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銀》獲英國科幻小說獎:萊布尼茲發明了電腦?

2021-01-11 搜狐網

  設立於1987年的英國科幻小說獎「阿瑟·C·克拉克獎」是以已故科幻小說大師阿瑟·C·克拉克的名字命名的。這一英國最重要的科幻獎項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幻獎之一。今年的獲獎者是尼爾·史蒂芬森,他獲獎的作品是《水銀》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這本書是一個計劃中的三部曲的開始,是一部以17世紀為背景的龐大而複雜的歷史小說。它所探索的主題是,現代電腦文化的根源其實是建立在文藝復興時期的鍊金士的基礎之上的。

  與電腦網路有關的「賽博文化」也許是我們這個時代才有的名詞,但是有人也許會把它看作只是一種古老的人類行為的新名稱。那些文藝復興時期的鍊金士,或者現代的電腦黑客,他們試圖重新安排事物秩序的根源是什麼?現代密碼專家和程式設計師的祖先,正是那些幾個世紀前戴著假髮的數學家們。而現代電腦的概念是德國哲學家和數學家萊布尼茲發明的。

  這就是尼爾·史蒂芬森在他龐雜的說中所提出的奇異論點。然而這部小說本身並不是由哲學探討構成的,大量瑣碎或沒有什麼聯繫的情節充斥在小說中,這也許正是新一代的和電腦網路有關的「賽博文化」的特徵。穿越時空之旅

  小說被分成三部分,但是彼此間似乎又沒有太多必然聯繫。在第一部中,神秘的鍊金術士伊諾克·魯特在1713年到麻薩諸塞州旅行,去看望丹尼爾·沃特豪斯博士,這個英國人建立了「麻薩諸塞海灣殖民地工藝學院」。魯特告訴沃特豪斯,他要回英國去仲裁牛頓和萊布尼茲之間關於誰發明了微積分的爭議。當沃特豪斯把他的船提供給魯特做這次旅行的時候,場景變化了,讀者被送回到1661年,和牛頓坐在劍橋三一學院的一個房間裡,聽他講述自己的時代。

  和一般人們印象中的戴假髮並被蘋果擊中的牛頓不同,小說中的牛頓被刻畫成具有迷人的性格。沃特豪斯在牛頓的實驗中幫助了他。他還被介紹給迷人的羅伯特·虎克船長。沃特豪斯由於對顯微鏡的興趣而發現了生物細胞。在這些敘述中零碎分布著的,還包括關於腹股溝腺炎和倫敦大火的傳奇性描述。當沃特豪斯在海上向我們講述這些瑣碎而虛張聲勢的故事時,他的船被遭到了海盜艦隊的襲擊,並回到了1713年的敘述。

  在將近350頁的熟練而令人激動的寫作之後,讀者不得不臨時離開這些人物,加入到一個叫夏弗託的傳奇故事作家的冒險中去。當時他目擊了土耳其對維也納的圍困,從那裡救出了一個美麗聰明的女奴艾莉薩,並愛上了她。接下來是無數次的冒險……

  小說的第三部是關於艾莉薩在凡爾賽的宮殿裡進行偵探活動的故事,從那裡她給自己在巴黎的間諜組織首腦寫密碼信,但是事實上她是一個雙重間諜。穿插在這中間的,是沃特豪斯在倫敦對牛頓最新出版的巨著《數學原理》感到驚異不已。

  在這部小說中,即使是一個小角色也被設計成歷史上的人物,大化學家波義耳、班傑明·富蘭克林甚至路易十四等人物紛紛登場。野心勃勃的科幻史詩

  讀者是否喜歡這部看似情節混亂荒誕的小說,在某種程度上將取決於讀者對歷史小說的口味。那些喜歡直接、冷靜、客觀事實的讀者將會在史蒂芬森玩笑般的態度中感到迷惑。人物和敘述者常常有意地使用現代俚語,而且還有許多的同時代的小笑話。

  另一方面,在他的敘述和對話中,也借用了許多17世紀英語散文的魅力,這些敘述和對話或者韻律優美,或者富於節奏感。書中有時使用斜體字排版和偶爾的大寫,通常是為了喜劇的目的。

  也許最有意思的情節是關於那一時代的思想以及未來的科學發現,其中有對牛頓、萊布尼茲、虎克等人的學術演講的虛構性的描寫。沃特豪斯引用了萊布尼茲對「一種信息的網絡」的預見,這種預見對於現在的讀者來說當然就是指電腦網路了。而一封萊布尼茲的信件多多少少啟發了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學說。

