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30 1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北京動物園水禽湖的北側,就是貘[mò]館,這裡展出有全世界所有5種貘科動物,即馬來貘、中美貘、南美貘、山貘和卡波馬尼貘中的前3種。貘類都非常珍貴稀有,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均被列入附錄I,其中山貘的野外數量僅殘存有數百隻,而卡波馬尼貘是2013年才發現的新物種,這也是它們在動物園裡沒有展出的原因之一吧。
可能您對貘類動物比較陌生,這並不奇怪,因為現生的貘類都不產於我國,但我國從前的確曾有貘類分布。它們是古老的「活化石」,模樣幾百萬年來都幾乎沒什麼變化。更新世時期,它們在北美洲和歐亞大陸分布十分廣泛,曾出現過150多個種類,在我國華南地區甚至還出現過體形龐大的巨貘,後來貘類逐漸在北方大陸消失,而有一支遷移到東南亞一帶,現生的只有馬來貘1種;另有一支向西南遷移到美洲,包括其他幾種現生的貘類。
貘類呆頭呆腦的樣子似乎不太招人喜歡,一雙小眼睛看上去沒有一點神採,仿佛總是剛剛睡醒的樣子,西方人說它們看上去就像是一頭豬和一隻食蟻獸發生了一夜情後所產生的後代。它們的皮膚很厚,身體滾圓而肥壯,四肢比較細而短,尾巴更是短得出奇。
這種特殊的體形是對熱帶森林生活的一種適應性表現,肥碩的身軀以及側面呈楔形的頭部能夠使它們在布滿樹幹、藤蔓和灌木叢的茂密森林中高速穿行。
不過,貘類還是有一個非常值得您欣賞的地方,那就是它們柔軟而下垂、突出呈圓筒形的鼻子,更準確地說,應該叫做鼻吻部。這個在哺乳動物中排名第二的鼻子,雖然比「老大」大象的鼻子短很多,還是相當可觀的。這個適應森林生活而形成的絕妙附屬物能夠向很多方向自由伸縮,使它們更容易地卷摘食物。它們還用鼻子互相交流,發怒時會用鼻子互相敲擊並對著哼哼,也用鼻子來尋找潛在的性夥伴。在動物園裡,它們似乎也知道自己的長處在哪裡,不時會用這個「大鼻子」給您做個「鬼臉」。讓您覺得這次來動物園應該是不虛此行。
在野外,貘類大多性情孤僻,喜歡夜晚獨自在林中遊逛、奔跑、爬山等,白天則躲在陰暗的地方休息。它們視覺較差,但聽覺和嗅覺十分靈敏,主要靠嗅覺覓食多汁植物的嫩枝、樹葉、野果等。它們的牙齒非常堅硬,能夠完美地切下樹枝,臼齒的咀嚼面能像磨盤一樣磨碎纖維粗硬的樹葉。在動物園裡,它們也常常表現出不甘寂寞、活潑頑皮的一面,不時地玩兒上一些花樣,比如用後腿直立起來向四處眺望,或者用鼻子夠一夠高處的東西,顯得很調皮。
如果來到貘館時趕上它們臥在地上休息,您也不必太失望,正好可以藉機數一下它們前、後肢的腳趾。
↓↓↓
做這樣一個遊戲,就是解答一個問題:為什麼說貘有「14個腳趾和一個手指」?原來,貘屬於奇蹄目動物,但與四肢上各只有1個腳趾的馬不同,而是每個後足有3個腳趾,每個前足有4個腳趾。它們也是唯一一類腳趾為偶數的奇蹄目動物。那麼,「一個手指」在哪兒呢?猜一下,它們可是用「手指」來幫助吃東西的哦。
其實,貘類在野外更喜水,可以在淺水處長久地行走,如履平地,更有在水底「行走如飛」的看家本領。如果遇到美洲虎、美洲獅等猛獸,它們除了利用適於在樹叢中穿行的體形,拼命鑽進林中把敵害甩掉外,還能迅速潛入河底逃脫險境。它們還喜歡在泥潭裡打滾,這是由於尾巴很短,不能驅除蚊蠅的螫咬,所以才將體表塗上泥巴,形成保護層。
貘類通常沒有固定的繁殖期,在野外求偶時會成對生活一段時間,在動物園裡也有成對飼養的。如果您運氣好,就能欣賞到它們親密調情的有趣場面。
由於它們的外表相似,您可以先猜一下哪只是「公」,哪只是「母」。在交配之前公獸和母獸常常在一起團團打轉,互相啃咬,發出像鳥鳴一樣的各種聲音。
貘類的幼仔與它們的父母在外觀上差別很大,特別是身上有很多斑紋和斑點,使剛出生的幼崽就有很好的偽裝,這樣可以增加它們在叢林中生存的機會。隨著年齡增長,斑紋和斑點逐漸腿去,6個月後完全消失。成年貘類中只有馬來貘(_N4G4220)容易區分,它們全身由黑白兩色組成,頭部和身體的前部、腹部、四肢和尾巴均為黑色,身體的中、後部為灰白色,形成強烈的對比色,在月夜的斑駁陰影之下可起到迷彩的作用。▽▽▽
美洲體色比較單一的貘類就不太容易區分了,其中南美貘體色幾乎都是深棕色,頭冠和頸部生有短、硬而直的鬃毛。中美貘全身為棕黑色,頭部和頰部的顏色較淺,唇邊、耳尖、喉和胸部有比較明顯的白色斑塊。▽▽▽
北京動物園是我國唯一有三種貘類同時展出的動物園,貘館是由原來的犀牛河馬館改建的,因此無論室內還是室外活動區都顯得寬敞舒適。我國有貘類展出的還有上海動物園、鄭州市動物園、上海野生動物園、廣州香江野生動物世界等幾家動物園,也有比較不錯的丰容設計,但大多僅飼養有一種貘類。
貘類在自然界的敵害並不多,主要威脅還是來自人類活動對其棲息地的破壞。為了它們富含脂肪的肉和持久耐用的皮張,偷獵的事情也時有發生。事實上,貘類目前是研究得比較少的大型哺乳動物之一。我們還不知道它們野外的家庭組織是怎麼運作的,它們在哪裡睡覺,它們奇特的像鳥叫一樣的口哨聲有什麼功能,等等。幸運的是,人們已經逐漸認識到它們在雨林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性,並把它們視為其中的旗艦物種,非常多的森林結果植物需要依靠它們的消化管道來繁衍傳播。因此,拯救貘類也將有助於拯救雨林。
(本文圖片均為作者拍攝)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