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的大國工匠洪家光,獲國家科技二等獎,擅長打磨航空發動機

2020-11-10 丁江先生


洪家光

當今的中國已經有多項科研走在了世界前列,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越來越舉足輕重,在這繁榮富強的背後,不知有多少具有"匠人精神"的人們在默默付出,正如"那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大國工匠洪家光,以精妙絕倫的手藝和孜孜不倦的鑽研精神,致力於我國精密加工以及相關技術的研究,洪家光雖然出身貧寒,但是在多年的工作生涯中,秉持著"匠人精神",潛心鑽研,一舉打破了西方技術壟斷的局面。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洪家光1979年12月出生在瀋陽的一戶普通農戶家庭中,差點就成為了"80後"。在很多同齡人玩得無憂無慮的時候,洪家光卻不得不跟著母親幹農活、拉垃圾車,無論嚴寒還是酷暑,洪家光從來沒有抱怨過。

洪家光在工作車間的照片

長大後,為了能夠早日分家裡分擔壓力,洪家光選擇進入了技校,在那個年代,能夠掌握一門吃飯的手藝,對窮人家的孩子來說,比什麼都重要。學校離家很遠,洪家光每次往返需要花費四個小時在路上,後來,他便帶著書,在路上學習,節省了很多的時間。

在3年的技校生活中,洪家光光是利用在火車上的時間,就自學完成了4門專業課程,後來他笑稱"火車就是他的移動圖書館"。幾年後,洪家光從技校畢業,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被分配到了中國航空工業公司,成為了一名技術工人,開始了他的人生路。

從學徒做起,腳踏實地

進入中航的洪家光,從最基礎的學徒做起,做的都是一些最基礎的活,工資也只有每月180元,雖然在90年代這個數目已經不能不少了,但是對於他來說,也僅僅維持日常生活,無法寄給家裡補貼家用。

工作中的洪家光

起初,洪家光接觸的都是一些零零散散的發動機零件,他的工作就是每天加工和製造這些零件,日復一日的生活可以說很枯燥,但是洪家光想起母親那句"要學會在垃圾中找金子"的話語,便萌生出一種"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的想法。

帶著這樣的想法,洪家光開始每天鑽在車間研究技術,常常去觀摩一些老師傅的技藝,逐漸總結出了學習的方法"看問練悟"。

洪家光抱著不恥下問的精神,多次請教老師傅指點技藝,熟練掌握"高速切削內螺紋技術"的全國勞模孟憲新,是他最推崇的人。

為了能夠跟隨孟師傅學藝,洪家光只要有空,就會來到孟憲新這裡當助手,趁著打雜的功夫,虛心請教,觀摩孟憲新的工藝流程和細節步驟,不斷提出自己的見解看法,請孟憲新指點迷津。經過60多天的虛心請教,孟憲新被他這份恆心和毅力打動,將掌握的技藝悉心傳授。

孟憲新

在跟隨孟憲新學藝期間,洪家光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總結了10萬餘字的心得和感悟,字裡行間無不體現出他那份精益求精的態度和堅定的決心

理論要結合實踐,洪家光將這些紙上的墨水融入到自己的工作流程中去,僅僅用時百餘天,洪家光就掌握了車刀磨削技術。

隨著技藝的逐漸嫻熟,洪家光的工作也越來越多,後來索性直接住在了工廠裡,為的就是節省時間。曾有一次意外,洪家光的手粉碎性骨折,但是它僅僅休息了三天後,便整裝上陣,也許正是這樣的無畏精神,驅使著洪家光一步步走向大國工匠。

不畏挑戰,廢寢忘食終見光明

2002年,洪家光遇到了入場以來最大的挑戰,這個挑戰是加工一款飛機發動機葉片的修正工具金剛石滾輪,如果說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那麼葉片就是發動機的大動脈。

這種修正工具對尺寸精度的要求極為苛刻,要求所有尺寸公差必須控制在0.003毫米以內,這個尺寸,大約是頭髮絲直徑的二十分之一。

工作中的洪家光

這般嚴峻的挑戰對洪家光造成了不小的困擾,他先是按照老師傅劉永祥的方法嘗試加工,但也許是手藝不成熟,第一批成品的檢驗結果是全部不合格。那晚,洪家光輾轉反側夜不能寐,腦子裡全是一個個不合格的零件。

但洪家光絕對不是一個輕易服輸的人,在之後的數十天內,他每天工作14小時以上,餓了就啃幾口備好的大餅喝兩口水就解決了。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十幾天的廢寢忘食,洪家光終於找到了能夠加工出合格品的方法流程。

洪家光

他發明的這套方法,為中航公司創造了將近1億的價值,在這之後,洪家光先後攻克了多項難題,包括多種型號的金剛石滾輪的加工,經過十餘年的鑽研,洪家光已經研製出了一整套高精密加工的工藝流程,29歲時便成為了高級技師。

