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FET是半導體工藝演進最佳選項?

2020-12-06 電子發燒友

FinFET是半導體工藝演進最佳選項?

秩名 發表於 2014-04-01 09:07:47

  在歷史上,半導體產業的成長仰賴製程節點每一次微縮所帶來的電晶體成本下降;但下一代晶片恐怕不會再伴隨著成本下降,這將會是半導體產業近20~30年來面臨的最嚴重挑戰。

  具體來說,新一代的20奈米塊狀高介電金屬閘極(bulk high-K metal gate,HKMG) CMOS製程,與16/14奈米 FinFET 將催生更小的電晶體,不過每個邏輯閘的成本也將高出目前的28奈米塊狀HKMG CMOS製程。此成本問題部分源自於在新製程節點,難以維持高參數良率(parametric yields)以及低缺陷密度(defect density)。

  20奈米節點在達到低漏電方面有困難,是因為在摻雜均勻度(doping uniformity)、線邊緣粗糙度(line edge roughness)以及其他物理性參數的控制上遭遇挑戰,那些參數對製程中的細微變化都十分敏感。此外20奈米節點對雙重圖形(double patterning)的需求,也帶來了比28奈米更高的每片晶圓成本。

  16/14奈米 FinFET 製程節點與20奈米節點採用相同的導線結構,因此晶片面積只比20奈米節點小了8~10%;該製程節點也面臨與應力控制、疊對(overlay),以及其他與3D結構的階梯覆蓋率(step coverage)、製程均勻度相關的因素。

  

  半導體各個製程節點的每閘成本估計 (來源: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

  成本問題將會永久存在,因為隨著28奈米塊狀CMOS製程日益成熟,晶圓折舊成本(depreciation cost)將比產量爬升與初始高量產階段下滑60~70%,因此28奈米塊狀HKMG CMOS製程的每閘成本將會比FinFET低得多,甚至到2017年第四季也是一樣。而20奈米HKMG製程也將在2018或2019年折舊成本下滑時,面臨類似的發展趨勢。

  

  塊狀CMOS製程與FinFET製程的每閘成本估計(來源: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

  資料顯示,FinFET製程能應用在高性能或是超高密度設計,但用在主流半導體元件上卻不符合成本效益;因此半導體產業界面臨的問題是,晶圓代工業者所推動的技術與客戶的需求之間並不協調。這種情況沒有結束的跡象,當半導體製程微縮到10奈米與7奈米節點,將會承受產業界還未充分準備好因應的額外晶圓製程挑戰。

  尋求解決之道

  要降低半導體未來製程節點的電晶體與邏輯閘成本,產業界有四條主要的解決之道:

  1. 採用新元件結構

  選項之一是全空乏絕緣上覆矽(fully depleted silicon-on-insulator,FD SOI),能帶來比塊狀CMOS與FinFET製程低的每閘成本以及漏電。

  2. 採用18寸晶圓

  18寸(450mm)晶圓面臨的主要挑戰,是該選擇在哪個製程節點進行轉換;一個可能的情況是10奈米與7奈米節點。不過,18寸晶圓與超紫外光微影不太適合在同一個製程節點啟用,這讓問題變得複雜化。

  一座18寸晶圓廠要在7奈米節點達到每月4萬片晶圓的產量,成本將高達120億到140億美元,而且必須要在短時間之內迅速達到高產量,否則折舊成本將帶來大幅的虧損。這樣的一座晶圓廠會需要生產能迅速達到高產量的晶片產品。要克服這些挑戰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全球只有很小一部分半導體業者有能力做到;估計18寸晶圓將在2020年開始量產。

  3. 強化實體設計與可製造性設計技術

  複雜的16/14奈米FinFET設計成本可能高達4億美元以上,而要改善參數良率可能還要付出1億或2億美元;這意味著只有非常少數的應用能負擔得起,因為產品營收必須要是設計成本的十倍。此外,那些設計需要在12個月之內完成,才能支援如智慧型手機等市場周期變化快速的終端應用。

