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源」與江南有什麼關係?上海地方志發布最新成果

2020-12-08 東方網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5月18日報導:昨天「2019上海地方志論壇」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上海二輪修志已進入大力推進階段,截止到2019年4月底,二輪修志已累計出版志書49部,佔總數220部的22%;進入市級評議的志書累計71部,佔總數的32%。

上海老照片(圖片來源網上)

  「當前全市二輪修志工作雖然正全力以赴地推進,但距離實現2019年全面完成編纂任務並提交市級評議,到2020年實現全部出版的要求,任務非常緊迫。」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洪民榮說。近年來,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和上海通志館通過保護性、普及性和研究性開發利用,逐步形成了文獻整理、地情普及、地情研究和方志研究四大系列成果。

  在此次研討會上,重點介紹了2019年地方志開發利用的五本最新成果——《上海源》《蘇州河》《五月黎明》《中國假日行》《變遷與更新的印象》。

《上海源》

  據介紹,《上海源》《蘇州河》是地情普及系列叢書,《上海源》主要解析上海歷史淵源,重點回答「為什麼叫上海」「上海從哪兒來」以及「上海如何形成」問題;《蘇州河》主要解析蘇州河前世今生,重點回答「為什麼叫蘇州河」「蘇州河與上海關係」問題以及講述蘇州河的故事。

  《五月黎明——紀念上海解放70周年》是地情普及系列中的《上海灘叢書》之五,書中內容皆是上海解放親歷者的回憶,包括追憶70年前上海如何被解放接管、再現迎接上海城市新生的艱難歷程等。《中國假日行》是文獻整理系列中的《上海地方志外文文獻叢書》之四,歷史再現外國人眼中的江南——1890年上海及周邊,一個英國旅行家的感受和三次遊覽的記錄等。

  《上海源》解析上海歷史淵源

  2019年地方志開發利用的最新成果之一《上海源》,由復旦大學教授、學者葛劍雄所著。會上,他在分享「江南與上海」主題講座時追溯了江南的來歷和演變,詮釋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獨特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

  在葛劍雄看來,上海跟江南的關係是相當密切的,而且上海本身就是江南的一部分。他說,「江南」這個名稱早在先秦時期就有了,那時江南並不是指長江下遊,而是指長江中遊。現在江西、湖南這一帶的長江南面,上海這一帶的長江南面叫「江東」。比如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又比如「江東子弟」這種說法。因為項羽起兵的時候在蘇州,最後兵敗的時候到了安徽的長江邊上。這個時候渡江過來是向東的,所以他就覺得沒有臉面去見江東父老。


江南風景

  「當時的江南並不是一個發達的或者有吸引力的地方。」葛劍雄透露,《史記·貨殖列傳》裡面有句話,叫「江南卑溼,丈夫早夭」,就是說江南這個地方地勢低,氣候潮溼,男人都活不長的。但是到了唐朝以後,江南越來越發達,我們能看到唐朝時留下的一些稱讚江南的詩,江南成為大家所嚮往的地方。

  到元朝朱元璋定都在南京,為了建一個大的首都直轄區,就把江蘇划進去,又因為他老家在安徽鳳陽,所以把安徽也划進去了,最大的時候把浙江嘉興這一帶也都划進來了。後來看浙江省太小了,便又劃回去。這樣,上海就在當時的京師的範圍裡面。

  朱元璋死了以後,他的兒子在永樂十九年(1421)遷都北京。遷到北京以後,北京當然就是京師,但是因為南京是他的父親開國皇帝定下來的,為了表示尊重,他不敢改變。所以明朝有兩京,但總要有個區分,於是就把北邊的京師叫北京,把南面的京師叫南京。這樣,上海這個地方在明朝的時候是屬於京師或者南京的。

  清朝入關以後定都在北京,當然不可能再有兩個京了,所以就把原來的南京改稱為江南省。後來考慮到江南太大了,安徽、江蘇、上海都包括在內,所以在康熙六年(1667)就把它分開來。怎麼分呢?如果南北分,那麼會出現北方窮、南方富的情況。所以決定東西分,即從中間把它分開。靠西的這一片叫安徽,為什麼呢?因為它最主要的兩個府,一個是省會所在的安慶府,一個是南面的徽州府,所以合起來叫安徽。「東邊這一片叫江蘇,因為它最重要的兩個府,一個是江寧府,一個是蘇州府,所以合起來叫江蘇。上海歸江蘇松江府上海縣管轄,所以上海一直是江南的一部分。」葛劍雄說。

