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如果不被刪這66分鐘,它就是電影版的《百年孤獨》

2021-01-11 紅豬看電影

4年前的4月29日。

他走了。

陳忠實,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前作協副主席。

長篇小說《白鹿原》,是他生前的代表作,也是最得意的作品。

通過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裡,白、鹿兩大家族的恩怨情仇,橫跨50多年,貫穿了清末到上世紀70年代中國歷史的風起雲湧。

小說內容帶著超現實主義的魔幻色彩。

這很難不讓人將《白鹿原》與加西亞 · 馬爾克斯那部同樣通過一個家族的史詩,來描述南美洲歷史社會演進的《百年孤獨》聯繫在一起。

法國小說家巴爾扎克曾說過這麼一句話:

「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

而這句話,就被陳忠實寫到了《白鹿原》的第一頁裡。

上世紀80年代末,陳忠實大部分時間都躲在自己西安市東郊的老宅舊屋中,一心悶頭搞創作。

終於在1992年寫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長篇小說,50萬字的《白鹿原》。

《白鹿原》出版至今,已經累計發行200萬冊,獲得中國第四屆茅盾文學獎,還被教育部列為「大學生必讀」系列。

王小丫、李銀河等人都是它的忠實讀者。

而小說也被改編成了秦腔、話劇、舞劇、電視劇、電影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

其中電影,就是導演王全安率領眾星老戲骨拍攝的那部《白鹿原》。

2010年9月,電影《白鹿原》正式開機。

憑藉《圖雅的婚事》在柏林一戰成名的延安人王全安,為了拍好這部發生陝西土地上的史詩。

他招來了一個豪華與實力兼顧的班底。

演員有:張豐毅、「達康書記」吳剛、段奕宏、郭濤、劉威、許還山,以及那時候還是王全安老婆的張雨綺。

而幕後團隊,則有陪著王全安拿到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的攝影師盧茨·賴特邁爾。

陳凱歌《霸王別姬》、張藝謀《活著》的王牌編劇蘆葦。

給《黃土地》、電影《紅高粱》、央視版《水滸傳》、《大話西遊》以及《大宅門》作曲配樂的趙季平。

甚至連美術指導,都是張藝謀、陳凱歌曾經的御用班底霍廷霄。

但即便是這樣的超強陣容,小說《白鹿原》對他們依舊是個艱巨挑戰。

原作50萬字,跌宕起伏,從清朝覆滅到新中國建立,要表現出:「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陣痛中顫慄」。

在電影通常2小時左右的時長中,這樣的內容密度談何容易。

陳忠實筆下,光主要人物,就洋洋灑灑十幾位。

張豐毅飾演的是白鹿原上的族長白嘉軒,一位質樸的封建小業主,堅守「耕讀傳家」的古訓,是傳統儒家思想的堅守者。

而鹿家的當家人,由「達康書記」飾演的鹿子霖則是一個封建體面人,品性偏壞,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和族長白嘉軒一直明爭暗鬥。

他們和冷先生、朱先生等人代表了傳統,就像是關中平原上長麥的土地。

而以黑娃、白孝文、鹿兆鵬、鹿兆海、白靈等為代表的白鹿原上年輕一代,則是依託土地上那些瘋長的麥子,新生但可能失控。

最後還有就是像田小娥、鹿三這樣的封建犧牲品,他們如同養土生麥的肥料,把自己漚進了這白鹿原裡。

這些人的命運與國民革命、新民主主義運動、新中國建立等歷史進程融為一體。

新舊交替之際,躁動的破壞和對傳統的衝擊,就像是電影中黑娃在鹿兆鵬鼓動之下,衝進白鹿祠堂砸了石碑。

但原作格調恢弘和史詩般的故事,最後卻在搬上大銀幕後,口碑不振。

其中最為被人詬病的就是敘事視角混亂和和虎頭蛇尾的劇情。

如我們前面所說,《白鹿原》這樣的小說對一部電影,是個艱巨的任務。

公映版154分鐘,長達2個半小時。

依舊難以盛下陳忠實「驚心動魄」的50萬字。

陳忠實沒有參與電影劇本的改編。

不過他看完電影,卻和觀眾口碑迥異的打出了95的高分。

「大大超出了我對這部電影的期待和想像。我認為應該是這些年來長篇小說改編電影最成功的一部」。

因為陳忠實看的,是試映的220分鐘版本。

長度三個半小時,比最後的公映版足足長了1小時零6分。

因為院線的商業需要以及部分內容的敏感性,所以最後的公映版白鹿原毫無疑問做了次大手術。

一個多小時的內容,足夠改變影片的樣貌。

比如顧長衛那部《魔術外傳》在大幅刪減後就變成了一部和愛情有關的《最愛》。

王全安的電影版白鹿原都刪減了什麼內容?

