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為什麼是圓的?為何現在還有人相信地球是方的,歷史早有記錄!
關於地球相信大家都對其有所了解。從宇宙中的空間站拍攝照片我們能看到。地球外型呈現藍色圓形的狀態。在很早之前,由於當時的科學技術並不發達,對地球的樣子流傳過很多的傳說與神話。人類只能通過簡單的觀察與想像,來認識自己所知道的地球。
而中國古人就提出了天圓地方的說法。剛開始時有人認為地球是方的,有人認為地球是三角形。印度古代時認為,地球就像是一座塔,一層是海,第二層則是大地,第三層是天。大地被四頭大象馱起來,大象則站在一隻巨大的海龜身上,而海龜則又站在一條大蛇的身上,大蛇咬著自己的尾巴形成了天。
大約在400多年前的1522年,著名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從西班牙出發,一直向西航行,麥哲倫經過了大西洋太平洋與印度洋,最後又返回到西班牙。他用事實證明了,地球確實是一個球體。約在公元前350年左右,古希臘的學者亞里斯多德,通過對月食的觀察提出了地球是個球體的學說論點。
17世紀著名科學家牛頓研究了地球自轉對地球形態的影響,他從理論上推測,地球不是一個很圓的球形,可能是一個赤道處略為隆起,兩極略為扁平的橢形球體。我們都知道外太空拍攝地球的時候就呈現出藍色。那是因為地球上絕大部分陸地都被海洋所覆蓋。如果將海洋全部消失,那麼地球到底是什麼樣子呢?有人通過用電腦的G值這隻對地球做了一個形象處理。顯示的樣子會是如何呢?它呈現出一個三軸橢球體樣子。事實上並不是一個圓球,而且看起來就很像太空中的隕石。就這樣,地球的最高點並不是珠穆朗瑪峰了,只要在赤道以內,周圍隆起的部分,那麼這就是地球最高處,特別是赤道周圍隆起部分的山峰。
大家有沒有好奇,為什麼大多數的星球都是呈圓形狀態的呢?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這是因為有內部的向心力決定的,而高速旋轉的球體會吸引周圍的物質加入。普遍人普遍認為球體是最穩定的形態。這就是重力場的作用,重力場的作用力源於行星體中心,將所有的物質都往內部星球不規則的地方,向不突出的地方移動。那就是物質移動的結果。舉一個例子,在廣場上有一個人賣東西,一吆喝之後周圍會出現人慢慢的聚集,聚集著距離,這就形成了一個球形。很
多的行星的質量如果等於或大於矮行星,它們的形狀都呈現出球體形狀,而那些質量小於矮行星的星體形狀就千奇百怪。有人曾經設想出一個這樣的想法。宇宙中有很多的隕石他們在聚集,慢慢的他們中間產生了引力,越來越多的隕石往中間聚集,最後形成了一個星球。
或許月球就是這樣來的,有人發現月球每年正以4釐米的速度脫離地球。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每年要為地球阻擋很多的隕石,這就是月球上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隕石坑,也許正是這種聚集隕石的想法讓他自己存質量變大,然後慢慢的脫離地球了呢。
那麼月球是從何而來?有科學家認為,曾經有一顆叫做「忒伊亞」的姊妹行星,與火星差不多大小。大約在45~33億年前,忒伊亞行星撞上地球,大部分物質都被地球所吸收,但是有一部分被炸飛。並形成了月球。這主要是月球還是比較大的,而且有著地球高度類似的金屬同位素。
科學是無窮無盡研究,對地球的探索也是永不止步的,對於地球我們要了解的還有很多。關於地球你是如何認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