相關焦點

  • 「上海之源」到底在哪裡?葛劍雄說:不必爭
    「對於上海歷史文化資源的發掘,各區是互補而非競爭關係,不必爭。」3月15日,《上海地情普及系列叢書》在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宣布籤約啟動。承擔叢書中《上海源》撰寫的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接到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要寫「上海源」,上海之源究竟在哪裡?對此,葛劍雄作答:「界定『上海之源』要看從什麼角度切入。
  • 航拍青浦:從「上海之源」到「上海之門」
    朱家角古鎮,位於上海市西部、青浦區中南部,緊靠澱山湖風景區,有「上海威尼斯」之稱。1991年被列為上海四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2007年,被評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16年入選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 第十五屆海派文化學術研討會探討「上海之源」
    第十五屆海派文化學術研討會探討「上海之源」 來源:新民晚報      記者:首席記者王蔚
  • ...與方法》成果發布暨非遺圖譜學學科建設研討會在上海社會科學院...
    >(記者查建國 夏立 陳鍊)11月13日,在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指導和支持下,上海社會科學院民俗與非遺研究中心主辦,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宣傳部科研成果傳播辦公室協辦的「圖的解讀——《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編制理論與方法》成果發布暨非遺圖譜學學科建設研討會」在上海社會科學院召開。
  • 吳文化與江南文化關係辨
    江南的核心是長三角地區  何處是江南呢?先說什麼時候開始有「江南」這一稱謂。《吳越春秋》裡有「周元王使人賜勾踐,已受命號去,還江南,以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與魯泗東方百裡;當是之時,越兵橫行於江淮之上,諸侯畢賀,號稱霸王」。這應該可以證明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江南」的說法。江南首先是一個區域概念,「江」在古代曾專指長江,江南主要是指我國長江以南、以太湖流域為中心的地區。
  • ...開埠初期的「老上海」《1852年上海年鑑與商務指南》影印翻譯出版
    新華社上海10月30日電(記者 孫麗萍)167年前的「老上海」是什麼樣?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近日將北華捷報社出版的《1852年上海年鑑與商務指南》(即《上海年鑑(1852)》)影印並翻譯成中文出版。據悉,這是上海歷史上的第一本年鑑和已知的中國內地首本年鑑,也是一本西方人眼中開埠初期上海的「百科全書」。1850年,英商在上海創辦第一份英文周刊《北華捷報》。1851年12月,北華捷報社刊印了這本年鑑。據悉,該年鑑記載中國的風土人情,記載上海開埠初期的重要信息,反映了早期西方人對中國人的初步認識。
  • 中城comp@ss服務體系發布 長江源中城智造產業園落地上海
    產業創新體系服務平臺落地上海——中城comp@ss服務體系發布>    中城comp@ss的服務理念獲得了一批行業機構的認可與青睞,在產業園發布當日,中城comp@ss為「長江源中城智造」落地了一批優質產業重點資源與產業合作夥伴,未來他們將作為長江源中城智造的緊密合作夥伴,與中城comp@ss聯手提供更精準、優質的產業服務。
  • 2020上海營養源與生物培養基特色展,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震撼來襲
    2020首屆上海營養源與生物培養基特色展為這方面的技術交流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2020年8月26-28日 |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同期舉辦:第八屆上海國際生物發酵展上海國際生化儀器展上海國際生物製藥展主辦單位: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承辦單位:上海生物發酵展組委會上海信世展覽服務有限公司
  • 禹州和源瓷業有限公司在上海股權交易中心成功上市
    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記者 蘇紅 通訊員 楊紅曼) 3月27日,隨著一聲清脆的鑼聲響起,禹州和源瓷業有限公司「和源養生」在上海股權交易中心Q版正式掛牌上市。  禹州市和源瓷業有限公司位於鈞瓷故鄉——神垕鎮。公司自2004年成立之初就以「源遠流長中華制瓷工藝,和諧盛世中國美瓷養生」為企業使命,不斷創新,不斷超越。
  • 上海發布「中國共產黨誕生地·上海」主題標識
    上海發布「中國共產黨誕生地·上海」主題標識 新聞頻道來源:央視網 2017年12月15日 08:51 A-A+    會上還發布了「中國共產黨誕生地 上海」形象表達主題標識。