如果打開豆瓣電影《白鹿原》的詞條,會發現演員表裡有這麼一個名字,李夢。

但看過影版《白鹿原》的朋友會發現,電影裡並沒有出現她的身影。

原因就是,她飾演的白嘉軒小女兒白靈,在電影中被完整的刪除了。

於是導致公映版《白鹿原》中,女性角色就只剩下由張雨綺飾演的田小娥頂大梁。

這個原是武舉人家小妾的女人,只因為在麥地裡多看了段奕宏飾演的黑娃一眼,就改了自己的命。

他們從私通,到被武舉人私刑,再到被白鹿原祠堂拒之門外。

這兩個被封建枷鎖壓在最下面的人,想要自由,卻被自由的代價反噬。

而當黑娃走投無路落草為寇後,田小娥「被迫」成為了白鹿原那些饞她的男人的獵物。

除了能得到生活物質,還有滿足性。

當然,更關鍵的,是抗爭。

你沒看錯,田小娥這個人物,正是用「性」來抗爭,來叫冤命運的不公。

陳忠實曾在談到田小娥這個角色時說到:他要寫一個純粹出於人性本能的,抗爭著叛逆者的人物。

於是田小娥的抗爭形式就成了人類最原始本能之一的——「性」。

要知道,陳忠實的原作就因為大膽的性愛描述,曾在文學評論界引發了巨大爭論。

電影中,這樣的場面顯然不適合尚無分級制度的內地電影市場,於是王全安部分「輕描淡寫」,部分就只能作出刪減。

比如田小娥尿了鹿子霖一臉這個片段就被剪掉。

當然,除了田小娥之外,被剪掉的情節還有很多。

像黑娃被槍斃。

劇照中,我們能看段奕宏飾演的黑娃絕望痛苦的表情背後,是開槍一瞬間的彈殼飛起。

他為什麼死?

