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足不可先登 防治糖尿病足,不可視而不見

2021-01-09 瀟湘晨報

63歲的徐某是一名糖尿病足患者,30餘年裡,一直使用胰島素治療(未監測血糖),一次意外摔跤導致其左足底皮損並出現紅腫疼痛的症狀,在當地醫院治療1周,稍好轉後,患者自行要求出院。近期,徐某足底傷口加重,左足踝部腫脹明顯,第一、二足趾遠端淤紫色黑,足踝、足趾活動受限,感覺基本消失。為求進一步診治,徐某轉至市三醫院內二科治療,入院時已是左下肢氣性壞疽,經多科會診,必須進行截肢手術,不禁為其感到惋惜。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見的嚴重併發症,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據調查顯示,我國約有5%的糖尿病患者會在其一生中發生足部潰瘍,預防足部潰瘍的有效策略是做好足部護理。

那麼,我們該怎樣做好足部護理呢?株洲市三醫院醫院建議,做好足部護理可以每晚用37℃左右(低於40℃)的溫水,洗5—10分鐘,不宜長時間泡腳,切忌使用熱水袋,電熱毯、暖腳壺等取暖設施,禁忌拔火罐、艾灸,以防燙傷。

此外,有足部皮膚破損伴冠心病,心功能不全、中風病史伴靜脈曲張,神經、缺血性病變同時存在,有足癬,胼胝變黑色(胼胝下出血)等情況禁忌泡腳。雙腳洗淨後用柔軟、吸水毛巾擦乾,請家人或用鏡子檢查自己的足底和趾縫,有沒有破皮、水皰、足癬或雞眼,檢查有無灰甲或嵌甲等。

醫生還表示,有甲真菌感染的患者出現趾縫間皮膚變白、破損,有癢感,有灰趾甲時,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真菌藥物治療,鞋襪清洗後在陽光下曝曬;皮膚乾燥者,每次洗腳後塗抹潤膚霜,避開足趾縫間,已有足部乾裂者可塗抹尿素霜;足部按摩(從下往上)每日早、中、晚各1次,每次10分鐘,以改善足部微循環;臥床患者可於床上「蹬自行車」以改善循環,防止肌肉萎縮。

最後,醫生建議,買鞋時,兩隻腳同時試穿,需穿著襪子試鞋,穿時動作要慢,且新鞋要從每天穿1-2小時開始,逐漸增加穿鞋時間,確保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每天更換襪子,修指甲時,平剪成「一」即可,還要戒菸、戒酒。

醫生表示,如果出現小傷口或水皰,尤其合併感染時;當下肢出現麻木、刺痛感消失時;當腳感發涼、趾頭變色、疼痛,有雞眼、足癬等。

自我感覺良好是治療糖尿病的大忌,唯有各項檢測指標才能真正反映病情,「截」足不可先登,防治糖尿病足,須及時就醫。

株洲市三醫院內二科:株洲市三醫院內二科是由內分泌、心血管內科組成的綜合性科室。現有開放床位43張,醫護人員18人,其中副主任醫師2名,主治醫師2名,多名醫師分別進修心血管、內分泌科,糖尿病教育專科護士2人。從2015年開始,我院成為市中心醫院技術指導醫院,聘請中心醫院內分泌專家林小紅教授進行臨床技術指導和每周二上午坐診和查房。

專科特色:內分泌科已是我院富有特色的專科,醫師隊伍結構合理,技術實力雄厚,醫療設備完善。對糖尿病及其相關急慢性併發症有著豐富的治療經驗,糖尿病合併有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意外等合併症能及時準確地進行治療,尤其擅長對糖尿病的胰島素治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滲性昏迷等急重症的治療;在糖尿病足預防和治療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通訊員 何麗芳)

