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任務最終失敗,中星18號衛星在太空失聯,損失高達15個億

2020-08-29 淺陌論史

引子

自古以來神秘的外太空就吸引著人類的注意,抱著對神秘的外太空好奇之心,人類開始幻想,到底如何才能到達外太空一探究竟,但是這個想法並不是那麼容易實現的,可以說對於整個人類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是人類從未放棄過對外太空的探索,經過無數次的實驗,終於在1957年的10月4日人類邁出了探索太空的決定性一步,就在這天蘇聯研究出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終於邁出了人類探索外太空的第一步,也為之後許多國家研製衛星提供了經驗,奠定了基礎。

雖然我國的航天事業並沒有蘇聯和美國發展得那麼早,但是如今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在世界上也可以說是名列前茅,從當初的「東方紅一號」是我國成為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第五個獨立研製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東方紅一號」的成功是我國航天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步,為我國之後航天事業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經驗,輝煌的總背後離不開無數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以及無數次的科研失敗,但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所以我們並不害怕失敗,我們終將越挫越勇,創造奇蹟。

一、「中星18號」發射失敗

失敗總是不經意間出現,一點小失誤都會造成大麻煩,例如曾經有一場3個多月的搶救任務最終以失敗告終了,中星18號衛星在太空失聯,損失高達15個億!所以當衛星發射時都發生了什麼?竟然造成了如此嚴重的損失。

中星18號自2019年7月開始進行檢測,順利完成了整星緊縮場的實驗,這次實驗的成功為中星18號的出廠奠定了重要基礎,也在同年8月19日20時03分成功發射升空。可是出人意料的是這顆,2019年八月份發射的衛星「中星18號」在太空中失聯,但是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中,進展的都很順利,到底是哪個環節出錯了,竟然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地面失去了聯繫。

雖然有關部門面對這個情況及時召開了緊急會議,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拯救措施,可是結果總是不盡人意,經過三個月的搶救,也未能和中星18號取得聯繫,而在後期給出的故障報告中顯示的是這次事故是由於衛星漏電所致,最終也只能宣告這次發射任務失敗。

二、失敗後的損失

在多次確認了故障之後,人們仍不願放棄一絲希望去嘗試著臉頰在太空中的中星18號,可是專家們想盡辦法最終也都是以失敗告終。所以之後嘗試再多的方法也是沒有用的了,所以接下來專家們要做的就是調整好心態,將心思全部投入到它的替代者的研究中去。

經過專家們的估計,得出這次失敗的發射給我國造成了15億元損失的結論,由於一開始在研發這顆衛星的時候就希望它今後可以在多媒體方面等綜合領域發揮作用,可是科研人員們付出的全部心血,竟然得到了這樣一個令人心痛的結果,失敗之後還無法補救,只能吸取教訓,進行下一步的研究。

三、正視失敗

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雖然我國在航天方面取得了許多傲人的成就,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發展前景,但是成功道路上總會有幾顆絆腳石,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的,愛因斯坦不也是在發明電燈的時候,經歷了七千多次的失敗才有了突破性進展的嗎,所以失敗並不可怕,更何況是研究飛入太空這種更加艱難的東西呢。太空中的情況很複雜,我們無法預知,所以當設備飛入太空之後還要面臨氣壓等諸多因素,這對於發射能否成功起著決定性性的作用。

結語

我們都知道失敗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什麼措施來減少失敗的發生,雖然中星18號最終發射失敗了,航天技術本就複雜,所以出現一點偏差,都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失敗,但是只要我們不氣餒,正視發射中出現的問題,在失敗後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必定能獲得突破性的成功,成為國際上航天事業發展最先進的國家之一。

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也要從這次事件中有所感悟,吸取教訓,「雄關漫步真如鐵,而今漫步從頭越。」在做事情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以免帶來本可以避免的失敗,最終剩下的只有遺憾,總結經驗不斷改進,對於失敗也要做好心理準備,以一顆最寬大的心去面對他,不能在一次失敗後就萎靡不振,我們要越挫越勇,相信自己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參考文獻