可能只有看過原著的觀眾才知道,但我們卻無法從公映版中得知。

《白鹿原》220分鐘版能好到什麼程度,也許永遠是個秘密。

但這樣一個為捕捉風吹麥浪的鏡頭,都能等足三天的劇組,假如我們能看到他們盡最大努力還原陳忠實《白鹿原》的原貌。

豬哥相信,那會是銀幕上,一部關於我們民族的史詩和傳奇。

陳忠實曾這樣定義自己的這部得意之作:它就應該是一種時代精神。

也許還可以這樣說,它也是一種民族精神。

文/紅豬看電影編輯部:豬哥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相關焦點

  • 《百年孤獨》: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生未百年,死不孤獨
    ——加西亞·馬爾克斯如果這輩子只能讀一本書,你會選哪一本?我的答案是《百年孤獨》。《百年孤獨》是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醞釀十幾年,用2年時間寫出的作品,1967年作品一發出,在拉丁美洲乃至全球引起巨大轟動。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社會歷史圖景的鴻篇巨著」、「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 《百年孤獨》:百年瞬間即逝,生命的永恆是在輪迴中體味孤獨
    《百年孤獨》對於大家來說一定不陌生,喜歡它的人有很多彩虹屁要講,而不喜歡它的人一看到書的封面就開始進入自閉模式。莫言把它當做是引路人,他說"我讀《百年孤獨》這本書第一個感覺是震撼,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緊接著感覺到遺憾,我為什麼早不知道小說可以這樣寫呢?"而在網上,很多人對這本書的評價是:如果這一輩子只能讀一本書,那我選《百年孤獨》。到底這本書有多優秀才會讓眾人給予這麼高的評價?
  • 《百年孤獨》濃縮成僅僅8個字,卻寫盡了世間的所有的人生孤獨
    《百年孤獨》濃縮成僅僅8個字,卻寫盡了世間的所有的人生孤獨而《百年孤獨》的藝術魅力正在於其魔幻色彩、孤獨主題與悲劇意蘊,因為幻想與現實的融合所營造出的魔幻之境引人入勝;百年的孤獨之旅令人心碎;埋藏在作者內心深處的悲憤之歌使人振奮。
  • 《百年孤獨》濃縮成經典10句話,看清孤獨本質,值得反覆回味!
    如果你沒有看過《百年孤獨》這本書,那一定聽過這本書的名字。這本書被紐約時報稱為「繼《創世紀》之後,首部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作者馬爾克斯也因此拿下諾貝爾文學獎。據不完全統計,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至少已被翻譯為35種語言,累積出版總量更無從計數,按作者自己的說法,"如果把讀過此書的人聚攏在一個國家,那它的人口排名可以位居全球前二十。"整本書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從家族第一個霍賽阿卡迪奧,到最後一個具有家族明顯特徵的奧雷良諾。
  • 《百年孤獨》:百年瞬息即逝,無盡輪迴中體味孤獨才是生命的永恆
    終於領略到,《百年孤獨》之所以能長期佔領文壇頂尖位置的原因:除了作者生動流暢的文字,書中緊湊不拖沓的情節,讓人讀來欲罷不能,主要還在馬爾克斯對小說的故事主題、敘事描寫方式、以及小說類型獨到的創作能力上,今天就從這三方面來說說我的一點淺見。
  • 《百年孤獨》:燦爛終將寂寞償還,十句話概括一生,寫盡人生孤獨
    人年齡越大,對這個世界看得越通透,越覺得孤獨,這種孤獨不是午夜夢回獨自一人的彷徨,是知曉自己就是一個單獨的個體的悲涼。我們面對同一件事有不一樣的感受,是我執著於某事而你卻不理解我的激情,是環境造就了我們的差異以至於我們永遠無法相互理解。就是哪一點兒無法分享的東西,造就了我們每個人的百年孤獨。
  • 《百年孤獨》最經典的一句話,不足20個字,卻深刻地寫盡人生孤獨
    所以每個年齡段的我們,做的最努力的事情,一定是嘗試擺脫孤獨。但讓人苦惱的是,似乎無論在哪個年齡段,孤獨都如影子般跟隨著我們,怎麼也擺脫不了,常常讓我們精疲力盡。讀了《百年孤獨》這本書之後,我終於明白了應該怎樣面對孤獨了。
  • 為何金庸小說通宵讀,卻讀不下去《百年孤獨》?網友回答哭笑不得
    更有人說,這是一部應該用思維導圖來讀的書。確實,上次貝貝媽媽推薦的《百年孤獨》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貝貝媽媽也是發現大家評論區紛紛留言說這本書很喜歡,但是太難讀,主要是人名分不清。今天貝貝媽媽告訴你,只要你掌握打開它的正確方式,這些都不是事!
  • 100本世界經典名著-《百年孤獨》
    的確,《百年孤獨》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全書講述了布恩迪亞家族的興衰。書中人物眾多,卻又獨具特色。有堅毅的奧雷裡亞諾上校,性格孤傲的阿瑪蘭妲,墨守成規的費爾南達以及神秘的梅爾基亞德斯。這一大家子人都有著與祖輩相似的性格、相似的經歷和錯綜複雜的關聯。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在馬孔多建了這棟豪宅,可隨之而來的戰爭改變了他們,讓他們變得麻木、冰冷、做作。
  • 《百年孤獨》辛辣的一句話: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間的一道帘子