  4. 利用嵌入式多核心處理器上的軟體編程能力

  可編程架構預期將會被擴大採用,但嵌入式FPGA核心的耗電量與成本都很高,軟體客制化則需要相對較程的時間,才能針對複雜的任務進行開發與除錯。軟體開發工具需要強化,但進展速度緩慢。

  針對FinFET的高成本挑戰,不知道你的看法如何?是否有其他的替代選項?歡迎討論;未來筆者也將更進一步探討FD SOI技術,敬請期待!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FinFET並非半導體演進最佳選項
    在歷史上,半導體產業的成長仰賴製程節點每一次微縮所帶來的電晶體成本下降;但下一代晶片恐怕不會再伴隨著成本下降,這將會是半導體產業近20~30年來面臨的最嚴重挑戰。
  • FinFET憑什麼應用於新一代ASIC礦機晶片?
    如2018年7月31日,Innosilicon突然宣布其比特幣礦機Terminator系列採用三星最先進的半導體工藝FinFET技術,那麼,這項技術為什麼可以提供最優的礦機伺服器低能耗的半導體工藝方案,來確保ASIC礦機的使用壽命?ASIC礦機是什麼?為什麼要用ASIC晶片挖礦?
  • 從3微米到5納米 一圖看臺積電成立33年來的工藝演進
    臺積電能夠連續4年獨享蘋果的大單,靠的是業界領先的工藝,而臺積電也在官網,披露了他們自成立以來的工藝演進。
  • FinFET繼任者有了新的進展
    現在,新加坡科技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報告說 ,他們發現了一種解決2D半導體中出現的接觸電阻問題的新策略,這一挑戰使他們的發展和應用受到了阻礙。 厚度僅為幾個原子的二維(2D)半導體已被認為是下一代超緊湊計算電子產品的潛在選擇。這是因為它們有助於將電氣開關選項製成FET,而無需使用複雜的設備架構即可有效地控制這些選項。
  • 詳解先進的半導體工藝之FinFET
    FinFET稱為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ield-EffectTransistor;FinFET)是一種新的互補式金氧半導體(CMOS)電晶體。閘長已可小於25奈米。
  • EUV微影技術的最佳時間點到了嗎?
    EUV既複雜又昂貴,但EUV微影將在半導體工藝微縮至最小節點上不可或缺,關鍵是採用這種技術的時間點。ekVEETC-電子工程專輯開發極紫外光(EUV)微影的過程漫長且艱難,運用了廣泛的技術項目,投入整個半導體供應鏈的龐大人力與組織;在數十年的專注努力之後,今日該技術已經能被應用在生產環境。
  • 功率半導體 半導體分為集成電路_半導體 集成電路 - CSDN
    第一節  近年來矽基半導體製造工藝的演進近年的半導體技術主要節點及關鍵技術革新如圖1所示,近60年來,半導體技術在摩爾定律的主導下大踏步向前演進,基本上每兩年進化一個工藝節點,MOSFET的溝道尺寸隨之不斷減小。由此帶來了許多好處,最主要就的就是成本的降低和功耗的降低。
  • FinFET複雜度破表 半導體設備商投資不手軟
    由於FinFET導入立體式電晶體結構,使得晶圓製程中的蝕刻和缺陷檢測複雜度較以往大幅攀升,因此包括科林研發(Lam Research)和東京威力科創(TEL)等半導體設備大廠已積極加碼研發支出,甚至發動購併攻勢,以強化設備性能,滿足FinFET製程要求。
  • 5納米製程是個坎,半導體先進工藝製程路漫漫
    5納米製程是個坎,半導體先進工藝製程路漫漫 莫大康 發表於 2019-07-02 09:59:44 摩爾定律象一盞明燈推動半導體業進步,特徵尺寸縮小立下汗馬功勞。
  • 碳基半導體,更好的半導體材料
    採用矽以外的材料做集成電路,包括鍺、砷化鉀、石墨烯和碳,一直是國外半導體前沿的技術。優勢相對於矽基,碳基半導體具有成本更低、功耗更小、效率更高的優勢,更適合在不同領域的應用而成為更好的半導體材料選項。世界最初的碳基集成電路乃IBM開發的在單一碳納米管分子上構建的完整電子集成電路。而據說我國的碳基半導體起步方面和國外幾乎同步。
