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網際網路邁入商業試用 中國衛通擬探索C端市場

2020-12-04 IT專家網

一座座「大鍋」仰望長空。

日前,《證券日報》記者跟隨上交所走進了位於北京市西北方向的北京地球站。這裡是衛星數據接收與分發的第一站,矗立在北京地球站園區中被稱為「大鍋」的一座座衛星天線承擔著跟蹤衛星、收發遙測遙控指令、廣播電視及數據傳輸等重要任務,也見證了中國衛星通信事業的滄桑巨變。

「我國衛星網際網路已經從『紙上談兵』邁入實際建設階段。」在位於北京市海澱區中國衛星通信大廈的一間辦公室裡,中國衛通總經理孫京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中國衛通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從事衛星運營服務業的核心專業子公司,具有國家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和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是我國唯一擁有通信衛星資源且自主可控的衛星通信運營企業。

衛星網際網路邁入商業試用

談及衛星網際網路的發展歷程,孫京如數家珍。

「衛星網際網路通過一定數量的衛星形成規模組網,是一種能夠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終端提供寬帶網際網路接入等通信服務的新型網絡,當前衛星網際網路主要集中在空間段及地面段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高軌高通量衛星和中、低軌寬帶衛星星座的建設。」孫京對《證券日報》記者談道,2017年由中國衛通運營的國內首顆高軌高通量Ka衛星-中星16號成功發射,公司依託高通量衛星加快拓展衛星網際網路業務。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支持和技術發展驅動下,我國衛星網際網路產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以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為代表的國有企業分別提出了「鴻雁」和「虹雲」低軌衛星星座計劃。民營企業也在加速湧入衛星網際網路產業,「天象星座」「銀河星座」等低軌衛星星座計劃發射衛星數量逾千餘顆。今年銀河航天、九天微星等商業航天企業也相繼落地自己的衛星工廠,旨在實現小衛星的低成本大規模量產。

「在傳統衛星通信產業鏈中,中國衛通作為衛星運營商,上遊銜接衛星製造商,下遊服務用戶,產業鏈較短,衛星通信運營服務業務單一。」孫京告訴記者,5G的發展使得衛星通信產業鏈延長、並且與信息技術產業有了深度融合,中國衛通在產業鏈中參與的環節也從運營服務向下遊信息服務延伸。

如今,中國衛通也在探索新的方向。今年9月份,中國衛通牽頭組建星航互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基於寬帶衛星的航空網際網路業務,為航空領域提供寬帶衛星接入和網際網路信息服務。

拓展C端市場空間

在孫京看來,隨著衛星技術的進步以及衛星大眾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全球衛星通信呈現出網絡寬帶化、覆蓋全球化、天地融合化、業務平臺化的發展趨勢,衛星通信業與信息服務業加速融合,衛星通信服務產業鏈逐漸由單一資源運營向下遊增值信息服務延伸,衛星通信進入衛星網際網路新階段。

「中國衛通將不斷滿足公眾對衛星網際網路、衛星物聯網的想像與期待,不斷深化、拓展衛星應用服務場景。」孫京強調,「未來中國衛通將在為現有行業和客戶提供優質解決方案的基礎上,擴展合作領域,公司將積極通過長尾效應實現從B端到C端拓展。」

2020年7月7日,適配了中星16號高速互聯繫統的中國第一架高速衛星網際網路飛機在青島首飛成功,實現了機上所有人員使用微信、語音、視頻通話、網頁瀏覽、網上購物、網路遊戲等應用。孫京告訴記者,第一架高速衛星網際網路飛機的成功實踐獲得了民航局、航空公司及相關行業合作夥伴的一致認可,增強了公司大力發展航空網際網路生態的信心,進一步激發了行業參與者對於航空網際網路應用、模式的探索,有利於加速航空網際網路在國內的快速發展。公司將緊抓航空網際網路產業快速發展機遇,快速形成航空網際網路生態圈,創新衛星應用商業模式,邁向世界一流衛星通信產業龍頭企業,為推動我國衛星應用產業發展做出貢獻。

「後續中國衛通將繼續建設新的更大容量、更廣覆蓋的高軌高通量Ka衛星,實現東到北美,西至歐洲、非洲,南至澳洲的自建網絡服務能力。同時,通過與國際上領先的航空衛星網際網路運營商合作,實現全球無縫覆蓋,為國內外航司提供真正的高速航空網際網路服務。」孫京如是說。

隨著衛星網際網路被納入新基建的範圍,技術、產業以及資本正在洶湧跟進。2020年也被業界稱為衛星網際網路「元年」。這意味著中國衛通或將迎來越來越激烈的市場化競爭。(記者 李喬宇)

