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牧師簡談當代中國教會的真實現狀

2020-11-26 基督時報

中國的經濟和社會面貌在近三十年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中國教會在神的帶領下亦迎來大復興,備受國際關注。如今,中國教會的發展現狀如何?它們又面臨怎樣的挑戰和危機?除了禱告之外,海外華人教會怎樣切實幫助中國教會健康成長?

 

近日,曾在臺灣、北美以及中國公開與家庭教會事奉多年的鄭牧師接受本報專訪,把自己在中國教會服事的所見所問、所思所感與廣大讀者分享,盼望能簡單還原當代中國教會的真實現狀。

 

記:本報記者

鄭:鄭牧師

 

記:鄭牧師,您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大陸的服事呢?都到過中國哪些地區?您在中國大陸主要從事哪些方面的服事?

 

鄭:我對中國大陸的服事比較早,大致可分三個階段。首先,當我還在臺灣聖書院讀神學,被派往花蓮實習時,認識彭蒙惠教師。當時,她因中國政權移轉,被迫離開大陸的宣教工作,來到臺灣花蓮成立協同廣播隊,借中廣電臺播放福音節目,我當時就有幸被邀參與。直到1959年,彭教師離開協同會 (創立救世傳播協會) ,協同會董事會任命我負責遠東廣播中心,當時我們透過遠東廣播公司的良友電臺、協同會的仁川電臺,每天定向對中國大陸播出幾小時的福音節目。我和我內人,還有其他三十幾位在臺灣同工,陪伴大陸同胞一起經過文化革命,大鳴大放時期。我們天天為大陸同胞禱告,借廣播服事他們二十多個年頭。直到一九七七年,我被調職到美國協同會總會擔任跨越文化佈道工作,對中國的服事才暫告一段落。

 

第二階段的服事始於一九九三年。當時,一位主僕向我所在的教會題說回他家鄉宣道情況,並帶我們兩位弟兄同行。從此,我每年帶教會弟兄姊妹去大陸帶領各種特會和培訓工人。六年之間,我們都是與家庭教會來往,只在家庭教會之間服事。

 

第三階段,在一九九七年,我的兒女為我慶祝六十大壽,當時警覺人生短促,於是向主禱告;「我還有什麼事工,比目前在美國牧會更為迫切、更為該作的事? 」主當時讓我看見大陸教會在艱辛困難中掙扎,和每次培訓時,每人那種飢渴慕義;捉住機會吸收學習主道的情形,以及每回離開時他們依依不捨的淚水總是在我們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 想到大陸教會實際情況,他們極需要幫助! 但從北美到當時的中國大陸長期居留來幫助他們,各方面都有極大的落差和困難。但經過多次多方的尋求禱告,既知道主的心意,我就全然順服。兩年後,我們就踏上回臺灣及中國大陸全時間服事的道路。轉眼十幾年。

 

我們主要的服事是牧者、傳道人、義工與教會領袖的培訓;專注在教會的牧養和門徒的訓練栽培上。當然,大陸各地教會都有不同的需要。比如,多年建不起堂需要幫助,沒有聖樂人才、樂器等。鄭師母在大陸教會致力於聖樂敬拜、詩班組成、指揮栽培,又得主愛協會林師母與黃老師的同工,培訓電子琴。受惠鄉間教會數百間。

 

在主的引導下,我們服事的範圍大約遍及中國大陸十七個省份的城市和鄉間。有的地方持續服事幾年,有的地方只有一兩個梯次的培訓。總之,中國幅員遼闊,到處需要迫切孔急。

 

記:很多還未去過中國大陸的海內外教會同工和信徒只聽說中國教會很復興,但對其具體現狀不甚瞭解。請根據您的所見所聞,大致分享一下今天中國教會的發展現狀。

 

鄭: 聖經說;「尋求神的本能在人受造時祂已隨同生命給了人 (羅1:19-20 )。只要是萬物之靈長,就有靈性 (創2:7)。」西方如此,東方也不例外,「人痛則呼父母,窮則呼天」。古人說:這是人之常情! (這裡的窮是當作難解的難處或盡頭講。) 又人生不如人意事,常是十有八九。 

 

中國教會的確很「熱門」,數百人的公開教會比比皆是! 數千人的教會也不少。家庭教會規模相對較小,但量卻很龐大。有些城市的家庭教會已名不符其實,參加聚會人數論百計、甚至數百計。其實,我認為中國教會不能以公開或家庭來分類。因為既或是公開教會,也分很多種:有在政府登記,屬三自、忠於三自的;也有屬三自,卻另行其道者;還有在政府登記,卻不在三自體系下的……總而言之,大陸教會的信徒數量很多,但靈命的栽培少! 信主的人多,重生的人不多! 極需要真道的造就培養。

 

記:您後來為何從家庭教會轉到公開(三自)教會服事呢?