    "如果閱歷不夠,根本沒法徹底明白《百年孤獨》。"《百年孤獨》作為世界名著,它的名氣是人盡皆知的,但是難讀,卻也是人盡皆知的。年輕的時候,我不信邪,跑去買了本回來看,沒想到卻被"打腫了臉"——連10頁都沒讀完。
  • 《百年孤獨》:馬爾克斯的天才構思與偉大孤獨
    情節荒誕,構思精巧第一,馬爾克斯將百年故事僅僅定格在馬孔多小鎮,看似荒誕,實則想以空間上的隔離輝映出時間上的孤獨,以空間襯時間,更將這孤獨之深,孤獨之久刻畫的淋漓盡致。第二,《百年孤獨》中又以相似的名字來表現相似的人物,讀者看來可能感到複雜混淆,但正是這種手法,將人物的性格,命運躍然紙上,看似一成不變的寫法,卻又不得不引人猜想,那命運究竟會不會在某一代上做出改變呢?激發著讀者的興趣,為此,馬爾克斯也想要突出這一點,在書中故意將一對孿生兄弟身份互換,而他們的命運也自然而然地改變了,從生至死,人們也一直沒有認清這兩兄弟究竟誰是誰。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爾克斯:我死後150年不授權中國《百年孤獨》
    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被加西亞馬爾克斯摘得,他憑藉《百年孤獨》這一巨著,直接奠定了世界文學大師的地位。《百年孤獨》究竟多偉大?這就是馬爾克斯最經典的一段話,它之所以是偉大的,就在於,他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敘述方式,——站在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
  • 《百年孤獨》:孤獨文字穿越過去、現在和未來,超越時空感懷萬千
    一切都將瞬息即逝,留下的卻是永恆的孤獨……《百年孤獨》是一本神奇的書,每次閱讀,總會有不一樣的驚喜,也能收穫不同的感悟。連續多個寂靜的夜晚,沉下心閱讀此書。最初,你會覺得晦澀乏味,但是,如果你沉下心抱著棄之不舍的態度堅持讀下去,漸會發現:這是一本好書。你也會驚喜地發現:書中的內容越往後越精彩,甚至當你閱讀第二遍,第三遍的時候,依然會有不同的感悟。
  • 在一群女人身後寫出諾獎的馬爾克斯:沒有她就寫不成《百年孤獨》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作為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也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這本書也讓本默默無名的西亞·馬爾克斯聲名威震拉丁美洲。然而在這本書獲獎的時候,馬爾克斯卻說:「沒有梅賽德斯,我永遠也寫不成這本書」。
  • 他研究了一輩子的孤獨,享年66歲 | 約翰·卡喬波去世
    2018年3月5日,在與疾病長期鬥爭後,知名社會神經科學家、芝加哥大學心理學、精神病學和行為神經科學教授約翰·卡喬波(John Cacioppo)去世,享年66
  • 葉嘉瑩:「詩的女兒」的「百年孤獨」
    它講述一位女性的「百年孤獨」、古典詩詞的千年傳繼,為觀眾還原了一位真實的「詩的女兒」。(小標題)漂泊離亂歸原鄉,葉嘉瑩的「弱德之美」這些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全國上映,作為臺灣著名導演陳傳興「詩人三部曲」的終曲,歷時三年,拍攝了中國古典文學專家、知名漢學家葉嘉瑩先生的生命片段。
  • 經典巨著《百年孤獨》,用十句話概括人的一生,一生至少要看一遍
    馬爾克斯筆下《百年孤獨》中的老祖母——烏爾蘇拉,就是後者穿平底鞋的女人她僅憑一己之力支撐起一個百年家族,折射出哥倫比亞長達百年的歷史。眾所周知,《百年孤獨》是一部久負盛名的奇書,堪稱催眠經典文庫的扛鼎之作,諸如魔幻與現實交織理不清頭緒的敘事方法、不說全名會死的複雜人物關係都讓看過和聽過的人感到了來自腦力不足的深深的惡意。上周末宅在家,獨自坐在書房,閒來無事隨手翻開了那本積灰以舊的書,就是這本《百年孤獨》。
  • 《百年孤獨》最辛辣10句,句句震撼人心,莫言:小說還可以這樣寫
    而在網上,很多人對這本書的評價是:如果這一輩子只能讀一本書,那我選《百年孤獨》。8.我漸漸能意會到,深刻並不等於接近事實。9.或許我的心包有一層硬殼,能破殼而入的東西是極其有限的。所以我才不能對人一往情深。10.我們的正常之處,就在於自己懂得自己的不正常。《百年孤獨》到底偉大在哪?
  • 《百年孤獨》有何魅力?其中的10句話,開頭第一句就讓人落淚
    喜歡它的人有很多彩虹屁要講,而不喜歡它的人一看到書的封面就開始進入自閉模式。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所寫的《百年孤獨》無疑就是其中的典型。據說大多數人沒能順利讀完這本書,都是在第一頁就卡住了!翻開書就被眼花繚亂的人名嚇退了,但是讀完的人,卻又把這本書說的特別好。
  • 《百年孤獨》:「我們都是水做的。」是什麼意思?象徵了3樣東西
    這裡的汗水體現的就是他們生活的艱辛,包括為了生活不得不出賣自己肉體的人,也包括一起參與戰鬥的家族的男人。雨水——象徵衰落想必有一段的描寫大家可能還印象深刻。就是之前母牛瘋狂的繁殖,後來下來一場雨,母牛都病了,就沒有繼續再繁殖下去。而且《百年孤獨》裡還寫了一場雨下來幾年一直沒有停,正是因為那場雨,那個家族才慢慢地衰落。細節,都是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