  有意思的是,現實生活中萊布尼茲曾經說過,「我愛小說……你不用思考太多就可以理解它們。」不過這話不適用於史蒂芬森自己的小說,他的小說中塞滿了思想。一個了不起的空想,一個裝著關於科學、金錢、戰爭以及其他各種理論的沸騰的罐子,由外在的和細微的科技帶動,有時過於密集,有時過於粗略,充滿瑕疵,但是無可爭辯的華麗宏偉。《水銀》有時就像科幻小說大師品欽的《萬有引力之虹》一樣包羅萬象,只是它比品欽的書更野心勃勃,它的927頁的厚度只是一個三部曲的第一部分,那些喜歡它的讀者們還可以有更多的期待。

相關焦點

  • 全球三大科幻小說鼻祖,你知道嗎?
    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爵士,(1917年12月16日-2008年3月19日),是英國作家、發明家,尤其以撰寫科幻小說聞名。他與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因萊茵並稱為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克拉克最知名的科幻小說作品是《2001太空漫遊》。
  • 連手機都是從科幻小說裡來的!
    最近,科幻小說《三體》又火了一把!中國作家劉慈欣憑藉《三體》斬獲「雨果獎」,成為該獎亞洲第一人。
  • 劉慈欣再獲國際科幻大獎,卻對當今科幻小說很失望
    美國當地時間2018年11月8日晚8點15分,由亞瑟克拉克基金會主辦的克拉克獎頒獎禮及晚宴在美國華盛頓D.C.西德尼哈曼劇院舉辦。當晚,劉慈欣被授予2018年度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表彰其在科幻小說創作領域做出的貢獻。
  • 《三體》獲德國庫德•拉西茨獎「最佳翻譯小說」提名
    國際科幻文學獎項提名/獲獎情況Ÿ   2017年5月,《三體》德文版獲德國庫德·拉西茨獎「最佳翻譯小說」提名。(獲獎結果尚未公布)Ÿ   2017年4月,《三體》英文版入圍百年星艦(100 Year Starship)2016-2017年度老人星獎(CanopusAward)提名。
  • 王晉康發布科幻封筆作《宇宙晶卵》,獲銀河獎終身成就獎
    撰文丨董牧孜11月22日晚,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頒出了本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的最高榮譽終身成就獎。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成為繼鄭文光之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作家。也是二十年來,唯一獲得此榮譽的作家。提到老一輩科幻人,王晉康的名字是繞不過的,他被譽為「科幻的大地」,劉慈欣評價王晉康是「中國科幻的開拓者」。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1993年,王晉康以作品《亞當回歸》出道,並憑此作拿到自己的第一座銀河獎,開啟了自己的科幻時代。近年來,劉慈欣的小說《三體》暢銷、改編電影《流浪地球》上映曾讓中國科幻小說成為現象級話題,造就了中國科幻蓬勃發展的印象。
  • 當初科幻小說10大發明,如今已經實現了9個
    美國發明家西蒙-萊克被譽為「現代潛艇之父」,他在1870年閱讀了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海底二萬裡》後,從此迷上了海底旅行和探險。萊克的新發明包括壓載艙、潛水艙和潛望鏡。他的公司於1898年製造了第一艘在公海成功航行的潛艇「舡魚(Argonaut)」號,並收到凡爾納的賀信。2、直升機
  • 這些名著,竟然都是科幻小說
    兩天前(北京時間8月12日),第75屆雨果獎在世界科幻大會上揭曉結果,美國黑人女作家N.K.傑米辛的《方尖碑之門》》摘得最受關注的長篇小說獎。世界文壇的目光再度轉向科幻文學。2015年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憑藉《三體》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2016年中國作家郝景芳以《北京摺疊》獲第74屆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獎,這些殊榮讓中國科幻迷頗為興奮。
  • 第七屆未來科幻大師獎揭曉 成都元素科幻小說獲一等獎
    昨日,第七屆未來科幻大師獎頒獎暨科幻創作主題論壇在四川大學望江校區文華活動中心隆重開幕。  本屆未來科幻大師獎徵文自7月12日正式啟動,10月10日截稿,共收到參賽作品319篇。大賽首次採取了現場直播的評審模式,劉慈欣、鄒禾、韓松、何夕等知名科幻作家擔當大賽終審評委。
  • 繼「雨果獎」後,劉慈欣又獲「克拉克獎」:全程英文演講談科幻使命
    ——劉慈欣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科幻大神」劉慈欣又獲大獎了!美國當地時間2018日11月8日晚8點15分,劉慈欣被授予2018年度「克拉克想像力貢獻社會獎」(Clarke Award for Imagination in Service to Society),表彰其在科幻小說創作領域做出的貢獻。
  • 今日精選書籍推薦—科幻小說
    今日的精選書籍為3本科幻小說類書籍,書名分別為《海底兩萬裡》、《呼吸》、《克萊因壺》。我個人很喜歡科幻小說類作品,讀起來特別帶感。其中最為推薦的是劉慈欣的《三體》,下次為大家專門推薦這本書。所以凡爾納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是當之無愧的《呼吸》作者:(美)特德·姜豆瓣評分:8.6本書介紹:作者出道30年,僅17個短篇,卻四獲星雲獎/四獲雨果獎/三獲 軌跡獎/三獲日本科幻大獎,此外還獲得過英國科幻協會獎/斯特金獎/坎貝爾獎。歐巴馬誠摯推薦:這是優秀科幻小說應該有的樣子。