 

鄭: 像我前面所言,前六年,我的服事都在家庭教會中。當我要全時間在中國服事時,我知道自己將無法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都過躲躲藏藏的生活,這是很現實的想法。 此外,我也認為政府既然同意百姓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我也該自己體認一下。於是我後來到公開的教會去聚會,也參與公開教會正常的服事。我發現公開教會並沒有我所掛慮的信仰問題,也沒有政府干預教會事務的跡象。他們請我講道時,我忠於聖經的教導,照聖靈感動講;他們不但沒有抗拒,且極其渴慕! 還請我培訓他們的青年,培訓教會領袖。經由牧者的推薦和安排,我們有時一起到它處去領會培訓,也有時獨自前往。由於認識的人多,逐漸的延伸擴展到如今。

 

我有沒有遇到政府的幹涉呢? 有!但十幾年來還不到十件。照我所知,都是教會內的「猶大」去舉報。政府官員也坦承說,「有人舉報,他們就得來處理。」可能有人會疑惑,怎麼基督徒,甚至傳道人還會作這樣的事? 會! 聖經早有預言(提後3:1-5)。主耶穌也有警告教導 (太7:20-23/ 10:16-18) 。不要說無神的社會主義這樣,民主的社會又如何? 撒旦知道牠的時間不多,正在全世界發動牠的渾身解術迷惑人,攔阻攻擊神的聖工。

 

記:對於中國(公開與家庭)教會的挑戰,很多教會瞭解的有限。那麼,您能更深入介紹一下今天中國教會遭遇的各方面的挑戰嗎?綜合各方面,您覺得今天中國教會最大的危機是什麼?造成這危機的更深層原因是什麼?中國教會未來的出路又在哪裡?海內外的教會特別是華人教會怎能切實的幫助到他們?

 

鄭: 先說今日中國社會整體所面對的挑戰。由於改革開放所帶進的衝擊,因主觀上長期在經濟上的掙扎和科技上的滯留,很自然這兩方面的需要成為中國最重要最優先追尋的目標。遺憾的是文革時期對中國固有的道德文化之拆毀,尚未在人心完全恢復建立。傳統的價值觀被外來未經考驗的時髦所取代,加上人性的自私自利、明爭暗鬥,導致很多青年人盲目的追逐物慾生活、婚姻家庭的根基腐朽、社會關係趨向虛偽,這受內耗的文明古國正是最需要聖經真理、道路與生命的教導! 正是基督教會向家庭、向社會發出光輝,發出影響力,作鹽防腐的時期。然而實際上,很多的中國教會,在社區還中未發揮這一職能。一切活動、一切作用僅局限在教會圍牆內。甚至信徒回家,也把信仰的燈留在教會,沒帶回點燃去照亮一家人(太5:13-16)。只要家人容許他們到教會,他們認為神已垂聽自己的禱告,已經解決了他們的問題。

 

另外,許多教會尚停留在主日崇拜和周間的禱告查經聚會,而事工僅僅專注關懷信徒的探訪。中國大部份教會忽視主給教會最大的使命 (太28:18-20) ,也沒有開發運用信徒的恩賜才能去共同建立基督的身體 (弗4:11-16,彼前4:10)和造福社會人群 。近年來,到訪中國的僑胞或外訪的本地教會領袖,逐漸的將完整的主日學教育 (含成人)、團契與細胞小組、青年人活潑的敬拜讚美形式和積極主動的傳福音關念,帶進教會。使許多的大陸教會快速成長。遺憾的是,由於多種原因導致處於健康成長的教會在整個中國教會中並不佔大的比例。

 

此外,我認為中國教會應與各文化背景的基督教會交流溝通,以吸取精華和經驗。這能幫助中國百姓心意更新而便化,脫離黑暗轉向光明,棄絕虛偽代之誠信,使其沉迷物慾被更高、更大與更長久的價值觀所取代! 我深信,基督犧牲自我及其愛人、拯救人為榜樣的信仰,有利於國泰民安、造福百姓。所以中國教會應該更開放的與海外特別是華人教會多交流。

 

另一方面,我建議海內外的華人教會要多關懷大陸教會,多訪問了解國內教會的實際情況,同時要諒解尊重大陸教會獨特的處境和立場。不要在公開教會和家庭教會中助長分歧,因為基督的身體(教會)只有一個 (腓4:3-6)。若使公開教會和家庭教會隔離分開,甚至水火不相容、彼此傷害,這就使基督的肢體成屍體,正中撒旦的詭計。先知以利亞在絕望中,以為只有他一人僅存為耶和華發熱心。但上主告訴他,祂在以色列中,還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未曾與巴力親嘴的 (王上19:1-18)。十幾年來,我不僅在家庭教會中遇到這些隱藏的先知,也在公開教會中遇到這些隱藏的先知。主的心意至為明顯,凡良善忠心的基督徒,無論在公開教會,還是在家庭教會,都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靠祂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 (弗4:15-16)。因我們不單要骨肉同胞認識真理、與神和好,還要透過這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得著全世界! (徒1:8)。

 

記:中國家庭教會公開化與合法化成為海內外華人教會關注的新焦點,您對這個問題是如何看待的?

