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實《白鹿原》為何只能在中國「風攪雪」,卻登不上世界舞臺?

2020-12-08 阿珂伴讀

「三駕馬車」的作品已拜讀有二,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陳忠實的《白鹿原》。陳忠實先生似乎如現在的網紅,一夜便紅遍大江南北,這便緣於他創作六年之久的《白鹿原》,很多讀者是因這部被譽為「民族秘史」的作品而認識了他。

陳忠實說:文學是個魔鬼;同為陝西籍作家柳青曾說過:文學是愚人的事業,從「魔鬼、愚人」的字眼裡,我們讀出的是這些真正的作家對文學的敬畏與堅守。曾看過許戈輝採訪陳忠實先生的紀錄片,花甲之齡的他瘦骨嶙峋,但精神很好,一口陝北口音的普通話,一副純正農民的面孔完全沒有文人的樣子,這不禁讓我疑惑《白鹿原》真的出自這位老人之手?

陳忠實

不管之前評論界說《白鹿原》有傾向性問題也好、描寫的性場面暴露也罷,但這都遮掩不了它被譽為「民族秘史」的炫耀光環,1997年它更是一舉摘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

小說的扉頁裡,陳忠實先生引用了巴爾扎克的一句話:「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他也成功地將這句話的精髓融入到了作品當中,《白鹿原》成了新中國成立之後,從未有過的小說!

《白鹿原》的名聲享譽全國,它魔幻的構思與極難得的「秘史」內容讓讀者回味無窮、腦中印象久久不能散去,但這部新中國成立以後「從未有過的小說」並未走出國門到國際上鬧出一場「風攪雪」來。

《白鹿原》/電視劇照

這是為什麼?時至今日我們依舊在探尋這個問題!

都說音樂無國界,其實文學亦該如此,但是很多時候,因為國與國之間的文化、語言、風俗等各不相同,導致文學有了國界,難以與界外的人達成共鳴。國內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如此,《白鹿原》也沒有逃脫此命運。

著名評論家雷達先生曾對陳忠實放下一句狠話:「陳忠實,如果你寫不出比《白鹿原》更好的作品,那麼你就別寫了!」,雷達先生的這句話裡暗含了對《白鹿原》的高度認可,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它在中國億萬讀者心中製造的震撼。

陳忠實

《白鹿原》為何能在國人的心中製造震撼?思來想去,應該緣於小說扉頁裡巴爾扎克那句話中的「秘史」二字,以及他寫這秘史的方式。

它是一部關於封建思想的破與新思想的立之間衝突的作品,在當時數以百萬計的平原村落中,陳忠實挑中了自己的家鄉白鹿原;在幾千年封建方化裡,他選取了倍受爭議的主僕觀、夫妻觀、父子觀的禮教思想。

它裡面有學為好人,從未做過見不得光的仁義之主白嘉軒,他為守住「仁義村」的美名以及道德的底線遭受種種災難;有社會的蛀蟲,不圖人好只思害人的奸佞小人鹿子霖,為爭族長之位,想盡下三濫的手段;還有關中大儒,博學多識的朱先生,傳奇一生,本可以求取功名一身,卻甘願寄在一隅教書育人、修補縣誌。

裡面還有老實忠厚、恩怨分明的僕人鹿三;有混帳一生,浪子回頭的黑娃;還有命途多舛,一心求安穩卻被人利用枉死的蕩婦田小娥……。

白嘉軒鹿三等人/電視劇照

陳忠實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我寫作的時候必須要一個人,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感受到書中的人物都站在我的身邊……。或許只有達到這種境界,將自己融入到書中所寫的歷史中,他才能寫出如此契合歷史事件的人物來,同時這些人物、事件也完全符合國人對歷史的感知。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小說中的人物如田小娥,經歷苦難只想平穩一生,她也有善良的一面,但終究是個害人精而被公公殺死;如黑娃,雖從土匪華麗轉身成為朱先生最好學的門生,學為好人,但最終還是不得善終;如白孝文,一個儒雅、持重的族長繼承人,卻經不起美色誘惑,一失足導致人性的扭曲,差點給狗食了自己的血肉之軀……。

