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微米到5納米 一圖看臺積電成立33年來的工藝演進

2021-01-14 TechWeb

【TechWeb】1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為蘋果、華為等公司代工晶片的臺積電,近幾年在晶片工藝方面走在行業的前列,已連續4年獨享蘋果的A系列晶片大單,今年預計還會繼續。

臺積電能夠連續4年獨享蘋果的大單,靠的是業界領先的工藝,而臺積電也在官網,披露了他們自成立以來的工藝演進。

臺積電晶片工藝演進圖

從臺積電官網所公布的信息來看,在1987年成立時,他們的晶片工藝是3微米,隨後逐步提升,在1990年提升到了1微米;2001年的時候提升到了0.13微米,也就是130納米;2004年開始採用90納米工藝;隨後是65納米、45納米、40納米、28納米、20納米,2015年提升到了16納米;2016年升至10納米;2017年是7nm;5nm也已在去年風險生產,將在今年上半年開始大規模量產。

除了圖中列出來的工藝,臺積電也在研發更先進的3nm工藝,在四季度的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臺積電CEO魏哲家透露在4月29日舉行的臺積電北美技術研討會期間,將披露更多3nm工藝的細節信息。

相關焦點

  • 臺積電7納米、5納米訂單已經排到2021年下半年?
    【一單難求!臺積電7納米、5納米先進工藝訂單已經排到2021年下半年?】臺積電受到5G手機驅動,蘋果、高通、英偉達和聯發科等廠商紛紛追加了7納米、5納米晶片的備貨量。此外,其它工藝的訂單也在增加。據說,臺積電的部分訂單已經排到2021年下半年。雖然沒具體說明是7納米、5納米工藝,但根據目前華為尚未獲得5G晶片許可以及多家手機廠商追加訂單看,7和5納米晶片應該比較緊張。華為空出來的市場,每家手機晶片企業肯定會去搶佔市場。未來2021年,或許手機市場競爭得更加激烈。
  • 從5納米到3納米,一文讀懂晶圓代工江湖的工藝糾葛
    高通最新發布旗下第三代5G基帶晶片驍龍X60,該晶片將採用三星5納米工藝進行代工生產。這使得三星在與臺積電的代工大戰中,搶下一個重要客戶的訂單,同時也將摩爾定律推進到5納米節點。2020年之初,全球半導體龍頭大廠在先進工藝競爭上的火藥味就已經十分濃重。
  • 臺積電 5 納米吊打英特爾 10 納米?別糾結了,這只是 「數字遊戲」
    而就在不久之前的 9 月 3 日凌晨,英特爾推出了 11 代移動酷睿處理器,採用的仍然是 10nm 工藝,並且還用了 SuperFin 技術來改善上一代 10nm 的不足。如果只從製程工藝推進的情況來看,英特爾已經落後臺積電兩代。回想 2014 年英特爾推出首款 14nm 處理器的時候,臺積電還停留在 20nm。
  • 臺積電3納米今年試產!與5nm、7nm 100% IP 兼容!
    設備供應鏈近日透露,臺積電3 納米新廠規劃在今年7~8 月開廠,相關供應商須在今年中以前備妥機臺、準備進機,供應鏈透露,3 納米於試產階段(2021 下半年)即有約一個月2 萬至3 萬片,量產首年平均月產能約5.5 萬片,到了2023 年以後,將達到10.5 萬片。根據臺積電先前表示,3 納米預計2022 下半年量產,當年產能預估將超過60 萬片12 吋晶圓。
  • 從0.35微米到28納米 中芯國際未來都有哪些布局?
    公司是全球第四大純晶圓代工企業,中國大陸晶圓代工的龍頭,可提供從0.35微米到28納米不同技術節點的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   公司近五年營收年均複合增速達到14.3%,歸母淨利潤年均複合增速高達101.7%,連續21個季度實現盈利。公司產能已提升至每月43.8萬片,產能利用率常年超過90%,高於全球平均水平。未來公司將聚焦晶圓產線擴建和更先進位程技術研發,為業績的持續增長保駕護航。
  • 半導體風雲錄》臺積電與三星之爭!張忠謀:三星是厲害對手,臺積電還...
    來到 2020 年,臺積電最新的 5 納米製程也進入正式的量產階段。而後續的 N5P 製程技術則預計於 2021 年正式量產。另外,之後更先進的 3 納米製程,則預計將在 2022 年量產。納米、65 納米、40 納米、28 納米、20 納米、16/12 納米、10 納米、7 納米,再到 2020 年的 5 納米,以及接下來更先進的 3 納米製程。
  • 臺媒:臺積電全部代工蘋果A14處理器 採用5納米製程
    12月30日上午消息,據臺灣地區媒體報導,供應鏈業者指出,蘋果公司下一代處理器A14全部由臺積電代工,採用5納米製程,明年第二季度末開始量產,佔臺積電三分之二的5納米產能。
  • 臺積電南京廠月產能達2萬片 製程技術以12納米及16納米為主
    11月23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導,半導體巨頭臺積電南京廠目前月產能已達成原定2萬片目標。  臺積電因應中國大陸客戶需求,依計劃擴增南京廠產能,今年月產能已由1.5萬片擴增至2萬片,製程技術以12納米及16納米為主。  此前有市場消息稱,臺積電決定啟動南京廠第2期擴建,並以28納米製程為主。臺積電錶示,目前南京廠尚無進一步擴產具體計劃。
  • 三星5納米Exynos 2100晶片發布 臺積電2020年Q4業績和利潤高於預期