【來源:株洲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糖尿病足】單波長紅外線 /紅光治療對糖尿病足患者皮膚缺氧誘導因子 1α 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表達的影響
    本研究觀察單波長紅外線/紅光治療對糖尿病足患者皮膚微循環結構以及皮膚組織中HIF-1α、VEGF水平的影響,探討HIF-1α、VEGF在糖尿病足潰瘍癒合及修復過程中的作用。選擇糖尿病足患者50例作為糖尿病足組,其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齡(62±9)歲,糖尿病病程96(1,358)個月。
  • ...防治指南》發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型糖尿病|糖尿病|hba1c
    2020年11月25-27日,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二十四次全國學術會議(CDS)召開。解放軍總醫院原內分泌科主任、北京瑞京糖尿病醫院院長陸菊明教授受邀參會。11月26日下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發布儀式在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二十四次全國學術會議(CDS 2020)期間舉行。
  • 腳被燙傷險些截肢 全是糖尿病足惹的禍
    9月1日,糖尿病患者陳先生看到就診前的腿部照片,依然心有餘悸,不禁倒吸一口冷氣。  3個月前,陳先生泡腳時不小心燙傷左足背皮膚起了水泡,本以為小小的傷口不會有大礙,只在家進行了燙傷膏藥外敷簡單處理,並未到醫院就醫。沒想到,燙傷處感染越來越嚴重,直到爛出一個小洞,陳先生才到黃石市第二醫院骨科醫院看病,被診斷為「糖尿病足病,左小腿外傷並感染」。
  • 武漢治白蟻捷足未先登
    武漢治白蟻捷足未先登 2002年8月5日07:37  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訊(記者楊捷 實習生陶君)  武漢市新建房屋實施白蟻預防
  • 攜手中國糖尿病防治,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中國糖尿病防治專項基金」是在中國糖尿病領域成立的、專注於糖尿病防治的專項基金,其主旨是通過資助有關糖尿病防治管理項目、積極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識,最終提升中國糖尿病防治的水平。,設定與項目相關的、共同感興趣的領域的合作框架,以更好地服務於中國廣大的糖尿病防治工作者和糖尿病患者。
  • 糖尿病診療45問|解析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治療篇)
    糖尿病診療45問|解析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治療篇)
  • 「糖友」趟水買菜患上糖尿病足,醫生:雨天出門穿雨鞋
    7月21日,李先生趕到醫院看診,才知是糖尿病足引起的。武漢市東湖醫院醫生管雅文指出,近段時間雨水不斷,不少糖尿病患者因足部起泡潰爛前來就診,大多都是趟水後所致。她提醒市民,雨天出門最好穿雨鞋,尤其是糖友。70歲的李先生患糖尿病多年,一周前冒雨出門買菜時趟了水,回家鞋襪都溼透了。第二天,他發現右腳上起了個小水泡,不疼不癢他也沒在意。
  • 【學會通知】2020年糖尿病分會學術年會暨中醫藥防治糖尿病及並發...
    【學會通知】2020年糖尿病分會學術年會暨中醫藥防治糖尿病及併發症新進展學習班將於11月7日-11… 2020-10-21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患有糖尿病的人,若出現3種情況,表示糖尿病足要來了,要重視
    眾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多發於中老年人身上,在它到來後,患者不僅會有頭暈乏力等表現隨著病情發展,甚至還會引起併發症; 例如常見的糖尿病足,而到了這個時候也就說明病情比較嚴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糖尿病足的症狀,在身體有異常表現時,及時去醫院治療,才能避免病情持續加重。
  • 楓楊絲點足毒蛾的防治
    絲點足毒蛾一般寄生在江河沿岸的楓楊老樹(俗稱溪口樹)上,楓楊樹葉是它們的主要食物,幼蟲白天群集在樹幹、樹枝上及周邊雜草裡,晚上上樹取食樹葉。植物網現將其防治方法介紹如下,可供參考。楓楊絲點足毒蛾為一年發生2代,第一代幼蟲6月上旬出現,8月上、中旬老熟結繭,8月底9月初第二代幼蟲開始危害,10月中旬起幼蟲在樹皮縫隙、枯枝落葉、草堆等處越冬。
  • 新版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發布 診斷流程被更新
