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被燙傷險些截肢 全是糖尿病足惹的禍

2021-01-09 東楚網

  泡腳時不小心足背泡起了一個水泡,塗抹燙傷膏藥,沒想到經久不愈,破潰處還是越來越大,爛出一個洞,險些需要截肢。

  「看看,是不是真的蠻嚇人!」9月1日,糖尿病患者陳先生看到就診前的腿部照片,依然心有餘悸,不禁倒吸一口冷氣。

  3個月前,陳先生泡腳時不小心燙傷左足背皮膚起了水泡,本以為小小的傷口不會有大礙,只在家進行了燙傷膏藥外敷簡單處理,並未到醫院就醫。沒想到,燙傷處感染越來越嚴重,直到爛出一個小洞,陳先生才到黃石市第二醫院骨科醫院看病,被診斷為「糖尿病足病,左小腿外傷並感染」。

  糖尿病足病是一種嚴重的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俗稱「爛腳」,血糖控制不佳,血管堵塞,皮膚軟組織缺損,肌肉肌腱及骨外露,是導致傷口難以癒合的原因。糖尿病足病的形成,往往與糖尿病病程長、血糖控制差有關。多數情況下,患者很難意識到自己正處於高危狀態,從而造成反覆性組織損傷及其他足部併發症。

  原來,56歲的陳先生已有十年的糖尿病史,由於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一旦受傷,會非常難以癒合,加上平時血糖沒有控制好,從而導致損傷和感染。

  陳先生入院後,在老年病科醫生協助下,控制了陳先生的血糖。骨科醫生胡軒先予以創口清創人工皮覆蓋持續負壓引流傷口內壞死物,促進組織缺損創面肉芽組織生長,進行抗感染治療。一周後,再將陳先生小腿帶血管的皮膚軟組織轉移植到足背皮膚缺損區。終於保住了陳先生的腿,目前傷口已順利癒合拆線,他正常的投入到工作和運動當中。

  醫生胡軒提醒,預防糖尿病足首先需積極控制血糖,調節飲食,還需注意腳部護理。一旦出現糖尿病足,應及時就醫,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分級治療。只有早預防早治療,才能避免嚴重糖尿病足的發生。(東楚晚報記者 田力)

 