    打開APP 三星5納米Exynos 2100晶片發布 臺積電2020年Q4業績和利潤高於預期 章鷹 發表於 2021-01-14 09:35:33
  • 中微5納米等離子體蝕刻機已用於臺積電產線
    從1950s的128K毫米級電子管計算機,到1980s的128K微米級集成電路元件,元器件面積縮小了100萬倍;再到2010s的128G納米級集成電路元件,面積又縮小了100萬倍。綜合算起來,60年來,從電子管計算機到智慧型手機,微觀器件的加工面積縮小了一萬億倍。
  • 臺積電擬「風險生產」3納米晶片 2022年下半年量產
    1月16日,蘋果晶片代工廠商臺積電高管證實,該公司將按計劃在2021年開始危險生產3納米Apple Silicon晶片,並在2022年下半年全面量產。早在2020年7月份就有報導稱,臺積電接近敲定其3納米晶片生產工藝,現在該公司有望在2021年開始所謂的「風險生產」。
  • 臺積電分享碳納米管的最新進展
    (值得一提,GaAs器件還開發了一個獨特的微電子市場領域。)最近,令人驚訝的是,通過引入諸如FinFETs之類的拓撲結構以及即將到來的納米片,矽場效應器件獲得了新的生命。矽基互補FET的研究正在進行中 (CFET)設計達到量產狀態,其中nMOS和pMOS器件是垂直製造的,從而消除了當前單元設計中的橫向n-p間距。
  • 消息稱臺積電5nm產能正持續擴充中 對於3納米製程布局相當積極
    1 月 5 日消息 據媒體經濟日報報導,臺積電將把今年的資本支出增加到 220 億美元再創新高,比去年大增近三成。此外,臺積電將持續發展 3 納米及以下先進位程。   臺積電錶示,將在下周四(14 日)的財報會上公布去年資本支出實際金額與今年資本支出規劃。
  • 臺積電3納米迎來巨大挑戰,若不能打破瓶頸,全球第一位置保不住
    臺積電的優勢來到五納米製程工藝之後,使得臺積電對於EUV光刻機的使用率更是提高了一個臺階,而在5納米之後,臺積電目前已經有了3納米的先進位程工藝計劃。要知道,目前全球來講,只有三星和臺積電具有5納米技術工藝。但是在產品良品率等方面,三星很顯然還不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也就是說,現在臺積天在晶片代工領域依舊是遙遙領先的。
  • 中微研製5納米蝕刻機,已供貨給臺積電,對中國半導體影響有多大
    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其中的一個企業,就是中微公司,該企業成功研製出了5納米的蝕刻機,當前已經供貨給了臺積電,這一成就對中國半導體行業影響究竟有多大呢?回顧中微企業的發展,我們發現其實早在2017年該企業的相關管理人員就曾經在新聞中宣布具備了5納米蝕刻機的製造技術。
  • 向碳基晶片更進一步:臺積電、斯坦福等聯手開發碳納米管電晶體新...
    魚羊 編譯整理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5nm才剛嘗上鮮,臺積電的3nm廠房也已竣工,甚至傳出2nm工藝取得突破的消息。眼看著摩爾定律極限將至,下一步突破,恐怕就要看碳納米管的了。
  • Marvell 攜手臺積電打造業界最先進的 5 納米技術數據基礎設施產品...
    北京訊(2020 年 9 月 18日)- 數據基礎設施半導體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導廠商Marvell(NASDAQ:MRVL)日前宣布擴大與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製造商臺積電(TSMC, TWSE:2330,NYSE:TSM)的長期合作夥伴關係,採用業界最先進的 5 納米工藝技術,為數據基礎設施市場交付全面的晶片產品組合
  • 三星尋求加快5nm及3nm晶片製程工藝研發 ,欲與臺積電試比高
    如過去3納米架構也是率先由三星喊出將從目前採用的FinFET(鰭式電晶體)改變成GAA(閘極全環) —— 此舉是為了搶救現在三星在7納米、5納米良率偏低的原因,因為GAA架構在實驗室裡面被發現,其抑制漏電的狀況比起FinFET架構要好得多,若能有效控制漏電,對於晶片的效能表現將有所幫助。
  • 向碳基晶片更進一步:臺積電斯坦福聯手開發碳納米管電晶體新工藝
    魚羊 編譯整理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5nm才剛嘗上鮮,臺積電的3nm廠房也已竣工,甚至傳出2nm工藝取得突破的消息。眼看著摩爾定律極限將至,下一步突破,恐怕就要看碳納米管的了。現在,由臺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領導,來自臺積電、史丹福大學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製造工藝,能更好地控制碳納米管電晶體。
  • 向碳基晶片更進一步:臺積電斯坦福聯手開發碳納米管電晶體新工藝
    魚羊 編譯整理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5nm才剛嘗上鮮,臺積電的3nm廠房也已竣工,甚至傳出2nm工藝取得突破的消息。眼看著摩爾定律極限將至,下一步突破,恐怕就要看碳納米管的了。畢竟,晶片製造工藝達到5nm,就意味著單個電晶體柵極的長度僅為10個原子大小。而碳納米電晶體的直徑僅為1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