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早期,身體會有哪些表現?別等到可能「截肢」,再後悔

2020-12-04 婦產科王海東

血糖高的人是很怕自己有糖尿病足的,這是比較嚴重的併發症,要是發現不及時,治療的太晚,可能需要截肢處理,來保護身體健康。這個也會讓人失去走路的能力,只能坐在輪椅上,生活質量也下降了。而且,要是糖尿病足都出現了,其他併發症出現的可能性也會增加,威脅生命安全。

糖尿病足剛出現時,身上會有哪些表現?

第一個是腳趾頭變形,糖尿病人平時需要多留意腳部健康,要是突然發現腳趾頭變形,平時穿的鞋子很寬鬆休閒,就要注意是併發症出現了。這是因為血糖太高的時候,對腳部小血管傷害大,腳部肌肉會因為受損,缺少營養支持而萎縮,腳趾頭也因此受到擠壓,長時間如此,就會發生異常改變。糖尿病人在發現腳趾頭變形,腳指甲又黃又厚後,必須抓緊檢查,防止錯過治療糖尿病足的最佳時機。

第二個是腳底麻麻的,感覺腳底很厚,好像踩著什麼似的,走路的時候,一邊高一邊低的。糖尿病人感覺腳底麻麻,就應該引起重視了,多半是血糖太高,損傷腳部神經肌肉,導致觸覺出現問題。患者也感覺不到腳踩在地面上的感覺,有的時候皮膚還會莫名的瘙癢,抓撓破了也不會感覺到疼,反而會越來越癢。這種併發症的後果還是很嚴重的,早一點發現,就能早點治療減輕病症,防止出現更嚴重的問題。

第三個是腳感覺不到燙,失去了感知能力,腳部的血管不僅細,還非常的多,腳部又是血液流動的最後一站。循環能力差的患者,血糖到這裡就回不去了,導致腳部血糖含量超標,傷害血管健康。這裡的神經發生病變,導致腳部失去感覺,就算是泡腳的水溫很燙,患者也不知道,經常發生糖尿病足患者被燙傷的情況。所以,醫生不建議糖尿病人自己泡腳,擔心燙傷皮膚,傷口一直沒辦法癒合,反反覆覆發生感染,不利於穩定病情。

第四個是腳底乾裂,大塊的脫皮,血糖對腳底皮膚損傷大的時候,破壞水分平衡,腳部皮膚會因為缺水而發乾裂開,甚至會出現大塊蛻皮的情況。糖尿病足患者要是拖延時間長,脫皮的現象會加重,還會發現腳底皮膚爛掉的感覺,這個都是加重的表現。必須儘快處理解決,避免拖延使得病情加重,必須要到截肢的地步。

糖尿病足患者,其實在早期的時候,身上有很多表現都是在反映腳部病變問題。但忽視的人多,重視的人太少,這個應該在血糖高的時候,就注重保護腳部健康,積極穩定血糖。尤其是在發現腳底皮膚變厚,發黃的時候,要多監測幾天血糖,防止血糖升高傷害血管,患者還不知道。因為血糖會騙人,每個時間段的數值是不一樣的,不多測量幾次,不一定能得到準確的結果。

