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歲的徐某是一名糖尿病足患者,30餘年裡,一直使用胰島素治療(未監測血糖),一次意外摔跤導致其左足底皮損並出現紅腫疼痛的症狀,在當地醫院治療1周,稍好轉後,患者自行要求出院。近期,徐某足底傷口加重,左足踝部腫脹明顯,第一、二足趾遠端淤紫色黑,足踝、足趾活動受限,感覺基本消失。為求進一步診治,徐某轉至市三醫院內二科治療,入院時已是左下肢氣性壞疽,經多科會診,必須進行截肢手術,不禁為其感到惋惜。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見的嚴重併發症,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據調查顯示,我國約有5%的糖尿病患者會在其一生中發生足部潰瘍,預防足部潰瘍的有效策略是做好足部護理。
那麼,我們該怎樣做好足部護理呢?株洲市三醫院醫院建議,做好足部護理可以每晚用37℃左右(低於40℃)的溫水,洗5—10分鐘,不宜長時間泡腳,切忌使用熱水袋,電熱毯、暖腳壺等取暖設施,禁忌拔火罐、艾灸,以防燙傷。
此外,有足部皮膚破損伴冠心病,心功能不全、中風病史伴靜脈曲張,神經、缺血性病變同時存在,有足癬,胼胝變黑色(胼胝下出血)等情況禁忌泡腳。雙腳洗淨後用柔軟、吸水毛巾擦乾,請家人或用鏡子檢查自己的足底和趾縫,有沒有破皮、水皰、足癬或雞眼,檢查有無灰甲或嵌甲等。
醫生還表示,有甲真菌感染的患者出現趾縫間皮膚變白、破損,有癢感,有灰趾甲時,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真菌藥物治療,鞋襪清洗後在陽光下曝曬;皮膚乾燥者,每次洗腳後塗抹潤膚霜,避開足趾縫間,已有足部乾裂者可塗抹尿素霜;足部按摩(從下往上)每日早、中、晚各1次,每次10分鐘,以改善足部微循環;臥床患者可於床上「蹬自行車」以改善循環,防止肌肉萎縮。
最後,醫生建議,買鞋時,兩隻腳同時試穿,需穿著襪子試鞋,穿時動作要慢,且新鞋要從每天穿1-2小時開始,逐漸增加穿鞋時間,確保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每天更換襪子,修指甲時,平剪成「一」即可,還要戒菸、戒酒。
醫生表示,如果出現小傷口或水皰,尤其合併感染時;當下肢出現麻木、刺痛感消失時;當腳感發涼、趾頭變色、疼痛,有雞眼、足癬等。
自我感覺良好是治療糖尿病的大忌,唯有各項檢測指標才能真正反映病情,「截」足不可先登,防治糖尿病足,須及時就醫。
株洲市三醫院內二科:株洲市三醫院內二科是由內分泌、心血管內科組成的綜合性科室。現有開放床位43張,醫護人員18人,其中副主任醫師2名,主治醫師2名,多名醫師分別進修心血管、內分泌科,糖尿病教育專科護士2人。從2015年開始,我院成為市中心醫院技術指導醫院,聘請中心醫院內分泌專家林小紅教授進行臨床技術指導和每周二上午坐診和查房。
專科特色:內分泌科已是我院富有特色的專科,醫師隊伍結構合理,技術實力雄厚,醫療設備完善。對糖尿病及其相關急慢性併發症有著豐富的治療經驗,糖尿病合併有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意外等合併症能及時準確地進行治療,尤其擅長對糖尿病的胰島素治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滲性昏迷等急重症的治療;在糖尿病足預防和治療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通訊員 何麗芳)
【來源:株洲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