黑娃與田小娥/影視劇照

他們每一個人都在陳忠實的筆下生活著,但讀者們卻難以預料這些人的生死禍福、升降沉淪,往往他們軌跡是匪夷所思的,但出人意料的讀者又覺得每個人的命運又那麼的合情合理,不容置喙。

命運便是如此的「不學為好人」,它會時不時的給我們一個「黑色幽默」撥弄得你齜牙咧嘴,苦不堪言,沒有誰能逃脫命運撩撥。如《活著》中的福貴、魯迅《祝福》中的祥林嫂、《平凡的世界》中的郝紅梅……小說中的人物大多如此,這也是中國小說傳統的思維。

陳忠實

茫茫宇宙,地球的演變、人類的進化、歷史的發生本應該都是相互關聯的,但是人的出現,文字語言的出現將它們分隔開來,形成了獨立的古巴比倫文化、古埃及文化、古中國文化等等。

在古中國文化中,從氏族到家族,演變為姓氏、祠堂這樣具有特殊象徵意思的文化,用白嘉軒的話說:「只要是在這個原上出生孩子,只要是人,遲早都要跪在這祠堂裡頭」,白孝文被逐出家門、黑娃因婚事入不了宗祠,但他們最終「活成人」的時候都無一例外的選擇認祖歸宗,這樣的行為直戳人心又引起讀者極大的共鳴。但那些洋人們,他們懂這些嗎?我們又該如何用他們的語言去翻譯這些?

黑娃/影視劇照

「祖宗」這個名詞,怕只有中國的讀者才能讀懂它的淵源與背後的深意。這便是歷史,這便是文化。

毫無疑問的是《白鹿原》契合了國人的認知與情感,所以我們可以從中找到好的故事、了解一段歷史的根源、尋得茫然失措中堅守的意義、最不濟的也能在字裡行間得到性的宣洩。可是這是東方的文化,白鹿原上的人遇事時尋求的是佛祖與觀音的保佑,而在西方卻是耶穌的寬恕,所以《白鹿原》裡的角色大多是求人助已,而《百年孤獨》中的角色更多是以已助人。

《白鹿原》/電視劇照

面對政權的一次次更迭,鄉民命運的一次次改變,有的人今日活著,明天便永遠消失了,人們不禁要問:活著的人出路在哪?對此,連關中博學的大儒朱先生也是猜不著、看不透的,但白嘉軒卻給出了答案:好好活著!活著就有希望。

「活著就好」,這是每一位國人遭受劫難後親友給予的最深的祝福,因為活著就是希望。但西方的哲人尼採卻堅信「在任意時空,一切都在上演」的永劫回歸,所以死了才是拯救。

白嘉軒/影視劇照

活與死,不再是自然規律,而是二種文化深層次意識的不同。活著真是就有希望嗎?其實活著的人大多是在希望中一次次絕望;那麼死了就好嗎?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到底誰優誰劣,這很難決斷,就如同拿西方的烏託邦與東方的桃花源作對比,誰更美好,其實寓意都好,但二者卻無法相通,這便是國界。

曾記得,在讀過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國語譯本後,內心是劇烈的顫抖與驚嘆,那時我覺得我看懂了,也許國人也是這樣認為。

《白鹿原》/電視劇照

所以上個世紀70至80年代,中國文壇掀起了現代主義創造風潮,什麼魔幻現實主義、無意識、黑色幽默等等受到中國讀者乃至文學評論人士的追捧,也就在那個時代路遙用現實主義寫作方式創作的《平凡的世界》被批為「過時的作品」,但它時至今日仍未過時。這恰恰證明了:我們對經典作品所達成的共識遠遠落後於對它們的誤解。

這樣的說法很好理解,《白鹿原》中有一隻「白鹿精魂」,其實它不是故事,也不是歷史,而是除這些之外的原上古老的家族傳承,是白族長、是朱先生又或是鹿三等人;是鹿泰恆嘴中和平時可鬥,災難時相扶的仁義;是原上那些不同人家家長裡短的喋喋不休,這是文化,也是《白鹿原》的精魂!那些華爾街的精英們、巴黎歌劇院裡盛裝的的紳士太太們……他們怎能會被這些內容所打動?