相關焦點

  • 逐鹿萬億藍海市場!衛星網際網路時代來了 市佔率80%的中國衛通:抓住...
    衛星網際網路時代來了 市佔率80%的中國衛通:抓住「新基建」機遇「上天下海」   當前衛星通信行業全球市場規模約在1600億美元,未來,隨著衛星
  • 逐鹿萬億藍海市場!衛星網際網路時代來了,市佔率80%的中國衛通:抓住...
    孫京透露,中國衛通已在積極部署衛星網際網路服務業務,目前已經在航空、航海、應急能源等領域為客戶提供天地一體的衛星網際網路服務。未來,公司將與各個行業產業鏈上下遊加深合作,拓展合作領域,打造專業化個性化的衛星網際網路解決方案。
  • 星航互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揭牌成立,中國衛通專業化運作航空網際網路
    (左起)孫京、李忠寶、卓超、張陶共同為新公司揭牌星航互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星航互聯」)由中國衛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衛通」)與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航天投資)旗下國華衛星應用產業基金(南京)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共同出資設立,是中國衛通控股的專門提供航空網際網路服務的專業子公司,註冊資本1億元。
  • 中國衛通8K+衛星保障「兩會」安播
    保障安播中國衛通8K+衛星保障「兩會」安播2020.05.22中國衛通北京地球站業務運行中心日前,全國兩會拉開帷幕。為全面做好全國兩會期間廣電安播重保工作,中國衛通提前周密部署,協調安排中星6A、中星6B、中星9號等衛星資源,全力支撐兩會廣播電視衛星信號傳輸,確保全國兩會安全播出。同時,中國衛通提供中星6C衛星資源,支撐新華社對全國兩會進行了開創性的「5G+8K+衛星」實況直播。
  • 中國衛通總經理孫京:將加快培育衛星網際網路應用業務新模式
    作為我國唯一自主可控的民商用通信衛星運營企業,近年來中國衛通積極轉型變革,全力推進我國衛星通信、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近日,上交所聯合各地證監局主辦了「誠實守信做受尊敬的上市公司——價值引領投資2020滬市公司質量行」活動,活動中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走進中國衛通,對話公司總經理孫京。
  • 中星18號衛星失聯後,中國衛通獲中國人保賠付
    中國衛通發射的中星18號衛星失聯後,約18億元全額賠付款已到帳,並將用於購買理財產品或存款類產品。1月7日,中國衛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衛通,601698.SH)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收到保險承保商根據協議約定支付的全額賠付款2.5億美元,公司將使用這一賠款進行現金管理。
  • 世界傳統衛星通信市場萎靡不振,中國衛通切入基礎通信意欲何為?
    3月7日,工信部向中國衛通頒發了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批准中國衛通在全國範圍內經營衛星移動通信業務和衛星固定通信業務。這意味著中國國內在原有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基礎通信業務運營商。
  • 國金證券:全球配置衛星網際網路 低軌衛星成寵兒
    我們認為對未來低軌衛星星座的建設,需要關注資本的注入、政策的催化以及技術的突破三個驅動因素,當前主要投資機會在衛星的基礎設施建設,之後衛星運營和應用的潛力更大。推薦組合:1)衛星研製:中國衛星;2)地面設備:海格通信;3)衛星運營:中國衛通;4)衛星應用:海能達;5)電子元器件:和而泰。
  • 賽迪觀點:中國首架高速衛星網際網路飛機成功首航,開啟衛星網際網路商業運營新時代
    快評事件7月7日,中國第一架高速衛星網際網路飛機成功首航,本次航班適配了基於國內首顆Ka頻段高通量衛星——中星16號的高速互聯繫統,由青島流亭國際機場起飛,降落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航班在萬米空中可以實現百兆以上的高速率聯網,為乘客帶來與地面上網一樣的網絡衝浪體驗。
  • 中國衛通總經理孫京:加快培育衛星業務新模式
    作為我國唯一自主可控的民商用通信衛星運營企業,近年來中國衛通積極轉型變革,全力推進衛星通信、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多措並舉應對疫情影響中國衛通的前身為2001年11月設立的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目前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從事衛星運營服務業的核心專業子公司。
  • 11月20日走進中國衛通 解讀高通量衛星運營服務商|全景雲調研
