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有大國工匠之稱的洪家光就是這麼一個能吃苦中苦的人。在2018年1月份,39歲的洪家光帶著自己的團隊出席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並且憑藉著「航空發動機葉片磨削精密技術」斬獲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二等獎。這個獎,是洪家光用無數的汗水換來的。
洪家光是瀋陽人,出生於1979年,洪家光的家庭條件並不好,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從小就懂得勤儉節約的他深知父母不易,從來不會亂花一分錢。因為家中貧困,洪家光讀到初中就輟學了,之後進入社會打拼,但是他一無所長,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於是又進入了一家技術學校,想要學習一門可以「吃飯」的技術。
技校離家很遠,來回需要花掉四個小時的時間,所以每次在公交車上,洪家光都會帶一本書,不放過任何可以學習知識的機會。有心人天不負,1999年,洪家光以全校第一的優異成績從技校畢業,並被分配到中航工業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參加工作。
雖然這份工作聽起來很高端,但是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都不盡如人意,洪家光所在的車間是一個破舊的廠房,而他們的工作枯燥無味,不是修理機器就是打磨零件,一直周而復始的重複,似乎永遠看不到盡頭。跟洪家光同一批進來的同事們幾乎都走光了,當時洪家光的心中萬分煎熬。他想走,但是他沒背景沒學歷,也不知道走哪兒去,於是耽擱了下來。
有一次,一個老師傅跟洪家光聊天,看出了他們年輕人的浮躁,於是跟他說了一番話,告訴他雖然工作枯燥,但是對精細度很有要求,一個小零件出了差錯,就有可能造成不可補救的損失,這個崗位並不是誰都可以幹的。
洪家光受到了激勵,從此以後就打消了離開的念頭,他決定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之後,洪家光拜公司勞模孟憲新為師,完成自己的工作之後,他就跟在孟憲新的身邊,給他打水遞工具,觀察他是怎麼工作的,閒下來之後,就請教孟憲新的高速切削內螺紋技術。孟憲新很欣賞這個小夥子的誠實上進,將自己的畢生所學一一交給了他。
在公司裡,洪家光前前後後拜了十幾個師傅,還被公司同事稱為「拼命三郎」。2002年年初,公司接了一個緊急的任務,是做發動機核心葉片的,必須把誤差控制在0.002毫米左右,要求極其嚴格。
當時可以負責這項工程的老師傅身體不適請了假,洪家光挺身而出,為公司分憂解難,那段時間,他幾乎把家搬到了公司,吃睡都在車間裡,醒來就開始琢磨工作內容。在洪家光的努力下,這項任務圓滿完成,為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利潤,也是通過這次機會,洪家光開始被重用,接連拿到了7個專利,成為了高級技工。
出名之後,外國航空公司以千萬年薪相聘,想把他挖走,但是被洪家光拒絕了,他說,自己是中國人,就應該為中國這片土地奮鬥!這樣的胸襟和氣魄讓人佩服不已,大國工匠的這個稱號,洪家光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