 

鄭: 我在大陸不少地方看見家庭教會已公開化。顯然的,政府也意識到其必要性! 我發現大陸有一些地方的公開教會和家庭教會共享資源,攜手同辦培訓班、裝備義工。我認為這些都是可喜的現象。

相關焦點

  • 《這就是生活》真實地反應了當代打工人的職場和家庭現狀!
    我想了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劇比較真實的反應當代職場和愛情的真實情況,引起了同樣身為打工人的我一個共鳴。現在市面上已經有太多霸道總裁倒追職場小白的劇了,也看慣了太多影視中套路化的戀愛遊戲。就比如說摔入懷中,緊接著兩眼深情對望,一見鍾情。每每需要男主的時候,男主都會英雄救美。這些橋段,不是說不好。只能說針對的觀眾不同。
  • 向印尼社會介紹一個真實的當代中國
    他在介紹中國新時代內外戰略布局時,專門列出一些關鍵詞,如「中國夢」、「和平發展與和平崛起」、「雙贏」、「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特色」、「中國新時代」、「一帶一路」等,並分析對比了中國與世界其他大國對外戰略的不同,著重指出中國要在世界事務中發揮日益重要作用的特點之一,是既體現為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又體現為絕不稱霸的國際秩序貢獻者。
  • 提升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的國際傳播效度
    原標題:提升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的國際傳播效度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念。」
  • 中德建交45周年當代藝術展10日舉行
    2017年作為中德建交45周年,為慶祝兩國友好並進一步促進雙方的文化交流與發展,深圳市文體旅遊局6月10日將攜手德國北部藝術區為中德兩國人民舉辦了此次國際大展的中國特別項目:並行世界——中德建交45周年當代藝術展。展覽時間從6月10日-10月8日,參展的香港藝術家與機構包括阮文韜&元新建築工作室、楊宜瑄,深圳藝術家包括柏志威、鄧春儒、韓夢雲、蔣國遠等。
  • DTCC研究結果亮相ATA,揭秘中國甲狀腺癌診療的真實現狀
    關於DTCC研究——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中國中高危分化型甲狀腺癌的真實世界研究近年來中國甲狀腺癌發病率呈攀升趨勢,2012年高達6.56/10萬,且有逐年遞升趨勢。與國外數據比較,我國甲狀腺癌的生存現狀仍有巨大差距。
  • 中國當代藝術家展望雕塑作品
    在中國領先的當代藝術家中,展望的實踐深受中國傳統和當代哲學、文化和社會的影響,他創作的雕塑和裝置既大膽,又具有誘人的概念性。巖石(無論是真實的還是人造的)都是他作品中反覆出現的主題和材料,通過這些巖石,他探索了人類和自然歷史的交織,以及我們與城市和自然景觀的關係。
  • 簡談Java的繼承-「誰都看得懂」篇
    Java語言的繼承這裡簡談Java語言的三大特性之二——繼承。
  • 2020年6月「中國當代發明家」重磅來襲!
    《中國當代發明家》是央視聯合多家海內外媒體聯合推出的一檔全新的科普節目,旨在解讀,中醫藥人的中國智慧,尋找,當代傳統中醫藥史上的重大發明,它貼近生活、貼近百姓,通過展示發明人的新發明、新創意,將科學知識趣味化、形象化,讓觀眾熱愛發明,享受創新的樂趣。
  • 【專訪】上海七寶豐盛堂讚美敬拜主領董亮弟兄:期待中國每個教會都...
    中世紀時,教會更是成為引領西方社會多方面發展的組織,對於包括音樂在內的社會文化的發展有絕對的主導權。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音樂則出現多元化、大眾化的特點。在教會裡面,詩歌從創作內容到敬拜讚美形式,很多方面都已發生並正在發生著改變。 對於在19至20世紀真正建立並發展起來的中國教會而言,教會音樂已經具體到詩班和敬拜讚美,而今已成為教會的重要事工內容。
  • 當代中國社畜的悲慘實錄:工作996都要隨時面臨被「後輩」取代
    除了頂尖的職場精英群體,其實當代大多數社畜的工作現狀,都是基本相似的:加班加活兒不加薪,只有工作沒有生活,拼命苦幹也沒前景,一眼就看到天花板;事多錢少離家遠,權輕位低責任重,升職加薪遙無期;同事不給力,老闆是逗比,派系鬥爭巨噁心 ...
  • 當代中國京劇的繡像