《白鹿原》上的鄉親們/電視劇照

如此說來,《白鹿原》沒能在國際上「風攪雪」也能理解,換句話說,那些真正被推上文學頂峰的作家或作品,就真的那麼優秀嗎?

文/阿珂

相關焦點

  • 《白鹿原》首發只800冊,陳忠實卻狂賺455萬,多虧《廢都》
    出版時一樣開了研討會,雖然也有一些負面的評價,但評論家們普遍對《白鹿原》的評價都非常高。然而,要開機印刷時,新華書店收集上來的徵訂數量只有800冊。800冊不但出版社要賠錢,陳忠實也虧。按當時定價10塊多一本,陳忠實當時籤的是10%的版稅,只能賺1000多塊。
  • 白鹿原丨對待迷信風俗文化問題,陳忠實和魯迅的態度不一樣!
    白鹿原丨對待迷信風俗文化問題,陳忠實和魯迅的態度不一樣!鹿三和嘉軒倆人輪換拉扯風箱,鍋開水滾後,一股臭氣溢出來令人作嘔,嘉軒先吐了,鹿三接著也吐了,吐了之後再燒,直到把那半鍋水燒得一滴不剩,法官接了賞錢提了瓷罐收了天羅地網又坐鬼抬轎回嶺上去了。此後果真不再鬧鬼。
  • 白鹿原:寫這本書前,陳忠實自誡,「絕不能在女人問題上犯錯」
    但不料原下沉睡了一隻千年神鯨,鯨驚而西去,在原上犁出一條深溝,這就是白鹿原和鯨魚溝來歷的傳說。陳忠實出生在白鹿原北坡下的西蔣村,村中居民大多姓陳,少數幾戶姓鄭。《白鹿原》小說中,故事的發生地叫白鹿村,但現實中白鹿原上沒有叫這個名字的村子,也沒有以白、鹿兩姓組成的村子。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實和小說在這裡交匯了。
  • 憶陳忠實改稿往事:前輩們曾一再教誨「作文先做人」
    有說《白鹿原》乃中國當代文學的扛鼎之作,有贊忠實老師為人品格高尚,有痛哭中國從此失去一位真正的作家……說句也許並不誇張的話,在中國,沒有不知道陳忠實的;即或不知道陳忠實,也都知道《白鹿原》。   一個作家活到這份兒上,真讓人敬仰——陳忠實老師給「作家」這稱號,掙來了多麼大的榮譽啊!
  • 1992年,他在火車上一口氣讀完《白鹿原》,說了4個字:開天闢地
    因為陳忠實和高賢均都知道,這本書的價值無法估量,一旦出版陳忠實的收入必定會大幅增加,結果確實如此,在2006年12月15日,「2006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布,陳忠實以455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13位。
  • 白鹿原:一個女人與四個男人的情愛糾纏,權勢面前,身體一文不值
    《白鹿原》是陳忠實最具代表的作品,也讓他成為了中國史上第一個靠小說成為富豪的作家。據2006年的統計,陳忠實以455萬的版稅成為作家富豪榜的13位。199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兩位主編,拿到《白鹿原》的複印件,在火車上看完後,直接致電出版社說了四個字:開天闢地!故事主要集中在白、鹿兩家及長工鹿三家的幾個人物生活軌跡為主線。
  • 93版《白鹿原》:寫盡親緣關係的曖昧糾纏,道盡難以啟齒的情與欲
    1977年,好友去陳忠實家做客,因為知道陳忠實窮,特意炒了兩個菜帶過去,兩人正在聊寫作,陳忠實的妻子罵道:「有什麼用,又不賺錢,孩子的學費都快交不起了。」這時,朋友靈機一動,拿出一張15元的稿費單,說:「嫂子,現在已經恢復稿費了,你以後就等著享福吧。」
  • 太空漫步,玻璃水滑,夢幻城堡……白鹿原影視城歡樂世界來啦!
