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首發只800冊,陳忠實卻狂賺455萬,多虧《廢都》

2020-12-04 雨末央歌

1991年臘月廿五的晚上,白鹿原上勞累了一天的人們早早進入了夢鄉,只有陳家祖屋還亮著一絲燈光。年屆50歲的陳忠實掐滅了手上的菸頭,也為其50萬字的長篇家族式小說《白鹿原》劃上了最後一個句點。

然後,他平靜地從書桌上起身,來到灶前,給自己煮了碗面。這是4年裡,他吃過的最從容的一碗麵。

4年來,靠著夏天一把蒲扇,冬天一隻爐火,陳忠實獨自一人在祖屋的書桌前書寫了一千多個日夜。

4年來,他和書中裡的每一個人物同悲歡,共命運。尤其是寫到鹿三往田小娥背後捅下去,田小娥回過頭叫了一聲「大呀」時,他的眼睛都黑了,半天才恢復過來。

如今,關於《白鹿原》上白、鹿兩家三代人的的恩怨紛爭,終於劃上了句點,走向上他們各自命運的歸宿。

第二天,陳忠實給《當代》雜誌的副主編何啟志去信,《當代》派了編輯部主任高賢均和資深編輯前去取稿。陳忠實在西安省作協的會客廳把稿子從兜裡取出來,鄭重地交給了兩位編輯,他在心裡說道:我連生命都交給你了。

也得虧了是這兩位編輯去收稿,讓《白鹿原》免遭了《平凡的世界》被青年編輯拒稿的命運。

兩位編輯一上火車迫不及待地翻開了書稿,人還沒到北京,就給何啟治去電,說了四個字:開天闢地。

《白鹿原》如期在《當代》連載,出版也提上了日程。出版時一樣開了研討會,雖然也有一些負面的評價,但評論家們普遍對《白鹿原》的評價都非常高。然而,要開機印刷時,新華書店收集上來的徵訂數量只有800冊。

800冊不但出版社要賠錢,陳忠實也虧。按當時定價10塊多一本,陳忠實當時籤的是10%的版稅,只能賺1000多塊。

這時候要多虧了賈平凹,1993年4月,賈平凹的長篇小說《廢都》在《十月》雜誌發表,因其大膽獨特的情慾描寫,備受矚目,再加上當時的賈平凹的名氣,1993年7月要開機印刷時,收集上來的徵訂數居然高達17萬冊。

《白鹿原》和《廢都》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關於情慾的描寫。開篇最經典的那句:

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個女人。

接著就開始了白嘉軒與七個女人的故事,這些故事是什麼呢?就是房事。

有了《廢都》打前鋒,出版社也有了底氣,重新收集徵訂數,1993年6月第一次印刷數14851冊,到了1993年7月《廢都》出版時,《白鹿原》也加印了50000冊,這不得不說都是《廢都》的功勞。

但《白鹿原》和《廢都》還是不一樣,《廢都》鋪天蓋地的方塊,是當時的社會風氣無法直視的,引起了社會激烈的爭議,小說毀譽參半,賈平凹甚至被冠以「流氓作家」的稱號。

後面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廢都》被禁了足足16年,賈平凹也備受打擊,很久都沒有緩過來。而《白鹿原》則在1997年獲得了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問世20多年,已經發行200多萬冊,盜版的更多,同時被改編成秦腔、舞臺劇、話劇、電視劇、電影等多種藝術形式。

這部小說也讓陳忠實成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靠寫小說成為富豪的作家,並在2006年第一屆作家富豪榜上,以455萬的版稅收入位居第13位。

《白鹿原》以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的白鹿村為背景,通過講述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三代人之間的恩怨紛爭,表現了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變遷。

陳忠實大量借鑑了魔幻現實主義手法,使得劇情充滿了衝突,也使得人物的命運也更加的曲折。通過這種魔幻的描寫,模糊了生死邊界,也給歷史的發展帶來不可預知的神秘色彩,給讀者帶來了心靈上的震撼,似乎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指引在人物的命運和歷史的發展。

白嘉軒、鹿子霖、白孝文、黑娃、田小娥,他們各自的命運軌跡,無論是傳統道德的束縛,還是欲望控制下的衝動,其實都是在時代的洪流中,被人性的本能牽引著。而原上發生的一切,早已突破了歷史的界限,在看似無解的人生裡,道出了每個時代小人物必須面臨的生活真相。

正是因為如此,《白鹿原》被公認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小說創作領域最重要的收穫,評論家稱其:

一部渭河平原近現代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

當然,不管多偉大作品,都會有不同的聲音存在。《白鹿原》也不例外,在它出版後,也因其尖銳的歷史政治觀點和大膽的情慾描寫,在文學評論辦引起巨大反響和爭論,使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的評選擱置了2年。

1997年茅盾文學獎評獎的時候,評委會對《白鹿原》提出兩條意見,一條是關於「翻鏊子」的說法,評委會認為容易誤導讀者,應該改一種說法;另一條是比較直露的關於情愛的描寫應當做刪節,陳忠實說他原本就有要做修改的打算,《白鹿原》也才獲得了第四屆茅盾文學獎。

現推薦這個最新無刪減典藏版,正是完整呈現了1993年的原始版本,非常值得放在床頭閱讀或者珍藏,點擊下方【去看看】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白鹿原:寫這本書前,陳忠實自誡,「絕不能在女人問題上犯錯」
    但不料原下沉睡了一隻千年神鯨,鯨驚而西去,在原上犁出一條深溝,這就是白鹿原和鯨魚溝來歷的傳說。陳忠實出生在白鹿原北坡下的西蔣村,村中居民大多姓陳,少數幾戶姓鄭。《白鹿原》小說中,故事的發生地叫白鹿村,但現實中白鹿原上沒有叫這個名字的村子,也沒有以白、鹿兩姓組成的村子。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實和小說在這裡交匯了。
  • 陳忠實《白鹿原》為何只能在中國「風攪雪」,卻登不上世界舞臺?
    「三駕馬車」的作品已拜讀有二,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陳忠實的《白鹿原》。陳忠實先生似乎如現在的網紅,一夜便紅遍大江南北,這便緣於他創作六年之久的《白鹿原》,很多讀者是因這部被譽為「民族秘史」的作品而認識了他。
  • 比起《廢都》此處略去XX字,《黃金時代》算是時代的幸運兒
    90年代是個禁書頻出的時代,賈平凹的《廢都》被禁16年,獲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的《白鹿原》也曾被當作禁書,莫言的《豐乳肥臀》,還有王小波的《黃金時代》,為了出版整整花了兩年時間。其中爭議最大的莫過於《廢都》和《黃金時代》,這兩本書因為尺度實在太大,讓作者走上輿論的風口浪尖,賈平凹更是說:「《廢都》讓我從譽滿天下到毀滿天下。」
  • 白鹿原丨對待迷信風俗文化問題,陳忠實和魯迅的態度不一樣!
    白鹿原丨對待迷信風俗文化問題,陳忠實和魯迅的態度不一樣!——摘自《白鹿原》《白鹿原》該小說以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為縮影,表現了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變化。因此,作者在書中描寫了許多當地流傳的迷信事物。
  • 《白鹿原》因對女主的描寫,前後共出版7次,什麼尺度才算合適?
    《白鹿原》出版的曲折歷程,一共出版7次自從1988年開始,作者把家裡的妻小父母長輩全安頓在城市之中,孤身一人回到農村老家,尋找靈感和創作源泉。從1988年到1992年,陳忠實每天幾乎都沒睡好覺。四年著書,陳忠實的臉上蒼老了許多,在1992年的一個春天,陳忠實終於寫完了這本書,當他把手稿交給出版社的時候,他的心裡就像失去了最重要的一件東西一樣,比生命還重要。第二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這本書,消息如「一石激起千層浪」一般,震動了全國。在那個年代,人們的精神生活主要來源於各種小說,像電視機、電影這類資源基本不現實。
  • 93版《白鹿原》:寫盡親緣關係的曖昧糾纏,道盡難以啟齒的情與欲
    那時候的陳忠實人到中年,可是從來沒靠寫作真正賺到過錢,孩子的學費都快交不起了,又碰上特殊時期取締了稿費,很多知名作家都被公開批 鬥,妻子更加不支持陳忠實寫作,直言「不如養雞實在」。1977年,稿費終於恢復了,陳忠實一個月工資39元,朋友一篇文章稿費就有15塊,相當於半個月工資,妻子自然心動,決定再次支持他寫作,這才有了後來的《白鹿原》。
  • 白鹿原:一個女人與四個男人的情愛糾纏,權勢面前,身體一文不值
    《白鹿原》是陳忠實最具代表的作品,也讓他成為了中國史上第一個靠小說成為富豪的作家。據2006年的統計,陳忠實以455萬的版稅成為作家富豪榜的13位。199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兩位主編,拿到《白鹿原》的複印件,在火車上看完後,直接致電出版社說了四個字:開天闢地!故事主要集中在白、鹿兩家及長工鹿三家的幾個人物生活軌跡為主線。
  • 1992年,他在火車上一口氣讀完《白鹿原》,說了4個字:開天闢地