  • 2020春夏上海時裝周日程發布
    10月9日揭幕,本次上海時裝周與中國新天地籤訂新一輪三年戰略合作協議,並在新天地太平湖全新打造「時尚水立方」秀場。 據悉,本季上海時裝周以「感知多源」為趨勢主題方向,「感知」意為靈感、認知,「源」意為溯源、多維來源,旨在鼓勵多維度靈感來源,從不同視角探知並延展人類極限及想像空間,推動設計領域的無限創意,同時倡導從個人到群體,從單個品牌至全產業鏈,關注可持續時尚、尊重身處的環境,承擔更多社會責任。
  • 珍貴明代地圖南京居江南中心 找不到上海無錫
    他說,這幅珍貴的航海圖上也有南京,而且,南京和其他周邊城市的對比關係頗為有趣。  與南京有關的明代古圖不多  「明代時,與南京有關的著名航海圖或者地圖,留存至今的並不多。」鄭自海說。  鄭自海告訴記者,在鄭和研究界,最著名的《鄭和航海圖》就是繪製於南京。
  • 喬家路,上海老城廂一條有故事的路
    「最樂堂「遺址花崗巖旗杆石  藥局弄與消失的藥王廟  與喬家路連接的藥局弄,顧名思義與「藥」有關係。自古以來,人們對懸壺濟世的著名藥師都崇敬有加,不僅在他們生前尊重,他們離世後還被奉為神。因神農氏即炎帝既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也是嘗百草療疾病第一人,所以這裡就專門祭供他。藥王廟在清代嘉慶初年落成,房屋寬敞:前有戲臺,中建大殿,後闢議事堂。嘉慶二十年(1815年),在進行重修時,形成條規:每年春秋,官府都要在此張羅施診給藥,援助缺醫少藥的貧民,從而有了「賜藥局」之說,藥局弄大概也由此得名。
  •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上海之春開幕,作曲家用交響編寫創世神話
    八部作品均由作曲家自選主題,有不少人選擇從中國傳統文化吸收營養,陳牧聲《愚公移山》合唱部分的唱詞取自《詩經》之《小雅·南山有臺》篇,「南山有臺,北山有萊……」;秦文琛的《伶倫制樂》為展現鳳凰與萬鳥和鳴的景象,用上了民間捕鳥神器竹笛;周湘林的《鼎定天下》壓陣全場,也在曲中援引了最古老古琴曲《華胥引》裡的音樂元素,同時用詩經格式融入新寫的詩詞……
  • 新上海人是什麼意思?有上海戶口是否算上海人?
    戶口在哪兒就是哪兒人,好麼甚至我再說的明白一點,人家享受了和所謂老上海一樣的權力你們的孩子教育都是一樣的。再說難聽一點,個稅社保交哪兒說自己哪兒人有啥問題呢?上海文化是什麼是很有意思的,要說土著我想真上海人在松江,我們現在這些所謂市區內高貴的上海人在人家眼裡那也是新上海人。一個城市的文化由人決定,上海作為移民城市本來沒有什麼自身文化,現在有的文化的是以前洋人那套混雜了江浙文化的混合體。
  • 上海放射源離奇丟失無下落 放射源隱患讓人懸心
    東西被偷掉了,又沒有什麼線索。""說不定那隻箱子早被人打開了。"  記者詢問道:"住在這一帶,你們現在還擔心嗎?"  一位居民回答說:"擔心是肯定的,不過,我們現在已經不僅僅是為自己擔心了。"邊上的幾位也連連點頭。  他們告訴記者,恐慌雖已漸漸散去,但心中的擔憂卻沒有終止。在放射源剛丟失的那幾天裡,附近像炸開了鍋,大家都很害怕。
  • 2020年度《上海年鑑》英文版發布,將走進第三屆進博會媒體中心
    在進博會召開前夕,《上海年鑑(2020)》英文版發布暨走進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媒體中心首發式舉行。《上海年鑑》英文版創刊於2002年,由《上海年鑑》編纂委員會主持編纂,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主辦。每年一卷,已連續出版19卷,為全國最早的英文版省級年鑑。
  • 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上海舉辦 參展單位超過1000家
    上海市委宣傳部發改辦主任劉海英說,雖然長三角地區佔全國的面積並不大,但這裡的文化產業卻佔到了全國體量的三分之一。新技術、新業態、新體驗,展會以一個「新」字集中展示長三角地區的文化發展成果,也在更深入的交融中孕育發展新機。
  • 速讀長三角 | 上海專家最新研究成果:生物人工肝來了!
    上海上海專家最新研究成果:生物人工肝來了!預計明年進入人體臨床試驗7月9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鄢和新、翟博、俞衛鋒教授團隊等與上海賽立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國際頂級轉化醫學期刊《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合作發表研究論文,闡述了生物人工肝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該項技術用於實驗動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結果。
  • 上海電力大學教師研究成果入選ESI高被引論文
    未來網高校頻道8月20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侯智)據2020年ESI最新數據顯示,上海電力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教師陳磊博士、崔昊楊教授與東南大學崔鐵軍院士團隊合作的成果於2019年5月發表在應用物理和人工電磁超材料領域頂級SCI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