相關焦點

  • 糖尿病足,大部分是拖出來的,身體會有明顯異常,糖友別不當回事
    高血糖就是其中的一種,血糖升高和吃的東西有很大的關係,比如食用重口味的食物,高脂肪類的食物等,都會引發血糖過高。病情發展到嚴重的程度,會帶來很多的併發症,腳部的變化非常明顯,希望你重視起來。 如果糖友的腳部有以下兩種異常現象,需要提高警惕
  • 腳被燙傷險些截肢 全是糖尿病足惹的禍
    泡腳時不小心足背泡起了一個水泡,塗抹燙傷膏藥,沒想到經久不愈,破潰處還是越來越大,爛出一個洞,險些需要截肢。  「看看,是不是真的蠻嚇人!」9月1日,糖尿病患者陳先生看到就診前的腿部照片,依然心有餘悸,不禁倒吸一口冷氣。
  • 什麼是2型糖尿病?早期症狀有哪些?冬天血糖不易控?醫生告訴您
    以前的時候由於1型糖尿病多在兒童時期發現,被俗稱為兒童糖尿病,2型多在成年人中發現,被稱為成年糖尿病,但現在發現越來越多的兒童也會有2型糖尿病發生,這可能跟兒童肥胖越來越多有關。2型糖尿病形成的根本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人體對胰島素有抵抗,人體的細胞對胰島素沒有反應了,無法將糖分攝入,這多處於2型糖尿病早期;另一個是人體無法產生足夠的胰島素,這多處於2型糖尿病中後期。這樣的情況下,葡萄糖會大量在血液中存在,而人體也沒辦法利用血糖,結果導致血糖長期升高,就形成了2型糖尿病。
  • 雙腳若出現4個跡象,警惕糖尿病足來報導
    當聽到截肢的一瞬間,大家想到的就是某些嚴重的疾病或意外。 殊不知,生活中有一種高發的慢性病,如果控制不當,患者最終就可能要面臨截肢,它就是「糖尿病」!
  • 糖尿病神經病變有哪些表現?醫生3點分析,症狀都發生在這個部位
    不過最近一年來,張大爺總感到雙腳隱隱刺痛,晚上特別明顯,遂去醫院接受診治,醫生告知為糖尿病神經病變。 到底什麼是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又會有哪些表現呢?今天筆者就給大家科普下糖尿病神經病變。
  • 糖友若發現腳有這3種表現,要十分注意,糖尿病足或已「找」上門
    糖尿病不是小疾病,因為血糖升高身體其他重要的組織,器官也會功能降低,等到併發症出現,身體受到的傷害明顯,因此,要了解糖尿病有哪些影響,身體又有哪些不良症狀出現和疾病發展有關,才能儘早發現,儘早應對,通過及時控制疾病發展來降低身體傷害。
  • 糖友腳上若有5種表現,多半是糖尿病足已到來,再無視就晚了
    糖尿病足主要是因為糖尿病周圍的神經根血管病變所導致的,年齡、性別、吸菸以及其他的疾病也是該病誘發的因素。 這種疾病的病程較長,難以治癒,而且截肢率跟致死率都是比較高的。
  • 糖尿病加重了會有哪些表現?醫生:常會出現四種情況
    【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有朋友問:糖尿病加重了會有哪些表現?當然糖尿病對血管造成的這種損害不是一朝一夕發生的,有一個逐漸發生的過程,機體對此也會有所適應,在發生的早期可能不會有什麼症狀表現而常被人們所忽視,一旦有明顯的症狀表現比如冠心病心絞痛、腦梗塞導致頭痛頭暈、腎損害尿中出現大量泡沫等時,表明病變已經到了較為嚴重的程度且大多已不可逆轉,能做的只能是盡最大的努力延緩病變的進一步進展了,因此對糖尿病的各種併發症一定要把預防其發生做在前
  • 糖尿病有哪些症狀 出現這些當心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現在比較常見的一種病症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環境使越來越多的人有患病的風險。所以任何人都有可能患糖尿病,因此能了解糖尿病相關症狀也很重要。那麼,糖尿病有哪些症狀?糖尿病的危害是什麼?來了解一下吧。糖尿病有哪些症狀1、視力變差眼睛出現視物模糊、視力減退時,不要一味以為是眼科疾病,出現這種症狀也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狀。
  • 美國老人腳底下一點小傷口,不好好治療可能會截肢
    到重慶以後,米勒的妻子曾經建議他做過針灸理療身體,一根根長長的細針扎進人體的穴位,米勒並不知道有什麼特殊的功效,「但是,那種感覺很奇妙。」作為一位醫學英語老師,米勒對自己的身體和醫學知識都有一定的了解,他知道,自己的腳久治不愈,很可能和自己二十多年的糖尿病有關,但過去他覺得並不算重要,因為糖尿病的併發症並不少。
  • 患有糖尿病的人,若出現3種情況,表示糖尿病足要來了,要重視
    眾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多發於中老年人身上,在它到來後,患者不僅會有頭暈乏力等表現隨著病情發展,甚至還會引起併發症; 例如常見的糖尿病足,而到了這個時候也就說明病情比較嚴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糖尿病足的症狀,在身體有異常表現時,及時去醫院治療,才能避免病情持續加重。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很危險,早期有3個「預警信號」,別再忽視
