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底,數學家望月新一在網上貼出了四篇論文,宣稱自己證明了數學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數論命題ABC猜想。
這猜想是什麼不重要——你有興趣的話可以自行搜索,多數人都可以理解它的含義——只是這五年來他的論文引起的波瀾確實不同尋常。
當代數學論文大多在幾十頁左右,他可好,一下子整出來512頁!這還沒完,過去5年間有研究者指出過證明裡的小錯誤,望月本人做了多次修訂,現在論文的篇幅已經達到了602頁。
他的論文剛一面世,就引起了大家的重視。如果證明無誤,這是幾十年來最令人震驚的數學成果,可以一舉解決很多難題。
唯一的問題是——看不懂。
看過的人都說太難,沒法判斷對錯;少數號稱看懂的人,也沒法給其他人講明白。
據說相對論當時只有三個人能懂,應該是誇張,但這次「迄今為止只有十二個人能懂」似乎是真的。甚至這十二個人姓甚名誰在哪上班都在網上可以找到。
連華人天才數學家陶哲軒都承認「我沒有足夠的知識對望月的論文做專業的評價」。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二。
首先,論文使用的方法是原創的,望月新一似乎並沒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是在二十年的時間裡獨創了一套全新的數學方法。
望月開始埋頭研究時,距猜想提出不過10年,當時沒有任何進展,可以說他是從零開始的。那麼他的成果除了那600多頁論文,還要再加上20年以來他在這個領域所發表的一系列論文。
你可能會說,數學上的一個理論幾頁紙不就說清楚了麼?的確,好比我要證明勾股定理,那就有必要在開始介紹下歐氏幾何的基本框架以及我的大致思路,這被稱為「概念驗證」或者我們直接叫「乾貨」好了。
大家讀一篇新論文的時候都會先找「乾貨」,也就是在現有的數學語言下,能讓人一下子了解到的新穎的想法或方向。很多令人費解的論文在前十頁就出現了這種「乾貨」,其他人一看就知道這條路是否可能有戲。
但是望月論文的「概念驗證」要300多頁,差不多整篇論文都充斥著原創的理論和生澀的概念,就連那十二個人也無法給出更容易理解的說法。
還有第二個原因。
本來,你自己搞出來的新東西肯定你最熟,那你出來給大家講講不就完了麼?就像賈伯斯開發布會介紹蘋果的新功能一樣。但偏偏,望月新一這個人非常奇特,他在發布證明之後拒絕任何採訪,也不參加任何學術討論,覺得浪費時間。
金庸小說裡有個高手叫黃裳,整天躲在深山裡琢磨怎麼報仇,等他練成了出來,卻發現他的仇人早就死了,他沒有意識到一晃四十多年已經過去了。的確,一個人在自己的世界裡沉浸太久,會察覺不到別人的困惑,甚至忘了外面的世界,他會理所當然地以為別人跟他是同步的。
望月新一是個死宅,他在京都大學的個人主頁上,最新一條寫著「2017年12月12日六點,健在」。至於說到今天是否還健在,沒人知道。看來經常發發朋友圈還是有好處的,至少讓別人知道你還活著。
當然,最惹人注目的是,有人說望月新一就是比特幣發明人中本聰。我想至少有這幾方面的原因:
他們都是日本人。
他們都足夠神秘,喜歡獨自工作,喜歡把成果公之於眾之後不作任何說明。
他們都無比聰明,可以構思出一套獨立的複雜的系統。
最關鍵的,望月新一的工作領域包含區塊鏈的底層數學原理——橢圓曲線,這個理論的興起得益於費馬大定理的證明,而費馬大定理是可以直接從望月的論文推導得出的(如果論文無誤)。
所以望月新一究竟是不是中本聰,他論文的正確與否是個關鍵的砝碼。本來預期十年才有結果的審核過程在2017年年末突然有了加速的跡象。有新聞說,他的論文正在進入審核末期,如果通過,那將於2018年1月正式發表。
但是一月已經過去了,仍然沒有消息。
相關:我知道的連屁都不是
上文:張小龍正在解決的麻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