相關焦點

  • 糖尿病足早期,身體會有哪些表現?別等到可能「截肢」,再後悔
    血糖高的人是很怕自己有糖尿病足的,這是比較嚴重的併發症,要是發現不及時,治療的太晚,可能需要截肢處理,來保護身體健康。這個也會讓人失去走路的能力,只能坐在輪椅上,生活質量也下降了。而且,要是糖尿病足都出現了,其他併發症出現的可能性也會增加,威脅生命安全。
  • 「截」足不可先登 防治糖尿病足,不可視而不見
    63歲的徐某是一名糖尿病足患者,30餘年裡,一直使用胰島素治療(未監測血糖),一次意外摔跤導致其左足底皮損並出現紅腫疼痛的症狀,在當地醫院治療1周,稍好轉後,患者自行要求出院。近期,徐某足底傷口加重,左足踝部腫脹明顯,第一、二足趾遠端淤紫色黑,足踝、足趾活動受限,感覺基本消失。
  • 血糖高不高,腳知道!雙腳若出現4個跡象,警惕糖尿病足來報導
    當聽到截肢的一瞬間,大家想到的就是某些嚴重的疾病或意外。 殊不知,生活中有一種高發的慢性病,如果控制不當,患者最終就可能要面臨截肢,它就是「糖尿病」!
  • 闢謠:糖尿病,全是吃糖惹的禍?
    他們認為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都是精製澱粉惹的禍(高糖更甚於高脂肪飲食),並提出著名的「20年法則」----每當一個地區引入精製澱粉(糖)食品(包括麥當勞快餐)20年後,當地居民的糖尿病、心臟病發病率就會直線上升。
  • 做足療時戳破一個水泡 女子足部感染險些要截肢
    女子在足療店按摩時發現腳上起了個水泡,戳破後發生嚴重的感染,險些還要截肢,沒想到罪魁禍首竟是糖尿病。家住漢口的劉女士,今年53歲。上周,劉女士來到附近的足療店裡按摩。按摩師告訴她右腳有一個小水泡,取得劉女士同意後,按摩師把水泡挑破了,還用酒精消了毒。
  • 眼瞼下垂或是糖尿病惹的禍 上瞼下垂的症狀
    眼瞼下垂或是糖尿病惹的禍 漂亮的孫小姐在一家外企做翻譯,工作方面做的很出色,公司上上下下的人都誇孫小姐不僅人漂亮,工作能力也非常強,可是這段時間,孫小姐怎麼眼皮卻越來越厚重,還有些下垂呢? 她自己在想是不是忙於工作,經常加夜班,沒有休息的緣故,而忽略了身體的保養,於是去美容院做美容。
  • 糖友腳上若有5種表現,多半是糖尿病足已到來,再無視就晚了
    糖尿病足主要是因為糖尿病周圍的神經根血管病變所導致的,年齡、性別、吸菸以及其他的疾病也是該病誘發的因素。 這種疾病的病程較長,難以治癒,而且截肢率跟致死率都是比較高的。
  • 十多年不把它當回事,6旬老人差點因此截肢!天冷了這些人群尤其要當心
    今天(11月17日),來自安徽和縣的陳大叔從江蘇省中醫院出院,他感慨地說:「多虧醫院的積極治療,不然他差點截肢。」原來,陳大叔患有糖尿病多年。十多年前,他突然發現自己雙下肢皮膚發黑,瘙癢難忍,一不小心撓破了一個小傷口。
  • 糖尿病足,大部分是拖出來的,身體會有明顯異常,糖友別不當回事
    對於糖尿病人而言,一旦出現了糖尿病足,肯定是要及時治的,不然很可能就是因為一個小小的潰爛,導致面臨截肢的後果。有數據顯示,百分之五十左右的下肢截肢都跟糖尿病足相關。因此早期的預防是非常關鍵的。當足部出現以下狀況時,希望你重視,再不注意就晚了。
  • 老人腳被烤出大水泡 用針挑破後嚴重感染 醫生提醒:這類人特別注意
    一位爹爹在燻烤臘肉時腳被烤出一個大水泡,自己用針挑破導致嚴重感染。 65歲的吳爹爹(化姓)家住湖北赤壁,去年查出患有糖尿病。年關將近,吳爹爹和老伴準備多燻些臘肉,給在外打工的子女帶走。臘肉醃製好後,按照赤壁當地的風俗,還要用柴火燻烤幾天。第一天,吳爹爹一個人坐在火堆前守著,一邊烤火,一邊燻臘肉。
  • 體重突然減輕得厲害要注意 小心是糖尿病惹的禍!
    體重突然減輕得厲害要注意 小心是糖尿病惹的禍! 2014年01月10日 05:20:05   浙江在線01月10日訊 體重是身體健康的指標之一,現在體重超標的人很多,許多人都希望體重能減輕。但是如果體重先重後輕,像過山車一樣起伏,就要小心了。
  • 腳是健康晴雨表!雙腳出現哪些異常,是糖尿病足「登門」?
    腳是大家不怎麼關注的地方,因為它都穿在鞋子裡,不像臉一樣,會讓人第一眼就注意到,其實腳也是重要部位,每天都在負擔著身體重量前行,腳也被稱為人類的第二個心臟,雖然大家的腳距離心臟比較遠,但是腳底也有很多臟腑的反射區,是人體健康的晴雨表。
  • 糖尿病足專病門診來幫忙
    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在糖尿病患病後10年左右,將有30%~40%的患者至少會並發一種併發症,患糖尿病的時間越長,這些問題發生的可能性越大。其中,危害最嚴重的、最致命的併發症之一就是:糖尿病足。由於糖尿病對神經、血管和免疫系統的破壞性影響,它可能對下肢和足部造成嚴重風險,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也是截肢的主要原因。
  • 天冷腳麻有可能是血管問題,別亂泡腳!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診治會出現小腿潰瘍甚至截肢,若早期通過積極地治療,可以幫助患者保住肢體,重新上路。  下肢血管問題  發病走向年輕化  「如果出現腳麻、冰涼、腳痛,走一段路痛得停下休息,排除關節、骨質疏鬆,很可能就是下肢血管出現了問題。」
  • 美國老人腳底下一點小傷口,不好好治療可能會截肢
    作為一位醫學英語老師,米勒對自己的身體和醫學知識都有一定的了解,他知道,自己的腳久治不愈,很可能和自己二十多年的糖尿病有關,但過去他覺得並不算重要,因為糖尿病的併發症並不少。截肢風險極高 糖尿病人再小傷口都要警惕12日上午,得知病人有糖尿病史,重慶市中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陳德清趕到皮膚科給米勒會診,前一天,米勒的傷口已經清創,「傷口表面已經有黑色的結痂,還有一些組織液。」重慶市中醫院道門口院部皮膚科醫生劉冬陽回憶,米勒的傷口有典型的糖尿病足特徵,而且已經惡化。
  • 患了糖尿病,為什麼會對溫度的變化不敏感?看完你就懂了
    細心的人可能會發現,我們有些糖友在調節水溫的時候,往往不敏感,甚至會燙傷自己。那這是為什麼呢?也就是說,患者的手、足分布的神經出現了病變,對外界的一些刺激不敏感,常見的刺激就包括疼痛、溫度變化。   特別是一些年紀較大病程較長的糖尿病人,常常無法正確感知水溫,導致洗澡、泡腳的時候把自己給燙傷。
  • 「加料」水差點把腳「泡沒了」!泡腳,這些誤區一定要避開
    成先生說:「當時我試了水溫感覺還可以,之前我也沒泡過,想著姜粉應該沒什麼問題,其實就是姜粉放到水裡泡,跟洗腳一樣,我糖尿病以前去沐足店洗腳也沒事,沒想到腳趾卻沒了一個。」據成先生回憶,當時泡腳的水溫感覺不燙但加料的姜粉對皮膚有火辣辣的刺激感,泡腳後的一個小時他的雙腳陸續起水泡、潰瘍。之後他在家敷了兩天燙傷膏結果不但不起作用還把病情耽誤了。
  • 三九天當心暖寶寶致低溫燙傷!
    但當人處於寒冷中,肢體感覺是比較遲鈍的,若使用取暖產品不當可能會造成低溫燙傷。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些關於低溫燙傷的小知識。  45℃左右溫度就能致燙傷  我們接診過一位被低溫燙傷的臥床老人。家屬怕老人腳冷,在床上放了暖寶寶,幾個小時後發現老人的皮膚發紫,還起了一個小水皰。於是,家屬把水皰弄破,塗抹點碘酒。
  • 穿雙新鞋去踏青,幾天後腳趾潰爛,差點要截肢!原因是...
    前些日子女兒給他買了一雙新運動鞋,樣式和顏色他都很喜歡,就是稍微有點擠腳。想著鞋子會越穿越大,他就懶得去換。經過詢問,醫生得知陳爹爹患有糖尿病多年,血糖控制得時好時壞,並且通過初步檢查發現,陳爹爹的小腳趾潰爛並有滲液。醫生表示如果再多耽擱幾天,可能還有截肢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