歸母淨利潤1.45億元,同比增長47.96%。
  • 衛星網際網路時代來了 市佔率80%的中國衛通:抓住...
    通過中國衛通操作工程師楊嘉斌的介紹,我們了解到通信衛星的壽命一般在15到18年,由工程師對衛星的燃料機型長期監測。   說起中國衛通,其備受市場關注的還有2017年發射的中星16號   為了深入了解中星16號,本期全景雲調研走進寬帶事業部,這是負責中星16號商業運營的職能部門。   該部門總監姚怡介紹稱,中星16號衛星是我國首顆
  • 說說大家都在關注的中星18號
    今天早上的一則消息,中星18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18號衛星發射升空,星箭分離正常,但衛星工作異常,正在開展故障排查。18號衛星:中星18號是我國新一代「高通量」同步衛星,也是首顆使用「東方紅四號增強型」(DFH-4E)平臺的通信衛星, 衛星入軌後,將定點在東經115.5°地球同步軌道上。
  • 中星9A壽命評估已出 我國衛星直播高畫質化進程恐將推後四年
    中星9A壽命評估已出 我國衛星直播高畫質化進程恐將推後四年    【慧聰廣電網】2017年末,中國衛通集團正式對外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申報版),報告中顯示,2017年6月,中星9A衛星因火箭原因未能到達指定位置,中星9A通過消耗自身燃料運行至預定軌道導致使用壽命減少
  • 我國衛星失聯後,搶救三個月仍舊失敗,項目損失15.1億元
    然而,就在最近,太空傳來了一個噩耗,8月份發射的中星18號衛星與地球失去了聯繫,經過三個多月的搶救失敗,整個項目損失15.1億元人民幣。中星18號衛星是中星集團在今年8月份發射的一顆衛星,它主要運用民用領域
  • 我國成功發射「中星10號」通信衛星
    新華網四川西昌6月21日電 (記者鄭曉奕、李清華)6月21日零時1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10號」衛星送入太空。「中星10號」將接替「中星5B」為我國及亞太地區用戶提供通信和廣播電視等業務。
  • 衛星網際網路邁入商業試用 中國衛通擬探索C端市場
    「衛星網際網路通過一定數量的衛星形成規模組網,是一種能夠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終端提供寬帶網際網路接入等通信服務的新型網絡,當前衛星網際網路主要集中在空間段及地面段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高軌高通量衛星和中、低軌寬帶衛星星座的建設。」孫京對《證券日報》記者談道,2017年由中國衛通運營的國內首顆高軌高通量Ka衛星-中星16號成功發射,公司依託高通量衛星加快拓展衛星網際網路業務。
  • b站衛星發射失敗,陳睿:下次一定!有人卻反對
    回過頭一想,b站衛星的發射從造價、火箭價格和發射費用前前後後應該不是一個小數目,粗略估計應該需要個6000萬。 玩一次可以,玩多次就算是b站也承受不住吧! 後面我看到一篇文章後秒懂了,b站衛星發射失敗損失最大的不是陳睿,而是保險公司!
  • 中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13號投入使用 更名為「中星十六號」
    據《科技日報》1月24日報導,1月23日,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在軌交付,正式投入使用。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了解到,該衛星是我國技術試驗、示範應用和商業運營成功結合的典範,突破了制約我國航天技術跨越發展的諸多瓶頸技術,在軌開展一系列試驗應用並取得了豐碩成果,為「寬帶中國」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 35載護航衛星發射 中國人保全力保障我航天事業發展
    國際在線消息:7月25日,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的託舉下,由中國人民保險集團(以下簡稱:中國人保)旗下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人保財險)首席承保的資源三號03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35載護航衛星發射,中國人保全力保障我國航天事業發展
    來源:環球網7月25日,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的託舉下,由中國人民保險集團(以下簡稱:中國人保)旗下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人保財險)首席承保的資源三號03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