    從徽班進京之後京劇的產生、發展與普及,可以說明文化上的許多問題,像佛教傳入中國之後融入到中國文化中的表現一樣,取長補短的適應與優勢互補的弘揚,為文化和藝術帶來了新的魅力重光。 20世紀初的歷史發展非常特殊,京劇曾經被稱為「國劇」,如同中國的水墨畫被稱為「國畫」一樣。20世紀初有很多國粹為了區別或對應從國外傳來的「洋」,都有著「國」字頭的稱謂,這是時代的烙印。
  • 古體詩詞在當代:如何寫出古意和新意
    古體詩詞跟現代詩詞創作能否兼容並蓄,怎樣才能寫出新意……在近日由《詩刊》社中國詩歌網在北京主辦的詩人張珂《蕭月集》新書首發式暨研討會上,業內人士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探討,認為當代詩人在融匯古今、把握時代脈搏的基礎上,可以寫出具有當代風骨的優秀古體詩詞。張珂既寫古詩詞也寫現代詩,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
  • 歷史唯物主義與當代中國
    ●在歷史、當代、未來相互銜接的歷史之流中,我們的立足點應該放在哪裡?當然是立足當代,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問題從來就存在於現實之中,問題解決的方案也存在於現實之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問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 李公明︱一周書記:當代攝影的影像構建與……歷史圖像學研究
    藝術史家和策展人巫鴻編著的《中國當代攝影四十年》(浙江攝影出版社,2020年1月)是2017年三影堂同名展覽的攝影圖冊,該展覽是對中國當代攝影的一次整理與回顧,圖冊收錄近兩百位中國當代攝影藝術家近六百幅作品及藝術家個人簡介,全景式地展現了中國當代攝影歷史。
  • 當代中國國家形象定位的核心要素
    源自當代中國經濟社會變革的獨特歷程,中國應對自身發展的「歷史方位」以及當代中國的國家形象建構進行什麼樣的選擇?對於當代中國紛繁蕪雜的各種社會表象,中國應對自己轉型時期的主流價值和發展趨向進行什麼樣的提煉?  對於上述問題的回答,正是我們對於當代中國國家形象如何定位、為什麼這樣定位以及這樣的定位可能導致什麼樣後果的總體分析。
  • 《魔法少女小圓》——簡談11年另類魔法少女系列
    《魔法少女小圓》——簡談11年另類魔法少女系列《魔法少女小圓》由SHAFT製作的原創動畫作品,作品於2011年1月播出目前共一季三部劇場版;《魔法少女小圓》這部以魔法少女為題材的作品單從名字上來看應該是很難去吸引人們的目光,本以為是一部一貫的魔法少女系列作品卻意外的獲得了眾多獎項
  • 中國女教授把紙造的比鋼硬7倍,堪稱「當代蔡倫」
    這不就有這樣一位人才,叫做張美雲,這位女教授有一項著名的傑作,那就是高性能纖維紙,這種紙將比鋼的強度還大,比鋼還要硬7倍,被稱為「當代蔡倫」,蔡倫是紙的發明者,為我們人類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張美雲被稱為「當代蔡倫」,可見這位教授作出的貢獻有多大。
  • 這梗真實反映了雙十一各位網友的現狀
    這梗真實反映了雙十一各位網友的現狀時間:2020-11-02 16:28   來源:親親寶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依萍如洗什麼意思?這梗真實反映了雙十一各位網友的現狀 其實就是一貧如洗的諧音梗(諧音梗這樣是會扣錢的哦)非常真實的反映了雙十一各位網友的現狀,定金一時爽,補款火葬   原標題:依萍如洗什麼意思?
  • 爆紅網絡的丁真和王冰冰,揭開了當代直男直女的真實審美!
    這兩個人在眾多的「網紅臉」中脫穎而出,憑藉著最原生態的長相,揭開了當代直男直女的真實審美!一最近一段時間,丁真憑藉著一張溫柔又野性的臉,在各大短視頻app中脫穎而出,單個視頻就超過了三百萬的點讚。而與其他的網紅不同的是,這一次丁真的大火,就連各大電視臺和新聞媒體也爭相報導。
  • 學習語言促融入 在澳中國留學生熱衷參加教會活動
    學習語言促融入 在澳中國留學生熱衷參加教會活動 >  中新網5月7日電 據澳大利亞新快網報導,由於大量中國學生進入桑迪灣(Sandy Bay)的一所聖公會教會學習,教會將建起一座價值3百萬的新教堂以適應這一會眾增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