《周易》

《憶秦娥 婁山關》

相關焦點

  • 搶救任務最終失敗,中星18號衛星在太空失聯,損失高達15個億!
    一、「中星18號」發射失敗失敗總是不經意間出現,一點小失誤都會造成大麻煩,例如曾經有一場3個多月的搶救任務最終以失敗告終了,中星18號衛星在太空失聯,損失高達15個億!所以當衛星發射時都發生了什麼?竟然造成了如此嚴重的損失。中星18號自2019年7月開始進行檢測,順利完成了整星緊縮場的實驗,這次實驗的成功為中星18號的出廠奠定了重要基礎,也在同年8月19日20時03分成功發射升空。可是出人意料的是這顆,2019年八月份發射的衛星「中星18號」在太空中失聯,但是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中,進展的都很順利,到底是哪個環節出錯了,竟然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地面失去了聯繫。
  • 搶救任務失敗!中星18號衛星在太空失聯,造成高達15個億的損失
    越來越多的衛星、飛船飛向天空,也為全人類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但所有事並不會那麼的一帆風水,對於航空領域的探索也是如此。外太空的搶救任務失敗!中星18號衛星在太空失聯,造成高達15個億的損失,而這些挫折也是幫助人們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 搶救失敗,中星18號衛星在太空失去聯繫,造成15個億的經費損失
    在我們對於天外的探索中,有很多的手段,太空梭、衛星、太空站、射電望遠鏡等手段。在航天方面我國的航天技術也是世界領先水準,但是即使再高的技術也沒有辦法保證每一次的航天探測都可以成功,我國就曾經經過的這樣的問題。太空搶救任務失敗,中星18號衛星在太空失去聯繫,造成15個億的經費損失。
  • 我國衛星失聯後,搶救三個月仍舊失敗,項目損失15.1億元
    然而,就在最近,太空傳來了一個噩耗,8月份發射的中星18號衛星與地球失去了聯繫,經過三個多月的搶救失敗,整個項目損失15.1億元人民幣。可是它在發射成功之後,卻與地球失去了聯繫,專家對其進行了3個多月的搶救,至今未能夠和它建立有效的連接,不得不宣布放棄。根據專家表述,如今想要和18號衛星建立聯立幾乎是不可能的了,就算是後續成功連接上了,也會因為一些其他的原因,導致其無法正常提供有效的服務,所以繼續連接18號衛星只會增加成本,出於多方面的考慮,他們決定放棄18號衛星,研發一個能夠代替它工作的新衛星。
  • 中星18衛星搶救失敗,15.1億人民幣打水漂?這次由外國人買單
    中星18發射畫面根據中國衛通公司發布的最新公告顯示,投資高達15.1億人民幣的中星18已經投保中國人保,後者又在國際市場上進行了二次投保,目前已經發起索賠程序,全額賠償後將不會遭受投資淨損失獲得全額賠償的前提就是火箭發射正常,而衛星失效。此次中星18衛星雖然在軌業務失敗,但長徵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卻表現突出。
  • 18億元!中星18號衛星失聯後,中國衛通獲中國人保賠付
    中國衛通發射的中星18號衛星失聯後,約18億元全額賠付款已到帳,並將用於購買理財產品或存款類產品。1月7日,中國衛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衛通,601698.SH)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收到保險承保商根據協議約定支付的全額賠付款2.5億美元,公司將使用這一賠款進行現金管理。
  • 中國衛星被撞擊,與地面失去聯繫,放棄搜救損失將高達15億!
    而且我國也決定了正式放棄對中星18號的搶救。這顆衛星也被直接拋棄,雖然很可惜但是也迫不得已,如果選擇維修要花費的資金甚至超過製造一顆衛星的成本,不過這顆中星18號在飛天之前已經被航天集團購買高額的保險。
  • 中星9A發射失敗了麼,能不能加點燃料搶救一下?
    9A發射升空,遺憾的是長徵三號乙火箭第三級異常,未能進入預定軌道6月19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星用長徵三號乙火箭發射中星9A廣播電視直播衛星,這也是國產的第一顆直播星。除了美軍機密衛星外,其他的太空目標軌道他們都會公布。
  • 中星18號衛星工作異常,火箭殘骸從天而降,砸毀房屋砸死兩頭牛
    據俄羅斯塔斯社8月21日報導,8月19日晚間,我方在西昌發射基地成功將中星18號衛星發射升空,此次使用的載體為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然而儘管衛星與火箭正常分離,後續衛星在工作時狀態出現異常,目前相關方正在對故障展開全方位排查。
  • 我國成功發射「中星10號」通信衛星
    新華網四川西昌6月21日電 (記者鄭曉奕、李清華)6月21日零時1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10號」衛星送入太空。「中星10號」將接替「中星5B」為我國及亞太地區用戶提供通信和廣播電視等業務。
  • 中星9A衛星搶救成功 長三乙火箭問題查明
