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空氣中的熱量捕集二氧化碳達到新高

2021-01-18 歪果仁新鮮事

科學家周四宣布,儘管由於冠狀病毒大流行而減少了排放,但世界仍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捕集到了一個新的紀錄高位。

測量二氧化碳,首席人類造成的溫室氣體,在四月平均高達17%,這是一個短暫的下降。NOAA高級科學家Pieter Tans表示,二氧化碳可以在空氣中保留數個世紀,因此在幾個月內短期內減少新的碳汙染並沒有太大的效果。

坦斯說:「這說明降低排放量有多麼艱巨,這是多麼艱巨的任務。」 「我們確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致力於地球的大量變暖。」

直接測量的記錄可以追溯到1958年。現在,二氧化碳含量比那時高出近百萬分之100。在62年中增長了31%。

密西根大學環境學院院長喬納森·奧弗佩克(Jonathan Overpeck)表示:「 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的上升是無情地,這意味著氣候變化給人類和地球造成的代價也在持續上升。」

丹斯說,在人類之前的遙遠的過去,空氣中的碳含量更高。

Tans說,二氧化碳的水平在5月份達到峰值,因為從5月下旬開始,因為生長中的植物吸收了更多的吸熱氣體,導致空氣中的碳含量下降。

相關焦點

  • 世界首座直接從大氣中捕集二氧化碳裝置在瑞士投入運行
    據瑞士《每日導報》報導,世界首座從大氣中直接捕集二氧化碳實用裝置在瑞士蘇黎世投入運行。該裝置建設在位於蘇黎世近郊小鎮Hinwil的一座垃圾焚燒廠的廠房樓頂,佔地面積約90平方米,主體部分是一座由18個空氣吸入單元構成的空氣收集裝置,其中裝填著由多孔植物纖維類物質形成的過濾器,可吸附空氣中50%的二氧化碳。過濾器被二氧化碳飽和後,可利用垃圾焚燒產生的廢熱加熱,在100攝氏度條件下使吸附的二氧化碳脫離,再次循環使用,所獲得的二氧化碳經加壓後可呈液態儲存。
  • 空氣中「吸入」二氧化碳解決全球變暖 這個環保項目獲英國1億英鎊...
    該項目旨在通過從空氣中「吸入」二氧化碳來解決全球變暖問題。 該項目旨在通過從空氣中「吸入」二氧化碳來解決全球變暖問題圖片來源:《每日快報》
  • 汽車三元催化器與DPF顆粒物捕集器概念解析
    三元催化器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汽車尾氣中的上百種排放物中,這三類是對空氣品質危害最為嚴重且最多的種類。比如酸雨的形成引發對植物的損害正是基於這些物質,且對於呼吸系統與神經免疫系統同樣存在損傷。所以淨化這些物質則尤為重要,畢竟機動車保有量已經突破3億(臺),而不使用汽車的超十億人沒有過多的理由為這些車的尾氣排放買單。
  • 科學家首次見證二氧化碳可捕獲空氣熱量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首次見證二氧化碳捕獲美國大氣熱量。這是「野外」人為活動造成氣候變化的證據。一項刊登在《自然》雜誌上的新研究證實了科學家從基礎物理、實驗室測試、眾多模擬、溫度記錄和幾十個其他氣候指標中獲得的實時實地測量結果。
  • 天津大學研究新技術讓二氧化碳捕集材料「深呼吸」
    天津大學供圖中新網天津7月16日電 (記者 張道正 通訊員 陳錚傑)日前,天津大學大氣環境與生物能源團隊針對「膜分離法捕集二氧化碳」取得重大進展,成功研發新型混合基質膜製備技術,該技術製備的膜材料具備優異的二氧化碳捕集性能。相關成果已作為國際權威期刊《溫室氣體:科學與技術》封面文章發表。
  • 201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創紀錄新高
    我的煤炭網>新聞>國際資訊>201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創紀錄新高 201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創紀錄新高   中國煤炭資源網 發布日期:2018-11-25 10:15:13 新聞歸檔
  • 我國學者研發出可捕集二氧化碳的新型吸附劑
    新華社南京3月19日電(記者陳席元)記者19日從南京工業大學了解到,該校劉曉勤、孫林兵教授課題組研發出一種智能吸附劑,實現了對二氧化碳的低能耗、可控式捕集,有望大幅降低工業過程中氣體分離的能耗。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化學領域國際知名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上。
  • 全球溫室氣體中的甲烷排放達到歷史新高
    溫室氣體中吸收熱能高的甲烷主要來自石油和農業畜牧業生產,對全球氣溫升高影響嚴重,在全球甲烷排放普遍升高的背景下只有歐洲排放量下降。溫室氣體中的甲烷 日常生活中大家會把甲烷與沼氣劃上等號。的確甲烷是沼氣的最主要成分會佔到50%到80%,但是沼氣中還包含二氧化碳、氮氣和氧氣以及硫化氫等氣體,因此並不能簡單地將甲烷等同於沼氣。
  • 「應對氣候變化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會議」召開 共商應對...
    隨著全球經濟快速發展,以氣候變暖為主要特徵的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峻,成為當今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挑戰。我國應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建成青山綠水、氣候宜人、和諧美好中國,是科學家研究的重要課題。
  • 空氣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有哪些?