    近期,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正式發布了《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新指南納入了最新的中國人群的研究結果,更新了高血糖的診斷流程,並首次將中醫藥寫入指南。糖尿病綜合控制標準與國內相關學術機構保持一致,並由心血管專科醫師撰寫相應章節。
  • 糖尿病足專病門診來幫忙
    一糖尿病患者致命併發症:糖尿病足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趨勢,人們對血糖控制能夠給予足夠重視,但對於糖尿病併發症的嚴重程度認知不足。糖尿病對全身器官系統產生持久損害,如皮膚、神經、腎臟、眼睛和血管等,產生相應的併發症。
  • 防治兒童糖尿病,吃出來的病能再吃回去嗎
    糖尿病經常被人們稱為「富貴病」,不當飲食或吃得太好常會誘發糖尿病。近年來,隨著小胖墩兒的增多,2型糖尿病患兒呈現出增加趨勢,加強防治刻不容緩。專家表示,營養治療作為糖尿病綜合防治手段之一,意義重大。
  • BMC Biotechnology:糖尿病福音,轉基因蛆蟲治療足潰瘍!
    將無菌實驗室養的綠蠅幼蟲用於蛆蟲清創治療(MDT),主要是不癒合的傷口,尤其是糖尿病足潰瘍,可以促進其癒合。使用蛆清潔創面,不僅可以去除壞死組織,還能夠分泌抗微生物因子。這是符合成本效益的治療,並且已經得到了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批准。然而,關於MDT縮短創面癒合時間的隨機臨床試驗證據還缺乏。
  • CDS2019|寧光院士眼中的糖尿病防治三大策略
    11月20日~23日,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辦,廈門市醫學會承辦的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二十三次全國學術會議(CDS 2019)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盛大召開!本屆年會以「聚焦前沿、創新管理、注重預防」為主題,奏響健康中國新時代糖尿病防治行動的最強音。會議期間,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瑞金醫院的寧光院士帶來《糖尿病防治現況和策略性思考》報告。
  • 「500111」,這個糖尿病防治密碼你知道嗎?
    「中國有一億多的糖尿病患者,還有將近3億的糖尿病『後備軍』,作為糖尿病高危人群,如果這些『後備軍』無法在早期得到及時幹預,都有可能進展成為糖尿病患者。」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內分泌和心血管病中心主任李光偉在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下一個被糖尿病盯上的會不會是你預防糖尿病,最關鍵的是要把糖尿病高危人群找出來。
  • 中英文字幕:內側楔骨開放楔形截骨術(Medial Cuneiform Opening Wedge Osteotomy)
    Cotton Osteotomy (Medial Cuneiform Opening Wedge Osteotomy)Cotton截骨術(內側楔骨開放楔形截骨術)  準備手術時,先實施麻醉。 外科醫生在皮膚作一個切口進入內側楔骨。 這是中足的一塊骨頭。Modifying the Bone(調整骨頭)To reshape the foot, the surgeon carefully divides the medial cuneiform.
  • 糖尿病為何會引起神經病變?有哪些表現?防治牢記3點,為時不晚
    糖尿病是一種在中老年人身上很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在生活中幾乎每個人的身邊都會有幾個患有糖尿病的親戚或朋友。糖尿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會給患者帶來一系列的併發症,其中神經性病變是其中一個發病率最高的慢性併發症。
  • 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 年版) 更新要點的解讀
    該指南是繼 2010 年版指南之後的新版指南,其內容強調需符合我國國情和疾病變遷特徵,反映了我國糖尿病相關研究和防治策略的進展。新版指南在匯集國內證據和參考國外證據的基礎上編撰而成,並對前一版指南的內容進行了豐富,更加關注 T2DM 防治的臨床和應用。本文著重從 T2DM 的更新要點進行解讀,並與國外指南及循證證據進行對比。
  • 和平醫院成功治癒一例80多歲糖尿病足患者
    黃河新聞網長治訊:近日,長治醫學院附屬和平醫院疼痛科應用精準腰交感神經節調控術,成功治療一名80多歲糖尿病足患者。術後,患者雙下肢溫度明顯上升,疼痛感隨即消失,甚至可以穿鞋站立。經家人多方打聽,得知和平醫院疼痛科治療這類疾病經驗豐富,治癒率高,於是,毫不猶豫來到和平醫院就診,疼痛科主任張飛娥和主管醫師侯澤宇為其進行了詳細查體,診斷為糖尿病足。張飛娥介紹,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見也是最可怕的併發症。嚴重者甚至可能面臨截肢,好在疼痛科熟練開展精準腰交感神經節調控術,應用0.9㎜的針眼,便能解決多年痛苦。