    記者6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獲悉,中星9A衛星7月5日成功定點於東經101.4°赤道上空的預定軌道。目前,衛星各系統工作正常,轉發器已開通,後續將按計劃開展在軌測試工作。
  • 我國中星10號衛星成功發射
    中廣網北京6月21日消息(記者李文蕊)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今天凌晨零點十三分,長徵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將中星10號衛星送入太空。中星10號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採用我國自主研發的東方紅四號衛星平臺研製,是中星5B的接替星,專門設計為大功率、高可靠性的商用通信衛星。中國衛星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卓超:中星10號能夠滿足我們國家和亞太地區的廣播電視、數據的傳輸、數字的寬帶多媒體的業務應用需求。  與中星5B相比,中星10號將提供更加穩定、高效的衛星信號,它也是中國衛通運營管理的第10顆衛星。
  • 中星九號廣播電視直播衛星發射成功 將為北京奧運會服務
    北京時間6月9日晚8時15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九號」廣播電視直播衛星送入太空記者 齊彬攝   北京時間六月九日晚八時十五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九號」廣播電視直播衛星送入太空。這是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位於四川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首次航天發射。
  • 中星9號自行爬升進入預定軌道 此舉將催生某型太空殺手鐧
    一枚發射失敗的衛星,竟能從2萬公裡軌道自主爬升到3萬6千公裡同步軌道,中國航天人在逆境中再次創造了一個世界神話。不過中星9號此舉付出的代價也是慘重的:由於在這次軌道爬升中消耗了大量的燃料,衛星原先預計的15年在軌壽命將縮短到5年。  可能有些人感到奇怪了:同步靜止軌道衛星不是在那裡固定不動的嗎?其壽命長短與衛星燃料的多少有直接關係嗎?
  • 說說大家都在關注的中星18號
    今天早上的一則消息,中星18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18號衛星發射升空,星箭分離正常,但衛星工作異常,正在開展故障排查。18號衛星:中星18號是我國新一代「高通量」同步衛星,也是首顆使用「東方紅四號增強型」(DFH-4E)平臺的通信衛星, 衛星入軌後,將定點在東經115.5°地球同步軌道上。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9年8月19西昌發射中星18號衛星工作異常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9年8月19日晚20時0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18號衛星發射升空,星箭分離正常。但衛星工作異常,正在開展故障排查。中星18號衛星是一顆高通量衛星,具有30個Ku頻段、9個Ka頻段、2個KaBSS頻段,定點於東經115.5°E(與中星6B衛星同一軌道),未來,中星18號衛星將與同屬中國衛通運營的中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中星16號一起,實現Ka頻段全國覆蓋,有效推動中國國內基於衛星通信的網際網路應用,為全國廣大地區提供寬帶網絡接入能力。
  • 遠望5號船完成「中星6C」衛星海上測控任務歸國
    遠望5號船完成「中星6C」衛星海上測控任務歸國來源:新華社作者:李國利 高超責任編輯:丁楊2019-03-22 17:07> 新華社南京3月22日電(李國利、高超)在太平洋預定海域圓滿完成「中星
  • 中星9a直播衛星依靠自救成功入軌 中星9a衛星參數與自救細節曝光
    打開APP 中星9a直播衛星依靠自救成功入軌 中星9a衛星參數與自救細節曝光 發表於 2017-07-06 18:08:15
  • 中美「中星八號」衛星合作計劃擱淺 美解釋原委
    蘿拉衛星:中方和美方一直在協商  東方早報記者 周浩  11月21日,中國國家總理溫家寶在中南海紫光閣接受《華盛頓郵報》總編唐尼採訪時表示:「幾年前中國向蘿拉衛星公司定購了一顆衛星,並支付了1.3億美元定金。但是美國有關方面不同意,因此這個合同至今沒有兌現,1.3億美元也沒有歸還。」
  • 長徵三號乙發射失利,30天兩次失敗,對中國航天的影響有多大?
    近些年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可以說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均是連續,高強度發射幾十枚都連續成功,把一大堆著名的載荷,諸如嫦娥3/4,各種北鬥衛星,中星、亞太、風雲四號等送入軌道,3月9日才將倒數第二顆北鬥三號組網衛星送入GEO。是國內當前發射量最大,成熟度相對高的高軌道運載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