    曾經有過這樣一種說法:「糖尿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糖尿病併發症就是糖尿病傷害身體健康的主要表現,談到糖尿病就無法繞開糖尿病併發症的問題。提到糖尿病併發症,大家比較熟悉的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等。
  • 糖尿病足專病門診來幫忙
    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在糖尿病患病後10年左右,將有30%~40%的患者至少會並發一種併發症,患糖尿病的時間越長,這些問題發生的可能性越大。其中,危害最嚴重的、最致命的併發症之一就是:糖尿病足。由於糖尿病對神經、血管和免疫系統的破壞性影響,它可能對下肢和足部造成嚴重風險,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也是截肢的主要原因。
  • 糖友朋友,若身體出現7個信號,或已發生神經病變,儘量別忽視
    糖尿病 現在是一種很常見的慢性疾病,糖尿病的本身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由於糖尿病所引起的身體其他併發症。而且一旦出現糖尿病的話,對於我們的血管和神經都產生了很大的威脅,更容易出現一些病變的危害,嚴重的話就會導致失明甚至發生截肢的危害。
  • 有糖尿病的人血糖控制不佳,身體可能出現幾種表現,你注意了嗎?
    但日常生活中影響血糖的因素有很多,且全天血糖又處在不斷變化中,一天中多次測量血糖並不現實,況且不少有糖尿病的人也做不到經常測量血糖,怎麼辦呢?這就要了解一些血糖控制不佳時身體可能出現哪些表現?  不到飯點就餓得慌  這種情況往往提示血糖既可能較高又可能發生了低血糖,這是因為機體血糖利用功能進一步下降所導致。
  • 「截」足不可先登 防治糖尿病足,不可視而不見
    63歲的徐某是一名糖尿病足患者,30餘年裡,一直使用胰島素治療(未監測血糖),一次意外摔跤導致其左足底皮損並出現紅腫疼痛的症狀,在當地醫院治療1周,稍好轉後,患者自行要求出院。近期,徐某足底傷口加重,左足踝部腫脹明顯,第一、二足趾遠端淤紫色黑,足踝、足趾活動受限,感覺基本消失。
  • 男人得糖尿病的早期症狀 糖尿病要注意這些
    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周圍,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專家介紹,糖尿病的發生,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多影響。男人得糖尿病的早期症狀是什麼呢?糖尿病的治療方法有哪些?糖尿病能吃什麼水果?我們來了解一下吧。男人得糖尿病的早期症狀是什麼1.糖尿:排出的尿液有大量的泡沫,且長時間難以消失。
  • 噬菌體雞尾酒療法可有效治療糖尿病患者的足潰瘍感染
    比如弗林德斯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就想到了藉此來應對糖尿病引發的足潰瘍感染。 據悉,在抗生素被濫用的大環境下,許多細菌已經演進出了相當強的抗藥性,導致某些感染患者因缺乏「終極武器」抱憾而終。研究配圖(來自: Flinders University )為了應對「超級細菌」,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求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 末梢神經炎的症狀表現有哪些
    末梢神經病變的症狀表現有哪些?末梢神經病變對於人們的身體危害非常大,而且其病因非常多,常常會擾亂醫生們的判斷,錯誤的使用治療方法,給患者帶來很多痛苦。因此為了合理辨別用藥,詳細了解末梢神經病變的不同表現非常重要。
  • 聯合國糖尿病日|糖尿病併發症有哪些?講講糖尿病幹預管理
    糖尿病有兩種主要形式。一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不能自己分泌胰島素,因此需要注射胰島素來維持生命。二型糖尿病佔糖尿病病例總數的90%左右,患者通常自己能夠產生胰島素,但不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或無法妥善利用。二型糖尿病患者通常超重和久坐不動,這兩種狀況加劇了患者對胰島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