  • EDA和FPGA廠商布局IP市場,半導體產業鏈影響幾何?
    EDA和FPGA廠商布局IP市場,半導體產業鏈影響幾何?   IP市場是一個成長中的綠洲,根據Semico Research估計,該市場平均年度成長率約19%;相對而言半導體市場的成長速度反而趨緩。以往IP供應商以獨立的身份運作,現在不是被其他IP廠商收入囊中,就是被EDA廠商或FPGA廠商「收納」,預示著IP環節在半導體產業鏈中的角色也將重新定位。
  • 【深度】林本堅17年前的一個決定成就臺灣最大半導體聚落;FinFET...
    1.FinFET發明人胡正明:即使摩爾定律終止,半導體仍是好的產業;2.林本堅17年前的勇敢決定,造就臺灣最大半導體聚落;3.臺灣上市公司董監高平均工資臺積電最高;4.AI晶片或給用戶一個理由升級智慧型手機
  • 安森美半導體推出新系列電源模塊 以應對汽車牽引逆變器日增的市場...
    近日,推動高能效創新的安森美半導體(ON Semiconductor),推出新的VE-Trac™系列電源模塊的首兩款器件,用於高壓汽車牽引逆變器。
  • 馬斯克:電動皮卡Cybertruck將會有太陽能充電選項
    來源:TechWeb原標題:馬斯克:特斯拉電動皮卡Cybertruck將會有太陽能充電選項【TechWeb】11月2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特斯拉執行長(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
  • 艾邁斯半導體新型AS5850A數字讀取電路IC讓醫療成像再升級
    艾邁斯半導體醫療成像系統業務線總經理Michael Leitner表示:「艾邁斯半導體提供的信號鏈解決方案具有出色的性能和質量,在醫療設備製造商中享有盛譽。在全球領先的醫院和醫務人員使用的眾多成像設備中,就包括艾邁斯半導體醫學成像解決方案。艾邁斯半導體的這款標準醫療成像設備產品,面向更廣泛的客戶群,能夠為全球各地的患者提供一流的X射線診斷。」
  • 華虹半導體拓展電源管理技術平臺 BCD工藝「8+12」齊發力
    全球領先的特色工藝純晶圓代工企業——華虹半導體有限公司(「華虹半導體」或「公司」)近日宣布,其高性能90為了滿足高集成度發展趨勢,該工藝平臺亦提供1.5V CMOS選項,具有更高的邏輯門密度,可有效縮減晶片面積。結合較少的生產掩模數,能為客戶提供性價比更優的晶片代工方案。同時,該平臺可提供多種器件集成,並配套豐富的數字單元庫和OTP及MTP嵌入式存儲器選項,增強了設計的集成度和靈活度。
  • DCT·雙離合&「AT傳統變速箱」哪種機型是家用汽車最佳選項?
    此類的「Q&A」有很多,但是這些問題本身就是問題;因為不能以類型區分質量表現,同類變速箱的不同供應商選項才能夠區分質量差異。各類變速箱區分的實際為用戶體驗與使用壽命(後期維護成本),從這一角度分析應當從AT作為切入點,本篇將分為兩節解析「傳動系統」的核心。
  • 微縮實力驚人 臺積3納米續沿用FinFET電晶體製程
    而為了有效抑制短通道效應,儘可能的增加電路的面積,提高電子流動的穩定性,就是半導體製造業者重要的考慮,而鰭式電晶體(FinFET)架構就因此而生。FinFET運用立體的結構,增加了電路閘極的接觸面積,進而讓電路更加穩定,同時也達成了半導體製程持續微縮的目標。
  • 有機半導體的發展介紹|有機半導體|器件|電晶體|半導體
    有機半導體是由有機分子組成的材料,特殊的結構讓其具有導電性,其導電性能介於導體與絕緣體之間的材料。與金屬和絕緣體相比,半導體材料的發現是最晚的,直到20世紀30年代,當材料的提純技術改進以後,半導體的存在才真正被學術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