    童年的快樂是無價的多給孩子一點時間陪他讀書,爬山,自製美食讓他學會快樂而有意義的生活便是給予他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給孩子建造一個童話般的世界讓他在神奇的樂園中開心的撒野這不白鹿原影視城歡樂世界而我們希望做一個不一樣的樂園,來契合白鹿原影視城的靈秀之美。原上的自然奔騰傳說,白鹿原上的神鹿,潔白無瑕,在草地上穿梭,飛躍。當我們乘坐大擺錘時,花香瀰漫,腳下青草翠綠,竟也給人一種在這原上飛躍迴旋的自由奔騰感。完美的倒車,華麗的漂移,以及碰碰車相互碰撞帶來的歡笑,讓原上充滿了自然,活躍的氛圍。
  • 《白鹿原》田小娥死後為何是變成白色么蛾子而不是彩色的蝴蝶呢?
    這裡倒並不是哥功頌德田小娥的所做所為,只是覺得她的結局白鹿原上的人應該擔點責任,而非一句「原上最淫蕩的女人終於死了」來定論她的一生。陳忠實先生對于田小娥的死還做了魔幻的處理,她的屍骨被煅燒之後,天空出現了一群白色的么蛾子……,中國自古有化身成蝶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在世為人不能喜結連理,化身成碟亦要比翼雙飛,這是一個美好的故事。
  •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遭拆除 用地性質仍存疑
    來源:中國經營報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遭拆除 用地性質仍存疑本報記者/尹蓉/盧志坤/西安報導因作家陳忠實創作的長篇小說《白鹿原》被拍成影視劇,陝西關中白鹿原一時廣為人知,成為名副其實的商業IP。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就拆遷原因以及拆遷之後的土地作何之用等多個外界關注的問題,分別採訪了白鹿原管委會、藍田縣政府以及藍城公司,但三者相互推諉,不願正面回復,使得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拆遷真相更加撲朔迷離。「什麼賺錢搞什麼」作家陳忠實走了,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也要謝幕了。
  • 《白鹿原》——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陣痛中顫慄
    巴爾扎克曾說過,「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我想這句話用在《白鹿原》上是再合適不過了。這本書我第一次接觸是在小學六年級,當時年少,實在是看不下去,沒多久就放棄了。後來看了16年的電視劇,算是第一遍了解了《白鹿原》。等了三年時間,終於得到機會了了心願。
  • 用聲音演繹文學名著200集廣播劇《白鹿原》在喜馬拉雅熱播
    由陝西省委宣傳部、陝西省廣播電視局和西安市委宣傳部指導,西安廣播電視臺、喜馬拉雅根據著名作家陳忠實同名小說改編製作的大型廣播劇《白鹿原》,是2020—2021年度全省重點文藝項目。「廣播劇《白鹿原》是一部正劇、大劇。該劇的改編,謹遵原著,既著重表現了朱先生『房是招牌地是累』的豁達,也表現了白嘉軒對善良的堅守,體現了原著的精神,主題積極健康。」
  • 《白鹿原》因對女主的描寫,前後共出版7次,什麼尺度才算合適?
    《白鹿原》出版的曲折歷程,一共出版7次自從1988年開始,作者把家裡的妻小父母長輩全安頓在城市之中,孤身一人回到農村老家,尋找靈感和創作源泉。從1988年到1992年,陳忠實每天幾乎都沒睡好覺。四年著書,陳忠實的臉上蒼老了許多,在1992年的一個春天,陳忠實終於寫完了這本書,當他把手稿交給出版社的時候,他的心裡就像失去了最重要的一件東西一樣,比生命還重要。第二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這本書,消息如「一石激起千層浪」一般,震動了全國。在那個年代,人們的精神生活主要來源於各種小說,像電視機、電影這類資源基本不現實。
