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於1987年的英國科幻小說獎「阿瑟·C·克拉克獎」是以已故科幻小說大師阿瑟·C·克拉克的名字命名的。這一英國最重要的科幻獎項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幻獎之一。今年的獲獎者是尼爾·史蒂芬森,他獲獎的作品是《水銀》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這本書是一個計劃中的三部曲的開始,是一部以17世紀為背景的龐大而複雜的歷史小說。它所探索的主題是,現代電腦文化的根源其實是建立在文藝復興時期的鍊金士的基礎之上的。
與電腦網路有關的「賽博文化」也許是我們這個時代才有的名詞,但是有人也許會把它看作只是一種古老的人類行為的新名稱。那些文藝復興時期的鍊金士,或者現代的電腦黑客,他們試圖重新安排事物秩序的根源是什麼?現代密碼專家和程式設計師的祖先,正是那些幾個世紀前戴著假髮的數學家們。而現代電腦的概念是德國哲學家和數學家萊布尼茲發明的。
這就是尼爾·史蒂芬森在他龐雜的說中所提出的奇異論點。然而這部小說本身並不是由哲學探討構成的,大量瑣碎或沒有什麼聯繫的情節充斥在小說中,這也許正是新一代的和電腦網路有關的「賽博文化」的特徵。穿越時空之旅
小說被分成三部分,但是彼此間似乎又沒有太多必然聯繫。在第一部中,神秘的鍊金術士伊諾克·魯特在1713年到麻薩諸塞州旅行,去看望丹尼爾·沃特豪斯博士,這個英國人建立了「麻薩諸塞海灣殖民地工藝學院」。魯特告訴沃特豪斯,他要回英國去仲裁牛頓和萊布尼茲之間關於誰發明了微積分的爭議。當沃特豪斯把他的船提供給魯特做這次旅行的時候,場景變化了,讀者被送回到1661年,和牛頓坐在劍橋三一學院的一個房間裡,聽他講述自己的時代。
和一般人們印象中的戴假髮並被蘋果擊中的牛頓不同,小說中的牛頓被刻畫成具有迷人的性格。沃特豪斯在牛頓的實驗中幫助了他。他還被介紹給迷人的羅伯特·虎克船長。沃特豪斯由於對顯微鏡的興趣而發現了生物細胞。在這些敘述中零碎分布著的,還包括關於腹股溝腺炎和倫敦大火的傳奇性描述。當沃特豪斯在海上向我們講述這些瑣碎而虛張聲勢的故事時,他的船被遭到了海盜艦隊的襲擊,並回到了1713年的敘述。
在將近350頁的熟練而令人激動的寫作之後,讀者不得不臨時離開這些人物,加入到一個叫夏弗託的傳奇故事作家的冒險中去。當時他目擊了土耳其對維也納的圍困,從那裡救出了一個美麗聰明的女奴艾莉薩,並愛上了她。接下來是無數次的冒險……
小說的第三部是關於艾莉薩在凡爾賽的宮殿裡進行偵探活動的故事,從那裡她給自己在巴黎的間諜組織首腦寫密碼信,但是事實上她是一個雙重間諜。穿插在這中間的,是沃特豪斯在倫敦對牛頓最新出版的巨著《數學原理》感到驚異不已。
在這部小說中,即使是一個小角色也被設計成歷史上的人物,大化學家波義耳、班傑明·富蘭克林甚至路易十四等人物紛紛登場。野心勃勃的科幻史詩
讀者是否喜歡這部看似情節混亂荒誕的小說,在某種程度上將取決於讀者對歷史小說的口味。那些喜歡直接、冷靜、客觀事實的讀者將會在史蒂芬森玩笑般的態度中感到迷惑。人物和敘述者常常有意地使用現代俚語,而且還有許多的同時代的小笑話。
另一方面,在他的敘述和對話中,也借用了許多17世紀英語散文的魅力,這些敘述和對話或者韻律優美,或者富於節奏感。書中有時使用斜體字排版和偶爾的大寫,通常是為了喜劇的目的。
也許最有意思的情節是關於那一時代的思想以及未來的科學發現,其中有對牛頓、萊布尼茲、虎克等人的學術演講的虛構性的描寫。沃特豪斯引用了萊布尼茲對「一種信息的網絡」的預見,這種預見對於現在的讀者來說當然就是指電腦網路了。而一封萊布尼茲的信件多多少少啟發了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學說。
有意思的是,現實生活中萊布尼茲曾經說過,「我愛小說……你不用思考太多就可以理解它們。」不過這話不適用於史蒂芬森自己的小說,他的小說中塞滿了思想。一個了不起的空想,一個裝著關於科學、金錢、戰爭以及其他各種理論的沸騰的罐子,由外在的和細微的科技帶動,有時過於密集,有時過於粗略,充滿瑕疵,但是無可爭辯的華麗宏偉。《水銀》有時就像科幻小說大師品欽的《萬有引力之虹》一樣包羅萬象,只是它比品欽的書更野心勃勃,它的927頁的厚度只是一個三部曲的第一部分,那些喜歡它的讀者們還可以有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