    空氣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有哪些?雖然二氧化碳在地球大氣層中只佔很小的比例,只佔空氣總體積的0.03%,但它發揮著非常重要的功能。許多自然過程會產生二氧化碳,包括呼吸、火山爆發和火災。在自然循環中,大部分二氧化碳被光合生物吸收,通過光合作用二氧化碳被儲存在生物質中,並產生氧氣作為副產品,因此二氧化碳對植物的生存至關重要。二氧化碳對動物的生存也至關重要。動物呼吸過程中,氧氣被血液輸送到身體組織細胞,然後將二氧化碳往回運輸,二氧化碳可以保護血液的pH值。如果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動物體細胞獲得的氧氣量會減少。
  • 專家:急需構建捕集技術新體系
    在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暖之際,國際能源署近日發布的《CCUS在低碳發電系統中的作用》報告也指出,CCUS技術是化石燃料電廠降低排放的關鍵解決方案。   「如果不用CCUS,要實現全球氣候目標可能需要關閉所有化石燃料發電廠。」
  • 技術| 新型幹法水泥窯捕集純化(減排)二氧化碳探討
    技術 | 新型幹法水泥窯捕集純化(減排)二氧化碳探討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介紹了全套外燃式旋窯高溫煅燒碳酸鹽礦物質生產工藝及裝備的技術原理、技術組成、可應用領域及生產特點,以5 000 t/d水泥熟料新型幹法窯擬建年減排5萬t CO2為例,給出了全套具體方案、相關參數及對水泥窯的影響;介紹了目前常規的
  • 報告: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達到人類歷史最高記錄水平
    當前全球溫室效應越來越顯著,這跟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升高有關。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的一份報告,2018年溫室氣體濃度繼續上升,二氧化碳水平創下了百萬分之407.8的歷史新高。這份報告發生在12月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召開前幾天,報告強調了人類活動導致三種溫室氣體水平上升,這些氣體助長了全球變暖。
  • 大氣中有多少氧氣和二氧化碳?全球氣候變暖是因為二氧化碳排放?
    一個成年人假定每分鐘吸入空氣7-8升,其中20%為氧氣,呼出空氣中15%為氧氣。則一天吸收氧氣:7.5*60*24*(20%-15%)=540升,合計540*1.4=756克,即大約一斤半。同時產生二氧化碳540*1.997=1078克,即大約一公斤。
  • 報告: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趨緩
    報告: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趨緩 國際非政府組織「全球碳計劃」12月4日發布報告說,研究顯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趨緩。
  • 國內首套「相變型」二氧化碳捕集工業裝置運行成功
    近日,由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開發的我國首套1000噸/年「相變型」二氧化碳捕集工業裝置在華能長春熱電廠成功實現72小時連續穩定運行,經專家見證,該技術已達國際領先水平。
  • 國際領先「相變型」二氧化碳捕集工業裝置在華能運行成功
    近期,由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開發的我國首套1000噸/年「相變型」二氧化碳捕集工業裝置在華能長春熱電廠成功實現72小時連續穩定運行,經專家見證,該技術已達國際領先水平。
  • 2018全球碳排放量創歷史新高,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增長2.5%
    據《洛杉磯時報》3月25日報導,根據國際能源署報告,2018年全球碳排放量創下歷史新高,這給地球帶來了很重的負擔。 在這份3月25日公布的調查結果中,國際能源署表示,不僅導致全球變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在增加,而且世界對能源的日益渴望導致燃煤發電廠的排放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
  • 美媒: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創新高
    新華社北京6月11日新媒體專電 據美聯社6月5日報導,科學家們表示,儘管新冠疫情讓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但全球大氣中吸熱的二氧化碳濃度仍創下新高。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表示,5月份(即空氣中的碳水平達到峰值的月份)在夏威夷冒納羅亞觀測站,主要由人類產生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平均測量結果為417.1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比一年前上升了2.4ppm。報導稱,儘管4月份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17%,但這一降幅非常短暫。
  •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影響氣候變化
    二氧化碳在大氣中如何存在?  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理論說應該基本保持恆定。這是由於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始終處於「邊增長、邊消耗」的動態平衡狀態。  大氣裡的二氧化碳主要由含碳物質燃燒和動物的新陳代謝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