  • 《白鹿原》中,白鹿的象徵和寓意
    《白鹿原》中,白鹿的象徵和寓意文·段宏剛關於白鹿原,有一個傳說。當地人為了紀念這隻神獸,就把此地稱作「白鹿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如果再往下思考,或許能找到答案。陳忠實先生在這裡,白鹿是作為一個象徵和隱喻出現的。它象徵什麼?
  • 《白鹿原》:女性的思想禁錮和肉慾自由,人之初究竟是善還是惡
    在中國長篇小說的比較天平上,與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可以相匹配地作品應當是屬於陳忠實地得意之作《白鹿原》,兩者之所以經常被放在一起做參照比較,並不是因為兩者的題材或者故事背景上有無雷同的地方,而是因為在架構上,兩者實在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 社會各界人士弔唁陳忠實 母校組織學生追思前輩
    高政超   陳忠實先生的弔唁場所設在西安市建國路省作家協會大院內。4月30日上午8時開始,不斷有各界人士前來悼念緬懷先生,有陳忠實的生前好友,還有很多與先生素未謀面的讀者,有的人手捧白菊花默默不語,有的人還未開口便已涕不成聲……看著陳忠實生前工作過的作協大院已被花圈花籃擺滿,一位生前好友感嘆,「這個院子裡布滿了先生的足跡,在這裡緬懷陳忠實,感覺與他貼得最近」。
  • 茅盾文學獎作品《白鹿原》,濃縮成經典10句話,第1句就戳痛人心
    「《白鹿原》本身就是幾乎總括了新時期中國文學全部思考、全部收穫的史詩性作品。」——文學評論家白燁《白鹿原》是作家陳忠實創作的長篇小說,歷時六年完成,首次出版於1993年。它是一部渭河平原的雄奇史詩,一幅中國農村的斑斕畫卷。
  • 8年前,如果不被刪這66分鐘,它就是電影版的《百年孤獨》
    陳忠實,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前作協副主席。長篇小說《白鹿原》,是他生前的代表作,也是最得意的作品。通過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裡,白、鹿兩大家族的恩怨情仇,橫跨50多年,貫穿了清末到上世紀70年代中國歷史的風起雲湧。小說內容帶著超現實主義的魔幻色彩。
  • 《白鹿原》的網狀人物結構
    人物是小說敘事的核心,《白鹿原》家族秘史的構建是由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完成的。人物設置圍繞白鹿兩家來展開,由白鹿這一神秘的審美意象來統領,白鹿是虛幻的,又是實在的。三角關係是中國古典小說中最常見的人物關係,以劉關張桃園結義為典型模式。在白鹿村,白嘉軒、鹿子霖與冷先生,田小娥與黑娃、白孝文,田小娥與鹿子霖、白嘉軒,白靈與鹿兆海、鹿兆鵬,鹿兆鵬與白靈、冷大小姐等構成三角關係,這些三角關係偶有變化交錯,使白鹿兩姓構成的二元關係體系更加錯綜複雜,行文也更有變化。白嘉軒是文本人物結構的核心,所有人物都與他發生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 《白鹿原》原著白靈:靈動似雀,原上唯一的白月光,被活埋進土裡
    朱先生大抵猜到靈靈在昨夜已經沒了,但又不好直言不諱,只能叮囑白嘉軒說:「你要記住昨天的日子。」二十年後的某一個平淡無奇的日子裡,幾個穿著灰色軍裝的軍人來到了白嘉軒家裡,他們熱情的跟白嘉軒握手,互相介紹著說「這就是白靈她爸」。白嘉軒不知所措,很不習慣的附和著他們的熱情,直到聽著他們不動聲色的說出7個字:「白靈同志犧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