  • HBO將改編著名超元域科幻小說《雪崩》
    來源:映維網 作者 吳羽樺據報導,華納媒體旗下的視訊平臺HBO Max將改編製作美國作家尼爾·史蒂芬森於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說《雪崩》,而他們將與編劇麥可·巴卡爾(《21跳街》)和導演喬·考尼什(《王者少年》)和派拉蒙電視網合作。
  • 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獲諾獎 他的作品你讀過幾部?
    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獲諾獎 他的作品你讀過幾部?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  曾獲布克獎 從事寫作前最大的愛好是音樂  1954年,石黑一雄出生於日本長崎,6歲時
  • 這10部經典科幻小說值得假期在家品讀
    《出賣月亮的人》羅伯特·海因萊因羅伯特·海因萊因,世界科幻「三巨頭」之一,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科幻作家。《出賣月亮的人》是他曾獲雨果獎、星雲獎桂冠的科幻力作。《銀河系漫遊指南》道格拉斯·亞當斯《銀河系漫遊指南》的電影估計你肯定看過,但是也看過原著小說的可能就不多了,而我要告訴你的是,原著小說比電影精彩十倍。道格拉斯·亞當斯,英國作家,畢業於劍橋大學。
  • 除了《三體》,這幾本科幻小說也值得一看
    在今年年初《流浪地球》火爆上映後,很多人對科幻小說又重新關注起來了,在中國《流浪地球》的作者劉慈欣的另一部作品《三體》一直是中國科幻小說的標杆,這部被譽為「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 韓松:在今天,科幻小說其實是「現實主義」文學
    回顧這位中國當代科幻小說名家的寫作之路,不同時期有不同風格和題材的科幻佳作行世,《宇宙墓碑》《火星照耀美國》《暗室》《再生磚》等科幻小說陸續得到銀河獎、星空獎、世界華人科幻藝術獎小說類首獎、全球華語星雲獎最佳短篇小說金獎等國內外科幻獎項的肯定。更重要的是,韓松的科幻寫作確立了鮮明的個人風格和獨特氣質,對於華語科幻寫作有著某種「顛覆」與推動意義。
  • 技術發明|水銀溫度計:讓伽利略的發明更偉大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第二個問題。溫度計發明之前,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的醫生,了解病人「熱度」的工具就只有——手!是的,你沒聽錯!醫生用自己的手接觸病人的身體來做判斷病人體溫的高低,如果碰巧那天醫生也有輕微發熱或是剛剛摸了比較涼的物體,那麼,呃,絕對談不上精確甚至靠譜的測量結果就出現了。這個難題的解決要感謝世界科學史上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是的,這次你也沒聽錯!
  • 劉慈欣《三體》獲雨果獎 中國科幻小說邁進一步
    本報北京8月23日電(記者陳馨瑤)北京時間23日下午1時許,在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會議中心揭曉的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授予了中國作家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也是中國科幻小說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 一生中兩獲諾貝爾獎,全世界只有這四個人!
    迄今為止,全世界兩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只有四位,包括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各一次的波蘭裔法國科學家瑪麗·居裡,兩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巴丁,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和和平獎各一次的美國化學家萊納斯·鮑林,以及兩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英國科學家弗雷德裡克·
  • 見證華語科幻文學史的一個黃金時代 阿來獲頒「特別貢獻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四十年來,四川科幻一直處於我國科幻發展的領頭地位這離不開無數科幻作家、科幻從業者的不懈努力。11月22日上午10點,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在成都東郊記憶舉行的盛大開幕式上,組委會為科幻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代表頒獎。首先頒發了「特別貢獻獎」。獲獎者是:當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四川省作協主席,科幻世界雜誌社前社長、總編:阿來。
  • 微積分是誰發明的?牛頓與萊布尼茲的巨人之爭
    原標題:微積分是誰發明的?牛頓與萊布尼茲的巨人之爭 2001年,備受期待的電影《美麗心靈》上映,影片以諾貝爾經濟學獎數學家約翰·納什的生平經歷為基礎,講述了他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卻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驕人成績的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