    在《白鹿原》被發掘的過程中,高賢均是很重要的一個人。1992年普通的一天,陳忠實《白鹿原》的初稿寫完了。《當代》雜誌社的洪清波老師和人文社當代文學一編室的負責人高賢均先生奔赴西安,他們是第一批閱讀《白鹿原》的編輯,就在火車上,高賢均一口氣讀完了《白鹿原》,然後說出四個字:「開天闢地!」這評價傳到陳忠實耳朵之後,陳忠實和妻子說:「你不用養雞了」。
  •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遭拆除 用地性質仍存疑
    來源:中國經營報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遭拆除 用地性質仍存疑本報記者/尹蓉/盧志坤/西安報導因作家陳忠實創作的長篇小說《白鹿原》被拍成影視劇,陝西關中白鹿原一時廣為人知,成為名副其實的商業IP。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就拆遷原因以及拆遷之後的土地作何之用等多個外界關注的問題,分別採訪了白鹿原管委會、藍田縣政府以及藍城公司,但三者相互推諉,不願正面回復,使得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拆遷真相更加撲朔迷離。「什麼賺錢搞什麼」作家陳忠實走了,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也要謝幕了。
  • 憶陳忠實改稿往事:前輩們曾一再教誨「作文先做人」
    有說《白鹿原》乃中國當代文學的扛鼎之作,有贊忠實老師為人品格高尚,有痛哭中國從此失去一位真正的作家……說句也許並不誇張的話,在中國,沒有不知道陳忠實的;即或不知道陳忠實,也都知道《白鹿原》。   一個作家活到這份兒上,真讓人敬仰——陳忠實老師給「作家」這稱號,掙來了多麼大的榮譽啊!
  • 《白鹿原》中,白鹿的象徵和寓意
    這隻精靈動作輕盈而靈動,在白鹿原上蹦蹦跳跳,一眨眼就消失不見。人們驚訝地發現,白鹿跑過後,田野中的麥苗長高了,綠油油一片,樹木長壯實了,遮天蔽日,乾枯的河水變大了,奔流不息。這是人們看到的美好的一面。當地人為了紀念這隻神獸,就把此地稱作「白鹿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如果再往下思考,或許能找到答案。
  • 《白鹿原》——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陣痛中顫慄
    總結而言,「該小說以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為縮影,通過講述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表現了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變化。」籠統的概括一下,因為這本書講的故事實在是太宏偉浩大,波瀾壯闊了,一旦入手,就無法停下。單純的短篇故事我想是比較好寫的,但是在長篇的歷史背景下,能描繪出如此真實,如此綿延流長的脈絡。不得不感慨:陳忠實先生真是寫故事的一把好手。
  • 賈平凹:以前被文壇稱為最乾淨的人,卻因《廢都》被罵成流氓
    1993年,賈平凹的長篇小說《廢都》在北京出版了,賣得異常火爆,在當時的文壇出盡了風頭,評論家還聯合搞了個80萬字的《廢都大評》。據調查,僅僅半年的時間,市面上就出現了1000多萬冊的盜印本,可見《廢都》在當時有多受歡迎,讀者粉絲數量有多驚人。
  • 社會各界人士弔唁陳忠實 母校組織學生追思前輩
    高政超   陳忠實先生的弔唁場所設在西安市建國路省作家協會大院內。4月30日上午8時開始,不斷有各界人士前來悼念緬懷先生,有陳忠實的生前好友,還有很多與先生素未謀面的讀者,有的人手捧白菊花默默不語,有的人還未開口便已涕不成聲……看著陳忠實生前工作過的作協大院已被花圈花籃擺滿,一位生前好友感嘆,「這個院子裡布滿了先生的足跡,在這裡緬懷陳忠實,感覺與他貼得最近」。
  • 《白鹿原》:女性的思想禁錮和肉慾自由,人之初究竟是善還是惡
    在中國長篇小說的比較天平上,與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可以相匹配地作品應當是屬於陳忠實地得意之作《白鹿原》,兩者之所以經常被放在一起做參照比較,並不是因為兩者的題材或者故事背景上有無雷同的地方,而是因為在架構上,兩者實在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 用聲音演繹文學名著200集廣播劇《白鹿原》在喜馬拉雅熱播
    「西安的東南有個白鹿原,傳說,每當國泰民安、河清海晏之時,白鹿便會出現……」11月3日,伴著古樸、莊嚴的音樂,富有地域特色的廣播劇《白鹿原》在喜馬拉雅拉開了大幕,以全新的表現形式讓大眾重溫經典,並受到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