    為貫徹落實好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和證監會工作部署,服務好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積極響應「誠實守信 做受尊敬的上市公司」投資者保護專項行動號召,在中國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的指導下,上海證券交易所聯合北京證監局,共同開展「誠實守信 做受尊敬的上市公司――價值引領投資 2020滬市公司質量行」走進「中國衛通」暨全景雲調研線上直播特別節目。
  • 中國衛通601698:亞洲第二大、世界第六大固定通信衛星運營商
    中國衛通601698公司於2001年11月27日成立,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從事衛星運營服務業的核心專業子公司,具有國家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和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是我國唯一擁有通信衛星資源且自主可控的衛星通信運營企業
  • 幾萬顆衛星就要上天,但衛星網際網路消費終端還未成型
    據外媒消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提交的最新報告顯示,該公司計劃每月定期發射120顆星鏈衛星。此前,SpaceX成功發射了第12批星鏈網際網路衛星。地面網際網路僅覆蓋了地球陸地面積的20%,地球表面的5.8%,衛星網際網路是一種很好的互補方案。「低軌道大概能容納10萬多顆衛星,從國家層面看,頻率和軌位都是戰略資源。」彭媛媛說,正因如此,各國及各大商業巨頭近年來紛紛發力衛星網際網路。此外,黃志澄補充道,衛星網際網路將是最重要的軍事指揮、控制和通信手段。
  • 太空狂人馬斯克的星鏈即將公測 中國衛星網際網路時代何時到來?
    星途探索,浩瀚無垠,隨著商業航天發展,各國都將衛星網際網路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放眼海外市場,2019年,亞馬遜推出柯伊伯全球衛星寬帶服務,計劃投入數十億美元發射3236顆衛星。此外,波音、空客、三星等公司也都在積極開展低軌通信衛星系統的研發工作。縱觀國內市場,今年4月,衛星網際網路被國家發改委劃定為「新基建」信息基礎設施之一。
  • Ka 頻段網際網路飛機背後,是高軌衛星的革命性...
    而一架高速衛星網際網路飛機的核心自然是衛星,因此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QW9771 航班的核心——中星 16 號。中星 16 號衛星,又稱實踐十三號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研製。據悉,中星 16 號衛星既是中國首顆高軌道高通量通信衛星,也是國內首顆(目前是唯一一顆)Ka 頻段高通量衛星。
  • 九天微星衛星工廠唐山開工,擬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
    這是衛星網際網路納入國家新基建之後,首個落地建設的重大項目。「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孫家棟院士為工廠開工題詞:「九天衛星工廠,未來大有可為」,鼓勵商業航天企業和地方政府積極參與國家衛星網際網路新基建。儀式上,唐山市委副書記、市長丁繡峰宣布項目正式開工。
  • 低軌道商業衛星的夢想與現實:中國民營商業衛星公司跟美國同行相差...
    要維護這樣龐大的衛星系統,無論從技術還是資金方面對一個國家都是很大的挑戰。這是以商業盈利為目的的私營公司所無法承擔的,但是最近幾年相繼出現多家商業衛星公司成功發射衛星的案例。由億萬富翁支持的美國商業衛星公司自不必說,就連中國也開始出現諸多民營航天公司。難道航空航天領域有足夠的潛力吸引商業公司和投資機構來冒險嗎?
  • 2020,中國商業航天的轉折點
    作者 | BlaineCurcio編譯 | 沈永言(中國衛通 )邁入2020年代,中國商業航天進入轉折點,即商業公司開始大規模開展業務的時刻。儘管新冠疫情在今年初關閉了中國大部分地區,但事實證明,該國的航天部門具有令人吃驚的韌性,其發射繼續令人刮目相看(截至發稿日,2020年中國進行了19次發射嘗試,3次失敗)。
  • 衛星網際網路布局競爭升溫,中國電信開啟太空通信新時代
    近日,銀河航天完成新一輪融資,成為中國衛星網際網路領域第一隻獨角獸,馬斯克SpaceX衛星網際網路服務Starlink,終於面向普通用戶開放小範圍測試,與此同時,中國電信運營的天通一號02星成功發射升空我國衛星網際網路建設也正在提速,11月17日,銀河航天完成最新一輪融資,投後估值近80億元人民幣,成為我國商業航天及衛星網際網路領域第一隻獨角獸企業。
  • 商業衛星網際網路勢在必行,「微納星空」助力國家「造星」計劃
    2015年被稱作中國商業航天元年,自此,我國商業航天管制放寬、相關政策的密集出臺、且立法逐步完善,國內商業航天活動進入發展快車道。據相關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末,我國總計在軌運行衛星約350顆,2019年發射約80顆,其中微小衛星發射佔比高達67.5%,商業衛星公司參與的衛星比重穩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