打破國外壟斷局面,39歲獲國家科技獎

年輕的洪家光不滿足於此,把目光對準了曾經加工過的金剛石滾輪,在此之前,我國還沒有自主生產滾輪的能力,都是先進口再加工打磨使用。隨著我國航空航天業的發展,純粹依靠進口的情況已經成為了瓶頸,隨著來的便是國外公司的"卡脖子"。

洪家光在法國參加展覽

為了打破這種局面,洪家光牽頭成立了"航空發動機葉片磨削用滾輪精密製造技術"研究團隊,立志打破外國壟斷的局面。

但是說來容易做來難,一道又一道難題擺在洪家光團隊面前,首先理論知識不夠紮實,洪家光就用了啃書本問大佬的老辦法,硬是掌握了空氣動力學和材料學等知識。

另一道難題就是現有的工具機無法滿足要求,不達標那就改,洪家光帶著團隊一項一項改進,精密到微米級別上。

科研的發展從來都是需要穩紮穩打,極耗時間,縱使洪家光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是精英,也仍然花費了5年的時間,才完成這項科研。洪家光和團隊研製出了一整套金剛石滾輪的製造工藝,在先期的測試中完美通過了審驗,打破了這一技術由國外壟斷的局面。

洪家光在人民大會堂領獎

洪家光也為這套方法申請了國家專利,而且,憑藉這項技術,洪家光於2018年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的榮譽。在人民大會堂領獎時,洪家光的身邊幾乎清一色是白髮蒼蒼的科學家,只有他一人,年輕煥發,因為洪家光才僅僅39歲。

洪家光可以說是我國最年輕的"大國工匠",39歲時就取得了許多人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成就,同時,除了洪家光,還有很多同樣年輕的科研團隊在默默無聞,雖然他們的名字我們不會知道,但是這樣的新時代頂尖人才,正是我國未來發展的主力軍,是支撐起大國脊梁的支柱。

結語

洪家光和千千萬萬的平凡人一樣,出身同樣貧寒,但是他靠著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了美好的未來。也許在一些人看來,洪家光的工作和廣大車間工人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種別樣的色彩,這種色彩是一種堅韌不拔,是一種不甘平凡,更是一種赤子之心。

大國工匠——洪家光

正是有了許多像洪家光這樣的人,才能使我國不在飛速發展的世界中被淘汰,但我們也應該正視差距,誠然,我國已經在諸如高鐵、輸電技術、雷射技術、航天、基建等方面領先世界,但是仍然有很多核心技術沒有掌握,如高性能晶片、光刻機等領域。

