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掌中娛樂匯每天為大家分享奇聞,我們來看一下吧?衛星一般是指圍繞在行星軌道,按照一定的周期運行的天然天體,而人造衛星也是衛星的一種,只不過它不屬於天然天體而已。人造衛星一般都是通過火箭或者太空梭等發射到太空中,如同天然天體一樣圍繞著行星軌道運行,為人類提供一些技術或者是其他方面的需求。從1970年期,我國已經向太空中發射了上百顆的衛星了,他們滿足了我們各個方面的需求,尤其是在網絡通訊領域。然而,就在最近,太空傳來了一個噩耗,8月份發射的中星18號衛星與地球失去了聯繫,經過三個多月的搶救失敗,整個項目損失15.1億元人民幣。
中星18號衛星是中星集團在今年8月份發射的一顆衛星,它主要運用民用領域。發射成功後,將會在語音、圖像以及多媒體運用等網際網路應用領域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它在發射成功之後,卻與地球失去了聯繫,專家對其進行了3個多月的搶救,至今未能夠和它建立有效的連接,不得不宣布放棄。根據專家表述,如今想要和18號衛星建立聯立幾乎是不可能的了,就算是後續成功連接上了,也會因為一些其他的原因,導致其無法正常提供有效的服務,所以繼續連接18號衛星只會增加成本,出於多方面的考慮,他們決定放棄18號衛星,研發一個能夠代替它工作的新衛星。
中星18號衛星在8月19日,搭載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的,順利地進入預定軌道,這也就意味著發射任務是是成功的。但是在後續推進的工作中,它卻出現了故障,和地球失去了聯繫。根據中星集團出具的調查報告我們得知,18號衛星之所以和地球失去聯繫,主要是因為它出現了掉電的故障,從而導致遙測工作異常,無法和地面取得正常的聯繫,失去了正常的通訊服務能力。中星18號衛星失聯,給中星帶去了非常大的損失,這個項目的總投資金額高達15.1億人民幣。目前,他們正在和相關保險部門進行後續的理賠工作。
航天航空事業是如今世界各國非常關注的一個項目,然而大部分國家在這個方面都沒能夠取得一定的成就,在這一領域發展最好的就是中美俄三國。中美俄三國之所以能夠在這一領域取得一定的成就,那是因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且也不是一次就順利成功的,大部分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失敗的基礎之上,我國也是如此。我國在航天事業上面的發展,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失敗並不要緊,最重要的是在經歷失敗之後不要氣餒,而是從這一次的失敗過程中找到原因,然後對其進行改正,汲取寶貴的經驗。
在我國第一顆衛星成功發射之前,我國就經歷了衛星發射失敗,因為之前毫無經驗,所以失敗再說難免。通過一年多的努力,終於成功發射了第一顆衛星。隨後,我國陸續出現了多次衛星發射失敗,然而每一次的失敗,都是在提供寶貴的經驗,不斷提高自己在這個領域的技術,為下一次衛星發射做好一切準備,避免類似的情況再次發生。如今我國已經在衛星發射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通過衛星建立了屬於自己國家的全球定位系統——北鬥。
跌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哪裡跌到就在哪裡趴著。中星18號衛星和地球失去聯繫,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損失,但是這並沒有讓我們停止繼續研發的步伐,在其搶救失敗之後,科研人員立馬通入到了新衛星的研發當中,打算研發出一款可以替代中星18號衛星的新衛星出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小編在這裡跟大家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