但是,我們也應該充滿自信,不能妄自菲薄,相信在無數科研人員的努力下,終有一天我國會打破各項國外壟斷,做到真正的科技自主。

相關焦點

  • 39歲大國工匠:打磨零件誤差僅0.002毫米,被世界名企爭搶
    有大國工匠之稱的洪家光就是這麼一個能吃苦中苦的人。在2018年1月份,39歲的洪家光帶著自己的團隊出席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並且憑藉著「航空發動機葉片磨削精密技術」斬獲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二等獎。這個獎,是洪家光用無數的汗水換來的。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喜獲國家科技獎勵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喜獲國家科技獎勵一等獎習近平、李克強、王滬寧、韓正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並為獲獎代表頒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喜獲7項國家科技獎勵,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
  • 大國工匠洪家光,帶領團隊打破西方壟斷,婉拒高薪留在中國
    這篇文章所要提到的人物,其實也是眾多偉大的科研家和先鋒中的一位,但是他所取得的成就也是非常令人敬佩,他所處的工作領域也是非常不平凡的位置,也是非常稀缺的崗位,那便是能夠製造飛機發動機重要環節的人才,其實也就是飛機的發動機中的葉片修磨滾輪的一部分工作。
  • 瀋陽小夥一舉打破西方壟斷,為中國節省上億,國家下令必須重用
    他不僅靠著自己的雙手改變了自己的人生,還幫助國家工業破冰,打破西方壟斷,為國家節省了上億,國家下令此人必須重用!這個人就是洪家光。洪家光畢業於瀋陽工業大學數控技術專業,過去只是中國航空工業裡的一名車間技工,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首席技能專家。
  • 這個東北人,10天打破國外壟斷,獲國家科技獎,登上人民大會堂!
    作為一名高級技師,他僅用10天就攻克了長期困擾我國航空發動機整體水平的一道難題,打破了國外對我國的長期技術封鎖。今天,一起來走進瀋陽工業大學校友、中國航發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高級技師洪家光的故事。
  • 中國航空發動機公司成立 瞄準航空發動機自主創新
    作為實施航空發動機專項的責任主體,中國航發對走出一條自主發展的道路充滿信心:「實現航空發動機從測繪仿製到自主創新的戰略轉變,實現我國由航空大國向航空強國的戰略轉變,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能力實現這一目標。」
  • 航發技術取得突破,中國小夥破解西方絕密技術,享受國家特殊津貼
    近日,據環球網報導,在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有一位獲獎的年輕人吸引了大家的關注,他叫洪家光,而獲獎的時候僅有39歲,而它也是所以獲取者中年齡最小的一位,不過從他經歷來看,不難發現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因為從小在農村長大,所以它就是普通的一個農家孩子,由在初中畢業之後,他就只能去了技校讀書,在畢業之後分到了一家專門從事 航空發動機
  • 清華大學航空發動機研究院揭牌成立
    航空發動機研究院的建立是清華大學在新時代深度參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響應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重大舉措,也是清華大學在新百年做出的重大戰略布局。儀式現場航空發動機被譽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是世界上公認的核心技術門檻最高、整體結構最複雜的工業產品,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科技、工業和國防的綜合實力
  • 沒學歷沒背景,遼寧小夥破解西方絕密技術獲狀元,受國家重用
    中航工業集團是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是我國軍用民用飛機重要製造銷售企業,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中航工業的子公司之一,發動機是飛機的核心,這家子公司的地位也舉足輕重。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的首席技能專家是一個40出頭的消瘦中年男人,戴著眼鏡文質彬彬看起來非常的普通。
  • 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提名人選事跡簡介
    先後主持973專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合作等30項科研任務。發表論文185篇,出版專著4部,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排名第1),省科學技術獎4項,國家發明專利2項。獲「全國優秀教師」、「福建省傑出科技人才」等稱號。
  • 航發科技: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旗下,航空發動機亞太區重要供應商!
    航發科技題材概念解析:通用航空:多家航空發動機世界知名企業的亞太區的重要甚至唯一供應商;公司主要業務是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零部件的研發、製造、銷售等,主要分為內貿航空及衍生產品、外貿產品、工業民品三個業務板塊
  • 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頒發!榮耀屬於他們
    」,旨在表彰航空航天人在國家科技發展進步和國防建設過程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績和所展現的崇高精神。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國民用航空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南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單位有關負責同志出席活動。
  • 南京古生物所編著圖書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5年1月9日,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院士周志炎主編,研究員馮偉民、研究員許漢奎和副研究員傅強編著的大型科普讀物《遠古的悸動——生命起源與進化》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青島造功能繩索隨大國重器「上天入海」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原標題:都有青島一根繩青島造功能繩索隨「天問一號」「蛟龍號」上天入海這件大國重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來源在普通人看來,繩子不過是用來捆綁物品的工具,但在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旭明眼中,繩子卻是既可以到 8000米以下深海顯神通,又可以登陸火星探索太空文明的「大國重器」。超凡的遠見和執著的追求讓海麗雅在繩子這個細小的領域迅速成為行業標杆,並一舉拿下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中國空氣動力學會副理事長張新宇逝世,長期研究超聲速發動機
    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空氣動力學會方面獲悉,中國空氣動力學會副理事長張新宇同志於2020年4月27日13:39因病去世,享年60歲。公開資料顯示,張新宇,中共黨員,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空氣動力學會第七屆副理事長。
  • 航宇科技:全面布局境內外航空發動機市場
    作為國內航空環形鍛件研製與生產的專業化企業,貴州航宇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宇科技」)是一家主要從事航空難變形金屬材料環形鍛件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其主要產品為航空發動機環形鍛件,主要應用於航天火箭發動機、飛彈、艦載燃機、工業燃氣輪機、核電裝備等高 端裝備領域。
  • 航空發動機中的非線性流固耦合動力學模型
    報告題目:航空發動機中的非線性流固耦合動力學模型報 告 人:王術 教授 北京工業大學報告時間:2020年6月8日 10:00-11:00報告地點:騰訊會議 ID:158 909 727點擊連結入會,或添加至會議列表:https://meeting.tencent.com
  • 科技發明一等獎王華明:推動3D列印航空航天領域應用
    」等41項成果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授予「飛機鈦合金大型複雜整體構件雷射成形技術」等3項成果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授予「修復周圍神經缺損的新技術及其應用」等74項成果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授予「嫦娥二號工程」等3項成果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授予「盾構裝備自主設計製造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等22項成果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授予「特色熱帶作物種質資源收集評價與創新利用」等187
  • 百度機器翻譯獲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圖)
    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日在京舉行,百度憑藉機器翻譯項目,獲頒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國家科學技術獎由國務院設立,屬於我國最高級別的科技獎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授予在各個領域實現重大技術突破、做出創造性貢獻的中國公民和組織,此前獲獎的「載人航天」、「探月工程」、「青藏鐵路」等成果舉世矚目、彪炳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